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部分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中国管理论发展简介二、西方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一、以“仁”为核心的儒家管理思想:孔子、孟子(一)孔子的管理思想:仁、义、礼、智、信1、仁:孔子管理的核心—真心地爱别人;仁者爱人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2、义:正直的为人处事态度“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3、礼:社会尊卑贵贱的伦理道德规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子谋道,不谋食”(二)孟子的管理思想1、“民为贵,君为轻”;“失其民者,失天下矣”2、任贤使能,用人能信小结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的管理学思想,是建立在“人性善”假设的基础之上的。其思想的核心是实施仁政、以德治国,最后提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管理目标。二、以“无为”为最高原则的道家管理思想:老子1、“道法自然”——治国之道(自然无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才能无不为”2、“至德之世”——理想境界“小国寡民”的一种状态其特点是:自然、朴素、平等、自由、安宁小结老子的管理思想源于其人性自然的假设,他提出无为而治,要求统治者顺应自然规律办事。其管理思想的最高目标是实现“至德之世”。三、法家管理思想:管子、商鞅、韩非子1、崇君权,轻民主管子认为“神圣者王,仁智者君,武勇者长,此天之道,人之情也”2、倡法制管子认为“法令者,君臣之共立也”,商鞅认为“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与法”3、施刑治韩非子认为“刑者,君之大柄也”“严刑重罚可以治国”“赏厚而信,刑重而必”小结法家的管理思想是建立在人性恶的假设之上的,提出法制和刑治的管理方法,从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管理目标四、兵家管理思想:代表人物孙子(一)孙子兵法中的三十六计(二)孙子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兵学大师,他的思想对现代的商战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1、知己知彼与慎战——先知原理2、不战而屈人之兵——先胜、主动原理中国近现代管理思想一、经济恢复阶段1949-1952年,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工人阶级当家做主的企业管理机构和制度,开展职工的合理化建议和劳动竞赛活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8年,重点是要建立适应社会大生产的科学管理制度。全面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学习计划体制、按劳分配以及各项有效的规章制度,促进企业的发展,使企业管理在科学的轨道上有了很大的进展。缺点:集权多,分权少,行政管理多,经济办法少,重产量产值多,重经济效益少,照抄照搬的多,照顾自己的国情少。三、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探索时期1959-1965年,探索中国自己的企业管理的道路,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实行党委领导下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1)两大失误:一是大跃进,二是反右倾。这两大失误给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极大地削弱了企业管理的作用。(2)两大突变:一是中苏关系全面恶化,二是三年特大自然灾害,给企业管理造成了十分巨大的影响。(3)调整和发展: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同年制定了《国营工业企业条例》,即工业七十条,为经济和企业管理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使得我国在1962-1965年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四、“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企业管理1966-1976年这一阶段使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使国民经济和企业管理趋于崩溃的边缘。五、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企业管理(1978-现在)(1)政治背景和企业管理改革的出发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企业管理改革的出发点是简政放权,搞活企业(2)改革实践的四个发展时期:第一时期:1978-1984年,全面改革的准备时期。第二时期:1985-1991年,全面改革时期第三时期:1992年-1999年,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新高潮时期(契机是邓小平南巡讲话)第四时期:2000年-现在,宏观经济继续高速稳定发展小结:我国社会主义时期企业管理的历史经验教训1、必须彻底清除“左”的思想和小生产思想对企业管理中的影响。(否定市场对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不尊重客观的经济规律、克服自给自足、因循守旧、自由散漫和家长制领导的小生产思想)2、要认真总结我国企业管理发展过程中行之有效的经验3、积极审慎学习借鉴西方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西方管理理论_形成与发展古典管理思想一、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管理思想: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古罗马1、内容:军队作战、治国施政、管理教会等方面2、特点:制订法令、建立等级、分级管理二、工业革命后的管理思想:18世纪60年代—19世纪末1、内容:生产管理、工资管理、成本管理2、特点:小手工业→大机器生产、家庭作坊→工厂制度3、代表人物:亚当.斯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国富论》劳动分工和经济人的观点4、传统管理的主要特点:两权合一,资本家直接管理企业,缺乏专业知识;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主要是凭个人的经验;靠师徒受艺的方法来培养工人,缺乏科学的培训和教育。早期管理理论形成阶段(19世纪末到二战时期)一、背景: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二、科学管理理论1911年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之父”谋求最高工作效率和精神变革用科学管理代替经验管理工作定额(“公平的一天”)标准化(收集、分析经验数据)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对工人进行挑选和培训)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与执行职能分离三、组织管理理论(行政管理理论)1.法约尔(法):《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明确管理是企业六种活动中一种管理职能的划分: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管理原则的归纳:一般管理的14原则2.韦伯(德):《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组织理论之父“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机械式组织”组织中存在明确的专业化分工各种职位按等级形成阶层体系;通过正式考试或教育培训来选拔员工,根据职务要求来任用;有固定的薪金和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组织中的人员关系以理性原则为指导。四、早期管理理论的不足1.将人视作“机器”,是“无人的组织”;2.将组织与外部环境分离,是“封闭系统”管理时代。现代管理理论阶段(二战结束到现在)一、背景:垄断资本主义—超级垄断二、行为科学的兴起(人际关系学说、组织行为理论)1.行为科学的定义:是指运用类似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一门科学。研究人在工作环境中的行为规律。2.梅奥与霍桑试验哈佛大学教授梅奥1924-1932年分三个阶段进行(1)测定工作条件、工作日长度、休息时间长度与次数及与物质环境有关的其他因素对生产率的影响(2)3年大规模访谈21000人次工作环境中的人的因素与人群关系对生产有重要影响(3)对工人的群体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发现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对生产定额的影响霍桑试验的总结:《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1)工人:员工是“社会人”,是复杂社会系统中的成员。(2)组织: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非正式组织。(3)生产效率:生产率提高取决于工人工作态度以及他与周围人关系。新的企业领导能力在于通过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来激发“士气”,从而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3.其他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麦格雷戈(美):X理论(悲观)与Y理论(积极)赫茨伯格(美):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弗鲁姆(美):期望理论M=V×E麦克莱兰(美):成就需要理论三、管理理论的“丛林”现象——20世纪50年代以后(一)系统管理理论从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在组织管理上运用系统理论进行研究,重视对组织结构和模式的分析。卡斯特(美)结构子系统功能子系统开放式系统(二)权变管理理论(权宜机变)卢桑斯(美)1976年《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环境变量: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管理变量:各种管理观念和技术两者之间的函数关系即为权变关系(三)质量管理理论建立在顾客需要上不断完善、精益求精、追求零缺陷六西格玛标准业务流程再造业务外包(四)人本管理理论1、人本管理的内涵:(1)依靠人——全新的管理理念;(2)开发人的潜能——最主要的管理任务;(3)尊重每一个人——企业最高的经营宗旨;(4)塑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组织成功的基础;(5)人的全面发展——管理的终极目标;(6)凝聚人的合力——组织有效运营的重要保证2、人本管理的精髓(1)点亮人性的光辉:管理的首要使命,即激发人对真善美的追求(2)回归生命的价值:合理的人生定位、实现自身价值、奉献社会(3)共创繁荣和幸福(五)创新管理理念1、什么是创新:创新,也叫创造。创造是个体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的条件,产生出新颖、有价值的成果(精神的、社会的、物质的)的认知和行为活动。2、创新的特点:新颖性和具有价值3、创新的分类:(1)思维创新;(2)产品(服务)创新;(3)技术创新;(4)组织与制度创新;(5)管理创新;(6)营销创新;(7)文化创新四、当代管理的发展趋势1.管理的二难处境:个人利益和组织利益如何结合、组织规范控制与个人主动性的发挥、组织的稳定与不断变革2.管理理论的发展方向:组织理论(强调组织和技术的作用)与行为理论(强调人的行为和集体关系)结合3.总结:永远难以统一(相对真理)、理论化与实用化并举、信息技术的作用不断加强
本文标题:管理理论形成与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356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