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对外贸易体制一、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体制概念二、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三、改革开放与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四、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进程与效果一、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体制概念对外贸易体制是指对外贸易的组织形式、机构设置、管理权限、经营分工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制度。它是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上层建筑一、对外贸易体制改革进程时期改革具体举措外贸体制的初步改革(1979-1987年)1.下放外贸经营权;2.开展工贸结合试点;3.简化外贸计划内容;4.实行出口承包责任制外贸体制的深化改革(1988-1993年)1.1988-1990年全面推行外贸经营承包责任制配套措施:放宽外汇管制和出口退税等2.1991-1993年完善外贸经营承包责任制入世之前的外贸体制改革(1994-2001年)1.深化外贸宏观管理体制改革①强化经济手段②加强立法手段③改革行政管理手段2.深化外贸经营体制改革①进行企业制度改革②进行经营制度改革③建立、健全外贸协调服务体系入世后我国的外贸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清理、修改和制定外贸法律法规◆深化国有外经贸企业改革◆保持外贸政策的统一性和透明度◆规范货物进出口管理办法2004年以后的外贸体制改革创造平等参与条件改革外汇管理制度继续降低关税总水平调整出口退税推进诚信经营和退出机制遵从国际贸易规范对改革开放前我国对外贸易体制的评价(一)积极作用1、有利于集中调度资源,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2、有利于统一安排进口,保证国家重点建设需要。3、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维持较低的国内价格水平。(二)严重弊端1、独家经营,产销脱节2、政企职责不分,外贸企业经营自主权小3、统包盈亏,缺乏利益激励机制4、使中国与世界市场的有机联系被割断,不利于外贸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国际上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路径及次序1、国际上讨论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主要是指贸易自由化过程,即由保护型对外贸易体制向自由、开放的对外贸易体制转变,其体制基础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是政府干预对外贸易的方式与力度。2、关于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次序,国际上一般认为:第一步应将配额、外汇控制等非关税手段关税化;第二步再将关税水平降低,进而实现贸易自由化。取消数量限制是进行贸易自由化改革的不可逾越的步骤。二、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路径和次序1、中国的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基本上是贸易自由化的过程。2、由于中国原先保护对外贸易体制的基础是计划经济体制,对外贸易自由化过程必须在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完成。3、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次序:首先,逐步松弛对外贸易计划,代之以许可证、配额及其他行政控制手段。之后,随着国内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市场扭曲的程度逐步减少,对外贸易数量控制也随之减少,对外贸易制度朝着“中性”演化。(1)、1979—1987年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一)下放外贸经营权(二)开展工贸结合的试点(三)改革外贸计划体制(四)实行出口承包经营责任制(五)实行政企分开,给企业充分的自主权(2)、1988—1990年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1.全面推行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2.开始外贸企业自负盈亏试点改革3.进一步改革了外汇体制4.建立进出口协调机制5.进一步改革外贸计划体制(3)、1991—1993年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1991年以后,外贸体制进入了包括出口体制和进口体制的全面改革的阶段。主要改革措施:1.进一步改革外贸财务体制2.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3.进一步改革出口管理体制4.进一步深化外贸企业经营机制5.进行政府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6.进一步改革进口管理体制(4)、1994—2001年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1994年开始了以汇率并轨为核心的综合配套的新一轮外贸体制改革。1.改革外汇管理体制2.完善对外贸易宏观调控体系3.加快转换外贸企业经营机制4.保持对外贸易政策统一性,增强透明度5.加强外贸经营的协调服务机制1994:外贸体制改革的制度性飞跃1991年到1993年,外贸进行了以取消出口补贴、统一外汇留成的新一轮体制改革。这一轮改革使得外贸领域的计划经济色彩进一步减弱,市场调节作用加强,对外贸易迅速发展,但外贸企业还受到过多的行政干预,同时,汇率双轨制对外贸的进一步发展存在着阻力。1994年1月11日,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统一政策、开放经营、平等竞争、自负盈亏、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建立适应国际经济通行规则的运行机制。1994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对外贸易法》,开始了系统地完善对外经贸领域法律法规的改革阶段。以国际规范为目标,在货物贸易、外资、知识产权、反倾销等各个领域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同时政府的政策透明度也不断加强。所有这些均表明了以往改革的显著成绩,也意味着外贸未来的发展将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这一轮外贸体制改革的实施,加强了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市场化的进程。实践证明,这一改革是成功的,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对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妥善应对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幻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得以迅速发展,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外贸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纵观过去三十余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1994年推出的整体改革措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实现了制度性飞跃,为近十几年来的后续的各项改革措施奠定了规范、稳定的制度性基础。三、改革开放与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一、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取向决定了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基本原则和内容,而对外贸易体制又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改革(一)对外贸易体制改革是改革与开放的关键环节(二)对外贸易体制改革是对外开放的基础1.外贸体制改革对于利用外资的影响2.外贸体制改革对于引进技术的影响3.外贸体制改革对于对外经济合作的影响(三)改革开放与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目标改革开放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建立高效率的对外贸易活动运行机制是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目标。四、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进程与效果一、下放对外贸易经营权二、扩大对外贸易经营渠道三、工贸结合四、逐步缩小外贸计划控制范围五、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六、实行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七、改革统包盈亏的对外贸易财务体制外贸体制改革促进了我国的对外贸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推动了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健康成长,优化了资源配置和提高了资源使用的效益,加快了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进程,从而促进了我国的劳务和商品参与国际分工与交换。发展开放型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乃至保持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加入WTO与对外贸易体制改革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一片“狼来了!”的惊呼声中,中国国民经济加快融入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其中,外贸体制改革加速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为顺应世界贸易体制对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要求,我国在“入世”前后,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则,进一步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主要是全面清理外贸法规,其中,国务院清理出2300件,原外经贸部清理出1413件,大量地方性法规也在清理之列。在此基础上,我国逐步建立了新的外贸法律体系。同时,通过调整外贸的经济调控体系和部分行政手段,我国外贸体制的总体架构有了新的转变。从2002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履行“入世”关税减让义务。为适应“入世”需要,我国对外贸管理组织机构进行调整。2003年3月,撤销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组建商务部,主管我国国内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领域,整合了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和外经贸部的部分职能。新《外贸法》问世2004年4月《外贸法》的成功修订,标志我国外经贸法律框架在世贸组织要求下全面建立。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对外贸易体制深化改革的基本目标围绕基本目标,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改革对外贸易管理体制2.改革对外贸易促进体制3.改革对外贸易经营体制结束
本文标题:中国对外贸易体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362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