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 东南大学mooc选修认识地球期末复习
1PS:某些题目有错误,均在后面有更正。注意分辨。认识地球第一章:19、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是人类第一次用自己的足迹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是220、某种原子核具有放射性,说明这种原子核不是非常稳定。是地球科学面临的顶层科学问题包括()A.地球系统不同圈层在不同时间尺度、不同空间尺度上的相互作用B.地球各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与机理C.用数学和信息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描述和理解地球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机理D.用更先进的方法和技术来获取地球系统演化的信息下面关于傅科摆的描述,错误的是()A.北半球傅科摆轨迹顺时针转动B.赤道处,傅科摆轨迹转动最快C.南北极点处,傅科摆轨迹不转动D.傅科摆轨迹转动一圈,最快是24小时答案:B,C下面哪项内容不属于地球科学的研究范围()A.人类文明与科技的关系B.地球与宇宙的关系C.地球系统内部的运动D.人与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埃拉托色尼的实验建立在下面哪些知识和判断的基础之上()A.平面几何学知识B.射向地面的阳光为平行线C.地表呈弧形D.亚历山大城与塞恩城的方位和距离答案:A,B,C,D3第二章冰是固态的,所以相同体积的冰比水重。(非)恒星的结局因其质量不同而有三种可能:形成白矮星、形成中子星、形成黑洞。(是)地球上的锌元素是超新星爆发后的产物。(是)4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地球最近的两颗行星是(金星和火星)Ps:八大行星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1、以下关于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行星沿着各自的椭圆轨道围绕太阳运行。B.太阳位于行星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C.在相等时间内,太阳与行星之间的连线扫过的椭圆面积并不是一定相等的。D.椭圆轨道半长轴越大,行星公转周期就越长。答案:C2、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冰的密度比水小B.化学元素能够人工合成C.铁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最多D.宇宙中氦元素的丰度最大答案:C,DPs: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是硅、铝、铁地球中最丰富的元素是Fe、O、Si和Mg,如果加上Ni、S、Ca和Al,这8种元素的质量5占了地球总质量的98%.3、地球上的元素根据分布不同可分为亲气和亲水、亲石、亲硫、亲铁四种,其中亲石元素主要分布在地核中。(非)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宇宙大爆炸发生于约137~138亿年前。B.宇宙目前仍处于不断膨胀之中。C.当宇宙中的物质密度小于5×10^27kg/cm^3时,便形成一个封闭的宇宙。D.太阳系形成于约46亿年前。答案:C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对北极星和月食的观察使罗素意识到“地球是个球体”。B.“盖天说”、“宣夜说”和“浑天说”都是中国古人的宇宙观。C.“地心说”这一太阳系模型影响了人类1500年。D.宇宙是由包括银河系在内的大约1000亿个星系所构成的。6第三章:7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A.两个形成于同一时期的地层,岩层位置一定相同。B.两个形成于同一时期的地层,大都包含相同的古生物化石。C.两个形成于同一时期的地层,不一定都是水平的。D.两个形成于同一时期的地层,不一定都位于同一地区。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自然界存在两套铀-铅时钟,其中铀的半衰期分别为45亿年和7.04亿年B.卢瑟福在铀铅衰变的基础上提出了“铀-铅时钟”C.由于铅比氦的移动性差,所以“铀-铅时钟”比“铀-氦时钟”更准确D.铅的四种同位素分别为铅205、铅206、铅207和铅208答案:A,C根据地层学原理,不同地区的地层中如发育同一地质年代的同种化石,那么这两个地层一定是形成于地球的同一时期。(是)下列关于“原始太阳星云凝聚论”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太阳系在最初阶段是一团炽热气体状星云B.原始太阳星云不停地自转C.原始太阳系呈圆盘状,其中心到边缘有一个很大的热梯度D.原始太阳星云的化学成分接近于今天的太阳答案:A,B,C,D8第四章:910下列关于地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A.地幔大部分由榴辉岩组成B.地幔自浅而深分为上地幔、过渡层、下地幔三部分C.地幔顶部大规模的物质对流造成了板块运动D.地幔是塑性的11下列关于地震仪、地震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A.地震仪一般由一个记录纸卷筒和一个弹簧悬垂笔头组成B.没有地震时,地面没有变化,笔头在匀速转动的记录纸上画出一条直线C.发生地震时,若地面下沉,卷筒位置同步下降,悬垂笔头因弹簧的惯性在记录纸上画出一条向下的直线D.地震仪上记录的地震谱的曲线越高,表明大地震动的幅度越大挂在地球上任何地方的铅垂线都笔直的指向地心。(非)下列关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描述,正确的是(A、D)A.地震多分布于海沟一侧B.地震在海沟两侧均匀分布C.震源深度越深,距离海沟最近D.震源深度越深,距离海沟最远地核内部为铁质晶体球,这一固体内核的大小还不到地球体积的1%。(是)下列关于地核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C)A.地核大小约相当于地球半径的一半左右B.地核的体积大于地幔C.地核的密度大于地球平均密度D.地核的密度小于地球平均密度下列关于地震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A.大多数的地震都源于地层的断裂B.断层相对运动,释放能量,从而引起地震C.地震发生的位置称为震中D.日本是个多地震的国家下列有关岩石圈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A.岩石圈强度大、硬度高,深度达100公里B.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12C.岩石圈中物质密度处处一样D.均衡补偿面以上为岩石圈,以下为软流圈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C)A.地壳密度最大,地幔次之,地核密度最小B.地幔密度最大,地核次之,地壳密度最小C.地核密度最大,地幔次之,地壳密度最小D.地核密度最大,地壳次之,地幔密度最小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地震仪记录的地震谱曲线越密,表明大地震动的频率越高B.地震发生后,纵波(P波)最先到达震中C.纵波(P波)的传播方向与地壳振动方向是一致的D.面波最后到达震中,震幅大,波长长,破坏力不大PS:面波--最后到达,震幅大,波长长,破坏力最大横波(剪切波--S波)不能在水中传播,震中是震源在地表的投影点。13第五章:141516冰岛辛格维利尔地裂缝是(B)A.板块碰撞的位置B.板块分离的位置C.地震形成的断层D.岩浆上涌的出口圣多里尼火山位于(锡拉岛)通过对各个大陆不同时期古生物化石的比较,能得出现在地球上所有大陆曾经连在一起的结论。(非)对流现象只会出现在液态、气态介质中,固态介质中不存在对流现象。(非)公元前1500年左右,圣多里尼火山喷发毁灭了下面哪个古代文明(米诺斯文明)通过对各个大陆不同时期古生物化石的比较,能得出现在地球上所有大陆曾经连在一起的结论。(非)越往地球内部温度越高,所以海底海沟处的热流值比海岭洋中脊处高。(非)海底热流的能量来自于(A、B)A.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B.海底火山喷发C.海洋底部温暖的海水D.海水吸收的太阳辐射热17大陆漂移导致现在各大洲岩石磁记录不一致现象。(是)下列哪些证据支持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A、B、C、D)A.在南美洲和非洲都能见到中龙化石B.大西洋两岸具有相似的古生代海相无脊椎动物化石C.南极洲发现了许多其他大陆上存在的陆生爬行动物化石D.南方各大陆和印度都有舌羊齿植物群化石格洛玛.挑战者”号深海钻探成果(A、B、C、D)A.证实了大陆漂移学说B.验证了板块构造理论C.验证了瓦因—马修斯的磁异常模型D.发现了地中海曾是一片荒漠下列表述中,符合事实的是(C)A.魏格纳认为地壳能在地幔上移动B.魏格纳认为陆壳能在软流圈上移动C.魏格纳认为陆壳能在洋壳上移动D.魏格纳认为陆壳漂浮在海洋上移动下列关于板块构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A.板块构造理论建立了新的全球学说,将大量杂乱的发现协调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几乎包含了地球科学的各领域。B.板块构造系统可以有效解释矿产资源分布,是理论找矿的基础C.喜马拉雅山脉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形成的,属于洋壳与陆壳的碰撞D.俯冲带处板块受向下拉力的影响,地壳凹陷,形成海沟18第六章:1920212223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猜测,较为流行的观点的是(AB)A.小行星撞击地球B.大规模火山活动C.异常寒冷的冬季D.长年的沙尘暴天气关于生物学演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A.开始于第一个单细胞原始生命出现后B.可分为细胞演化和系统演化两个阶段C.细胞演化阶段持续时间比系统演化阶段要长D.细胞演化阶段是从原始的单细胞生命产生到后生动植物的大量出现雪球地球状态终结于约7.5亿年前。(非)下列关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表述,正确的是(BCD)A.出现于距今约7~6亿年前B.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出现C.初期小壳动物爆发性发展D.后期大型带壳动物取代小壳动物第一个发现恐龙化石的人是法国医师曼特尔,他将这种动物命名为恐龙。(非)小行星撞击后,地球呈现出哪些景象(ABC)A.岩石碎屑滞留在大气层中,长期暗无天日B.岩石以熔融状态从天而降,地球一片火海C.撞击形成的酸性物质造成全球范围的酸雨D.绝大部分陆生动植物和海洋生物死亡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CD)24A.地球上的生命不是植物就是动物B.原核生物的特点是细胞没有细胞核,但有由膜包被的细胞器C.植物(生产)、动物(消费)和真菌(还原)代表了地球上三种主要的生存方式D.真核生物的细胞既有细胞核,也有由膜包被的细胞器第七章:2526第八章:272829第九章:3031第十章:32
本文标题:东南大学mooc选修认识地球期末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431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