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对外交通专用公路-施工方案
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对外交通专用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总说明书S1—2第1页共22页总说明书一、概述1.1项目背景、任务依据两河口水电站位于四川省甘孜州雅江县境内的雅砻江干流上、在雅江县城上游约25km,为雅砻江中下游梯级电站的控制性水库电站工程,对整个雅砻江梯级电站的开发影响巨大。电站的开发目的主要是发电,并具有蓄水蓄能、分担长江中下游防洪任务、改善长江航道枯水期航运条件的功能和作用,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坝址位于雅砻江干流庆大河河口以下约1.8km河段上,控制流域面积65599km2,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664m3/s,水库正常蓄水位为2860m,相应库容95.97亿m3,调节库容62.75亿m3,具有多年调节能力,电站装机容量为2700MW(6×450MW),多年平均发电量110.62亿kW.h。电站预可行性研究阶段推荐采用土心墙堆石坝,最大坝高288m,坝顶高程2868m,坝顶长度650m。雅砻江中游梯级开发规划的两河口水电站下一级电站为牙根水电站,牙根水电站的正常蓄水位为2602m。两河口水电站工程区现有一简易县乡道雅(江)新(龙)公路与雅江县城及G318线相接。从电站工程区沿县乡道南行、顺雅砻江右岸而下约25km至雅江县城接G318线,沿G318线经康定、泸定、天全至雅安、成都,公路里程分别为363km、511km。连接电站工程区与雅江县城G318线的简易县乡道雅(江)新(龙)公路,公路等级低、技术标准差,同时路面为碎石路面,缺乏养护,坑坑洼洼、平面弯道多而急、纵面起伏频繁、纵坡坡度较大、沿线滑坡等地质病害严重,不能满足电站施工期间外来器材、物资运输要求,同时两河口水电站现有对外交通运输条件也难于满足电站准备期工程项目建设要求,故需提前修建连接国道G318线和电站工程区的电站对外交通专用公路,尽快开展电站对外交通专用公路勘测设计和工程建设,是确保两河口水电站早日、顺利实施的必然要求。我院作为两河口水电站主体设计单位,为加快促进两河口水电站工程建设,业主委托我院一并承担电站附属工程项目两河口水电站对外交通专用公路的勘察设计任务。鉴于目前电站主体设计的相对滞后,电站对外交通专用公路勘测设计,以电站预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成果为基础,结合目前可行性研究设计最新成果,开展勘测设计工作,并综合考虑可行性研究设计阶段电站施工总布置优化调整和与场内交通工程衔接。1.2主要技术指标两河口水电站对外交通专用公路技术标准的确定,主要考虑满足电站施工期外来器材物资运输的要求。1.2.1两河口水电站施工期对外交通运输量电站施工期外来器材物资运输主要为电站大宗物资运输和电站重大件运输,根据电站预可行性研究成果,两河口水电站施工期外来器材物资运输总量约236万t,电站高峰年运输量约48万t。两河口水电站大宗物资主要包括水泥、粉煤灰、钢材、油料和木材等,其中水泥、粉煤灰等粉状材料采用散装粉状物专用汽车运输;油料、爆炸器材等危险物资采用专用汽车运输;其它物资采用中型、重型汽车运输。两河口水电站重大件主要为主变压器、水轮机转轮、转子中心体、主厂房双小车桥式起重机主梁、水轮机主轴、转子支架扇形体、机架中心体、推力头、推力镜板、定子机座、水轮机顶盖、座环、底环、基础环、金属结构及大型施工机械等,由于电站主体设计相对滞后,目前电站重大件运输重量、尺寸尚无法确定,本次设计采用电站预可行性研究成果,除部分重量相对较轻、不能满足铁路二级超限运输要求尺寸控制要求、不能拆装的大件设备直接采用公路运输外,其余电站重大件(部分分拆为散件运输,现场拼装)均按满足铁路二级超限运输要求尺寸控制,其中最重件为主变压器,单件运输重约140t,电站重大件多为超大、超重件,均需采用拖挂车运输。根据两河口水电站预可行性研究阶段施工期外来器材物资运输量分析估算,电站施工期高峰年外来器材物资运输平均交通量约960辆/昼夜(折算成小客车),高峰日外来器材物资运输平均交通量约1920辆/昼夜(折算成小客车),人员进出和生活物资运输高峰日交通量约500辆/昼夜(折算成小客车),电站施工期外来器材物资及人员进出高峰日交通量总计约2420辆/昼夜。1.2.2两河口水电站对外交通专用公路建设规模和标准确定的原则(1)满足两河口水电站施工期外来器材物资运输特点及其交通运输量。(2)参照交通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对公路分级和公路等级之规定及国家计委颁布《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对厂矿道路等级划分的规定,综合考虑影响对外交通专用公路技术标准的各种因素。(3)两河口水电站为大型水电工程,电站对外交通专用公路应与之相匹配,同时水电站工程建设特点要求电站对外交通公路运输应畅通、安全、高效、迅速。(4)参照在建和已经建成的特大、大型水电站对外交通公路建设规模和标准并与之类比。1.2.3两河口水电站对外交通专用公路建设规模和标准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对外交通专用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总说明书S1—2第2页共22页两河口水电站对外交通专用公路的建设规模和技术指标的确定依据公路交通运输量和上述原则选择制定,以确保两河口水电站建设外来物资运输畅通、安全、高效、迅速。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规定,三级公路作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2000~6000辆,两河口水电站对外交通公路利用现有公路段,道路等级多为二、三级、路基宽约7.5~8.5m,基本满足电站建设期间交通运输量要求,因此,电站对外交通专用公路结合电站工程物资运输量及运输特点,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三级公路技术指标,结合专用公路使用功能要求,拟定专用公路主要技术指标如下表1-1。主要技术指标表表1-11.3测设经过我院接受业主委托后,迅速组织相关人员会同二滩公司、甘孜州移民办、雅江县政府等相关部门领导于2005年8月4日对两河口水电站对外交通专用公路沿线进行了实地踏勘,收集了第一手资料。根据现场收集的资料,并结合两河口水电站的交通运输需求情况,我院在1:10000地形图上初步拟定了可能的路线方案,并于2005年8月10日向二滩公司作了汇报,二滩公司领导及专家对两河口水电站对外交通专用公路涉及的占用林地、建设规模、技术方案等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对顺利开展两河口水电站对外交通专用公路的勘察设计工作和合理确定路线方案均起到了积极作用。根据工程建设的总体安排,我院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了两河口水电站对外交通专用公路勘测队,开展专用公路现场勘测。2005年8月中旬勘测队进场后,在纸上初拟路线方案的基础上,通过对现场的进一步详细勘察,对可能的路线方案反复进行论证比选,现场选线确定路线方案;按照技术标准对路线平、纵、横从技术和经济等方面进行反复详细研究、比较,对设计中不恰当、不合理、不经济部分进行调整修改;对工程重点、关键路段,隧道、桥梁、高挡墙、不良地质等在实地按标准、造价反复论证分析;按优化后的路线进行实地详测中线、横断面,并开展桥梁、隧道、地质、水文、筑路材料及杂项调查等外业资料的收集工作;根据测量中线,对困难路段作横断面设计来检查,并按初设要求,对全线测设进行实地检查核对,对遗漏或错误进行补测或修改,2005年9月中旬完成初设阶段外业测设工作。同期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内业设计,2005年9月25日完成两阶段初步设计和文件编制。省发展改革委委托省工程咨询研究院组织专家,于2005年11月15日在成都市对《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对外交通专用公路两阶段初步设计文件》进行评审,评审认为《初设文件》内容完整,能满足初步设计阶段的要求,技术标准选用恰当、推荐方案合理可行,可以开展下一阶段的工作。我院根据评审意见对设计线路进行优化调整,并于2005年11月下旬再次组织勘测设计人员到现场开展补充勘测和施工图放线测量工作,于2005年12月上旬完成全部勘测工作。1.4公路基本走向及沿线概况根据两河口水电站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两河口水电站施工场地总布置图》,两河口水电站坝区至电站下游脚泥堡(雅砻江上游距雅江县城约9km的位置)区段为电站场内工程区,电站对外交通专用公路主要解决场内工程区与G318线的衔接。因此,对外交通专用公路起点应选择在与G318线相接的合适位置,止点则在脚泥堡附近电站规划的雅砻江大桥桥头。根据专用公路起止要求,综合考虑区域地形、地质及对外交通专用公路的使用功能等多种因素,两河口水电站对外交通专用公路起于G318线K2961+110位置的雅江加油站附近,距雅江县城约5km,路线在G318线接线后向右转往北方向布线,设一孔30m钢筋砼T型梁桥(K0+090)跨小河沟,采用一座5327m长的特长隧道(K0+131~K5+458)穿越公之吨母山和基俄山,在基俄吊桥下游约500m位置的雅砻江左岸岸坡上出隧道,再沿雅砻江左岸较平缓坡地逆流而上布线,至基俄吊桥上游约300m位置雅砻江左岸的宽阔阶地,接脚泥堡电站规划的雅砻江大桥左岸桥头,指标名称单位技术指标公路等级级参照三级计算行车速度km/h30一般平曲线最小半径m65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m30缓和段最小长度m25最短坡长m100最大纵坡(海拔折减前)%8路基宽度m8.5路面宽度m7.5路面类型/30cm水泥砼面层+25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5cm级配碎石底基层荷载标准/公路—I级,挂车—300验算桥面宽度/桥梁净—7.5+2×0.5m安全带与栏杆;涵洞与路基同宽。设计洪水频率/路基和小桥涵1/25,大、中桥1/50,特大桥1/100隧道设计限界/满足电站重大件运输要求,不小于9.0×5.3隧道设计净空断面/满足电站重大件运输要求、通风要求其它参照三级公路相关技术要求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对外交通专用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总说明书S1—2第3页共22页路线全长6.27km,其中隧道5327m/1座,桥梁35.78m/1座。路线起点与G318线相接的位置设置一“Y”型平交,并对起点附近G318线500m长路段按三级公路标准进行改造(路基宽8.5m、路面宽7.5m),以利于平交道口行车的安全、顺畅。1.5主要技术指标执行情况1.5.1平面指标路线总长6.27km,全线交点4个,平均0.64个/km;最小平曲线半径100米/1个;缓和曲线最小长度40米,曲线比大多近于1:1:1;平曲线总长0.568km,占总里程的9.06%。1.5.2纵面指标全线变坡点4个,平均0.64个/km,最大纵坡2.5%,200米/1处,最小纵坡0%/1处,最小竖曲线半径凸型3500米/1个、凹型1400米/1个,竖曲线总长0.278km,占总里程的4.4%。1.5.3横面指标全线路基设计宽度为8.5米。1.5.4坐标及高程采用雅砻江流域GPS控制网成果的坐标和高程。分段闭合、平差,坐标精度和高程精度均满足规范要求。1.6主要工程数量1.6.1设计总里程设计线路总里程6.27km。1.6.2土石方工程全线挖方数量:土方37.717千m3,平均26.120千m3/km;石方25.915千m3,平均17.947千m3/km。全线填方数量:58.643千m3,其中借土40.353千m3。1.6.3挡防及排水工程挡土墙3824.4m3;边沟1963m3。1.6.4桥涵工程中桥35.78m/1座;涵洞50.07m/5道。1.6.5路面工程水泥砼路面1408.22m/11.099m2。1.6.6征地征用林地47.9亩,征用耕地1.0亩。二、公路沿线自然地理概况及工程地质条件2.1地形地貌两河口水电站对外交通专用公路位于四川省甘孜州雅江县境内,工程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地貌区划属川西高原,紧临川西南高山区,地势呈东西侧高、中部相对较低态势,地貌基本形态是具夷平面的大起伏高山,山顶海拔一般在3900~4800m左右。测区内河谷深切,水流湍急,两岸谷坡陡峻,沿河岭谷相差悬殊,相对高差一般在500~1500m,为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景观,雅砻江两岸地形起伏和相对高差没有明显差异,具左岸相对略低于右岸的特征。雅砻江河谷一带,零星分布有4~5级阶地,并多
本文标题: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对外交通专用公路-施工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439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