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综合/其它 > 时评文分析方法之一因果3
1高考时评文分析方法之一——因果分析法曹成海一、前言在高考时评文写作中,很多同学不善于分析说理,从而导致文章论述不深刻,这是由于同学们缺乏一定的分析说理的方法,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常见的分析说理方法——因果分析法。二、因果分析法的概念及其特点。阅读下面的材料,思考:文段的作者是什么说理方法?社会上如今很流行一句话:出名要趁早!将这句话做大做响的,是铺天盖地的选秀活动。在选手尚且稚嫩的时候将其推向光环万丈的明星路,看起来是为他们今后的发展作出的强势铺垫,但当沉下心来审视这个舞台时,我们却不难发现,事实上少年出道的明星很快便让我们忘记了。在许多年前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而一炮打红的“美少女组合”个个年纪轻轻青春无敌,但今天早已为人淡忘;前几年因“超级女声”而为人所熟知的张含韵现在也仿佛沉进了海底。究其缘由,年少的她们凭一时的光芒而崛起,却无法适应人世险恶,早早走上社会,尚且稚嫩的心无法承受社会压力之重。这样在光怪陆离的世界里炫花了眼,也荒废了本该充实自己,升华自己的大好青春。试问,社会里的我们该早早成名吗?作者在叙述事例之后,用“究其缘由”把问题引向深处,指出少年出道的明星很快便让人们忘记,是因为他们“无法适应人世险恶”“在光怪陆离的世界里炫花了眼,也荒废了本该充实自己,升华自己的大好青春”。这样的分析使事例与观点紧密相连,充分显示出了论证的力度。巧妙地运用了因果分析法,从使文章说理深刻。领悟一:概念因果分析法,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事出必有其因。我们可以依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由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推导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从而揭示出一定的生活规律,使事例有力地证明观点。领悟二:因果分析法的语言标志当事例带有结论性时,就分析其根源,即由果溯因;当事例带有缘由性时,就分析其结果,即由因求果。语言标志: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究其缘由等等。因果分析法模板:1、从最浅层的方面看……从深层来看(……行为背后,更体现了)……从本源(本质)上看……2、……为何有争议,大概就是两点使然。3、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二是……例如1:动车上拒让座,错了吗?5月3日中午D5185动车,达州石桥八旬老人李某,准备到华西医院看病,因节后人多只买到达州到营山座位,后借座邻座。到南充后,被刚上车的年青貌美女大学生“请”起来,老人女儿恳请能否挤一挤,被拒,后面两排年轻人同样充耳不闻。大约5分钟后,前面一中年男子将老人让到自己位置。老人女儿说:“年轻人啊,应该多学学。”结果遭到美女反击,“坐自己位置错了吗?!”这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因为没有主动让座,甚至没有被动让座,结果座位权利被道德绑架所凌辱。于是带来一个老生常谈的议题:让座是美德,不让座是失德?动车让座为何有争议,大概就是两点使然:第一,女儿没买到坐票,也是挺无奈的一件事。不过,动车不像城市的普通公交,有时坐着需要三五个小时还不止。这个时候,如果“让座”成风,估计道德成本就会高到吓死人。第二,坐动车不像坐公交,用网友的话说,既然没有座位,“那你能不能买一等座?能不能买商务座?2实在不行,可以坐迟一点有位置的那趟撒”。当然,再不济,有特殊情况,还有列车员可以寻求帮助,是不是非要挤乘客的“座位权”呢?(原因分析法。划线部分可以作为原因分析法的模板)例2:人民网评:拿出高压反腐的力度治理“为官不为”近日,两起整治为官不为乱为的事件引发社会关注:天津市工信委原党组书记、主任李朝兴因不作为被免职。更早之前,陕西旬阳县国土局原党组班子7名成员集体被免职,接受了当地“回炉锻造班”的培训。全面深化改革到了“啃硬骨头”的阶段,干部更应实干。懒政和不作为,不仅贻误发展机会,让改革在基层末梢遭遇“下沉难”,更消磨民心,让群众生活水平迟迟得不到改善,对冲获得感。细究原因,“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背后,其实就是“不会为不愿为不敢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概括的,“‘为官不为’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能力不足而‘不能为’,二是动力不足而‘不想为’,三是担当不足而‘不敢为’。”(利用因果分析法,从本质上分析出原因“细究原因”,“其实就是”“一是”“二是”“三是”可以作为逐层深入分析原因的模板)在这方面,李朝兴和旬阳县国土局原领导班子,都是典型。李朝兴身居正厅,还是学者型官员,却愣是用“下属4次请示未批复”的不作为,为自己的为官履历留下了污点;而旬阳县国土局原领导班子忙于“内斗”,疏于履责,互相推诿不担当,集体被免职,丝毫不冤。社会进步需要更多知识分子成网红(撰写:肖志涛)北京大学的薛兆丰老师最近火了。媒体报道称,《薛兆丰老师的北大经济学课》在某知识付费平台已得到17万个订阅,按一个订阅199元计算,平台账面收入超过了3000万元。有网友感慨,在影视明星动辄几千万的片酬面前,终于有一位教授证明了知识的价值。(结果)教授的收入赶超明星。首先得益于这个时代。随着改革开放将近40年国家巨大的发展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从温饱奔向小康,开始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知识积累、终身教育成为一种必须,学习型社会日渐成型,这给知识付费服务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正因为有了这样的需求,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名利双收,成为时代的明星和人们心中偶像。(由果到因,原因之一——首先得益于这个时代)其次,要感谢互联网,让知识分子除了写书上课和演讲,又多了一条体现自身价值的康庄大道。如今众多的网络直播和付费平台,让博学又有趣的人可以人尽其才;学习与分享冲破了时空障碍变的轻而易举,让好的内容可以瞬间传遍大江南北。知识跳出书本在多媒体的演绎下变得易于传播和接受;知识分子走出象牙塔在各种电子终端上如影随形……知识付费正慢慢为公众所接受。有调查报告显示,当前以90后为主的知识付费用户已达5000万,预计今年知识付费的总体规模将达500亿元。这实在是一件好事!(由果到因,原因之二——要感谢互联网,让知识分子除了写书上课和演讲,又多了一条体现自身价值的康庄大道。)让知识拥有市场,让知识体现价值,知识分子才会活的体面,全社会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才会加强;更多知识分子贡献他们的思想分享他们的学识,网络才会充满生机、充满正能量,才会更大范围地影响人、鼓舞人、引导人、教育人,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才会进一步提高。“知识就是力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增强这种力量,我们需要更多像薛老师这样的知识分子成为网红。三、学以致用要求运用因果分析法分析写篇时评。练习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聂老汉年逾古稀,生活困难。因外出打工的儿子小聂,连续半年不支付赡养费,聂老汉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经法官与小聂沟通无效后,法院遂将小聂录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后小聂因无法正常出行,工作受阻,只好到法院承认错误并借钱支付了有关赡养费。此事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3范文坚守孝,方为善子女因各种借口拖欠对老人赡养费的支付如今已屡见不鲜。今日,小聂一案的判处却引起了广泛关注。在自身亦拮据的情况下,能放弃对父母的赡养吗?法院的判决已给出明确答案:坚守孝,方为善。(在引述材料内容后,迅速推出文章观点,这是考场作文的写作要求和特点,可见,作者深谙此道。)从最浅层的方面看,小聂交付赡养费,本就是对法律规定义务的遵守与履行。这一点不论孝顺与否,作为公民便应当做到。由此看来,法院的判决不仅必须,而且正确。但交付赡养费仅仅是单纯的义务履行吗?答案是否的。这种行为的背后,更体现了一个人的责任感与信用。“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试问一个连赡养父母的责任都拒绝担负的人,如何让他负起工作上的责任?一个连按时交付赡养费都无法做到的人,该让人如何相信他的信用?且不论父子间的恩情,但从父亲为他提供从小长大的物质保障而言,在父亲年迈之时对其进行赡养,本就是一种责任和担当,这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推脱的,而小聂的失信行为换来工作、生活的阻碍,只能说是法院对其失责失信行为的正当告诫。交付赡养费,从本源上看,是一个人孝顺的体现,父母不仅给予我们生命,而且给予了我们成长的各种保障,孝顺父母便成一种必然。孝顺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个人都需时时铭记在心。这是对养育自己成人的父母最好的报答。然而如今,孝字却在小聂心中缺失,这便是法院对其进行惩罚的根本原因。(原因分析法。划线部分“从最浅层的方面看”“这种行为的背后,更体现了”“从本源上”可以作为逐层深入分析原因的模板)或许有人会认为,小聂本就经济困难,支付赡养费还需借钱,这一判处太不近人情。(“或许有人”这一行文技术,引入一个假想敌。从思路上来说,这种从读者疑问角度出发切入的办法,能有效地拓展行文空间,增强文章的亲切感,在论述上,则可以加深文意。)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法院的判决不仅是对小聂的警醒,更是对全社会的告诫。(从“社会”角度加以反驳。)人情不应体现在对恶劣行为的从轻判决,而应体现在对孝顺的最好履行。而且,讨论是否应赡养父母,本就是一种错误行为。(从“讨论”自身加以反驳。)社会何时已形成了为不孝找借口的风气?孝顺是我们本应坚守的理念,如今却成为人们讨价还价的谈资,这是否反映了当今社会的不良现象?这是需要我们每个人进行思考的。(批驳分析法。树一个靶子,然后批驳,划线部分可以作为驳论法的模板)孝顺不仅体现在对父母的赡养,更体现在对父母发自内心的牵挂与关怀。坚守孝,令自己安心从容,令父母安享天年,这是小善;坚守孝,令社会洋溢孝顺之风,这是大善。唯有坚守心中的孝,方能成为至善。窥探无人赡养背后的社会保障体系缺口有句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可近年来频频出现的年过半百老人无人赡养,境遇极其困窘,不得已之下只得将子女告到法庭以得到赡养费地现象,使亲情孝道被置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有人说,我们的社会已经亲情泯灭,道德沦丧。真是这样吗?我看未必。(本段的思路是引用加分析加质疑反问。不是简单地复述材料,而又紧扣材料的核心话题:无人赡养老人,付诸法律。这样的首段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最后语句的反问与质疑很有议论气场。)就拿年逾古稀地聂老汉来说,他地生活很困难,但儿子小聂外出打工已经半年没有支付赡养费,聂老汉只能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这实属一种无奈之举。再看小聂,他起初没有执行,于是被录入“失信被征行人”名单,结果因工作和出行受阻,小聂只好承认错误并借钱支付赡养费,这似乎也是被逼无奈下的举动。同样是无奈,大众好像自动会给小聂贴上“没人性”“冷血无情”地标签。七旬老人无人赡养,谁来担责?我们不能感情用事地单方面归咎于小聂,而要从更深层去探讨。诚然,小聂有着无可推诿的责任,他没有履行赡养父亲的义务,没有尽到做儿子的本分,但他自己本身的生活条件也很拮据,甚至连最后要支付的赡养费都是借钱支付的,他连赡养费都负担不起。显而易见,他外出打工挣的钱很少,可能连自己的生活都过的捉襟见肘,再苛责他准时定期支付赡养费似乎有点不近人情。(让步说理。“诚然”一词,让文段思路迂回曲折,说理显得更透彻、更理性、更辩证。)那么,老人的子女无力赡养,老人难道就只能自生自灭了吗?当然不是,我们还有社会保障在背后做支撑。但是,捏老汉并没有享受到社会保障带来的福利,他既没有收到每月的最低保障金,也没有体会到社会养老体系给予地救助和服务。可见,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存在很大的缺口,而潜在地养老危机随时都有可能从缺口中迸发出来。(原因分析法。“那么”“当然不是”“可见”这些衔接词语的使用很娴熟,说明作者写作上的连贯技术水平较高。分析深入,自然就能得出让人信服的观点,现象背后的实质是制度上的缺陷,这就让文章深刻了,4“透过现象看本质”,本质是什么,是制度,是文化,是精神,是心态,是历史……划线部分可以作为深入分析原因的模板)出现这一缺口的原因不外乎有两个,一是我们一向把家属作为最直接的赡养人,仅将社会保障体系作为辅助地备用“人选”,意识不到要双管齐下才会成为坚实后盾,二是我们过分苛责子女应承担的义务,哪怕个人已无力负担也要强行使其负重,但我们忘记了社会的力量有多强大,动员社会群体也许很快就能解决问题。(原因分析法。当然,更重要
本文标题:时评文分析方法之一因果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480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