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宁波三江六岸拓展提升总体规划公示材料
1《宁波市三江六岸拓展提升总体规划》公示材料一、规划背景三江是宁波的母亲河,是宁波地域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和骨干,承载了宁波城市“商、港、水”的文化精髓,传承了宁波以港兴市的历史文脉。一直以来,我市十分重视三江六岸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先后开展了“三江六岸”城市设计、百里文化长廊规划等总体层面的规划以及湾头、甬江东岸、甬江北岸、鄞奉片区、长丰片区等沿江重要地段的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建设了宁波大剧院、老外滩、和义大道、宁波书城、滨江公园等一系列滨江重要公共建筑和公共开放空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由于战略统筹不足,分区段设计多,整体布局考虑不足,关注开发多,关注生态文化不足,形态设计多,对体制机制研究不足,缺乏一个统筹纲领性的战略规划。当前,按照市委市政府所做出的“六个加快”和“中心城品质提升”的战略部署,宁波将更加注重提升城市品质,更加注重2提高城市软实力。作为宁波城市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和开敞空间,三江六岸开发建设将作为城市转型升级、建设美丽宁波、促进生态文明、弘扬城市文脉的重要抓手。为进一步从总体层面加强对三江六岸的规划引领作用,规划以统筹整合、转型提升为重点开展了《三江六岸拓展提升总体规划》。统筹整合是指从三江流域全局的角度来审视、协调现有的各市县、片区规划,通过整合,形成区域统一协调的发展方向,形成合力,突出重点,推动有序发展。转型提升是指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要求出发,转型提升原三江农业灌溉、工业码头等功能,更关注生态、关注文化、关注民生福利,更关注城市公共空间建设,谋划“三江走廊”所代表的城市品牌形象和软实力的提升,谋划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希望藉由《三江六岸拓展提升总体规划》,能够引领城市空间优化、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生态、文化、品牌形象塑造,使三江六岸真正成为宁波城市转型提升发展的重要战略平台,真正成为“市民之江、城市之魂”。3二、主要规划内容1、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分为外围流域段和中心城区段。外围流域段以统筹整合为主,重点研究生态人文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范围包括绕城高速公路以外的余姚江、奉化江(含东江、县江、鄞江、剡江)河道及其两侧500-1000米进深的河道走廊。余姚江长约为52.4公里;奉化江包括主干河道长约为4.9公里,东江长约13.2公里,县江长约25.6公里,鄞江长约27.5公里,剡江长约31.6公里。中心城区段以转型提升为主,重点研究滨江空间功能改造与优化。规划范围以绕城高速公路和甬江入海口为界,江段总长度68公里,其中其中余姚江段19.5公里,奉化江段22.8公里,甬江段25.7公里。规划重点研究用地范围为城市路网沿滨江约200米至约2公里不等的腹地范围,合计约102平方公里。42、功能定位与发展愿景功能定位:三江六岸是宁波人的“市民之江、城市之魂”。总体发展愿景:走读三江,乐享山水。三江是宁波人可居、可游、可读、可赏的生命之江。“走读三江”即是要保护与延续三江历史与文脉,让市民记得起乡愁。“乐享山水”,即是要让绿色重返三江,山更清,水更绿,环境更优美。分区发展愿景:53、规划目标与策略(1)三江整体空间统筹目标与策略三江整体空间统筹目标:从大三江空间统筹着眼,打破原有行政管理条块分割的限制,统筹规划,整合利用水资源、水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促进区域分工与合作,协调城乡科学发展。策略一:保障水系统安全,优化区域生态景观体系。加强全流域水安全专题研究,提高蓄洪、滞洪、行洪能力,保障城市安全。建构以三江、三江支流为核心,串联周边自然生态资源形成多层级城乡绿色生态景观体系,提高城市生态安全与环境质量。策略二:促进区域分工与合作,协调城镇精明发展。引导滨江空间发展由外延式扩张转变为内涵式“精明增长”。保护滨江开敞、绿色公共开放空间,保护农田耕地,发挥生态缓冲功能,挖掘建设用地潜力,防止建成区范围无序蔓延。鼓励区域分工,错位互补发展,促进资源与基础设施的集约、共享,避免重复建设。促进沿江各类功能从服务产业为主的功能向以服务“人”为主的综合功能转化。策略三:鼓励文化传承与复兴,重构三江历史人文魅力走廊。通过对三江流域历史文化资源(包括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深度挖掘、保护、创意与重构,保护、复兴与活化滨江的历史街区、街道和建构筑物,保留和传承各发展时期具代表性的历史遗存、遗迹,加强滨江空间与近江区域历史古迹的联系。发展特色城镇,建设美丽乡村,重视自然景观与当地特色风貌的保护。策略四:构建休闲与游憩系统,让市民回归三江。以三江以6及三江支流为主轴,建构城区滨江休闲带及市郊滨水游憩走廊等双层次的慢行系统,使市民获得便捷的、可达性好、文化性与景观性突出的游憩空间。城区滨江休闲带:串联城区的绿地公园、生态走廊、历史街区、滨江空间场等区域,打通节点,形成沿江连续的休闲、健身步道和自行车休闲带。市郊滨水游憩走廊:依托三江自然廊道,打通沿着支流、小溪,或农田、山脉线的自然廊道,以水利工程设施、乡村道路为基础建构郊野慢行游憩走廊,同时开辟水上游线,将三江及三江流域的自然山体、风景名胜、文化集群、农田、乡村等串联起来。(2)中心城区段规划目标与策略1)规划目标:打通“五脉”治理水脉:以水环境治理为目标,结合建设项目开发污染治理;落实防汛设施,保障生态安全,加强环保管理。营造绿脉:以绿色生态为目标,通过三江及与之相关的都市绿色生态网络体系建设,带动整个城市生态环境水平的提升。弘扬文脉:以传承和展示历史文化为目标,通过对城市历史文化的深度挖掘、使人们在滨江地区能充分领略到独特而深厚的宁波文化气质。打造商脉:以经济和城市繁荣为目标,为滨江地区注入更多7活力,促进城市产业创新、升级,带动近江城市腹地开发。集聚人脉:以人文关怀为目标,创造真正的属于广大市民的滨江公园和滨江公共活动场所,使三江六岸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2)六大拓展提升策略策略一:保护河川生态——以三江为主体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区域生态。按照三江不同河段生态特性,划定不同等级的生态环境敏感区,分级提出生态保护和开发建设强度控制要求。构建以三江为核心、串联城市各处及城市周围自然农田、林地等的,多层级的都市绿色生态网络,改善城市整体生态环境水平。8策略二:优化城市功能策略——明晰城市发展节奏,引导产业转型升级。统筹发展与分区特色、环境保护要求,引导各区合理定位、有序联动发展,使城市沿三江如展开的乐章,有高低舒缓节奏和各分区明晰的个性。转换或升级不具竞争力的、影响滨水环境的滨江使用功能,导入城市产业提升和功能创新的引擎项目,导入城市公共文化与都市旅游产业。强调滨江功能的公共性、多样性,促进多功能混合开发,营造滨水地区多元化活力。规划布局示意图9策略三:改善滨江交通策略——强化城市与江的联系,把城市生活带至江边。适当弱化、降低滨江道路交通功能等级,减少汽车交通对城市与江的分隔,提高滨水可达性;结合所经区段功能与空间特色,优化滨江路走向、断面及景观设计,丰富滨江体验;强调公交主导及慢行友好的交通模式,提供到达滨江区多样、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包括轨道交通、普通公交、旅游巴士、水上巴士等;建设连续、完善的滨江自行车道健身、游览系统;建立从近江轨道站点、主要公交枢纽节点、重要城市功能区块等,去往滨江的步行优先系统和指路系统;建立联系城市和三江的多层级城市慢行绿道系统,方便人们从城市各处来到江边。10策略四:营造文化氛围策略——延续历史文脉,传承城市文化精神。复兴与活化滨江的历史街区、街道和建构筑物,加强滨江与城市历史街区、古迹的联系,深度体验宁波文化历史氛围;重视城市各时期发展过程中具代表性的历史遗存、遗迹的保留和传承,丰富和见证城市的历史文化积淀;改善宁波文化“闻而不见”的现状,通过引入公共艺术,营销城市文化。策略五:提升滨江活力策略——营建场所,创造丰富多样的公共滨水生活。结合交通改善策略,营建滨江空间场,使沿江地带不仅是一个公园和散步场所,更是商务、文化娱乐、休闲等大量不同城市活动汇聚的地方;提升滨江空间和公园的“实用”功能,提供市民享受生活、开展各类活动、舒适的自然环境;规划慢行游线,引入必要的商业旅游设施,提供居民互动参与的聚集场所和活动;策划引入公共事件,提供丰富有趣的旅游活动和服务。策略六:提升城市形象策略——塑造分区形象,突出特色景观元素。依据分区功能和所在江段自然环境条件,针对性提出分区建设开发指引,明晰分区形象特色;通过标志性滨江区段、空11间节点的打造,展现城市特色与魅力;提炼具代表性的城市特色景观元素,包括桥梁、码头等,结合公共建设予以重点塑造;通过夜景照明、公共艺术等进一步丰富和明晰城市形象。4、规划布局(1)总体格局将三江六岸与城市发展紧密结合,通过分区、分段控制来明晰各区发展定位及方向,开发强度及方式,创造有宁波特色的滨江空间。总体上将三江六岸分为中心城区段和外围流域段两部分。中心城区生活核心风尚地标余姚江段历史轨迹文化根脉奉化江段山城水乡生态走廊12(2)中心城区段以中心片区为核心,加上余姚江、奉化江、甬江外围三片,形成“一心三片四大分区”的规划格局。中心片区:结合老三区与以东部新城为核心的东部发展带,形成更具发展动力的中心片区,是宁波文化、历史、商业发展的多元汇聚区。规划范围用地35平方公里,岸线长约62公里。总体打造“二心一轴”:三江口核心区、东部新城、中山路都市商业商务发展轴。结合中心区城市发展格局,沿三江形成“一主三次”空间节奏高潮。一主:三江口核心区;三次:大剧院和湾头RBD、南塘老街和鄞奉商务综合区、高新高教创智水湾,强调公共性和连续性,建设余姚江及奉化江滨水休闲带。1314甬江片区(东外环路-甬江入海口):位于甬江入海口段,,面积约25平方公里,岸线长约27公里。规划定位为宁波走向海洋的门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承的港口新城。以区内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挖掘历史和山水文化资源,提升、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品质,形成负山襟江,山、水、港、城一体的滨江空间特色。15余姚江片区(机场路-绕城高速):位于姚江中游,面积约24平方公里,岸线长约23公里。该区段除少量开发外,是宁波市区三江六岸自然风貌保存最为完整的区块。规划要求重点保护姚江两岸自然田园风貌和大运河世界遗产的重要节点(大小西坝遗址、遗迹等)。规划定位为余姚江上游城市西部门户发展区,新城建设与姚江生态保护、自然水乡风貌保护平衡发展,以绿色、运动、休闲为主体特色的宜居新城。16奉化江片区(杭甬高速-绕城高速):位于奉化江中游,面积约18.5平方公里,岸线长约24公里。江体弯曲多姿,水质较好。沿江弯头地区还保留有不少较完整的农田滩涂绿地。规划定位为奉化江上游的城市南部门户发展区,以宜居生态型水岸为特色的时尚江湾新城。要求加强城市建设与独特江湾风貌的协调,搬迁改造环境污染企业;加强滨水自然湿地环境保护,相对完整地保留数处有相当规模的湾头自然生态绿地,严格控制江湾岛头景观敏感区域开发强度和形态。17(3)外围流域区段余姚江流域段:“两山夹一川”的低洼平原,秉持“小而精”、“特色化”的发展思路与理念,以田园大地为背景,以历史文化为特色,助力城镇与产业的升级,建构“姚江小城镇走廊”叠合“历史人文时空轴”的城镇特色化发展格局。从区域的角度梳理河流水系,保障沿线城镇的水安全;结合周边的自然景观资源,构筑完善的生态空间网络;明确姚江沿线小城镇的文化与产业的发展主题,助力城镇发展与产业升级;彰显姚江深厚的历史底蕴,创造独具特色的文化体验链条。构筑“一廊、两片、三板块以及若干南北景观绿廊”的绿色生态景观构架。18奉化江流域段:依山就水,以小组团、小聚落的发展模式,保护流域自然山水风貌与空间格局,形成以民俗、佛教及近代文化为主题的山水生态休闲带。强化“城在山水中”的景观意向,秉持“生态+”、小集聚组团式的发展模式,避免延绵成片开发破坏山水格局,形成多元互补,相辅相成的滨水活动体验系统。195、实施建议强化三江六岸的市级统筹协调,统筹开发时序,制定计划,动员各界力量参与建设。鼓励群众参与,提升市民对三江六岸开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吸引社会资金投入三江六岸的开发建设。分阶段、分层次结合重要区域和
本文标题:宁波三江六岸拓展提升总体规划公示材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480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