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论语《高山仰止》教学课件
为什么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来赞美孔子?课文从哪些角度阐明?孔子爱学生学生敬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郑玄)郑玄:(“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景行”是“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是人们行动的准则,“止”是语助词,表示确定语气。)“《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这话是用来赞美孔子的,由于在引文后面加了两句(意思是: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景仰的意思就格外显豁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可以缩略为成语“高山景行”(指崇高的德行)(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为光明正大。)高山仰止:品德高尚,令人向往。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总结回顾:本篇主要内容孔子眼中的弟子和弟子眼中的孔子子路颜渊子贡伯牛子游闵子骞冉有其他:弟子总画像文章13个章节,主要提到了哪些弟子?总结:这里面有孔子单独的言行,有孔子和学生的对话,也有孔子的学生对老师的评价。•闵子骞:姓闵,名损,字子骞。春秋鲁国人。在孔门中以德行和颜回并称,72贤人之一。•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人•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鲁国人•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颜渊:姓颜,名回,字子渊。鲁国人•伯牛:姓冉名耕,字伯牛。鲁国人。孔子认为他德行好•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又称叔氏。吴国人本课的具体内容孔子眼中的学生1、孔子和子路(2,3,4,5,6)2、孔子和颜渊(7,8)3、孔子和伯牛(9)4、孔子和子游(10)5、孔子和其他(家乡学生)(1)学生眼中的孔子1、颜渊对孔子(11)2、子贡对孔子(12,13)子路颜渊伯牛子游家乡学生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豭(jiā):公猪。陵:通“凌”。(戴着雄鸡鸡冠似的帽子,以野猪獠牙为佩带饰物以示勇武。陵暴,轻侮。)kàng仲由字子路,是卞地方的人,小孔子九岁。他本来很粗野,喜欢逞勇斗力,气性刚猛爽直,后来终于受了孔子的感化。子路晚年出任卫国蒲邑的大夫,卫国发生变乱,仲由就死于卫乱中。找出文中描写子路的章节•11.13(第2章)•7.11(第3章)•11.15(第4章)•5.7(第5章)•6.28(第6章)思考:1、字词。2、本章体现了子路怎样的性格特点;同时孔子又是如何对待子路的。“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表达了孔子怎样的心情?因为子路非常刚强,但有勇无谋。孔子惟恐他不会有好的结果,话里是老师深深的担心忧虑和牵挂。师之爱生,人之常情。(11.13)闵子恃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刚强的样子yín,和颜悦色的样子语气词,用法同“焉”在争强好胜、有勇无谋、洋洋得意时,要及时泼冷水打击让他清醒,而不是一味的赞赏,呵护,让他失去理智,即在适当的时候要善于引导。孔子说话的用意何在?(7.11)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统率、治理在一起暴虎冯河:赤手空拳打老虎,没有渡船要过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临事而惧:惧,遇事谨慎。遇到事情格外小心谨慎。(11.15)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也,未入于室也。?”孔子对子路有怎样的态度?孔子对学生有过错批评,有成绩表扬,让学生既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又树立信心,争取更大的成绩。状语后置句成语积累:升堂入室或“登堂入室”登堂入室:比登上厅堂,又进入内室。比喻学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亦比喻学艺深得师传。(5.7)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通“”哉•【注释】①道:学说。②桴(fú):小筏子。③从:跟随。④其:副词,表示推测,大概、可能、恐怕。与:通“欤”,语助词。⑤材:通“哉”。读孔子的话,你有何启示?自嘲、爱惜,压其威风。思考:孔子一下说“乘桴浮于海”跟随他的人是子路,一下子又说不想与子路这样的人共事,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以抑其勇而教之思考:孔子前面说子路那手瑟不要在我这里弹,后面又说子路弹瑟的水平已经登堂了,前后统一吗?未可以一事之失而遽忽之(6.2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子路为何不高兴?知礼懂礼率直孔子有何举动?从中体现出怎样的师生关系?发誓——尊重没有距离、真正的平等民主yuè,同“悦”同“誓”,此处讲发誓。不对,不是,指做了不正当的事从以上几章中,你认为子路这个人的性格怎样?子路为人伉直好勇(直率鲁莽而又争强好胜)、光明磊落,重友情、讲信义、守诺言,是孔子门徒中性格独异的一位。在对待老师方面,子路一方面忠贞不二,极其尊重,但另一方面又不象颜回那样于孔子之言“无所不悦”,总取“不讳”态度。只要他认为孔子的言与行有不正确的地方,总是直率地提出批评和反驳。这是子路直率、光明磊落性格的又一体现。如6.28章。如何看出孔子对子路的爱?子路争强好胜有勇无谋循循善诱,委婉告之7.11学而未精批评不足,惋惜感叹遭遇不敬表扬成绩,树立信心11.15得意忘形喜形于色压其威风5.7懂礼知礼尊重6.28刚强自信担心忧虑牵挂11.13孔子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1),惟我与尔有是夫(2)!(7-11)•【注释】•(1)舍之则藏:舍,舍弃,不用。藏,隐藏。•(2)夫:语气词,相当于“吧”。南怀瑾《论语别裁》孔子有一天对颜回说,时代、国家如果用得到我,就出来为国家、天下做事;如时代、国家不需要我,就退隐,自己藏起来。时代不需要你的时候,你能不怨天,不尤人,默默无闻的活下去,这也做不到。一个人总有自己的牢骚,尤其知识分子们总认为:“当今天下,舍我其谁?”假使让我出来,比诸葛亮还更高明。所以没有完全认识自己,隐退是很难的,因此孔子对自己得意的弟子颜回说:“只有你我两才做得到。”子路倒有自知之明,讲“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一套修养,自己是不行,所以他说:“老师!假使你打仗,你带哪一个?你总不能带颜回吧!他营养不良,体力都不够,你总得带我吧!”子路这样的勇,不是大勇,孔子的学问中,智、仁、勇三个字是相连的,真正的大勇,一定有智有仁;真正的仁,一定有智有勇;真正的智,也一定有仁有勇,三者不能分开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也就是成语所说的“用行舍藏”或“用舍行藏”,它最为精炼地表达了儒者对于出仕与退隐,入世与出世,进与退的政治选择与人生态度。11•9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丧予:使我死。丧:人死,使动用法,使……丧。11•10颜渊死,子哭之恸(1)。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2)人之为恸而谁为?”(1)恸:tòng过分的哀痛。(2)夫:这,指示代词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子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小结]“天丧予!”颜渊何以得到夫子如斯之叹?1、“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好学)2、“其心三月不违仁”、“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德行)3、“无伐善,无施劳”、“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理想与心态)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6.10)疾:重病(病:小病)牖:窗户。亡之:亡,死亡;之,音节助词夫:语气词,相当于“吧”而:连词,连接主语和谓语,表强调。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6.10)疾:重病(病:小病)牖:窗户。亡之:亡,死亡;之,音节助词夫:语气词,相当于“吧”而:连词,连接主语和谓语,表强调。提问:孔子的举动和感叹表现出对伯牛怎样的感情?表现出孔子对学生生病的痛苦、对天命的无奈和对学生的爱惜之情。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1)之:到...去。(2)弦:琴瑟。以琴瑟伴奏唱歌。(3)二三子:弟子们。割鸡焉用牛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不必大材小用或小题大做。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5.22)吾党:即故乡。古代以五百家为一党。(回顾——党:党类;结党营私)狂简:狂放不羁,志向高远。狂:狂放。简:大,指志大。所以:此表示凭借,相当于“如何”、“……的方法”。【评点】孔子的一生,是为行道而献身。孔子周游列国,屡遭碰壁。鲁哀公十一年(前484)鲁国执掌大权的季康子欲召冉求回去,所以孔子说回去吧。同时又指出他在鲁国的学生尚存在的问题:行为粗俗简单,还不知道怎样节制自己。可见孔子对学生爱而不溺,既了解他们的优点,也看到他们的短处,并且从不推脱为人师者的责任。斐然成章:比喻文化知识已灿然可观,即已“博学于文”。(9·11)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本章内容是颜渊眼中的孔子。【评析】颜渊在本章里极力推崇自己的老师,把孔子的学问与道德说成是高不可攀。此外,他还谈到孔子对学生的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则成为日后为人师者所遵循的原则之一。提问:1、颜渊用“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比喻什么?答案:用“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比喻老师学问与道德;用“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比喻孔子教学生有耐心,循循善诱。【思考】颜渊眼里的孔子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明确】是一位学问高,道德修养高,又善于引导教育,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追随的老师。仰之弥高:越仰望越觉得高大,表示极其敬仰之意。循循善诱:指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或教育人。也泛指教育有方。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19·23状语后置句省略句至,到长度单位,七尺或八尺房舍找到或许取独不亦宜乎:用于委婉反问句,“不是……吗”(语气较轻)或“岂(难道)不是……吗”(语气稍重);宜,合适,相称1、因为子贡的这段话,后代将“师门”又称为:门墙2、子贡擅长辞令,曾有“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之功,在维护老师的形象上,他是不遗余力的,请你结合本章内容谈谈子贡的说话艺术。明确:叔孙武叔借提高子贡而贬低孔子,子贡清楚地认识到他的用心,巧妙地以宫墙作比,指出他不得其门而入,对孔子根本不了解,结尾用反语,表面平和,实为坚决。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19·24)毁:诽谤无以为:不用/不要做逾:越过,超越其何伤于日月乎:损害,妨碍;于,对于多:只,只是见:显出不知量:不知道高低、深浅以上两章,都是子贡回答别人贬低孔子的问话。可见子贡对孔子十分敬重,认为他高不可及。他不能容忍别人对孔子的毁谤,因为他已经得夫子之门而入,知其内在的华美、丰富。在他的心目中,他的老师好比太阳月亮,无人可以超越。能得学生如此的热爱、崇拜,可见孔子由内而外散发的人格魅力。《论语》正是弟子们自发地记录下了老师的言行以传其衣钵,并保存属于彼此的永久思念和回忆。【提问】子贡眼里的孔子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明确】道德高尚,内在华美,好比日月。(高墙数仞,难入难见,日月无逾)【思考】孔子为什么能赢得学生们的爱戴呢?他是你心目中理想的老师吗?【明确】品德高、学问高、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善教、乐教)在林语堂看来,孔子的可爱之处甚多,其中幽默和近情是最为突出的。他說:“夫孔子一多情人也,有笑,有怒,有喜有憎,好乐,好歌,甚至好哭,皆是一位活灵活現之人的表記。”他概括孔子的杰出之处
本文标题:论语《高山仰止》教学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485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