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心智模式-超越心智
心智模式又叫心智模型。所谓心智模式是指深植我们心中关于我们自己、别人、组织及周围世界每个层面的假设、形象和故事。并深受习惯思维、定势思维、已有知识的局限。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一如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甚至图象、印象,是对于周遭世界如何运作的既有认知。我们通常不易察觉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行为的影响。心智模式有以下七个特点:1.每个人都具有心智模式。2.心智模式决定了我们观察事物的视角和做出的相关结论。3.心智模式是指导我们思考和行为的方式。4.心智模式让我们将自己的推论视为事实。5.心智模式往往是不完整的。6.心智模式影响着我们的行为的结果,并不断强化。7.心智模式往往会比其有用性更加长寿。彼得.圣吉博士所写的《第五项修炼》对心智模式特征的描述:心智模式的偏执性。心智模式是人们观察周围世界的平台,换句话,人们总是透过自己的心智模式来解释世界。人们眼睛看到的东西(是“存在”的完整的)与经观察后记忆在头脑里的东西(是假设的简化的)往往是不一致的,看到的只是自己想看到的东西,符合自己“口味”(由心智模式决定)的东西,给以记忆、利用,而对不符合“口味”的东西却视而不见而排斥,从而本能地强化了自己原有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的偏执性使人们难以客观、公正地观察和思考,往往做出轻率的决定。心智模式不断的完善性。由于现代社会高度复杂的分工,个体不可能完整地观察事物,只能是盯着自己身边熟悉的“片断”;现代社会极快速的变化,造成了人的心智模式往往较大地滞后于事物的发展;人在社会中所处地位、身份、工作的不同,文化背景、教育及宗教信仰的不同及价值多元化等等。造成了个体的心智模式不可能完善性,因而,不断地改善人的心智模式的修炼是人生中根本性的任务之一。心智模式的两重性。表现在拥护理论与实际使用理论的分离,这种分离并不是有意识的“阳奉阴违”、“讲一套,做一套”,而是人们确实相信一种理论,甚至是肯定的拥护,但行动时却无意识的抛开拥护的理论而按一种自身实际的理论而为。心智模式的隐蔽性。心智模式一直在指挥人的观察、思考及行为而很难被自己所觉察,把想当然误认为是理性的,把习以为常莫名其妙地认为理所当然。恐惧的源头ChapterTwoTheOriginofFear心理形式的恐惧其实和任何具体、真实的紧迫危险无关。它会以多种形式出现:不安、忧愁、焦虑、紧张、压力、害怕、恐惧症等等。这种心理上的恐惧总是来自可能发生的事,而不是当下正在发生的事。你在此时此地,你的心智却在未来——这创造了一个焦虑的间隙。而如果你认同你的心智,且无法与当下的力量和它的单纯性连结上的话,那个焦虑的间隙就会与你长相左右。你可以应付在当下时刻发生的事,但是对于心智投射出的未来,你束手无策。此外,只要你与心智认同,小我就掌控你的人生。小我因为它虚幻的本性,即使有精心打造的防御机制,还是非常脆弱,且充满不安全感,时时都认为自己正遭受威胁,就算外表看起来非常有自信,内在一样如此。我们刚刚说过,情绪是身体对心智的反应。那么,身体从小我——这个心智制造的虚幻自我——那里,不断收到什么样的讯息呢?危险!我正遭受威胁!而这个连续不断的讯息会导致什么样的情绪?当然是恐惧。恐惧看起来似乎有很多肇因。害怕失去、害怕失败、害怕受伤害等等,但最终所有的恐惧都是小我害怕死亡、害怕被消灭的恐惧。对小我来说,死亡始终随侍在侧。在这个与心智认同的状态下,对死亡的恐惧会影响你生活的每个面向。比方说,在与人争辩时,很多人强迫性地需要让自己是对的,而对方是错的——就是为自己认同的心理立场辩护。这个看起来微不足道且“正常”的小事,就是小我对死亡的恐惧造成的。如果你认同一个心理立场,而你错了,那么你建立在心智之上的自我感就受到灭顶的严重威胁。所以,作为小我的你是无法承认错误的,因为承认错误就意味着死亡。很多战争都是因此而起,无数的人际关系也因此破裂。一旦你不再认同你的心智,无论你是对是错,一点也不会影响你的自我感。因此,“自己必须是对的”这种极端强迫性且深度无意识的需求(其实是某种形式的暴力)就不存在了。你可以清楚且明确地陈述你的感受或想法,但其中不会有攻击或防卫。因此,你的自我感会来自内在一个更深、更真实的空间,而不是来自你的心智。注意看看你的内在是否有任何形式的防卫。你在防卫什么呢?一个虚幻的身份,一个心智中的形象,一个假想的实体。当你意识到这个防卫模式,藉由观察它,你就不再与它认同了。在你的意识之光中,无意识的模式很快就会瓦解。这就是所有争辩和权力斗争的终结——而争辩和权力斗争对人际关系有极大的破坏力。以权力凌驾他人之上,其实是一种伪装坚强的脆弱。真正的力量蕴藏于内在,而且你在当下就可以取用。心智总是企图否定当下、逃离当下。换句话说,你愈是与心智认同,就愈受苦。或者你也可以这么说:你愈是能够推崇、接纳当下,就愈能从痛苦和受苦当中、从小我的心智当中解脱。如果你不想再为自己和其他人制造痛苦,如果你不想为那些还存活在你之内的残余旧痛添薪加柴,就不要制造更多时间,至少在生活的实际需要之外,不要再创造更多时间。那么,要如何停止制造时间呢?深刻地了解到:此时此刻是你所能拥有的全部。让当下这一刻成为你生活的主要焦点。也许以前你常常停驻在时间当中,只是偶尔拜访一下眼前的时刻;现在不如转而多安住在当下,然后只在应付生活情境的实际所需时,才去短暂拜访过去和未来。永远对当下时刻说:“是!”终结时间的幻相不再认同心智的关键在于:终结时间的幻相。时间和心智是密不可分的,把时间从心智中移除,它就停止了——除非你选择使用它。当你与心智认同时,就被时间束缚,然后你会强迫性地几乎完全经由记忆和期望而活。这会使得你无止境地被过去和未来占据,让你无法尊重和认可当下时刻,并允许它如实存在。过去能给你一个身份认同,而未来则有着解脱和各种圆满成就的希望,因此你会强迫性地认同它们,但这两者都是幻相。你愈是聚焦在时间上(时间指的是过去和未来),就愈会错失当下——世上最宝贵的事物。为什么当下是最宝贵的事物?首先,因为它是唯一,也是所有你能拥有的。你的整个生命就是在这个永恒当下的空间之中展开的,而这个永恒的当下也是唯一不变的常数。生命就是当下,你的生命从来没有一刻不是在当下,将来也不会有。其次,当下是唯一能够带领你超越心智局限的切入点,它让你可以进入无时间性且无形无相的本体范畴。你可曾在当下以外经历过、做过、想过或感觉过任何事物?你认为你将来可能会有这种经验吗?在当下之外,可能有任何事物发生或存在吗?答案十分明显,不是吗?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在过去发生,它只能在当时的当下发生;没有任何事物会在将来发生,它只会发生在当下。我话里的精髓无法被心智理解,但你一旦掌握了它,意识就会从心智转到本体,从时间转到临在。突然之间,所有事物都变得如此鲜活,散发出能量,绽放出本体。进入当下ChapterThreeEnteringtheNow随着无时间性的向度(dimension)而来的,是一份截然不同的知晓,这份知晓不会扼杀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的灵性,不会摧毁生命的神圣与神秘,反而对众生都有一份深沉的爱和敬意。但心智对这份知晓浑然不觉。学会破除那个否定和抗拒当下时刻的旧模式。当注意力不需要放在过去和未来时,练习将它收回来。在每日生活之中,尽可能跨出时间的向度。如果你觉得直接进入当下很困难,可以先去观察心智习惯逃离当下的倾向。你会观察到,心智通常把未来想象成比当下更好或更差。如果那个想象中的未来是更好的,它会带给你希望或愉悦的期待;如果更差,则创造了焦虑。但这两者都是幻相。经由自我观察,更多的临在就会自动注入你的生命之中。当你发现自己没有临在的那一刻,你就临在了。只要能够观察心智,就不会陷入其中,另外一个不属于心智的元素就会翩然来到,那就是:观察者的临在。以心智的观察者临在——观察你的思想、情绪,以及你在不同状况下的反应。你对自己的反应,至少要像你对激起你反应的情境或人那样关注。同时要觉察到,你的注意力有多常停驻在过去或未来。然后,不要批判或分析你观察到的,就只是看着你的思想、感受你的情绪、观察你的反应,而不要把它们变成个人问题。这样一来,你就会感受到比你观察到的那些更强而有力的某种东西——那个在你心智内容之后,宁静的观察者临在(静默的观察者)。当某些特定状况触动了比较强烈的情绪负荷时,高度的临在是非常必要的。特定的状况可能是:当你的自我形象受到威胁、生活中出现了一个触发你恐惧的挑战、事情出了差错,或是过去某个情结被挑起了。在这些状况中,你会倾向变成“无意识”,然后反应或情绪会接管你——你变成了它。你会把反应或情绪表现出来,你会辩护、控诉、攻击、防卫……但它并不是你,而只是一个反应模式,是处于惯性求生状态中的心智。与心智认同就赋予它更多能量,观察心智则可以将能量收回来;认同心智会创造更多时间,观察心智则会开启无时间性的向度,而从心智当中收回的能量就会转化为临在。一旦你能感受到临在究竟是什么,就能在实际生活上不需要时间的时候,轻易地选择从时间的向度中跨出来,而更深地进入当下。当你为了实际用途而需要用到时间(过去或未来)时,这么做并不会妨碍你运用它们的能力。它也不会减弱你使用心智的能力,事实上,这个能力还因此变强了。当你真的在使用心智时,它会更加清晰、更加聚焦。开悟的人关注的焦点始终是当下,时间对他们来说是在“外围”,就像我们的眼睛聚焦在一件物体上的时候,还能看到周边的景物。换句话说,他们继续使用钟表时间,但能从心理时间当中解脱出来。放下心理上的时间学着在生活的实际面使用时间(我们可以称之为“钟表时间”),但当这个实际需求被满足之后,立即要回到当下时刻的觉知中。这样一来,就不会有心理时间的累积。所谓心理时间,就是经由认同过去,以及强迫性地持续投射到未来所产生的。如果你设定一个目标,并且努力向它迈进,就是在使用钟表时间。你知道要往哪里去,但尊重自己在当下采取的那一步,并且全神贯注在其中。如果你变得过度关注目标——也许是因为你在其中寻找快乐、成就或更加完整的自我感——那么当下就不再受到尊重,而被贬低为一个进入未来的踏脚石,本身不具价值。钟表时间因而被转换为心理时间,你生命的旅程就不再是一个奇妙的探险,而只是一个为了到达某处、得到某物、达成某事的强迫性需求。你无法再欣赏路旁的花朵或闻到花香,也无法察觉生命中的美好和奇迹。这些生命中的美好和奇迹,是随着你临在于当下而在你周围展开的。你是否总在试着要到达某处,而不是安住在你所在之处?你的所作所为大多是为了达到目标的手段吗?你的成就、满足感是否永远在转角处等待,或者仅限于短暂的欢愉,例如性爱、食物、酒精、药物,或是激动和狂喜?你是否总把注意力放在成为、达到、获得,或是追逐新的刺激或享受?你是否相信如果你获得更多,就会变得更圆满,才会觉得够了,或是心理上才能感觉完整?你是否在等待一个男人或女人为你的生命带来意义?对于与心智认同或未开悟的普通意识状态来说,蕴含于当下的无限创造潜能和力量完全被心理时间遮蔽。因此,你的生命不再有活力、不再生机勃勃,也失去了神奇感。思想、情绪、行为、反应和欲望的老旧模式就不断重复地演出你的心理剧本,这给你某种身份认同,却完全扭曲或遮盖了当下的实相。而因为未来可被视为逃离当下的手段,所以心智为了逃离令人不满的当下,就会对未来产生迷恋。而被你视为未来的,其实是你当下意识状态本质的一部分。如果你的心智背负着过去的沉重负担,那么你未来也会背负更重的担子,因为过去会透过临在的缺席而永续存活。能够塑造未来的是你此刻意识的质量,而未来,当然只能以当下的形式被经验。如果未来是由你在当下的意识质量决定,那么决定你意识质量的又是什么呢?就是你临在的程度。所以,唯一能让真正的改变发生,并让过去瓦解的地方,就是当下。你也许觉得,要承认是时间让你受苦或造成你的问题,可能有点困难。你认为你的痛苦和问题是你生命中某些特定的情境造成的,而从一般人的角度来看,这也是真的。但是除非你从制造问题的本源,也就是功能失调的心智着手(这里指的是心智对过去和未来的执著,以及对当下的否定),否则所有问题实际上是互相轮换的,转来转去都是一样的肇
本文标题:2.-心智模式-超越心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493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