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该理论最早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师生两人共同提出。1919年,赫克歇尔《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1933年,俄林《域际贸易和国际贸易》1977年,俄林为此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俄林对于要素禀赋与国际贸易关系的论述又被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进一步完善,他推导出证明要素禀赋理论十分精确的数学条件。BertilOhlinEliF.Heckscher1879-1952Swedisheconomichistorian.InfluencedbytheneoclassicaleconomicsofAlfredMarshall,Heckscheradvocatedtheuseofmonetarypolicytocombatinflation.In1909hewasappointedaprofessorofeconomicsandstatisticsatthenewlyestablishedStockholmSchoolofEconomics.1899-19791/2winnerofNobel1977StockholmSchoolofEconomicsStockholm,SwedenThestudentofHeckscher2.4.2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假设(1)只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2)两国的技术水平相同,即同种产品在不同国家有着相同的生产函数。(3)在两个国家,产品要素密集度类型始终不会改变。(4)生产规模报酬不变。(5)不完全分工假设,即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不会导致两国进行完全专业化生产。(6)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社会无差异曲线)(7)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8)一国内部的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动,但在两国间不能自由流动。(9)没有运输费用,没有关税或其他阻碍自由贸易的障碍。(10)充分就业假设。(11)贸易平衡,即每个国家的总进口等于其总出口。2.4.3与要素禀赋理论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1、生产要素和要素价格2、要素密集度和要素密集型产品3、要素禀赋和要素丰裕度要素密集度(factorintensity):商品生产中所需要的各种要素之间的投入比例,表明商品生产投入不同要素的相对密集程度。要素密集型产品如果某种要素在某种特定的商品生产中投入所占比例最大,则称此商品为该要素密集型产品。当只有两种商品(X和Y)、两种要素(劳动和资本)的情况下,如果Y商品生产中使用的资本/劳动比大于X商品生产中的资本/劳动比,即则称Y商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根据要素密集度对产品类型的划分: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要素密集型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纺织品、计算机、飞机)要素禀赋(factorendowment):一国所拥有的可用于生产商品和劳务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量,(自然及可获得性资源)—————绝对量的概念要素丰裕度(factorabundance):在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要素供给所占比例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相对价格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相对价格。————相对量的概念。要素相对供给量的比较,如(TK/TL)1(TK/TL)2,则1国资本相对丰裕,2国劳动相对丰裕。要素相对价格的比较,如(r/w)1(r/w)2,则1国资本相对丰裕,2国劳动相对丰裕。例子:美国、中国、越南三个国家的比较案例:部分国家的要素禀赋2.4.4要素禀赋理论(1)基本原理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简称H-O定理或H-O模型。国际贸易来源于同种商品在不同国家的价格差,而商品价格差来源于要素价格差,一国应当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商品。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拥有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应该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拥有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H-O理论关于贸易模式的确定要素禀赋理论贸易基础:要素禀赋差异导致国际商品价格差异贸易模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贸易利得:贸易能够增进世界和各国福利。贸易政策:自由贸易(2)H-O理论的一般均衡框架商品价格(差异)要素价格要素的派生需求(相同)商品的最终需求(相同)技术(相同)要素供给(差异)偏好(相同)生产要素所有权分配即收入分配(相同)3.对要素禀赋理论的图形说明A国B国AA’P’AC1xyxPEB国A国BB’E(E’)C2PAy要素禀赋理论,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论形式,前者研究和预测贸易格局;后者研究和预测贸易后要素价格的变化又称为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和S-S定理)。2.4.5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H-O-S)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是H-O理论的推论。该定理说明了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价格的影响,其基本含义:自由贸易不仅使两国的商品价格相等,而且使两国生产要素的价格相等(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以致两国的所有工人都能够获得同样的工资率,所有的资本(或土地)都可以获取同样的利润报酬。即国际贸易使得同质劳动获得等量工资,等量同质资本获得均等利润。如果要素可以完全流动,劳动将会从低工资国家流向高工资国家,直到两国工资率相等为止。同样,只要两国利率不同,资本就会从低利率国家流向高利率国家,直到两国利率相等为止。由于假设了要素不能自由流动,要素价格均等化就意味国际贸易可以达到与要素自由流动相同的效果,使两国要素绝对价格和相对价格趋同。也就是说,土地实现相同的地租,资本实现相同的利率,劳动者实现相同的工资。由此可看出,国际贸易可以部分代替要素流动,弥补要素流动性的不足。推论:Stolper-Samuelson定理——一国的对外贸易对国内收入分配的影响要素价格→收入分配某一商品相对价格上升,会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另一要素相反。因此,一个国家如果按照要素禀赋理论参与国际分工,该国出口产品密集使用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收入会提高,而进口产品密集使用要素的所有者收入会下降。即该国丰裕要素所有者收入会提高,而稀缺要素所有者收入会下降。也就是说国际贸易会使得同质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与绝对收入。因此,国际贸易就成了国际要素流动的替代。例子:某些发达国家工会反对经济全球化然而,要素禀赋理论成立所依赖的诸多假设是不存在的。例如,各国并非是用同样的生产技术,各国间的运输成本和贸易壁垒;要素在国内各部门之间不能完全自由转移;不完全竞争;规模报酬递增等等。目前,世界贫富差距并未缩小,反而扩大。因此,俄林认为:要素价格均等只是一种理论上的趋势,要素价格完全均等化相同是不可能的。2.4.6要素积累、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1、罗勃津斯基定理(1955年)在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减少。罗勃津斯基定理同样适用于开放经济如果一国某一要素增加,对方国家一切条件保持不变,那么该要素增加后,在国际市场上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相对价格将下降。如果该商品是要素增加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商品,则该国面临贸易条件恶化的后果;相反,对方国家贸易条件将会改善。若该商品是要素增加国家具有比较劣势的进口商品,则该国贸易条件会改善,对方国家的贸易条件将恶化。注:以上结论是针对一个对国际价格有影响力的大国而言的。对一些小型的开放经济体来说,因其在国际市场上对价格的影响力极其微弱,他们在国际市场可以被看作价格接受者,国际价格不会因其经济增长而有所变动。2、贫困化增长贫困化增长也叫悲惨增长。对于一个出口导向型国家,如果其出口产品国际需求的价格弹性不高,其出口偏向型经济增长带来的出口供给大幅度增加会恶化其国际贸易条件,并最终可能导致国民福利水平的下降。贫困化增长的出现需要以下几个前提条件:(1)经济增长偏向增长过的出口部门;(2)经济增长国出口产品能够影响世界市场价格,即大国;(3)增长国出口产品在市场上的需求弹性非常低。(4)增长国进口边际倾向较高,即对进口的需求会因经济增长而显著增加;贫困化增长xyC1C2AA’PP’在那些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的发展中国家,贫困化增长的实施随处可见。正是为了摆脱这一增长陷阱,发展中国家才掀起了工业化运动,实施进口替代或出口导向发展战略。2.5里昂惕夫之谜(Leontiefparadox)俄裔美籍经济学家经济学家里昂惕夫,由于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的提出,1973年获Nobel经济学奖。根据要素禀赋理论,一国出口的是密集使用本国丰裕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的是密集使用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初,人们普遍认同美国是个资本丰富而劳动力稀缺的国家,因而里昂惕夫期望能够得出美国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结论。1953年,里昂惕夫的计算结果令人震惊。美国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密集程度是美国出口品的资本密集程度的1.3倍,即美国进口产品的资本与劳动比率要大于出口产品的资本与劳动比率。换句话说,美国进口是以资本密集型商品为主,而出口则是以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这与H-O理论相悖。每百万美元的美国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对国内资本和劳动力的需求额(1947年)出口品进口替代品资本K(美元)劳动力L(人·年)资本/劳动力(K/L)(美元/人·年)2550780182.313139113091339170.00418184里昂惕夫对H-O理论的实证检验2.5.3对里昂惕夫之谜的不同解释1、劳动者技能水平的差异2、人力资本的差异3、贸易壁垒的存在4、自然资源因素被忽略5.要素密集型逆转1、劳动者技能水平的差异里昂惕夫认为,里昂惕夫之谜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美国的劳动熟练程度或劳动效率比其它国家高造成的。按生产效率计算的美国工人数与美国拥有的资本量之比,较之于其他国家,美国就成了劳动力丰富而资本相对短缺的国家,所以它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美国经济学家基辛对这个问题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他将劳动分为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两大类,认为劳动熟练程度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资本较丰富的国家倾向于出口熟练劳动密集型商品,资本较缺乏的国家则倾向于出口非熟练劳动密集型商品的结论。2、人力资本的差异这个观点是美国经济学家凯能(P.B.Kenen)等人提出来的,它用人力资本的差异来解释“谜”的产生。他们认为,里昂惕夫计量的资本只包括物质资本,而忽略了人力资本。如果把前期投资形成的当期人力资本分离出来再将其加到实物资本中,并重新计算里昂惕夫算出的结果时,就会发现美国出口产品的K/L高于美国进口替代品的K/L,从而很明显地得出美国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结论。3、贸易壁垒的存在这种解释认为,里昂惕夫之谜产生的原因是美国贸易保护的结果。事实上,美国政府为了解决国内就业,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有严重保护本国劳动密集型商品的倾向。如果实行自由贸易或美国政府不实行这种限制的话,美国进口品的劳动密集程度一定比实际高。另一方面,别的国家也可能对其进口的资本密集型商品进行较高的保护,这样会使得美国资本密集型商品的出口受到一定的影响。这样一来,里昂惕夫之谜就不存在了。4、自然资源因素被忽略这一解释是美国学者凡涅克(J.Vanek)提出来的。他认为里昂惕夫是用双要素模型(劳动和资本)来进行分析的,未考虑自然资源的投入分析。而实际上,一些产品既不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也不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而是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这些产品的自然资源密集程度很高,把这类产品划归资本密集型产品无形中加大了美国进口品的资本与劳动的比率,使“谜”产生。5.要素密集型逆转指同一种产品在劳动丰裕的国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资本丰裕的国家却又是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情形。当所生产商品的投入要素之间的替代弹性较大时,生产要素之间的价格变动就会影响商品的要素密集度。这样一来,要素密集度就发生了逆转。如果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美国的进口的商品在国外来说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但在美国就有可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这样一来,就有可能出现美国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的情况。2.5.4对要素禀赋理论的评价里昂惕夫之谜的出现引
本文标题:要素禀赋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514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