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茶文化与鉴赏教案第一章
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教案教学部门:护理学二系教研室:护理学二系学办教师姓名:张丽莎授课时间:2017-2018上学年课程名称茶文化与鉴赏年级一、二、三年级专业不限授课教师张丽莎职称助教课型(大、小)大学时3学时授课题目(章、节)第一章茶的起源第一节华夏茶史、第二节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第三节中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教材(名称、主编、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本)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1.了解茶的起源;要求1.掌握中国茶叶的发展史;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史;难点:1.了解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种茶、制茶、饮茶都源于中国。2.了解我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了解陆羽《茶经》,卢工的《茶歌》。解决方法:图文加深印象、视频教学加强理解;教学方法:讲授法、影视图片展示法多媒体及板书设计要点:1.利用PPT显示照片、图、视频;2.结合板书及相关视频进行教学;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第一章茶的起源(一)华夏茶史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巴蜀常被称为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茶叶文化的形成,与巴蜀地区早期的政治、风俗及茶叶饮用有着密切的关系。1、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2、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3、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中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茶经》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茶经》是个里程碑。干百年来,历代茶人对茶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和探索,直至《茶经》诞生后茶方大行其道,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4、宋代茶文化的兴盛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庭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5、明、清茶文化的普及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文徵明的《陆羽烹茶图》等。晚明时期,文士们对品饮之境又有了新的突破,讲究“至精至美“之境。6、现代茶文化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从1949的年产7500T发展到1998年的60余万T。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弘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国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乡正式开放。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3-10min视频及图片介绍30-40min讲授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二)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1、介绍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世界各国饮茶和产茶知识最早都是由我国传入的。2、介绍我国茶树的原产区。(三)中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1、茶文化发祥于中国,传遍了世界。2、陆羽《茶经》,陆羽被后人奉为“茶圣”,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卢工《茶歌》。3、讨论陆羽、宋徽宗、卢工对茶文化传播有哪些贡献?20-25min图片展示40min讲授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讲授,了解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种茶、制茶、饮茶都源于中国。了解我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了解陆羽《茶经》,卢工的《茶歌》。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复习思考题、作业题1、茶树原产于哪个国家的那个地区?2、什么人被奉为“茶圣”?他对茶文化的传播有什么贡献?下次课预习要点茶的分类实施情况及分析指导教师审阅意见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本文标题:茶文化与鉴赏教案第一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524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