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成贵高铁影响下宜宾的区位优势与功能定位
1成贵高铁影响下宜宾的区位优势与功能定位[摘要]从城市区位与城市功能定位的关系出发,以成渝经济区、成贵高铁等重大事件为依据,分段描述了宜宾区位优势发生的变化,特别指出了成贵高铁对宜宾具有倍增区位优势的根本作用。在对宜宾已有定位提法的考察基础上,结合知识经济时代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趋势、宜宾在成贵高铁影响下的区位优势、宜宾“十二五”发展的一些主要规划建设内容,认为宜宾已初具区域门户型中心城市的特征,应该抓住机遇,适势适时将西南门户型中心城市作为宜宾社会经济发展的城市新定位。文章从城市区位与城市功能定位的关系出发,以成渝经济区、成贵高铁等重大事件为依据,分段描述了宜宾区位优势发生的变化。同时,在对宜宾已有定位提法的考察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下宜宾市的区域特征和知识经济时代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特点,提出宜宾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定位与新思路。[关键词]宜宾;成贵高铁;区位;定位;门户型;中心城市TheChengdu-GuiyangHigh-SpeedRailinfluenceonthechangeofYibin’slocationadvantageandFunctionalPositioningLUYi1,ZHAOYong2,WUYing1,LILi1(1.SchoolofCommunicationandTransportationEngineering,Changsha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Changsha,Hunan410076;2.YibinDevelopmentandReformCommission,Yibin,Sichuan644000,China)Abstract:Thestudyhasspentattentionto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urbanlocationandtheurbanfunctionalpositioninginChengdu-ChongqineconomiczoneandtheChengdu-Guiyanghigh-speedrailbeganconstruction.ThisarticledescribesthechangeofYibin’slocationadvantageindifferentstages,andthenpointedinparticulartotheChengdu-Guiyanghigh-speedrailwillplayanimportantrolethattheYibin’slocationadvantagewouldmultiply.Atthesametime,itstudiedthecitypositioningofYibinatpresent,thetrendofregionalcentralcityandthecontentofYibin’snewplanfor2011to2015.ThenitthoughttheYibinwasequippedwiththecharacteristicsforportal-typeregionalcentercity.ThearticlesuggestedthatYibinshouldgraspthehistoricalopportunity,theportal-typecentercityatsouthwestregardasnewlocationofsocio-economicdevelopment.Keywords:Yibin;theChengdu-Guiyanghigh-speedrail;location;positioning;portal-type;centercity交通运输方式的革命性突破会给区域城市群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高速铁路是世界“交通革命”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各国铁路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不仅是解决大量旅客快速运输问题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通过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竞争改变交通运输结构,而且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直接变革区域各个城市的区位状况,在带动沿线区域、城市发展乃至空间结构的演变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成贵高铁于2011年动工,预计将于2015年建成通车,宜宾即将跨入高铁时代。预先评判高铁对宜宾的主要影响,重新审视宜宾城市的区位优势,明确新的发展定位,成为宜宾能否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实现全面突破性大发展的必然前提。一、宜宾现有的区位优势分析1每一个城市都有特定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资源状况,这些背景构成其区位条件,决定城市的产生和和随后的发展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联系强度等。宜宾城市的产生与发展有其自身的区位优势,宜宾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地处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自古以来,宜宾凭借金沙江、岷江、长江水运之便,成为川南、滇东北、黔西北广大区域的物资集散地,交通要冲,与长江流域联系的纽带和门户,其经济社会发展一直领先于毗邻地2区,“搬不完的邵通,填不完的宜宾”“西南半壁古戎州”是宜宾在历史上形成为区域经济中心的地位和功能的真实而生动的写照。以2011年川渝经济区获国家批准建设、2015年成贵高铁建成等重大事件为依据,对宜宾区位演变的考察,可以发现,成贵高速铁路使宜宾已有的区位优势得以增强,同时又为宜宾潜在的区位优势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全面倍增了宜宾的区位优势。(一)2011年前宜宾经济区位的主要优势1、位于大西南腹心地带处于重庆、成都、昆明、贵阳四大中心城市的中间部位,距这些中心城市的水陆里程均在300—500公里之间,有便捷的水陆空运输方式与中国西部最大的成都、重庆城市群相联系,可积聚中心城市经济能量的辐射。2、地处长江上游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三大经济主轴(沿江、沿海、沿黄)之一——长江产业带的组成部分,且处于以重庆为中心的长江上游经济密集带和金沙江下游资源密集开发区的结合部位置,是长江产业带西延的最优增长极[2],也是金沙江梯度开发的重要依托城市。3、据西南交通节点,长江黄金水道和南北向的内昆铁路、国家干线公路(内水公路)在市区交汇,向东沿长江航道可直达长江中下游和沿海地区,南北经内昆——南昆线、内昆——成渝线紧密联系西南地区海上门户和广大内陆腹地。据此交通节点建成了四川第二大空港、最大内河港口,长江上游重庆以西最大的交通枢纽。(二)2011年至2015年宜宾新增的主要经济区位优势1、地处川南城市密集区和沿江城市轴线图1宜宾在成渝经济区空间布局中的地位示意图如图1所示,成渝经济区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出三大城市群和三条城市发展轴的特征,宜宾位于成渝经济区西南部,毗邻凉山彝族自治州,与云南接壤200余公里,同时与成渝经济区综合能源供应基地——攀西—六盘水资源富集区唇齿相依。从成渝经济区影响范围的城市组织形态角度可见,宜宾与其他节点城市形成独特而极具优势的结构形态,是成渝经济区沟通西南腹地的最大门户城市和经济能量交换的最合适区域,亦是成渝经济区能源供给线的咽喉要塞。2、居于西南主要工业城市所形成的几何中心宜宾纵向与成都、昆明三点近乎成一线,横向与攀枝花、重庆三点又近乎成一线,在整个成渝经济区中宜宾与成都、重庆恰好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与成都、重庆、昆明、攀枝花等的直线距离在350——450公里范围。如此交通地理区位具有积聚周边生产要素和生产辐射、扩散效应的巨大潜力。3、位于西南资源开发区联结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宜宾东接川南城市群,西联川滇黔渝结合部城市群,背靠攀西—六盘水矿产资源“聚宝盆”。二、宜宾区位的边缘性分析3边缘性是宜宾城市历史发展的最大特性之一,研究宜宾城市的区位不能缺少对边缘性的清醒认识。(一)边缘性制约了宜宾区位优势的发挥宜宾虽然具备特有的区位优势,在大运量高速运输方式未出现以前,并没有在四川甚至川南城市群中脱颖而出。这一点在不少学者的研究文献中可见,袁天凤(2000年)把宜宾列在四川城市区位势能排位的第9位,且在川南自贡、内江和泸州之后[3];曹佳(2006)和郑治伟等(2010)分别将宜宾排在成渝经济区次级中心城市选择的第3位和第4位,且均为自贡之后[4]。从行政区划理论和中心城市理论来看,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其区位的边缘性(图2)。在近几十年的铁路、公路大发展中,宜宾并未获得比其他城市的多的机遇,甚至由于其离大城市范围相对边缘,在交通发展进程的时序上宜宾的交通发展要来的相对慢些,由此导致宜宾在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宜宾的区位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其边缘性,其实现程度也取决于在多大程度上突破和克服了这种边缘性,宜宾的边缘性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区位优势是一种潜在的优势。图2宜宾—西南半壁古戎州(二)边缘区与核心区相对性与动态转化1、边缘区的正负效应传统的城市区位论认为,城市发展的基础是区域,区域的核心是城市,不同等级的城市有其相应的辐射范围,构成一个核心一区域综合体,不同等级的中心地及其腹地之间,构成规则的结构形态和等级体系。对城市发展而言,边缘具有正负两方面的效应:负效应是边缘区一般缺少重视,不是或是后发展的重点,经常是落后的代名词,与穷困、闭塞、黯淡联系在一起;正效应则是边缘区作为中心区辐射的边缘环节,往往容易成为“变革的前沿地带”,同时也是不同区域交换、渗透的地方,容易产生新的形态,生长快,活力大,具有“后发优势”,特别是随着市场化的深入和地方壁垒的消解,边缘区可以成为交流、竞争最活跃的地区,具有“金角银边”的效果。在一定条件下,边缘与核心之间可以转换(图3)[6]。4图3中心地与边缘区的相互关系及转化2、边缘区与核心区转化的动因国外学者克罗农(Cronon1991)对城市区位形成与发展的动力机制的两个原因的研究结果[7],可以较合理的解释边缘区与核心区转化的动因。克罗农在地理学角度将两个原因称为“第一自然”和“第二自然”(FirstandSecondnatureofGeography),“第一自然”是城市所在地的区位优势(诸如天然海港、河流等);“第二自然”则是由居住于城市所在区位的人类所创造的。克罗农以芝加哥为例阐述了“第二自然”作用。芝加哥早期所处的“第一自然”优势促使了区域贸易市场的建立和区域专业产品的交换,称为美国北部木材和南部小麦等商品集中贸易的市场,在贸易中获利导致了芝加哥城市的兴起。在工业化之前和早期,“第二自然“在芝加哥的发展过程中作用巨大甚至超过了“第一自然”的作用,港口疏浚、运河和公路的开通等每一个新的发展都意味着芝加哥地理区位的一次转化。可见,克罗农所指的“第二自然”实际是芝加哥城市所处区域的公共产品,交通体系的变革引导了城市的增长,促进了贸易和人口聚集的收益递增。M.Berliant、H.Konishi和P.krugman等一些学者也得出同样的研究结论,这种结论不但在芝加哥,也在威尼斯、巴塞罗那、大阪等城市得到了验证[8]。三、2015年后宜宾倍增的主要经济区位优势2015年建成运行的贵高铁将起自成绵乐城际铁路乐山西站,经四川宜宾、云南威信、贵州毕节至贵阳,正线全长519公里,四川省境内259公里,贵州境内177公里,云南境内83公里,全线共设乐山、犍为、屏山、宜宾东、长宁、兴文、威信、镇雄、毕节、大方、黔西、白云、贵阳东等13个车站,其中宜宾境内178公里;宜宾市境内设置站点为4个,铁路横跨宜宾7个区县。全线为客运专线、双线,设计时速250公里,并预留有提速至350公里/小时的条件。成贵高铁线路示意如图4。图4成贵高铁线路示意(一)极大提升了宜宾区位势能从经济地理学和城市交通经济的角度认为城市的发展程度与其区位势能(urbanareapositionpotentialenergy)成正比,交通资源依区域区位势能状况分布,区域交通资源的整体效率最高,而区位势能主要由城市所处节点的可达性决定,可达性含义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既定地点与其他指定地点的联系强度,其变化主要会体现在城市与城市、地域与地域由于距离的衰减;二是既定地点所能提供如就业、购物等各种服务的能力;三是对提供各种机会的俘获效应的大小,这三方面可达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城市提供各种机会
本文标题:成贵高铁影响下宜宾的区位优势与功能定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528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