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正面管教1.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我能行。”2.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3.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我能够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4.内省能力强:有能力理解个人的情绪,并能利用这种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5.人际沟通能力强:善于与他人合作,并在沟通、协作、协商、分享、共情和倾听的基础上建立友谊。6.整体把握能力强:以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来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限制以及行为后果。7.判断能力强:运用智慧,根据适宜的价值观来评估局面。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所必须的“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严厉(过度控制)有规矩但没有自由没有选择“我要你怎么做,你就得怎么做。”孩子不参与决策骄纵(没有限制)有自由但没有规矩无限制地选择“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正面管教(有权威的;和善与坚定并行)有规矩也有自由有限制的选择“在尊重别人的前提下,你可以选择”让孩子参与决策大人与孩子之间三种主要互动方式我们要明白,在相互尊重和共同承担责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合作,远比专横的控制更为有效。严厉型:“这些是你必须遵守的规则,这是你违反规则会得到的惩罚”,孩子不参与决策过程。骄纵型:“我们没有规则。我相信我们会爱对方,并且会幸福,我相信你以后会选择自己的规则”正面管教型:“我们一起来制定对双方有利的规则。我们还要共同决定在遇到问题时对大家都有益的解决方案。当我必须独自做出决断时,我会坚定而和善,维护你的尊严,给与你尊重。”正面管教重要的概念:孩子更愿意遵从他们自己参与制定的规则。当孩子学着做一名对家庭、班级和社会有贡献的成员时,他们就会成为有健康自我概念的高效决策者。这是正面管教要达到的重要长期效果。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1.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心灵纽带)3.是否长期有效?(惩戒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4.是否能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了与贡献、愿意合作)惩罚不满足以上任何一条标准。正面管教任何一种方式都符合以上4条标准。帮助孩子和家长学会有效沟通的好方法就是定期开家庭会议,是全家人能在会议上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赢了”:是指父母用控制、惩戒的手段战胜孩子。“赢了”孩子,使孩子成为失败者,而失败的孩子会导致反叛或者盲目顺从。“赢得”:是指父母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和善而坚定)。“赢得”的步骤:1.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不能是宽恕,同情并不代表宽恕孩子的行为。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的进行了前面两步,孩子此时会愿意听你说。4.让孩子关注如何解决问题,避免以后出现相同的问题。如果孩子说不知道,注意引导他。P52一个孩子行为不当,其实就是告诉我们“我感受不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而且我对如何得到他们抱有错误的想法”。孩子是社会人:人的行为取决于所处的社会环境,孩子对直接的看法以及如何行事,是以他们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他们认为别人怎样看待自己为基础的。家长对待孩子的方式会导致两种方向的发展。“茁壮成长”型的孩子,他们会自然的发展着“七项重要感知力和技能”。“求存”类型的孩子,他们努力的想如何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为了得到这些,他们会做出很多大人看作不良的行为。孩子做出任何让大人不满意的事情时一定要想清楚他们背后的目的,孩子就是要得到归属感,只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得到归属感。孩子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会吵闹、需要抱、爱哭等,其实他们就是为了体现归属感。归属感和自我价值孩子通过大人的认同来感受归属感这个事情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比如通过小红花来鼓励孩子。让孩子觉得要得到认同就必须按照大人的安排把事情做很好,他们会做各种事情来讨好父母。他们缺乏自我的认知和价值感。正确的做法是所有的事情要让孩子自己来决定(大人负责引导朝着正确的方向),让孩子感觉自己是主人,做好事情是自己的行为导致的,而不是为了他人。社会责任感或集体感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是极其重要的,年轻人要学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要替孩子做太多他们自己能做的事情,主要就剥夺了他们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发展出对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机会。他们反而认为自己需要别人的照顾,或者他们认为理应受到特别的服侍。培养孩子社会责任感的第一步就是教导孩子依靠自己,然后他们才能为帮助他人做好准备,并在帮助他人的时候感到自己特别能干。如果父母一手操办,孩子认为这个世界应该为他服务,如果得不到对应的服务,他们会感到难过,或者以某种伤害性或者破坏性的行为寻求报复。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不要因为孩子犯错就批评他们,让他们因为犯错而羞愧。如果这样孩子就会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不敢冒险,而且孩子还会成为“讨好者”,以他们的自尊为代价去取悦大人,另外有的孩子会掩饰自己的错误,想办法避免被抓到。很多家长在孩子犯错误之后传达给孩子错误的负面讯息,他们认为是好意,却没有意识到对孩子的长期影响。他们还认为如果不让孩子收到责备、羞辱和痛苦,就是在娇惯孩子。大人往往会以对孩子更多的控制来掩饰自己的担心。正确的方法是,我们自己要学会同时要教会孩子学会,犯错误是一个让人兴奋的学习机会,要是我们能听到一个大人对孩子这样说话该多好“你犯了一个错误,太好了!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呢?”,注意是“我们”,孩子的错误往往和大人有关系。我们没有花时间去训练和鼓励他们。我们常常激起孩子的反叛,而不是令人鼓舞的进步。我们要勇于接受不完美的的榜样,以便孩子从我们身上看到犯错误确实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矫正错误的3个R1.承认---啊哈,我犯了一个错误。2.和好---我向你道歉。3.解决---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面对孩子对着干、不听话、捣乱的时候我们即将要爆发的时候我们要冷静下来,想清楚背后的原因孩子为什么生气?是大人没有满足他们的要求?大人忽略了他们的感受?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如何让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如何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孩子和父母不是必须互相依赖的,是独立的个体)面对每一次冲突,我们必须找出背后的原因,找到方法解决,避免下次再次出现这个问题重新看待不良行为孩子的不良行为是与他们年龄对应的“合理”行为,大人在不了解的前提下,就会认为是不良行为,加以责备。大人要做的就是认识到孩子背后的原因,要及时的“暂停”孩子和自己当时的行为,冷静下来思考解决的办法。而不是惩罚孩子,比如责备、批评等。家长不能及时的认识到这点,孩子会为了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而选择4个不恰当或者错误目的。四个错误观念和错误行为目的1.寻求过度关注----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2.寻求权利----错误观念: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3.报复----错误观念:我得不到归属感,但我至少能让你同样收到伤害。4.自暴自弃----错误观念: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孩子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观念,你问他们为什么,他们也回答不知道,或者给出其他借口。如何在不让孩子感到羞辱或者威胁的情况下,帮助孩子知道自己的错误?如何识别孩子是哪种错误目的:方法1:通过大人自己的感受来识别大人的感受孩子的目的恼怒、着急、内疚、烦恼寻求过渡关注受到威胁、受到挑战、被激怒、被击败寻求权利受到伤害、感到失望、难以置信、憎恶报复无能为力、无望、无助自暴自弃重新看待不良行为方法2:通过要求孩子停止其行为后,孩子的反应来判断如何识别孩子是哪种错误目的:目的解释寻求过度关注孩子会停下来一会儿,但通常不久就重新开始原来的行为,或能勾引起你关注的其他行为寻求权利孩子继续不良行为,并且可能对你的要求进行言语顶撞,或者消极抵抗。最后升级为你和孩子之间的权力之争。报复孩子以一些破坏行为或伤害你的话来反击你。自暴自弃很消极、希望你快点放弃努力,别再来打扰他。有时候,这样的孩子会把这种感觉“以行动表达出来”(或许会成为常常在班上闹笑话的人)来掩盖他们在学业上的不胜任感。重新看待不良行为找到孩子错误的目的后,如何引导孩子改正?本质: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想办法鼓励孩子,鼓励是改变孩子最有效的方法。一个受到鼓舞的孩子不需要行为不当。大人太习惯于用惩罚、说教以及其他形式的责难、羞辱和痛苦来促使孩子做得更好。孩子需要的仅仅是鼓励,鼓励会消除孩子对不良行为的需要。重新看待不良行为鼓励法对每一种错误目的的有效鼓励方式寻求过渡关注:·把孩子引向建设性的行为。在教室里,给他们分派一项能给他们积极关注的任务;在家里,给孩子一项对大人有帮助的任务比如给孩子一个秒表,你打电话时让孩子替你计时。·做孩子意料不到的事情。(一个满怀的拥抱常常很有效。)·设定特别时光的时间表,定期陪孩子。在学校里,偶尔陪一个孩子几分钟就足够了。·用会意的一笑让孩子明白你不会被纠缠于此,然后说:“我期待着六点钟的特别时光。”·约定一些无言的信号:把手放在胸口上表示“我爱你”,用手捂住耳朵表示等孩子不哼唧了你就会听她说话。·避免给孩子特别的服侍。·给予孩子安慰,表达你对他的信任。(“我爱你,我知道你会自己处理好的。”)·不要管孩子的行为,要以关切的方式把手放在孩子肩膀上,继续你和孩子的对话。(不管孩子的行为,而不是不管孩子。)·在大家都愉快的时候,花时间训练孩子,用角色扮演来向孩子演示其他行为方式,比如使用语言而不是哼哼唧唧。·闭上嘴,采取行动。比如,停止哄劝,从沙发里站起来,拉住孩子的手,把她带到洗漱间去刷牙。你不妨挠挠她的胳肢窝,既保持你的态度坚定,又增添点儿乐趣。·说出你的爱和关怀。重新看待不良行为找到孩子错误的目的后,如何引导孩子改正?寻求权利:记住,权力不是什么坏东西。我们可以建设性地使用权力,而不是破坏性地使用它。·从权力之争中退出来,让双方都有时间冷静,然后再按照下面的一项或几项去做。·承认你不能强迫孩子做任何事情,并请孩子帮助你一起找到对彼此都有用的解决方案。·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见第2章)。·随后开个一对一地解决问题的小会。·引导孩子建设性地使用他们的权力。·让孩子参与问题的解决。·决定你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试图让孩子做什么。(“等大家都准备好以后,我会继续讲课。”“我会洗放在洗衣篮里的衣服,但不会洗扔在地上的衣服。”“我现在把车开到路边停下来,直到你们不再打架。”)重要的是,你的这些行为都必须是和善而坚定的。闭紧你的嘴—一避免提醒和说教一一会尤其有效。·设定特别时光的时间表,定期陪孩子。在学校里,老师可以偶尔陪孩子。·让孩子参与建立日常惯例,然后让惯例说了算。·提供有限制的选择。·让孩子把他们的问题放到家庭会议或班会的议程上。·说出你的爱和关怀。鼓励法对每一种错误目的的有效鼓励方式重新看待不良行为找到孩子错误的目的后,如何引导孩子改正?报复:记住,孩子会以寻求报复(这使他们有一种控制感)来掩盖受到伤害的感觉(使他们觉得软弱无力)。·不要还击,要从报复循环中退出来,保持友善的态度,等待孩子冷静下来。·猜测孩子因为什么受到了伤害,要表达出同情,表达出你对孩子受到伤害的感觉的理解。·坦诚地告诉孩子你的感受:我对于觉得,我希望因为·反射式倾听:通过将你听到的反射回去,以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看来你很伤心。”反射式倾听可以包括启发式提问:“你能多先诉我一些吗?后来发生了什么?这件事给你带来的感受是什么?”关键是你要理解孩子的观点,而不是要告诉孩子你的观点。·如果是你造成了对孩子的伤害,请用“矫正错误的三个R”(见第2章)。·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见第2章)。·让孩子和你一对一地讨论问题的解决办法。·表达你的关切,鼓励孩子。·设定特别时光的时间表,定期陪孩子。在学校里老师可以是偶尔陪孩子。·用语言表达你的爱和关怀。鼓励法对每一种错误目的的有效鼓励方式重新看待不良行为找到孩子错误的目的后,如何引导孩子改正?自暴自弃记住,孩子不是能力不足;但是在他们放弃这种错误观念之前,他们会继续表现得无能为力。·花时间训练孩子,把事情细分到能让孩子体验
本文标题:正面管教-读书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531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