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兵团历史及现状屯垦兴,西域兴;屯垦废,西域乱!第一师:1953年成立,分布在阿克苏地区,师部与县级阿拉尔市师市合一。前身是第一兵团第二军步兵第五师,最早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第六军团和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一二零师三五九旅,以“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闻名。第二师: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师部驻库尔勒市,前身是第一兵团第二军步兵第六师。第三师:1966年成立,主要分布在喀什地区境内,师部与图木舒克市师市合一,前身是第一兵团第五军步兵第十四师。第四师: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伊犁地区境内,师部驻伊宁市,前身是第一兵团第五军步兵第十五师。第五师: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师部驻博乐市,前身是第一兵团第六军步兵第十六师。第六师: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境内,师部与五家渠市师市合一。前身是第一兵团第六军步兵第十七师,即西北野战军新四旅。兵团各师第七师: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奎屯附近,师部驻奎屯市,前身是第二十二兵团第九军步兵第二十五师。第八师: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石河子附近,师部驻石河子市,师部与石河子市师市合一,前身是第二十二兵团第九军步兵第二十六师。第九师:1962年成立,主要分布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地区北部边境地区,师部驻塔城市,前身是第二十二兵团第九军步兵第二十七师。第十师:1959年成立,主要分布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区境内,师部驻北屯镇,前身是第二十二兵团骑兵第七师。建工师:1953年成立,以工业、工程施工为主,师部驻乌鲁木齐市,前身是第二十二兵团骑兵第八师。第十二师:即原乌鲁木齐农场管理局,1982年成立,2001年改为现名,主要分布在乌鲁木齐市境内,师部驻乌鲁木齐市。第十三师:即原农五师驻守哈密部分,1953年成立,2001年改为现名,主要分布在哈密地区境内,师部驻哈密市。第十四师:1982年成立,2001年改为现名,主要分布在和田地区境内,师部驻和田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中国现存唯一一个担负屯垦戍边使命,兼具党、政、军、企多重身份于一身的军事化组织。它的分支机构遍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境,管理着6个县级市;拥有独立、完备的政治、经济、教育、科研、文化、卫生、司法体系,它的工作重点是保障新疆的稳定促进辖区内的经济增长。组织性质党政军企合一驻地乌鲁木齐人口(2012)264.8万人总量1197.21亿元人均45501元第一政委张春贤兼任政治委员车俊司令员刘新齐位置国内生产总值行政地位省级中央计划单列概述兵团前身在占中国土地面积六分之一的新疆境内,有一支不穿军装、不拿军饷、永不复员的特殊部队,这就是被人们称之为“是军队没军费、是政府还纳税、是农民入工会、是企业办社会”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这支特殊的部队是由经过万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参加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保卫了革命圣地延安、解放了祖国大西北的原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的第二、第六军及原新疆三区革命的民族军后来改编为解放军第五军的大部,原陶峙岳将军率领起义的国民党部队,即后来改编为解放军第二十二兵团的全部组建而成。是一个世界唯一,中国仅有的特殊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组织。1944年10月,毛泽东、朱德由王震陪同检阅三五九旅部队1937年红一师师团干部在陕甘宁边区合影前排右二为罗元发(后六军军长),前排左三为袁学凯一、过去的兵团解放前,新疆经济十分落后,百业凋零物资奇缺。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驻新疆人民解放军部队为巩固边防,加快新疆发展,减轻新疆当地政府和各族人民的经济负担,开展了大规模的生产建设。(一)兵团成立(1954年)1954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命令驻新疆人民解放军的大部集体就地转业,脱离国防部队序列,组建生产建设兵团。1950年代初期,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逐渐稳固、全面转入和平时期经济建设,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批军人复员转业。与苏联接壤的新疆,汉族在人口民族构成中占少数,存在大片宜农荒地。中国领导人决定驻新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第二十二兵团仅保留一个现役国防步兵师,绝大多数军人(17.5万人)就地集体转业、在新疆安家落户从事工农业生产,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首任司令员为陶峙岳。(二)吹响生产的号角艰苦奋斗,不惧恶劣环境1950年1月21日新疆军区发布命令:1.全体军人一律参加劳动生产,即使因机关业务关系,不能全部参加劳动生产,亦得自己动手参加本单位种菜,不得有任何军人站在劳动生产建设战线之外。2.全新疆部队19.3万人,除担任祖国边防警卫和城市卫戍勤务者、辎重汽车兵团、挽马、骆驼、运输等部队,军工部工厂职工外,必须发动11万人到开垦种地的农业生产战线上去。3.除由苏联购买双挽犁1.5万个,坎土曼5万把、铁钯5000个外,其余农具,均由各部自行准备。4.棉种由苏联购买10万千克,粮食种子则由食粮中开支,准予实报实销。(五)王震同志在财经委员会上根据上述生产建设计划的命令的报告,予以批准,随同命令同时公布,我们在春耕夏耘秋收时期分赴各地检查,各部业已学习过毛主席去年12月5日文告,希望各部订出自己的生产计划,互相帮助,开展生产竞赛运动。二军战士们意气风发地奔赴生产工地二军六师谢高忠(前拄棍者)等干部踏勘焉耆包头湖荒地婚房女拖拉机手—金茂芳1958年至1964年,金茂芳担任莫特斯机车组组长的七年间,工作时间共计33395小时,完成25.83万个标准亩,节约油料52145公斤,机车越过六个大修期,节约费用开支8万多元。她曾创下了一天播种120亩地的劳动纪录和7年时间完成20年任务的记录。从1950--1951年底,参加集资指战员达90%以上,资金数额占两年工业建设总投资的80%。1951年先后兴建的项目有:六道湾露天煤矿、乌拉泊水电站、新疆水泥厂、七一棉纺厂、八一钢铁厂、十月汽车修配厂(现十月拖拉机厂)、新疆机械厂、八一面粉厂、木工厂等10多个工矿企业。同期,生产部队为解决农副产品加工和建筑工程的需要,各师、团先后建成了小型发电、碾米、磨面、榨油、轧花、修造、皮革、被服、锯木、砖瓦、陶瓷、印刷等各类作坊76个,初步奠定了新疆工业发展的基础。节衣缩食奠定新疆现代工业基础1952年10月,新疆第一个汽车修配厂十月汽车修配厂竣工典礼现场王震(中)、赛福鼎(左1)、陈实(右1)及苏联专家为十月汽车修配厂开工剪彩1951年,进疆部队着手建设新疆第一个8000锭的纺织厂——七一棉纺厂于1952年7月1日投入生产进疆部队建设的新疆七一棉纺织厂外景无私奉献屯垦事业兵团屯垦事业奠基时期1952年,根据中共中央新疆分局二次党代会精神及1952年10月23日,根据党中央《关于整顿新疆财经工作的指示》。生产部队进行调整和收缩,将开垦的3.67万公顷耕地无偿赠给各族群众,并把节衣缩食兴办的一批骨干工业(包括人员、设备)全部无偿移交地方。计有:七一棉纺厂、苇湖梁火力发电厂、八一钢铁厂、十月汽车修配厂、六道湾露天煤矿、八一面粉厂、乌拉泊水电站、肠衣厂、陶瓷厂、被服厂、毛巾厂、水磨沟发电厂、肥皂厂、水泥厂等19个工业企业和618辆汽车以及市镇军人合作社(含商品2000万元),随厂干部、战士达10797人。(三)兵团快速发展期(1955-1957年)1955-1957年,兵团着手正规化国营农场建设,大规模地进行土地勘测规划工作,并对垦区内零星农牧民土地进行调整,从而使农场土地连片成大面积。3年共规划新农场44个,此后又用2年时间,把已建成的36个农场进行现场审定,从而使农场正规化建设向前推进一步。50年代初,王震(左2)、陶峙岳(右3)、陶晋初(右2)、李铨(右1)共同研究石河子垦区规划50年代十七团战士勘测开发国营农场的土地驻疆部队于50年代初建成八一农学院。图为当时学院校门(四)兵团调整期(1961—1962年)1961-1962年,中央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兵团压缩基本建设投资,纠正高指标,把农业放在第一位,精简机关,下放干部。(五)全面大发展时期:第一次辉煌(1963—66年)经过调整,从1963年起,兵团各项事业很快进入一个全面大发展时期,农牧团场基本实现机械化、水利化、园林化。1966年底兵团职工总数增到80.86万人,总人口增至148.54万人,农牧团场发展到158个,独立核算工矿企业发展到112个,耕地面积达80.86万公顷,播种面积达55.68万公顷,粮食总产72.03万吨,棉花总产2.49万吨。工农业总产值达97669万元,占自治区的1/3,粮食、棉花、甜菜也分别占自治区的21.8%、31%和99%。(六)兵团亏损及撤销(1966—1975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兵团事业遭到严重破坏,生产不断下降。“文革”第二年,兵团出现历史上第一次经营亏损,数额达3849万元。此后几年亏损额越来越大,至1975年10年累计经营亏损7.94亿元,兵团经济濒临崩溃边缘。1975年3月25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撤销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及各师建制,所属企事业单位全部移交地方管理。(七)兵团恢复及其发展(1981年—至今)鉴于新疆农垦事业面临的实际状况和兵团的特殊地位和作用,1981年12月3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决定》。兵团恢复后党政及公、检、法等接受自治区领导,生产年度计划、长期规划、生产、财务、物资供应、劳动工资作为农垦部直属单位,受农垦部领导,同时列入自治区国民经济计划。干部由兵团统一管理,并按中央干部管理权限审批;财政拨款纳入中央财政预算管理,并按照中央的规定,以自治区农垦总局和各地、州农垦局为基础,组成兵团和各师机关。兵团实行兵团、师、团(场)三级管理。下辖10个农业师、1个建筑工程师、3个农场管理局,以及工交局、商业局、物资局等18个师级单位。1983年又组建成立了12个师级单位,至中共十四大召开前夕,兵团共辖30个师级单位,其中农业师10个,农场管理局3个,建筑工程师1个,其他企事业单位16个。(八)奋起二次创业,再造兵团辉煌1990年兵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国家实行计划单列,为兵团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至今,先后治理了数十条河流,修建水库105座,修渠道8万多千米,形成了内陆地区独具一格的灌溉渠系配套、机械化、规模经营的现代化农业,在过去荒无人烟的戈壁大漠上建成了一个田陌连片、渠系纵横、林带成网、道路畅通的绿洲生态经济网络,建设起了石河子、奎屯、五家渠、阿拉尔、北屯等军垦新城。但是特殊的体制和使命,兵团经济发展滞后与自治区。二、兵团的现状(一)资源状况兵团散布于新疆69个县境内。有“三边性”和风头水尾的特征1、地理概况与土地资源新疆是我国国界线最长的省区,与蒙古国、俄罗斯联邦等8国毗连。占全国陆地国界线总长的1/4。兵团与蒙古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3国接壤,管辖的国界线有2019千米。兵团的土地面积7.43万平方千米,占新疆总面积的4.47%,农用土地总面积419.86万公顷,其中耕地104.31万公顷,园地6.52万公顷,林地44.39万公顷,牧草地242.65万公顷。约占全国农垦总面积的1/5,是全国农垦最大的垦区之一。2、水利资源。截至2006年底,兵团拥有水库125座,总库容32.45亿立方米。有输水干渠8981.99千米。各类渠道建筑物103867座;机电井11305眼,在河道上建引水闸109座。兵团总灌溉面积126.70万公顷,水利工程年供水量125.55亿立方米。3、生物资源新疆地处欧亚交汇要冲,东西方动植物品种在此交汇,加上多样与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兵团的陆地棉、长绒棉和彩棉、甜菜、油料作物、啤酒花、番茄酱的产量、质量居全国农垦之首位。棉花单产和人均占有量居全国第一。兵团肉类产量居全国农垦首位。马鹿、麝鼠、雪鸡、水貂等动物,已在兵团垦区成功驯养和繁殖,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4、矿产资源新疆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三山藏宝,盆地聚油,古称“金玉之邦”。新疆有138种矿产资源,其中探明储量的矿种79种,已列
本文标题:兵团的历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547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