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质量经济性第一节质量成本2019/8/22质量成本的基本概念质量成本又称为质量费用,是指为了确保和保证合格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合格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在对质量成本概念的理解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质量成本是客观存在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总是要发生的;2.质量成本只是针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符合性质量而言的;3.质量成本是生产过程中那些同出现不合格品有着密切联系的费用;4.质量成本并不包括制造过程中与质量有关的全部费用,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2019/8/22质量成本的基本概念质量成本一共可以分为四大类: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质量成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部故障成本2019/8/22质量成本的基本概念1.预防成本:指为预防缺陷和故障发生而支付的费用。2.鉴定成本:指为评定产品的质量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而进行的测量、试验、检验以及数据分析等鉴定活动所耗费的费用。2019/8/22质量成本的基本概念3.内部故障成本:又称为内部损失成本,指产品出厂之前由于质量不符合要求而造成的损失,以及为处理故障所发生的费用。4.外部故障成本:称为外部损失成本,是指产品交付使用后因不能满足质量要求而造成的各种损失。2019/8/22质量成本核算质量成本科目的设置是核算的基础,它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符合国家现行的基本会计制度和原则;(2)能够具体反映质量管理和经济核算的要求;(3)便于统计、核算、比较、分析和有利于质量改进;(4)要依据实际质量费用和发生范围。2019/8/22质量成本核算质量成本一般分为三级科目。一级科目:质量成本;二级科目: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损失)成本和外部故障(损失)成本;三级科目:质量成本细目。我国国家标准GB/T13339—91《质量成本管理导则》中推荐了21个三级科目,这21个科目的科目名称、归集内容、费用指出范围以及费用来源详见下表。2019/8/22质量成本费用范围归集明细表2019/8/22质量成本费用范围归集明细表(续上表)2019/8/22质量成本核算质量成本核算方法在具体核算时,需要考虑质量成本的存在形式,根据不同的存在形式,可采取不同的核算方法。根据存在形式的不同,可将质量成本分为显见质量成本和隐含质量成本。2019/8/22质量成本核算显见质量成本是指根据国家现行成本核算制度规定列入成本开支范围的质量费用,以及有专用基金开支的费用。这类成本可通过会计成本系统、依据原始凭证和报表采用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核算。2019/8/22质量成本核算会计核算法。采用货币作为统一度量;采用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和分析、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专门方法,对质量管理全过程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和综合的记录和反映;严格地以审核无误的凭证为依据,质量成本资料必须准确、完整,整个核算过程与现行成本核算相类似。2019/8/22质量成本核算隐含质量成本是指未列入国家现行成本核算制度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也未列入专用基金,通常不是实际支出的费用,而是反映实际收益的减少,如产品降级、降价、停工损失等。这类质量成本需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统计核算方法进行核算。2019/8/22质量成本核算统计核算法。采用货币、实物量、工时等多种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的统计指标和统计图表,运用统计调查的方法取得资料,并通过对统计数据进行分组、整理,获得所要求的各种信息,以揭示质量经济性的基本规律为目的,不注重质量成本数据的完整性及准确性(只需要相对准确)2019/8/22合理的质量成本构成所谓质量成本的构成指的是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四种成本在质量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通常用A点附近的区间表示一个最经济的质量水平区间,只要能把质量水平控制在该区间内,就可以获得较为经济的质量水平。q0A质量成本总额损失成本鉴定+预防成本0合格产品单位成本符合性质量水平2019/8/22合理的质量成本构成Ⅰ区为质量改进区,这时,应该加强质量管理中的预防工作,提高产品质量。Ⅱ区为质量控制区,这时,企业质量工作的重点应该是维持现有的质量水平。Ⅲ区为质量过剩区,这时就应当适当放宽质量标准,使质量水平回到质量控制区,获得较低的质量成本和合适的质量水平。A最低成本点质量改进区损失成本70%预防成本5%质量控制区损失成本≈50%预防成本≈10%质量过剩区损失成本40%预防成本50%Ⅲ区Ⅱ区Ⅰ区质量成本总额2019/8/22质量成本分析质量成本分析是质量成本管理的重点环节之一,通过质量成本核算的数据,经过分析,找出质量存在的问题和管理上的薄弱环节,提出需要改进的措施并向各级领导提供资料信息和建议,以便对质量中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处理决策。围绕质量指标体系进行分析以反映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和规律性。应用正确的分析方法找出产生质量损失的主要原因,围绕重点问题找出改进点,制定措施进行解决。2019/8/22质量成本分析为了进行质量成本分析,一般应建立质量成本指标体系。企业内部的质量成本指标一般可分为三类:1、占基数比例指标,反映质量成本占各种基数的比例关系。其基数主要有: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利润、产品总成本等。2、结构比例指标,反映质量成本内各主要项目占质量总成本的比例。3、质量效益指标,反映可控成本(投资成本)增加而使结果成本(即损失成本)降低的情况。2019/8/22质量成本分析基数比例指标1.质量成本率分析(每100元产品成本的质量成本含量)质量成本率=2.销售质量成本率(每100元销售额中的质量成本含量)销售质量成本率=%100商品产品总成本质量总成本%100销售额质量总成本2019/8/22质量成本分析3.产值质量成本率(每100元总产值中的质量成本含量)产值质量成本率=4.销售外部损失成本率(每100元销售额中的外部损失含量)销售外部损失成本率=%100总产值质量总成本%100销售总额外部损失成本2019/8/22质量成本分析结构比例指标1.预防成本占质量总成本的比例=2.鉴定成本占质量总成本的比例=3.内部损失占质量总成本的比例=4.外部损失占质量总成本的比例=%100质量总成本预防成本%100质量总成本鉴定成本%100质量总成本内部损失成本%100质量总成本外部损失成本2019/8/22质量成本分析灵敏度分析法指把质量成本四大项目(预防、鉴定及内部损失、外部损失)的投入与产生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效果或特定的质量改进效果,用灵敏度表示,其公式如下:值之和与基准期相应值差报告期预防与鉴定成本基准期相应值差值报告期内外损失成本与2019/8/22质量成本分析质量分析报告质量成本报告是质量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对上一期质量成本管理活动或某一典型进行调查、分析、建议的书面材料,它是一定时期质量成本管理活动的总结性文件。2019/8/22质量成本分析质量成本报告一般应包括如下内容:1、质量成本、质量成本二级科目以及质量成本三级科目的统计、核算。2、质量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及与基期或前期的对比分析。3、质量成本趋势分析结果。4、质量成本指标分析结果。5、分析并找出影响质量成本的关键因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6、提出对典型事件的分析结果。7、对质量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取得的成果作出文字说明。8、对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性作出评价。2019/8/22劣质成本与现代质量成本观传统的质量成本观认为,质量成本存在一个最佳点,质量水平不能过低也不宜过高。但是,质量管理大师Crosby提出,质量水平越高越好。质量水平越高,总的质量成本不是增加而是降低。6δ5δ4δ损失成本质量成本0质量水平鉴定+预防成本2019/8/22劣质成本与现代质量成本观通过对劣质成本的不断研究,人们发现:1.劣质成本要远大于财务报表上显示的数字;2.不仅在产品的实现过程中会产生劣质成本,在支持过程中同样会产生;3.这些成本大多是可以降低,甚至消除的。如果能够准确识别劣质成本,尤其是那些隐含劣质成本,不仅可以降低产品成本,还能同时找出问题的原因所在,真正地消除产生劣质成本的因素。2019/8/22劣质成本与现代质量成本观劣质成本的构成2019/8/22劣质成本与现代质量成本观1.预防成本中的非增值部分。指的是所花费的预防成本中,没有达到预期目的的那部分成本。2.鉴定成本中的非增值部分。指为了预防而进行检验,但是却未达到预防目的的那部分成本。3.鉴定成本中的分析故障原因部分。指为了分析质量低劣的原因而进行的试验、检验和检查所发生的费用。2019/8/22劣质成本与现代质量成本观劣质成本的分析劣质成本是由工作上的错误和缺陷造成的,而这些工作遍及组织系统中的各个部门,渗透于不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因此,分析劣质成本要从组织系统和过程网络两方面入手,通过相应的路径,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层层深入。使劣质成本信息得到充分的识别,为质量改进项目提供界定的依据。2019/8/22质量成本管理质量成本是企业管理的经济表现,是衡量体系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对质量成本的管理有利于控制和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能够寻求提高产品质量的途径和掌握质量管理中的存在的问题,拓宽成本管理的道路。2019/8/22质量成本管理在ISO9004:2000第8.2.1.4财务测量规定:管理者应当考虑将过程有关的数据转换为财务方面的信息,以便提供对过程的可比较的测量并促进组织有效性和效率的提高.财务测量可包括:-预防和鉴定成本的分析;-不合格成本的分析;-内部和外部故障成本的分析;-寿命周期成本的分析.2019/8/22质量成本管理建立质量成本管理体系的一般程序:1.加强质量成本宣传与教育培训工作2.建立质量成本管理体系文件3.编制质量成本计划和质量成本目标4.质量成本管理具体措施的实施5.质量成本检查与考核6.质量成本的记录、统计、以及核算7.编制质量成本报告,进行质量成本分析8.质量成本改进第二节质量经济性2019/8/22质量的经济性质量问题实际是上一个经济问题,质量经济分析和管理,是一个组织质量经营追求成功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一个组织质量有效性的重要标志。产品质量的经济性,就是追求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给生产者、消费者(或用户)以及整个社会带来的总损失最小。2019/8/22质量的经济性产品质量的经济性,就是追求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给生产者、消费者(或用户)以及整个社会带来的总损失最小。如果过程或生产系统处于控制状态,即消除了异常因素的影响,而只受随机因素的作用,则质量特征值(主要指计量值)大多数服从正态分布。当质量服从正态分布时,能使产品质量具有最好的经济性。2019/8/22产品寿命周期全过程的经济性产品的寿命周期包括三个时期:开发设计过程、制造过程、使用过程。提高产品开发设计过程的质量经济性1、做好市场需求的预测。2019/8/22产品寿命周期全过程的经济性2、设计中要有完善的技术经济指标,要对总体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做到设计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可行,综合地考虑质量的社会经济效益。3、注意质价匹配。4、重视功能匹配。2019/8/22产品寿命周期全过程的经济性提高生产制造过程的质量经济性从质量损失函数的形式,也可以看出,制造过程严格采取措施控制质量特征值的稳定性以及减小质量特征的分散程度,就可以减小质量损失。可以运用前面所讲述的各种工序控制方法,对工序质量状况进行分析、诊断、控制和改善。2019/8/22产品寿命周期全过程的经济性提高产品的使用过程的质量经济性产品寿命周期费用不仅与设计和制造成本有关,还与使用成本有关。产品使用过程的经济性,是指在产品的使用寿命期间的总费用。使用过程的费用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1.产品使用中,由于质量故障带来的损失费用。2.产品在使用期间的运行费用。2019/8/22质量经济性管理质量经济性管理的核心是综合考虑顾客满意和组织的过程成本、综合考虑
本文标题:质量经济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58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