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市发改委关于印发《上海市航空运输“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沪发改城(2012)111号市建设交通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口岸办、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市交通港口局、市环保局、市公安局、浦东新区政府、徐汇区政府、长宁区政府、闵行区政府、虹桥商务区管委会、空军上海基地、民航华东管理局、民航华东空管局、上海海关、上海检验检疫局、上海边检总站、上海铁路局、上海机场集团、东方航空公司、华东油料公司、中国商飞公司、国航上海分公司、南航上海分公司、中货航、春秋航空、吉祥航空:现将《上海市航空运输“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一二年九月二十日上海市航空运输“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重要机遇期,上海航空枢纽建设也进入调整拓展阶段,是全面实现上海航空枢纽目标的关键时期。“十二五”规划立足于“十一五”航空运输发展成果,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全球航空运输发展趋势和中国民航发展要求,紧密结合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十二五”发展目标,以努力实现上海航空客运和货运枢纽在亚太地区领先地位为目标,突出航空枢纽对上海国际大都市在国际交流和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中的促进和带动作用,不断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和地位。一、“十一五”期间上海航空运输发展回顾(一)基本成果“十一五”期间,本市紧紧围绕上海航空枢纽建设目标,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加快机场基础设施和地面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着力推动货运物流发展、提升空中交通管制保障能力,积极拓展上海枢纽航线网络、基地航实现枢纽战略转型,启动枢纽航线网络建设,满足了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对航空运输的需求,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1、航空运输总量持续增长2010年世博会的成功举办给上海航空市场注入强劲发展动力,2010年年底,上海地区航空运输实现飞机起降55.1万架次、旅客吞吐量7188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70.8万吨,三大指标“十一五”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分别为8%、11.7%、10.9%。2与其它机场运输情况相比,“十一五”期末,上海两场当年的航班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三大指标分别占华东地区机场三大指标的35.6%、41.7%和72.1%;分别占全国175家机场三大指标总量的10%、12.7%和32.8%。2010年,浦东机场货邮吞吐量世界排名第三。另外,国际运输方面,上海两场国际旅客吞吐量占全国机场总量的三分之一,国际货邮吞吐量占总量的三分之二。上海民航作为高端的服务业在上海及长三角的对外交往和经贸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预测量相比,上海两场航空运量增长情况未达到预测目标,主要原因一是受上海地区空域限制,民航局2007年7月下发了《民航总局关于调控航班总量、航空运输市场准入和运力增长的通知》,对部分繁忙和资源紧张机场的航线航班总量采取调控措施,上海两场航班呈缓慢增长;二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2009年,上海国际和地区航线客货运量同比负增长,国内航线客货运量小幅增长;三是受自然灾害影响,2008年的雪灾、地震、2009年H1N1流感爆发等自然灾害和流行性疾病,均对航空运输增长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与其它交通方式比较,“十一五”期间,航空运输在由公路、铁路、港口和机场共同构成的城市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2005年,上海两场占城市对外发送旅客运输系统总量的21.9%,2010年占比增长到27.1%,5年期间增长了5.2个百分点,航空旅行正在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重要交通方式之一。2、航空网络通达性持续改进航线通达性接近世界大型枢纽水平。“十一五”期间,上海机场新增42家国内外航空公司,全球共87家航空公司开通了至上海的定期航班,航线网络遍布全球219个城市,网络覆盖度基本达到国际大型枢纽机场水平。海峡两岸定期航班直航,上海成为衔接港澳台主要空中口岸。浦东机场每周至港澳台的航班量居全国之首,成为两岸主要的客货通航口岸。2010年6月14日上海虹桥至北台松山航线开通,更加方便台湾旅客进出长三角。2010年,上海共承运港澳台地区旅客563万人次、货邮43万吨,分别占当年全国机场地区航线客货运量的31.9%和62.9%。上海成为大陆与台湾等地区城市的第一大通航热点城市。3、基本建成一市两场世界级机场体系为满足2010年世博会需求,实现上海航空枢纽战略目标要求,“十一五”期间,加快机场设施保障能力建设,打造国内领先的空-铁等多种交通方式联运的设施体系。浦东、虹桥两场扩建工程按期投运,全面提升世界级机场硬件设施保障能力。“十一五”期间,完成浦东机场T2航站楼、第三跑道、西货运区,以及虹桥机场的T2航站楼、第二跑道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新增候机楼76.8万平方米、桥位106个、货运区2.82平方公里。2010年,国内第一家公务机候机楼在虹桥机场建成,满足年起降6000架次。3配套地面交通得到较大改善,空-地联运集散能力增强。截止“十一五”期末,中环高架浦东南段和浦东机场北通道、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和“一纵三横”配套快速路网的建成通车,明显改善了机场连接市区的道路交通条件;浦东、虹桥两场间的地铁2号线通车,为两场间交通提供了新的选择;沪宁、沪杭高速拓宽工程竣工和申嘉湖高速、沪常高速、上海长江隧桥工程的建成通车,改善了城市连接周边省市的道路交通条件。上海两场间以地铁二号线直接衔接,并通过1条磁悬浮、2条轨交、7条[1]高架道路,20余条市内公交线路、8条省际线路,基本形成便捷进出市区及长三角的地面交通网络。创造性规划和建设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增强上海机场对长三角的服务能力。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项目将机场、高铁、磁浮、地铁、巴士及社会车辆等各种交通基础设施集中在一个一体化的建筑综合体内,打造现代化集约型的世界级综合交通枢纽,大幅度提高机场与各种交通方式之间换乘的便捷性,方便乘客利用多种交通方式中转乘机,以更好地服务于长三角地区。总之,经过六、七年的努力,上海机场基本建成枢纽型、网络型的多式联运硬件设施体系,形成一市两场5条跑道、4座航站楼、1个综合保税区的总体规模,设计年保障能力为旅客8000万人次和货邮470万吨,上海机场基础设施条件已经达到世界级大型航空枢纽水准。4、基地航空公司向网络型航空公司重组转型东航上航完成重组,增强实力。2010年2月8日,东航上航重组成功,新公司瞄准上海航空枢纽建设目标,竞争实力明显增强。2010年初,东航87架、上航43架飞机运力围绕上海运营,在上海航空客运市场的份额为43.9%。新东航向枢纽网络型转型。新东航于2010年6月22日签约正式加入天合联盟,积极朝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网络型航空公司转型。2009年,东航开始在浦东机场实施中转联程,在两场加强精品快线、准快线建设。2010年夏秋航季,加强国际国内航线航班中转衔接安排,在浦东机场构建三个进出港航班波,加快推进中转联程业务,提高旅客中转率。作为上海世博会唯一航空客运合作伙伴,积极提升服务能级与服务品质。民营航空迅猛发展。“十一五”期间,春秋航空和吉祥航空两家民营航空公司以上海为基地迅猛发展。2010年,春秋航空已在上海拥有7.4%的市场份额,两家民营航空公司旅客市场份额总和约12%。上海民营航空正在成为上海航空枢纽航线网络体系建设的有益补充。5、浦东机场初步建成国际货运航空枢纽浦东机场货邮吞吐量连续排名全球机场第三。2010年,上海两场共完成货邮吞吐量371万吨,货运量占全国机场货邮吞吐量三分之一,国际货运量约占三分之二。其中,浦东机场4吸引了22家全货运航空公司和33家航空公司的货运专机,实现货邮运量322.8万吨,连续三年世界货运机场排名第三。世界货运航空巨头投资建设区域转运中心,助力浦东机场国际货运枢纽建设。2008年,UPS在浦东机场的国际转运中心正式启动,DHL的北亚枢纽转运中心也于09年破土动工,浦东机场成为全球第一个同时吸引两大国际物流集成商入驻并建立地区级转运中心的机场,确立了货运枢纽地位。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封关运作,货运枢纽功能得到增强。2009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2010年3月正式封关运作,为浦东机场和航空公司的货运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进一步提升航空货运服务能级。6、航空旅客服务满意度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十一五”期间,在民航局和上海市政府的领导下,上海民航借助文明窗口建设平台,积极提升软件服务质量,圆满地完成了奥运保障任务和世博保障工作。积极参加全球机场服务满意度测评。借助上海航空港同创共建活动平台,积极提升枢纽机场运营管理和航空服务水平,联检等驻场单位积极参与。根据全球机场协会ACI的旅客满意度测评结果,浦东机场从2007的67名上升到2010年的第5名(全球154家机场参评);虹桥机场荣获Skytrax颁发的“2010年度亚太地区最快进步奖”。上海机场的设施能力、乘机环境和服务水平等逐步得到了更多国内外旅客的认可。基地航积极提升品牌形象。东航充分利用“世博”契机,推出一揽子《东航世博服务保障计划》,改进机上餐饮娱乐系统和贵宾室软硬件设施,提升品牌形象。东航航班正常率为83.64%,实现了东航航班正点率08、09和10年行业评比三连冠。7、枢纽建设政策环境优化完善上海航空运输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指导和上海市政府的政策扶持,解决制约枢纽发展的瓶颈问题。军民航协调,提升两场飞行能力,民航出台补贴政策,支持枢纽建设。借助世博保障契机,在国家空管委、民航局、市政府等多方和军方的协调支持下,浦东、虹桥两场高峰小时容量合计提升了21架次,实现了两场空中飞行能力较大幅度的扩容。在航班时刻方面,民航华东局进一步优化航班时刻分配。国家民航局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从航权资源、时刻资源、税收政策、航油补贴等多方面,给予开辟远程国际客货航线的航空公司补贴,缓解航空公司开辟国际市场初期的投入和成本压力。5地方财政支持枢纽机场建设和主要基地航拓展上海国际中远程航线。“十一五”期间,市政府对两场扩建工程和征地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共安排70亿资金(浦东40亿、虹桥30亿)加快机场硬件设施发展。2010年,在《推进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意见》框架下,市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出台管理办法,支持主要基地航空公司航空枢纽网络建设。联检单位推动上海枢纽客货通关环境更加便利。“十一五”期间,上海进一步建立跨区域“大通关”协作机制。上海口岸由原来5天工作制加预约报检报关制度改为试行“5+2天”工作制加晚上预约报检报关及相关口岸现场查验放行制度,同时优化报验流程,启动报检报关“一单两报”技术方案编制;优化完善上海过境免签证查验作业流程,为旅客和货主提供便利的通关环境,提高了通关效率。此外,“十一五”期间,航空发展带动城市就业和临空经济发展。根据统计,民用航空投入产出的比例为1:8。目前,上海两场累计投资数百亿,场区面积54平方公里、驻场单位1400余家,直接雇佣员工逾10万人,间接提供劳动力岗位30-50万个,直接服务于上海及周边几个商业区和外向型开发区,与区域经济之间形成了良性循环,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二)突出矛盾“十一五”上海航空枢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问题和差距,有以下几点:1、空域资源紧张矛盾日益突出在军方大力支持下,上海世博会期间临时解决两场航班对空域资源的需求问题。但是,上海地区的空域资源紧张问题仍然是航空运输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主要有几点:一是空域资源与地面保障资源不能同步增长,机场硬件设施资源利用效率不足;二是高峰时刻容量不能满足航空枢纽建设;三是因空域紧张导致的流量控制引发的航班延误问题凸显。2、两场地面配套交通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根据预测,未来上海两场吞吐量将达到年1亿人次旅客和550万吨货物的规模,浦东机场将成为兼具客运和货运航空枢纽功能的世界级枢纽,而且,浦东机场约60%的货物来自江浙,约三分之一的货物来自于江苏。“十一五”期间两场地面交通体系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仍存在两场间交通衔接不便,浦东机场旅客往来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地面时间过长;旅客乘坐地铁2号线前往浦东机场需要在广兰路站换乘,且车次较少等问题,非常不便,对地面配套交通体系的
本文标题:上海航空十二五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603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