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专题4-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知识点梳理(含教材答案)
专题4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转基因技术成果1.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柏格第一次重组DNA成功。2.微生物方面:(1)制造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各种重组微生物,如清除石油污染的假单胞杆菌(2)利用DNA重组的微生物生产稀缺的生化药物即基因制药3.转基因动物方面:(1)在培育生长迅速、营养品质优良的转基因家畜、家禽方面不断取得辉煌成就(2)科学家把转基因动物变成生物反应器,让它们的奶中富含某种营养物质、珍贵药物或人类所需的蛋白质。4.转基因植物方面:(1)抗虫作物:目前已经开发和利用的抗虫基因已有40多个,如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基因(Bt)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基因;还有植物的蛋白酶和淀粉抑制因子、动物的蛋白酶抑制因子、动物几丁质酶基因(2)抗病作物:将病毒外壳蛋白基因(CP)导入植物,从而使植物具有抗性。我国将人巨细胞病毒(C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外壳蛋白基因用质粒导入烟草,获得抗TMV、CMV转基因抗病烟草。(3)抗除草剂作物:已获得的抗除草剂作物有大豆、棉花、玉米等(4)作物品质改良:如将抗寒基因导入作物,增强植物的耐寒性。目前从极地鱼体中分离到的基因已被转入番茄、黄瓜,使作物耐寒或耐天气的骤然变化。一、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一)转基因生物存在安全性的原因(1)目前对基因的结构、调控机制及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了解有限。(2)目的基因往往是异种生物的基因。(3)外源基因往往是随机插入宿主细胞基因组的。(二)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争论:1、基因生物与食物安全:反方观点:反对“实质性等同”、出现滞后效应、出现新的过敏原、营养成分改变正方观点:有安全性评价、科学家负责的态度、无实例无证据观点存在安全问题不存在安全问题论据1.对食物安全检测不全面2.可能出现滞后效应3.可能出现新的过敏源4.营养成分可能改变1.“实质性等同”只是评价的起点,而不是终点2.多环节、严谨的安全性评价3.科学家对社会负责的态度4.至今未发现转基因食品影响人体健康的实例2、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反方观点:扩散到种植区之外变成野生种类、成为入侵外来物种、重组出有害的病原体、成为超级杂草、有可能造成“基因污染”正方观点:生命力有限、存在生殖隔离、花粉传播距离有限、花粉存活时间有限观点引起生物安全问题不存在生物安全问题论据1、可能变成野生种类或杂草2、可能重组出新的有害病原体3、有可能形成用除草剂除不去的“超级杂草”4、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1、进入非种植区生命力很差2、存在生殖隔离,难与其他植物杂交3、花粉的传播距离和存活时间有限4、新性状的表现必须具有一定的条件和配套的种植技术3、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反方观点:打破物种界限、二次污染、重组出有害的病原微生物、毒蛋白等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正方观点:不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减少农药使用、保护农田土壤环境(三)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和措施对于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我们应该科学地认识、评估和利用,保障公众的知情权;1、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对待转基因生物的正确态度是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2、国家对转基因技术制定符合本国利益的政策和法规;应建立相应的评估及预警机制,更加理性地利用转基因生物。3、在转基因生物或其产品研究过程中,科学家应自觉遵守科学研究道德。【答案和提示】(一)正文中讨论题【论坛1】3.我国为了保证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都采取了哪些监控和预防措施?答:(1)立法是监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有力措施。例如,中国已制定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1996年)、《转基因农产品安全管理临时措施》(2002年)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2002年)等法规。请进入网站了解更多内容:[农业部,中国农业信息网→行业网站(科技教育)→农业科技信息网→政策法规→政策法规分类(5.转基因管理)]。(2)多环节监控。转基因农作物研究、从实验室走向大田试验各阶段,以及产品商品化都有相应法规或规定进行严格的监控,只有在每一阶段试验获得认可证书后,才可进入下一阶段。比如,大田试验就分为:①中间试验阶段,种植面积不超过0.27hm2(4亩),范围不超过两省,每省不超过3个种植点,试验时限1~2年;②环境释放阶段,种植面积可以扩大到0.27~2hm2(4~30亩),范围仍不超过两省,每省7个种植点,试验时限1~2年。这一阶段要考察外源基因会不会发生生物间转移,会不会对种植区周围动物、植物、土壤造成危害等;③生产试验阶段,种植面积可扩大到20hm2以上,范围仍为两省,试验点不超过5个。(3)安全评价内容具体而严格。食物安全性评价内容:营养成分是否改变?是否存在抗营养因子?是否存在毒性、过敏性蛋白等。环境安全评价内容:转基因植物是否变得易得病?对周围植物有什么影响?是否可能变成杂草?会不会把外源基因转移给其他生物等。【论坛3】1.转基因生物会不会影响生态系统中原有的动态平衡?2.转基因生物会不会加剧环境污染?会不会危害其他动植物生存或人体的健康?提示:这两道题答案的基本点是一样的:可能性不大,但要提高警惕。这仅是一种可能性,争论的双方提出的不同见解都有一定的根据,不能断言谁是谁非,但是需要人们提高警惕,这是能为大家接受的共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这类危险似乎不大,因为科学家转入的仅是有限的一种或几种基因;而转入的基因是否可能会对其他生物或环境造成危害,都是经过认真分析、实践的,一旦发现有害后果,科学家就会停止实验;转基因生物从实验室到自然界释放,都要经过一系列安全评价、审批。此外,还有相关法规监控。但是,为了对公众健康负责、对社会负责,我们对于转基因生物可能影响生态系统中的原有动态平衡,或者加剧环境污染,或者危害其他动植物、人体的健康的危险,仍要提高警惕。(二)寻根问底你能举出两个外来物种入侵的实例吗?为什么外来物种入侵会造成严重的危害?提示:(1)外来物种进入新的生态系统之后,由于没有天敌,极易造成生长失控,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比如,外来的植物疯长,可以对本地一年生和多年生植物的结构比例造成严重影响,通过对植被的生长和结构的影响,从而造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改变。又如,外来的动物种类,由于它们的选择性觅食和破坏,也会造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改变。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改变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比如,有人将美洲食人鲳引入,这一入侵物种就可能会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长久性的破坏。(2)外来物种在新的生态系统中,通过与当地物种竞争营养或食物、分泌释放化学物质、形成大面积单优势群落等方式,直接影响本地物种的生存,加速某些生活力较弱的物种的消失。在全世界濒危植物名录中,大约有35%~46%是由外来物种入侵所造成的。即入侵的外来物种可能会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3)外来物种进入新的生态系统后,作为掠夺者、寄生者或病原体,会使受害者和寄主的数量发生变化。尤其是外来物种在适宜的生态和气候条件下,往往会对当地的农业或林业带来严重的损害,即所谓的爆发生物灾害。(4)有些外来植物产生的花粉,是当地居民从未接触过的物质,从而可能成为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的新过敏源。比如,日本引种的杉树,大面积栽种后,杉树产生的花粉已经成了日本人产生过敏反应的重要过敏源。又如豚草,它已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泛滥成灾,而豚草的花粉是重要的过敏源。豚草花粉引起的过敏反应称为“枯草热”,它已给许多国家人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知识拓展】1.为什么“实质性等同原则”只是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价的起点,而不是终点?为了使本国基因工程产品能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1992年5月底,美国政府宣布,只要基因工程产品中蛋白质组成与天然的一样,就没有必要再通过FDA(药物和食品管理局)批准,可以直接投放市场。这一政策可以视为“实质性等同原则”的雏形。这一政策,每年可以为美国生物技术公司增加数千万美元的收入,因此它极大地刺激了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2000年FAO/WHO(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对“实质性等同原则”做这样的定义:实质性等同是指转基因生物与自然存在的传统生物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性状表现的比较。比较的内容包括生理性状、分子特征、营养成分、毒素含量和过敏源等是否具有等同性。如果实质上是相同的,就应该将转基因生物与传统生物同样对待,视为安全。上述实质性等同是一种动态比较过程,在这之后还要进行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价,它是指“依据导入基因的目的意图和固有性状、意外效果作出检测和评估,然后与传统植物进行比较”。美国FDA采用了二步评价法。第一步对目的基因及相应产物作出评价,它是反映外源基因及产物的安全性;第二步,对接受外源基因植物所出现的意外性状进行评价,它是反映该植物的属性。2.何谓外来物种入侵?外来物种入侵是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将某物种从一个地区引入其他地区,给当地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造成明显的损害。什么是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呢?(1)由于农、林、牧、渔业生产,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保护等需要,而有意地引进的物种。它包括对牧草、饲料、蔬菜、观赏动植物、药用植物、绿化植物等的引种。(2)随着贸易、旅游、运输等人类活动而无意间传入的物种。3.中国转基因农作物研究状况如何?已有多少种转基因农作物商品化?据中国生物工程研发中心2002年报告,截止到2001年,中国应用遗传转化技术,已培育成功100多种转基因植物,而且已获准释放到自然界的植物就有60多种,涉及10种农作物。科学家已培育出转基因水稻113个品系,其中84个品系已进入环境释放阶段,2个品系进入示范阶段。抗大豆食心虫的转基因大豆将进入农田;36个新的抗虫自交系,2个抗虫高产优质新组合的转基因玉米,已在6个省组合示范。此外,科学家还培育成了抗赤霉病小麦、抗白粉病小麦、抗黄矮病小麦、抗白叶枯病水稻、高效抗虫水稻等新品种。可以预计,全新性状的农作物还将大量涌现,比如将木醋杆菌纤维合成酶基因转入陆地棉,期望能得到高强度、长纤维的棉花;用转基因技术改良或制作具有特殊营养价值的食物和作为饲料的农作物等。在中国,已获准进行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植物有番茄、棉花、甜椒和矮牵牛四种,其中抗虫棉就有12个品种。4.各国为转基因产品贴标识的政策都有哪些差异?为转基因产品贴标识的政策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它们认为给转基因产品贴上标识并不能向消费者提供有意义的信息,因此,美国的法律至今都不要求给转基因产品贴上标识,除非该产品中的成分和营养价值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是,它们允许厂家对不含转基因成分的产品自愿贴上标识,即在食品包装上贴上:本产品不含转基因成分,以便为消费者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另一类是以中国、韩国、西欧等为代表,与美国的做法相反,要求对转基因产品加贴标识,以满足消费者购买产品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例如,2002年,中国农业部代表中国政府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该管理办法自2002年3月20日起开始执行。办法规定见本节教科书中“生物技术资料卡”。除此之外还规定,第一批实施标识管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包括5大类17种产品:大豆种子、大豆、大豆粉、大豆油、豆粕;玉米种子、玉米、玉米油、玉米粉;油菜种子、油菜子、油菜子油、油菜子粕;棉花种子;番茄种子、鲜番茄、番茄酱。未标识和不按规定标识的,不得进口或销售,同时要按危害程度对农业转基因生物进行分级。标识化,是赋予了中国公民对转基因生物、加工产品或含有转基因成分产品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对于市场上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没有做标识的,公众可以向卫生、工商等职能部门举报,查证核实后,对违反本管理办法者,有关部门要没收非法销售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二、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1、克隆人:两种不同观点,多数人持否定态度。否定的理由:①克隆人严重违反了人类伦理道德,是克隆技术的滥用;克隆人冲击了现有的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克隆人是在人为的制造在心理上和社会地位上都不健全的人。②由于克隆技术尚不成熟,很有可能孕育出有严重生理缺陷的孩子肯定的理由
本文标题:专题4-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知识点梳理(含教材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633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