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转变育人方式_提升教育品质(PPT49页)
陕西省教育厅王彬武2018年3月1日转变育人方式提升教育品质目录CONTENTS开启教育改革发展新征程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打造区域教育新生态第三部分树立育人方式新理念党的十九大开启教育改革发展新时代责任感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大胸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九大开启教育改革发展新时代自信心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办国办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系统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写好教育“奋进之笔”的通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党的十九大开启教育改革发展新时代习近平教育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新成果、新高度。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开启教育改革发展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失衡现象不充分:发展不足党的十九大开启教育改革发展新时代二、打造县域教育新生态(一)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二)统筹城乡一体发展(三)开放教育治理体系(四)关怀校长教师成长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二、打造县域教育新生态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48号)基本目标:每一所学校符合国家办学标准,办学经费得到保障。教育资源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教师配置更加合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班额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消除“大班额”现象。率先在县域内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域内学校之间差距明显缩小。二、打造县域教育新生态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40号)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和“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到2020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基本消除,义务教育与城镇化发展基本协调;城乡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大班额基本消除。二、打造县域教育新生态开放教育治理体系江西弋阳经验寻找教育“合伙人”把家长潜在的“破坏性”力量转化为“建设性”力量家长从怀疑、指责转变为信任与理解家长从找岔子、造矛盾转变为帮助与服务教会家长做家长(四)关怀校长教师成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教师管理体制机制科学高效,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二、打造县域教育新生态(四)关怀校长教师成长江西弋阳经验生活留人—“集中生活分散教学”,让乡村教师过上不孤独的生活。专业聚人—教育内部九大民间协会,每位教师都找到了专业成长的共同体。平台成人—不让乡村学校孤独,不让乡村学校被遗忘,把台子搭到乡村学校帮助乡村教师成长。二、打造县域教育新生态评价改革——弋阳经验不用一把“尺子”量学校,取消固化评价模式,按照需求评价。教学常规评价——用诊断功能替代检查功能,从“查”你“评”你“管”你到“帮”你的转变。教学质量评价——以“进口”定“出口”,以层次替代名次。旧“一分两率”(实考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新“一分两率”(应考平均分、后20%关爱率、合格率、)。评价人的改革——淡化评价人与被评价人的“边界”,让人人都尽可能成为评价人和被评价人。不让评价权落到少数人手里。学校评价和校长评价——注重评价对教育价值的引领,以发展性评估促进学校真实成长。二、打造县域教育新生态“四新四大”是什么“新要求·大实践”—德育—方向“新常态·大视导”—课堂—阵地“新标准·大规范”—管理—保障“新体系·大构建”—文化—根基三、树立育人方式新理念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48号)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4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2017年)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社科〔2014〕3号)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4〕4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基一[2014]10号)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基一[2016]8号)中组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组发[2016]17号)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意见通知(教党〔2016〕4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的通知(教基一〔2015〕5号)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教基〔2017〕8号)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教材〔2017〕4号)立德树人:减负劳动教育开学第一课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校外教育三科教材影视教育弹性放学慈善教育家庭教育经典诵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三、树立育人方式新理念“四新四大”的意义:一、政策要求,分类落实二、不同层级,共同实施三、育人方式,综合改革四、系统开放,持续丰富五、内涵重建,提升品质“新要求·大实践”“新要求”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爱”教育: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三节”教育:节粮、节水、节电长效机制。五大主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文明教育。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系统构建德育体系尊重少年儿童成长规律关注儿童情感体验德育工作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文明教育。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法治教育。“大实践”主要形式:(一)课堂延伸实践活动,发挥实践作用。(二)走进经典实践活动,强化实践效果。(三)志愿服务实践活动,提升实践品质。(四)研学旅行实践活动,深化实践领域。(五)自强自立实践活动,升华实践内涵。新教育每月一事尊重儿童成长规律《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小学低年级——养成基本行为习惯小学高年级——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初中阶段——形成社会规范意识高中阶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1—2年级,侧重家庭美德教育。体现孝敬父母、尊重家人、学会关爱。3—4年级,侧重个人品德养成。体现怎样树立自信、学会自立自强、怎样与他人融洽相处。5—6年级,侧重社会公德培养。重在体现关注社会现象、公共秩序、法纪法规、爱党爱国等。堰坪小学“德育作业”尊重儿童成长规律避免儿童成人化儿童成长情感基础:依恋感、安全感、归属感、自尊感主导方式:教导、榜样、规约关注儿童情感体验“新常态·大视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1: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评价标准、课程管理“旧常态”“非常态”“新常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一是改进教学方式二是改进学习方式三是变革教学组织形式四是创新教学手段五是改革学生评价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改进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改进学习方式:运用问题导向式、小组合作式、主题探究式等多种方法学习“减负”如何执行关注学习和学习者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变革教学组织形式:灵活采用集中授课、小组讨论、个别辅导、实践体验等多种形式要不要教学模式?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创新教学手段: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实现教学规模化和个性化相统一关注未来教育“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改革学生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品德修养、学习进步、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突出能力导向,加强过程评价,注重综合评价切实改变“分分计较”知识·能力·素养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重视课程建设(课程自主权)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个性化校本课程品质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芬兰“现象教学”探索“新标准·大规范”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88条“科学管理之父”泰罗:“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目标任务(一)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二)推进义务教育公平(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点工作(一)修订完善学校规章制度。(二)制定学校章程。(三)规范办学行为。(四)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建议:以人为本执行力就是生产力细节决定成败“新体系·大构建”学校文化不是校园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学校组织成员的精神皈依,共同认同的信念、观念、语言、礼仪的聚合体。学校文化教育行为:节日、仪式、庆典、教学,以及各种具体的行为规则物质载体:建筑、色彩、绿化、教室、课桌、座椅、装饰、校服、网站甚至校徽、纸杯等符号体系:如校训、校歌、校徽、吉祥物,以及校风、教风、学风的表达学校文化建设坚持正确导向注重体系完整注重继承发展突出文化特色体现共同价值学校文化地域特色学生成为学校的设计者、建设者学校就是课堂宁强县燕子砭中心小学感谢聆听!
本文标题:转变育人方式_提升教育品质(PPT49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64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