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纺织服装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单元三中华文明的鼎盛——魏晋南朝隋唐文明(220年----907年)阶段特征:魏晋南北朝政治经济民族关系思想民族交流频繁,民族融合成主流;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繁;南方经济得到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国家分裂,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大发展思想:儒受冲击,佛、道、儒三教并立;文化:出现书法;三国两晋南北朝朝代更替魏蜀吴西晋十六国东晋317-420北魏东魏西魏宋隋220年581年北齐北周齐梁陈(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一、国家分裂、社会大动荡265-316北朝:439——581263220221222280265南朝:429——589581589国家分裂西晋境内内迁各族分布图北方民族南迁中原人民南迁民族大融合1.背景1)北魏统一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2)社会危机严重(民族矛盾、阶级矛盾);3)北魏社会在经济和文化上落后于中原地区的农耕文明。2.措施均田制、租调制;设立三长制;整顿吏治;迁都洛阳;移风易俗3.影响1)促进北方经济复苏和发展;2)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汉化;(游牧文明——农耕文明)3)促进北方地区民族融合,为中国多民族国家多发展做出贡献;4)为结束国家分裂,走向国家统一奠定基础。4.成功原因顺应时代潮流(汉化);从实际出发,得到广泛支持;孝文帝个人素质二、孝文帝改革均田制1.时间:2.性质:3.目的:4.特点:5.意义:北魏-唐中期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收土地国有制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承担国家的租税役①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②有利社会稳定,增加国家财政收入;③加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④推动北方少数民族汉化。局限:均田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据史书记载: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孝文帝改革导致鲜卑族灭亡B.迁都不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C.北魏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D.否定了孝文帝迁都洛阳的进步性D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1.江南经济的大发展六朝时期,特别是东晋、南朝时期魏蜀吴西晋十六国东晋北魏东魏西魏宋隋北齐北周齐梁陈六朝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1.江南经济的大发展农业江东长江流域岭南闽江流域●大量土地开垦;●耕作技术进步;●农田水利兴修多;●农作物品种多;●单位面积产量高。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⑴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⑵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⑶一些统治者推行了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江南经济开发的影响⑴南北经济趋向平衡,有利于统一。⑵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2.农业灌溉工具的变化●曹魏马钧改进翻车,用于农业灌溉。(北方)龙骨翻车(灌溉工具)人力手工业1.冶炼业发明了灌钢法。(把生铁和熟铁合炼之方法)2.制瓷业烧出成熟的白瓷。白瓷的产生,为我国制瓷业开辟了广阔前景。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1.三教并行(儒佛道)玄学: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是对《老子》《庄子》和《易经》的研究和解说。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想,是道家和儒家融合出现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想。道教:东汉时期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和道家学说相结合,形成道教。以阴阳五行解释治国之道,宣扬散财救穷,自食其力。佛教:西汉末年经中亚传入中国内地。东汉明帝派使臣到西域求佛法,请来两名高僧,用白马驮来佛经。明帝让两位高僧在洛阳传教,为他们专门建造了白马寺。2.农书《齐民要术》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只渐,故商贾之事,而不录。——《齐民要术》重农抑商3.数学人物:祖冲之成就:①推算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数;②著《缀术》等书。地位:比外国早近一千年时代:南朝月球上以祖冲之命名的环形山以祖冲之命名的小行星⑴东汉末:书法成为一种艺术。⑵曹魏:钟繇开始把字体由隶书转化为楷书。⑶东晋: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代表作:《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其子王献之造诣也极高,与王羲之合称“二王”。4.书法艺术王羲之《兰亭序》帖卷⑴文人画。⑵顾恺之,东晋画家,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画家。代表作:《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5.绘画《女史箴图》绢本设色24×248公分英国大英博物馆藏汉代画家地位不高,无论宫廷画家和民间画家,姓名都少有流传。魏晋以下,出身于士大夫集团的专业画家登上画坛,代表人物为“六朝三杰”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三杰”当中,仅顾恺之有作品摹本传世。原长572厘米高27厘米顾恺之画长于运用细线条,元人汤垕《画鉴》评为“如春蚕吐丝”。
本文标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680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