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第三章 内陆水域鱼产力
第三章内陆水域鱼产力第三章内陆水域鱼产力本章内容第一节鱼产力的基本概念第二节决定水域鱼产力的因素第三节鱼产力的变动第四节鱼产力估算第三章内陆水域鱼产力第一节鱼产力的基本概念第三章内陆水域鱼产力一、鱼产力(fishproductivity)鱼产力:是指鱼类将水中各种生物和无机有机营养物质转化为鱼产品的能力。评定鱼产力是合理放养、合理捕捞、科学利用水域天然饵料资源的依据,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三章内陆水域鱼产力鱼产力可分为潜在鱼产力(产鱼潜力)和实际鱼产力。一般地,鱼产力(fishproductivity)是指在理想的自然条件下,水体中的天然饵料生物可能提供的最大鱼产量的能力,所以鱼产力是一种潜力,即产鱼潜力。实际鱼产力是指水体当前条件下的最大鱼产量。第三章内陆水域鱼产力二、现存量(standingcrop)或生物量(biomass)指水域单位面积或体积内存在生物的生物量,即瞬时生物量。如:浮游生物量(mg/L或g/m3)鱼类现存量(kg/ha)第三章内陆水域鱼产力三、水域载鱼力(carryingcapacity)水域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所能维持的最大的鱼的重量。第三章内陆水域鱼产力四、鱼产量(production)鱼产量:在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水域增加的鱼体重量。即鱼类的净产量。一定时间:通常是指一年;单位面积:有亩,公顷等;鱼体指鲜重。第三章内陆水域鱼产力五、渔获量(yield)渔获量:单位时间内从水体中捕捞上来的鱼的量。生产部门所说的鱼产量,事实上多是渔获量。渔获量可能是多年积累的鱼体增加量,多年渔获量的平均值就接近鱼产量。第三章内陆水域鱼产力第二节决定水域鱼产力的因素一、气候因素二、水体和流域面积的状况三、水文和物理性质四、水化学因素五、水生生物第三章内陆水域鱼产力一、气候因素(一)光照强度适量,并非热带的初级生产力都比温带的高。(二)日照时数我国日照时数自南向北,自东向西逐步增加。第三章内陆水域鱼产力(三)温度受纬度、海拔高度的影响。绝大多数温水性鱼类开始摄食和生长的水温为14~15℃。黑龙江超过14℃水温的天数为100~130天;辽宁超过15℃水温的天数为180天,长江中下游为200~230天第三章内陆水域鱼产力(四)降水量降雨通过径流将营养物质带入水域,使水中的营养元素得以补充。过多和过少的降雨量对水产养殖均不利。第三章内陆水域鱼产力二、水体和流域面积的状况(一)水深太深或太浅都对水生生物的生长不利。水太深,容易出现分层现象,而且分层时间要长,这会影响水层的混合而使水质清瘦。水太浅,底泥容易搅起,水浑,限制光线透入而影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第三章内陆水域鱼产力(二)面积一般地,面积越大,水体生产力越低。原因:面积小,与湖岸的接触面积相对要大,外源性营养物质的补充就多。第三章内陆水域鱼产力(三)湖盆和集雨区状况湖盆陡的湖泊,生产力要低。流域面积大,而且流域区内植被丰富,有生活污水的,生产力要高。第三章内陆水域鱼产力三、水文和物理性质(一)湖水存留时间(retentiontime)就是水的交换次数存留时间长,营养物质的补充少。(二)浑浊度(turbidity)混水对水生生物的生长不利。第三章内陆水域鱼产力四、水化学因素(一)总溶解固体和电导率(totaldissolvedsolids&conductivity)总溶解固体——指水体中所溶解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总和。总溶解固体物质越多,生产力越高。由于总溶解固体的测定比较麻烦,一般用电导率来换算,TDS≈0.8λ(μΩ)。第三章内陆水域鱼产力(二)pH值pH值偏高,对水生生物的生长有利。(三)总磷和总磷酸盐大多数水体缺磷、缺氮,特别是缺磷,因此磷常被看作湖泊水库中起限制作用的营养元素。原因:磷容易与其它的金属离子结合成不易溶解的盐类,磷酸盐的各种形式需在较低的pH值下离解,磷酸盐易被底泥吸附。第三章内陆水域鱼产力(四)总氮和硝酸盐天然水体中,氮可以有-3至-5九种不同价态,包括单质氮(N2),无机氮(NH4+、NO2-、NO3-等),有机氮(尿素、氨基酸、蛋白质)。能被植物利用的氮称为有效氮。除固氮蓝藻可以直接利用单质氮外,其它藻类只能利用无机氮,有人认为某些藻类可以利用尿素和氨基酸。第三章内陆水域鱼产力藻类利用最多还是NH4+(NH3)和NO3-态氮,但是,NH4+(NH3)和NO3-态氮单独存在时,藻类可以同样有效地吸收它们,而它们共存时,绝大多数藻类总是先利用NH4+(NH3)氮,只有在NH4+(NH3)氮几乎耗尽后,才开始利用NO3-态氮。除富营养型水体外,我国绝大多数湖泊水库缺氮。第三章内陆水域鱼产力(五)碱度(alkalinity)碱度是指水中HCO3-、CO32-、OH-和其它弱酸盐的总量。第三章内陆水域鱼产力00.250.50.7514567891011pHH2CO3andFreeCO2HCO3-CO32-Molefraction第三章内陆水域鱼产力五、水生生物(一)浮游植物生产量和生物量是决定水域生产力和鱼产量的主要因素。(二)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叶绿素a间相关非常明显。(三)草食性浮游动物生物量与浮游植物生产量相关显著,底栖动物与浮游植物生产量相关更为显著。第三章内陆水域鱼产力(四)浮游植物的生产量不仅跟食浮游植物的鱼类的鱼产量有关,而且与鲤鱼等其它的鱼产量也有关。(五)水生高等植物与鱼产量的关系意见不一。(六)以食物链短的鱼类为主要组成的水体鱼产量比以食物链长的鱼类为主要组成的水体鱼产量要高。第三章内陆水域鱼产力第三节鱼产力的变动一、长期变动新生湖泊和新建水库在蓄水初期,有一个较高的鱼产量期,以后下降,再以后趋于平稳。二、短期变动但这种平稳是相对的,它受到降雨量大小的影响。第三章内陆水域鱼产力第四节鱼产力估算一、回归分析法二、根据能量流动或饵料基础估算鱼产力三、综合类比法四、系统评价法第三章内陆水域鱼产力一、回归分析法(一)瑞特形态土壤学指数(morpho-edaphicindex)这是一个经验公式,是通过调查大量水体的渔获量与形态土壤学指数的关系得出的一个公式。第三章内陆水域鱼产力,x=MEI=TDS/zy为鱼产力MEI为土壤学指数TDS为总溶解固体z为水体的平均深度k为常数ykx第三章内陆水域鱼产力(二)詹金斯和莫拉斯(Jenkins&Morais)法这也是一个经验公式:y=0.2775-0.2401x1+1.0201x2+0.275x3式中:y为渔获总量的对数x1为水库面积的对数x2为生长期的对数x3为水库库龄的对数。第三章内陆水域鱼产力(三)梁彦龄的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估算法(四)形态-流域指数预测水库的鱼产力(五)干钢的水库鱼产量估算模型第三章内陆水域鱼产力二、根据能量流动或饵料基础估算鱼产力(一)以水草生物量估算草食性鱼产量F=(P·a)/k式中:F为鱼产力P为水草的净生产量或最高生物量a为对水草的利用率k为饵料系数第三章内陆水域鱼产力(二)以浮游生物的生物量估算鱼产力(三)以黑白瓶测定初级生产力估算鱼产量第三章内陆水域鱼产力三、综合类比法第三章内陆水域鱼产力四、系统评价法
本文标题:第三章 内陆水域鱼产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687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