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
1《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临泽一中柳咏霞一.教学理念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为根本”,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生活。因此,教师授课时要变决策者为参与者,提高学生的质疑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为目的。二.指导思想: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7章第2节的最后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具体要求是:概述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本节的知识目标主要有两个:生物进化的历程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相对知识目标,本节课的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更是本节课的重点。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能够适应“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讨论--总结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模式。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对生物进化的历程也有了自己的理解。所以本节内容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教师引导为主的教。教学策略:1.以学生自主学习生物进化的历程为基础,教师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串,师生共同讨论归纳总结的方式推进教学过程。2.通过资料分析使学生理解共同进化的含义,无机环境的变化,无机环境的复杂化和多样化,有性生殖的出现和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对生物多样性形成的作用。3.最后组织学生讨论或辩论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这一主题。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生物进化历程2.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能力目标:通过对生物进化历程的短片、图片观察和文字资料的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2.通过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认识,使学生增加环保意识。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概述生物进化的历程;说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2.难点:生物进化的历程;共同进化概念的理解。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学生观察讨论、教师讲授相结合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有条件的学生可搜集一些有关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和化石形成的资料。教师准备:搜集适合本节课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教学内容中设计的课外知识提前印发给学生。六.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的方法。六.教学流程示意图: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视频播放:人与自然片段引言:上面这段视频展示的是我们人类居住的星球的一角,广而推知,我们居住的星球是美丽的、丰富多彩的,目前已经知道的生活在我们星球的生物大约有200万种,你可知道这些“最美丽的、最奇异的、这么多的生物类型”是如何“从最简单的类型形成的”呢?自然界中的任何一个物种是不是都是独立进化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一问题。(显示课题)观看视频,联想我们居住的星球的全景。通过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分析生物多样性对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多么美32.探究新知(板书: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哪几个层面?学生: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好3.探究新知生物进化的历程主干知识二:生物进化的历程地球的生物多样性是如何形成的呢?地球上的生物又是如何进化而来的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探讨生物进化的历程。请同学们结合课本124页图7-11和125页的内容合作探究以下问题【思考与讨论】1.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哪一类生物?它们生活在什么环境中?2.这一阶段的生态系统是一个怎样的生态系统?3.多细胞生物大约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它们生活在什么环境中?为什么说有性生殖的出现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4.同今天你所看到的地球相比,寒武纪时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有什么特点?5.最早登陆的生物是植物还是动物?为什么?6.恐龙是什么时候灭绝的?物种灭绝对生物多样性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在了解生物进化历程后,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在生物进化历程中有哪几个比较关键的转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个短片,这个短片将近30多亿年的生物进化历程浓缩为3分钟。请同学们在观看短片的时候总结生物进化的趋势。视图、讨论、分析解决教师提出的6个问题:1.最早出现的是厌氧的单细胞生物,它们生活在海洋中。2.这一时期的生物只有生产者和分解者,是二极生态系统。3.在寒武纪出现,它们生活在海洋中。生物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4.当时陆地上还是一片荒芜,生物都生活在海洋中。5.是植物。否则动物登陆后就会饿死。6.恐龙是在中生代后期绝灭的。物种绝灭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复杂的。恐龙的灭绝有利于哺乳动物的繁盛。【学生总结】生物进化的历程中的几个关键点:1.真核生物的有性生殖出现后,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加快;2.寒武纪大暴发形成消费者,对植物的进化有重要影响;3.原始两栖类出现,生物登陆并改变陆地环境,为生物进化提供了陆地条件。观看短片,作记录【学生总结】生物进化的规律:从原核到真核;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培养学生观察和阅读教材以及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归纳概括能力45.探究新知共同进化(1)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6.深入探究教师:无论是化石记录的生命还是现存的生命,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都表现出令人惊羡的进化现象。其中共同进化是生物多样性形成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进化现象。(书:共同进化)【方法】阅读资料、分析资料、理解知识、解决问题。PPT演示:事例1:非洲大草原奥兰治河东岸的羚羊群的奔跑速度比西岸的羚羊每分钟快13米。事例2:猎豹追捕斑马【思考与讨论】1.捕食者的存在是否对被捕食者有害无益?2.“精明的捕食者”策略对人类利用生物资源有什么启示?3.在自然界,除了动物有所谓的“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植物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呢?PPT展示某种兰花和专门给它传粉的蛾。4.在自然界,一种植物专门由一种昆虫传粉的情形并不少见。想一想,昆虫传粉的专门化对植物繁衍后代有什么意义?教师小结:物种间的共同进化是由于物种之间生态关系的牵制作用,在捕食关系中两个物种都处于不断的进化中。“收割理论”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5.不同种生物之间在进化上密切相关,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是否有关呢?(图片展示)原始大气氧气含量变化与生物进化关系【方法】讨论教师提出共同进化的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6.共同进化有什么意义?小结:在漫长的地球生命史中主角不断地变换,正是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才有了今天形形色色的生物界。适应就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正是因为选择、适应、共同进化,才形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产物。【学生总结】1.“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2.“收割理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学生总结】4.共同进化的双方共同获得生存优势,繁殖媒介专门化可提高效率,避免无谓消耗。5.地球生物影响了环境,而环境又反过来影响着生物进化过程,生物和无机环境两者共同进化。培养学生分析资料,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了解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培养学生绘概括和总结能力57.探究新知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8.知识拓展9.小结10.巩固练习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生物进化的知识,对生物的进化有了一个大体认识。在对生物进化理论的研究过程中,我们的科学家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板书: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阅读教材P126,找出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几个学说的主要思想。【方法】根据学情可采用讨论的方式来让学生体会生物进化观对人类思想观念的影响现在我们所不能解释的进化之谜远远多于我们进化理论所能解释的。无论是中性学说、间断平衡学还是自然选择学说,虽然有所区别,但也彼此相互补充,共同完善,共同发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而是共同进化的,共同进化包含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经过漫长的共同进化,生物种类变得丰富多彩,多种多样,也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的多样性主要包括三层次的内容,即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我们从地壳中的化石就可以了解到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的进化历程可概括为: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生物的进化是复杂的,还有很多问题不能用今天的进化理论所解释,还有待研究。在现时所有的理论中,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进化理论比其他学说的影响要广泛和深远,它仍然是以后各个方面研究的基础。生物进化理论还在不断向前发展。略通过分组讨论【学生总结】1、自然选择学说2、中性进化理论3、间断平衡说学生总结体验进化论本身的发展进化,感受科学是一个开放的动态过程。让学生形成进化理论不会停滞不前,而是在不断发展的观点。6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成功的地方: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以教师引导为主的教。2.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形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生物进化历程的短片,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外通过多媒体,增加了课堂的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3.在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内容教学时,教师通过总结拉马克学说、达尔文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及对人们思想观点的影响,作为对本节和本章内容的总结,通过“中性学说”和“间断平衡说”,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补充,让学生体验进化论本身的发展进化。值得商榷的地方:1.小组讨论过程中,个别同学置身事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强调小组内成员的职责和分工。2.本节课理论性太强,学生知识储备不足,学生理解有点吃力。3.由于讨论时间有点长,授课内容没有按时完成.附录:补充材料:1.中性学说中性学说认为多数或绝大多数突变都是中性的。即无所谓有利或不利,因此对于这些中性突变不会发生自然选择与适者生存的情况。生物的进化主要是中性突变在自然群体中进行随机的“遗传漂变”的结果,而与选择无关。这是中性学说和达尔文进化论的不同之处。中性学说是达尔文进化论的微观演化水平的进一步发展、修正、和补充。2.间断平衡说1972年,艾德里奇(N.Eldredge)和戈尔德(S.Gould)提出断续平衡论,也译为间断平衡说。这个学说认为化石的不连续性是历史的真实反映,这正说明生物的进化是不连续的,新物种是短时间内迅速出现的,然后是长时间的进化停滞,直到另一次快速的物种形成出现。
本文标题: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707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