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梁山印象梁山汽车客运中心方案设计
088:NOVEMBER2013学术争鸣文/舒欣 郭翔 ShuXin GuoXiangABSTRACT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建筑的地域化表达是建筑师们的普遍追求。汽车客运站作为城市的重要节点,在满足交通中转的功能外,还是表达地域文化、展现城市风采的重要门户。本文结合梁山汽车客运中心的设计分析,从文化引入,总体布局,流线分析、景观营造等方面阐述了基于特定城市文化脉络的设计思路。Inthecontextofglobalization,theregionalexpressionofthebuildingisthecommonpursuitofarchitects.Withanexpressionoflocalculture,BusTerminal,whichisanimportantnodeofthecity,fullydemonstratestheelegantdemeanorofcity.ThroughtheanalysisofLiangshanBusTerminal,thearticleelaboratesthedesignideasbasedonthespecificcontextofurbanculture.Therearefollowingfouraspects:theintroductionofculture,overalllayout,theanalysisofflowlinesandlandscapeconstruction.作者简介舒 欣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博士研究生郭 翔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硕士研究生KEYWORDS汽车客运站,地域文化,总体布局,流线,景观BusTerminal,localculture,OverallLayout,flowline,landscape梁山印象——梁山汽车客运中心方案设计TheImpressionofLiangShan——TheDesignofLiangShanBusTerminal建筑的产生伴随着城市发展,并凝聚了历史的沉淀;建筑不仅仅以视觉图景存在于城市之中,它也将历史与文化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它可以在诠释外来影响力的同时,展现特定地区的文化潜质,使建筑获得某种自身的独特性。随着梁山县城市中心的东迁,梁山客运中心作为新城区建设伊始的首批项目。不仅列入梁山县城市发展总体规划重点项目,也被济宁市列为2011年全市交运系统的重点工程。梁山客运中心位于梁中路以北,东环路以西,紧邻梁山风景区与新城区,占地10.57公顷,是连接老城市与新城区的交通枢纽。基地南临在建商贸物流中心,北依新城文体中心,西面梁山风景名胜区。该客运中心建设内容为战前广场、停车场、发车位、站房、辅助设施等综合内容,建筑面积17380㎡。文化引入对每一座城市而言,其魅力来源于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然而普世文明的迅速发展在带给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高品质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对城市的文化基础造成了巨大的损害。为了保持城市原有的文化体系,就必须在吸收外来影响的同时恢复自身的地域个性,重塑传统根基,以一种更为主动的方式同化外来文明。汽车客运中心作为城市的门户,是城市的一个标志性节点,其设计更应体现出城市的文化性格。如何运用一个主题来恰当的诠释车站建筑,并能充分体现出梁山当地的文化特色,一直是贯穿设计始终的考量。梁山地处黄河下游、汶水和济水汇聚地,古称泽国。有着许多的水浒遗址,更有当年的“八百里水泊”的唯一遗存水域。水浒英雄行侠仗义,赋予水泊梁山千古永驻的浩然正气。在对这些古迹的探寻中,梁山随处可见的“替天行道”旗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由下向上升起的形象也暗合了古代建筑斗拱层层出挑意象,我们运用类比的设计手法,将这个传统的经典元素演化为整个建筑支撑结构的基本单元体。经过类比思维而来的具体的建造过程,可以将个体记忆和当地的集体记忆联系在一起,将这个建筑行为与城市的文化结构关联在一起,显示出其自身的特殊性与创新性。梁山于2005年修复了忠义堂、号令台、石碣文台等古代建筑的形制,这些建筑实体粗犷、豪放、气势磅礴、雄浑壮观。而梁山的原始主题也铭记于这些作为载体的建筑之中。这些建筑中所蕴含的元素,即是既有的建筑形态由古至今的文化传承。我们将建筑体量的中部抬高,形成与梁山当地古老建筑形态类似的形象,试图对建筑的文化内涵进行延续与传递。同时在建筑细节处理上,应用木材的大面积铺设营造古朴、大气的氛围,利用门窗的细致装饰对建筑进行点缀。建筑玻璃幕墙的分隔由基座到檐口,由疏到密逐渐清晰,并向两侧延伸开来,形成层层递进的渐变肌理,极富意趣。总体布局在方案的整体布局上,也着力凸显梁山县的人文文化底蕴,并注重建筑自身建设的经济性。为了取得与梁山风景区视线上的联系,将基地中心位置与梁山主峰连接形成轴线。建筑契合轴线,与之垂直,形成直面梁山之势。同时,建筑的两端顺应地形进行形体调整,将场地划分为前部广场和后部停车场,进一步对基地加以围合与限定。根据汽车站的功能布局要求,立足城市,关注与城市相关的各类空间组织。站前广场、集散广场和换乘广场的设置,建筑角部的架空,空间类型的选择都是基于城市角度考虑,同时合理安排内部功能。场地设计还保证了内部停车场地的规整性,同时有效引导人流,实现人车分流,提高客运的安全性。站前广场设置在基地的北端,面对梁山,紧靠现有城市主干道东外环路和规划道路东风路,广场中设置了寓意为梁山四主峰的高低错落的钟塔,并辅以一片水域,类比为水泊梁山的意象。其独特的形制,也有利于展现交通建筑作为区域性标志的形象。出租车与私家车停车场平行排列于站前广场西北侧,倚靠城市主干道东外环路,便于联系进出站人流。公交站场位于基地的最北端吗,拥有独立的发车站台。客车停车场则被安排在基地南端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两侧毗邻城市主干道,交通顺畅,便于管理。流线分析介于汽车客运站复杂的流线,如何处理各种流线关系成为设计的一大难点。本方案尽量做到各车行流线简单清晰并且互不交叉,并充分利用基地东西两侧的城市主干道东风路与东外环路。出于整体布局的考虑,车行主入口主要设置于东外环路,分别设置了出租车出入口、私家车出入口及客运停车场入口。为了缓解东外环路的交通压力及停车场位置的限制,在1丨梁山汽车客运中心鸟瞰2丨梁山汽车客运中心入口效果A+C089东风路上引导客车及公交线路通行。人流安排的重点则在于处理好出发和到达人流,使之清晰简洁;同时充分考虑人流与车流的交接关系。进站人流流经北侧的公交站场及西侧的社会车辆停车场进入站前广场,或是由东侧的东风路直接进入站前广场,然后进入候车大厅或是售票厅。出站人流在南部客车停车场下客区下车,穿过底层架空的旅客出口,就近可以到达西侧的出租车等候区以及社会车辆停车场,或是步行一段距离到达北侧的公交站场乘车。办公人员可以从东风路直接进入建筑东侧的办公入口,从而避免与站前广场的人流交叉和干扰。景观营造为了营造出客运中心作为城市门户的标志性形象,场地的景观系统也进行了精心的布局。由于主体建筑面向梁山风景区形成轴线,在站前广场的轴线中心设置钟塔,高低错落,并辅以水面形成形象鲜明的景观节点。同时,在轴线的两侧布置了不完全对称的水景与绿化,进一步划分场地,创造出宜人的休闲文化氛围。站场周边种植高大庇荫乔木,形成绿色屏障,起到降低噪声的效果。场内采用植物隔离,进行人车分流。建筑的周围种植多种树木,并种植草坪。在选择树种方面充分考虑到绿化植物的抗污染、吸收有害气体、隔声、遮阴、降温等不同功能;并且绿化与美化相结合,除了建筑本身的外观反映时代的面貌外,绿化与美化与之相互衬托。设计中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结语梁山客运中心以突显梁山县的人文文化底蕴为出发点,在建筑造型上,充分吸取当地文化特点并以明晰的几何形态表达出来,借由易于识别的空间组织及时有效地唤起人们的基于,并对空间产生共鸣和认同。同时考虑基地环境与建筑自身功能的特点,合理整理组织各类流线,实现各交通体之间最为便捷的换乘。一座城市的文化并不处于城市空间中的具体地点,也不等同于某个具体的现实环境,它根植于人们的集体记忆当中,需要经由个人语言得以呈现。而建筑师则承担着这种责任,即通过自身去感知、发现和操作,来向人们呈现一种足以唤起文化感知的建筑作品。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中,如何呈现出具有辨识化的文化图景,非常值得建筑师们深思。参考文献[1]李林.源自地方文化的“重檐叠梁”——浙江东阳汽车客运西站设计浅析.[J].华中建筑,2011(6):70-72[2]章竟屋.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3]冒亚龙.独创性与可理解性——基于信息论美学的建筑创作.[J].建筑学报,2009(11):18-20[4]肯尼斯·弗兰姆普敦著.建构文化研究.[M].王俊阳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5]阿尔多·罗西著.城市建筑学.[M].黄士均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3丨文化引入建筑单元体的生成4丨文化引入建筑体量的生成5丨总体布局的生成6丨总平面图7丨总体布局分析8丨车行流线9丨人行流线10丨景观分析
本文标题:梁山印象梁山汽车客运中心方案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720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