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DK0+908.6匝道桥现浇箱梁施工技术方案一、工程概况DK0+908.6匝道桥:位于马鞍山东互通内,上跨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接线工程主线。本桥布孔方案为:20+2×25+20m;上部构造为现浇预应力连续箱梁,箱梁高度150cm,底板宽650cm,顶板宽1050cm;翼缘宽:200cm,翼缘板边厚15cm,翼缘根部45cm,腹板宽40cm,底板厚20cm,顶板厚20cm。桥面横坡6%。箱梁砼强度等级为:C50。下部结构为柱式桥墩,柱台和肋台,桩基础。桥面铺装由12cm厚沥青混凝土+防水粘结层+8cm厚C40防水混凝土。二、主要工程数量1.2m桩共4根;1.3m桩共2根;1.5m桩共6根HBR335:188815.4kg;R235:8516.3kg;钢绞线:23066.4kgC50砼:567.9m3;C40防水砼:68.4m3;C30砼:269.5m3;C25水下砼:380.4m3三、施工准备3.1地基处理支架搭设前,必须对其地基进行处理。先对地基进行回填压实,搭设支架范围内进行整平、碾压,保证地基密实度达到93%以上(主线范围内的路基压实标准按施工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然后做15cm5%灰土垫层+12cmC20砼,以保证支架基础的稳定。地基处理后,应该加强箱梁施工内的排水工作,支架地基外两侧1.0m处设置50*50cm纵向临时排水沟,及时排除雨水、积水及梁体养生用水,防止地基在水的浸泡下导致支架下地基沉陷。保证地基有足够的承载力来支撑箱梁自重和施工时产生的荷载。3.2支架立杆位置放样用全站仪放出箱梁中心线,然后用钢尺放出底座十字线,并标示清楚。3.3安放底托按标示的底座位置先安放底托,然后将旋转螺丝顶面调整在同一水平面上。注意底座与地基的密贴,严禁出现底座悬空现象。3.4安装立杆、横杆和顶托从一端开始,按照顺桥向90cm或60cm,横桥向90或60cm布设立杆,横杆步距为60cm或120cm,调整立杆垂直度和位置后并将碗扣稍许扣紧,一层立杆、横杆安装完后再进行第二层立杆和横杆的安装,直至最顶层,最后安放顶托,并依设计标高将U型顶托调至设计标高位置,顶底层横杆步距均为60cm。3.5安放方木、铺底模在顶托调整好后铺设纵向10×15cm方木,铺设时注意使其两纵向方木接头处于U型上托座上(防止出现“探头”木),接着按30cm或25cm间距铺设横向6×10cm方木,根据放样出的中线铺设δ=15mm的竹胶板做为箱梁底模。3.6设置剪刀撑支架每隔四排设一横向剪刀撑,纵向剪刀撑沿横向每隔五排设一纵向剪刀撑,水平剪刀撑在垂直方向上的间距不超过2.4m。剪刀撑采用D48普通钢管,且在钢管连接处用两个钢管扣件紧固。剪刀撑按规范连续设置,确保支架整体稳定。3.7预压和沉降观测⑴为保证箱梁砼结构的质量,钢管脚手架支撑搭设完毕铺设底模板后必须进行预压处理,以消除支架、支撑方木和模板的非弹性变形和地基的压缩沉降影响,同时取得支架弹性变形的实际数值,作为梁体立模的抛高预拱值数据设置的参考。在施工箱梁前需进行支架预压,预压前将全部碗扣用铁锤打紧。预压方法依据箱梁砼重量分布情况,在搭好的支架上的堆放与梁跨荷载等重的砂袋(梁跨荷载统一考虑安全系数为1.2),预压时间视支架地面沉降量定,支架日沉降量不得大于2.0毫米(不含测量误差),支架变形稳定后不小于6小时,且梁跨预压时间不少于三天。预压前一定要仔细检查支架各节是否连接牢固可靠,沉降观测点是否布置。预压的荷载根据箱梁自重、模板荷载、施工荷载(含施工人员、各类机具等)及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不可预见的荷载等,合理确定压载总重量。采用堆载的方法均布的压于支架上,并设观测点进行观测。支架及底模完工后,采用汽车吊吊重,按照箱梁设计重量分配预压荷载,并按计算出的总荷载的120%进行超载预压。[2]沉降观测预压前在每跨台墩之间的支架上及相应支架底部布设5组观测点,每组3个点,距墩或台3m-4m处布设一组,1/4跨径及1/2跨径布设一组。观测分五个阶段:预压加载前、50%荷载、100%荷载和120%荷载、卸载后。预压时逐日对其进行沉降观测,做好记录,每个观测阶段要观测至少2次,直至连续三天的的累积沉降值3mm时方可卸载。荷载的持荷时间应不少于1昼夜,如此一方面收集支架、地基的变形数据,观察地基的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另一方面可减少或消除支架的构造变形,以保证浇出的梁身不发生过大的挠度变形和开裂。模板标高调整完毕后,在底板上方无法设置观测点,故观测点设置在底模下的方木上。预压时按照观测阶段和观测时间测设各观测点标高,采用钢尺和DS2水准仪测设各观测点标高,并记录在册。预压时主要观测的数据有:地基沉降、顶板沉降、支架沉降;卸载后顶板可恢复量。沉降稳定卸载后算出地面沉降、支架的弹性和非弹性变形数值。根据各点对应的弹性变形数值及设计预拱度调整模板的高程。观测过程中如发现基础沉降明显、基础开裂、局部位置和支架变形过大现象,应立即停止加载并卸载,及时查找原因,采取补救措施。沉降值稳定后,可以测出所有点的标高,然后分层卸载。全部卸完后,测量各点的标高,计算出支架和地基的弹性变形量,以便确定支架模板准确的预拱度。在预压结束,模板调整完成后,再次检查支架和模板的扣件是否牢固,地基是否下陷,脚手架是否有明显变形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根据预压得出的弹性变形量,调出底板的预拱度。四、绑扎底板、腹板钢筋在铺好的底模上进行标高复核,轴线测设,并经监理复核后再进行钢筋施工。4.1钢筋、钢绞线要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并按规范要求的频率进行抽验,按不同规格挂牌堆放,为避免锈浊和污染,钢筋、钢绞线堆放在专设的钢筋棚内。4.2为减少支架上的钢筋绑扎工作,底板和腹板钢筋可按设计图预先钢筋加工场加工成型,在箱梁上进行焊接。端横梁、中横梁骨架钢筋加工在下面严格按照图纸和规范进行加工成型再吊到桥面进行拼装。为加强钢筋骨架的整体性和牢固性,在必要的位置点焊固定,钢筋骨架加工完以后,要仔细检查钢筋尺寸、数量及焊接质量。4.3钢筋若与波纹管或预埋件有抵触时,可适当移动钢筋位置。钢筋之间互相干扰时,做适当调整。调整的原则是:构造钢筋让位于主钢筋,细钢筋让位于粗钢筋,普通钢筋让位于预应力钢筋。在钢筋位置调整之前,必须征得设计和监理工程师的同意。钢筋绑扎时,应注意支座、护栏和伸缩缝等预埋件的预埋。4.4为保证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应在钢筋骨架与模板之间采用锯齿型塑料垫块支垫,垫块采用梅花型布置,钢筋骨架侧面的垫块应绑扎牢固。钢筋施工时要注意垫块的放置,损坏的垫块要及时更换,确保钢筋有足够的保护层。五、钢绞线的穿束及定位5.1预应力筋的检验预应力筋穿入孔道前,应检查其品种、规格、长度和有关的冷拉记录及机械性能试验。首先检验钢绞线有无出厂质量合格证明。然后,对进厂钢绞线进行外观检查。其表面不得有裂纹,润滑剂,油渍及锈蚀,麻坑。保证钢绞线与混凝土有足够粘结力,避免应力集中和耐疲劳强度的降低。5.2锚垫板安装a、制作端模板和侧模板时,要在梁体锚孔口位置设置与锚垫板同样大小的板块(以留出锚具位置),并在锚垫板螺栓孔位置预留孔。在安装端、侧模前可用φ8螺栓将锚垫板固定在模板上,拆模时只需将螺杆拧出即可将锚垫板与模板分离。b、在模板上安装锚垫板时,必须保证锚垫板十分牢固。要充分注意防止从模板与锚垫板之间漏进水泥浆,可在其间插垫较薄的橡胶垫或硬壳纸。c、当布设锚垫板时,一定要进行详细检查,以保证锚固面与预应力钢材垂直,锚垫板和套管的接缝部分不产生折线。否则,在施加张拉力后予以锚固时,就会有弯曲作用力矩作用到预应力钢筋上,造成预应力钢筋断裂。并且也造成摩阻在锚垫板附近显著增大,导致锚垫板破坏。所以施工时候一定要注意使锚垫板与一米左右的波纹管垂直。5.3安装预应力管道a、波纹管检验要求:使用前取样进行实验。其一要满足在外力作用下有抵抗变形的能力;其二满足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水泥浆不会渗入管内的要求。波纹管要逐根进行外观检验,表面不得有砂眼,咬口必须牢固,不得有松散现象。波纹管表面清洁,不得有杂质,不得有锈蚀现象。b、波纹管的铺设严格按设计图纸预应力钢束坐标用架立钢筋定位,定位筋从中间向两端将预应力筋定位,并以“井”字形固定,支架要与盖梁钢筋焊牢,防止管道上下左右移动,其位移偏差应小于相应质量标准。在拐点处一定要准确,形状圆滑,线形顺畅。若有钢筋与波纹管相低触时,可适当移动钢筋位置。波纹管的接长时,在接头处用40cm长波纹管套裹,并用铁丝扎紧,以防止套管接口松散﹑脱落。在其连接处应该用胶带缠紧,以防进入水泥灰浆。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波纹管,施工人员不得随意踩塌,不得用振捣棒碰撞捌、撬波纹管,防止波纹管发生位移、被砸扁及孔道漏浆造成堵孔。5.4钢绞线穿束a、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尺寸下料,留足工作长度。切断要用砂轮切割机,以保证切口平整,线头不散。b、钢绞线采用整体穿束。编束时,每隔1.0-1.5m绑扎一道铁丝,所用铁丝打结应顺一个方向,铁丝扣要打入铁丝束间隙中,以防刮破波纹管。钢绞线束应进行编号,梳理顺直。c、钢绞线要绑扎牢固,严禁相互缠绞和“骑马”现象。5.5安装排气孔a穿束后,要认真检查波纹管是否出现漏洞,发现后及时用胶带贴好。锚垫板、连接器、螺旋筋就位后,波纹管接头用胶带缠紧,避免因进浆而堵塞管道。b为保证压浆一次成功,排气孔设置于预应力孔道最高处即于中横梁设一处,排气管与波纹管接合处用胶带贴好,严防进浆。排气管采用2根直径20mmPVC管,排气管应高处梁顶20-25cm。六、混凝土的浇注顺序6.1底板、肋板钢筋和预应力筋的配置经验收后浇注底板、肋板混凝土,砼采用全断面斜向分段、水平分层地连续浇注,上层与下层前后间距不小于1.5米。6.2底板、肋板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后,安装顶板内模,箱梁内模要求密合,不漏浆,支撑要牢固。然后绑扎顶板、翼缘板钢筋,并注意两侧护栏钢筋预埋和泄水孔的预埋。6.3为保证内模的拆除及养护的需要,在顺桥向每箱室零点弯距点外顶板上开设一天窗,以板于拆除和取出梁顶板底模。在绑扎顶板钢筋时,事先对开设天窗的位置钢筋进行加强。天窗处的混凝土待内模拆除后,将此处的钢筋与梁体内的钢筋焊接成整体,用吊模的方法浇注天窗处混凝土。6.4顶板翼板钢筋绑扎完毕,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开始浇注第二次浇注,是指浇注梁顶板、翼缘板混凝土。七、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和养护7.1底板清理混凝土在浇筑前,采用鼓风机、吸尘器清理底板上泥土、铁锈、焊渣等杂物,然后用高压水冲洗,确保底板光洁无杂物。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7.2混凝土拌合、运输、输送设备混凝土拌合采用HZS1000型强制式拌合站拌合,拌合能力达到75m3/h。混凝土运输采用3台8m3JAC混凝土运输搅拌车、1台8m3五十铃混凝土运输搅拌车,混凝土输送采用二台45米混凝土输送泵输送,并备用一台28米混凝土输送泵。7.3热期混凝土施工采取措施7.3.1材料的要求:a拌和水采用对水管及水箱加遮荫和隔热设施。b水泥采用遮荫防晒,砂、石料采用向在砂石料堆上喷水降温,以降低骨料温度。7.3.2配合比设计应考虑坍落度损失,尽量通过实践得出,确保施工时混凝土坍落度达到设计要求。在混凝土掺加南京交科院研制JM型复合性减水剂以增长混凝土初凝时间,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7.3.3拌和站料斗、储水器、皮带运输机、拌和楼都要尽可能遮荫。尽量缩短拌和时间。经常测混凝土的坍落度,以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满足施工所必须的坍落度。7.3.4运输时间应尽量缩短时间,采用混凝土运输搅拌车运输时,应慢速拌,不得在运输过程加水搅拌。7.4混凝土浇注顺序混凝土的浇注顺序采用第一次浇注至腹板与翼缘板接合处,是指底板、腹板和横隔板的混凝土,并略高出腹板顶2cm(高处腹板顶部分采用2cm厚竹胶板板条钉在腹板与翼缘板接合处),再顶板、翼板的顺序分次进行,每个张拉段的混凝土一次连续浇注完成。7.5混凝土浇注钢筋、模板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浇注砼,拌制砼时严格按配合比进行施工,混凝土在拌合站集中拌合,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混凝土泵送车泵送入模。浇注混凝土时注
本文标题:D匝道施工方案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723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