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关键设备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保障公司关键设备的正常使用,延长关键设备使用寿命,充分发挥关键设备生产效能,保证公司生产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部。3、术语关键设备:在生产中起着十分重要作用,如果发生故障会使生产链或生产系统停车,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的设备。当公司内的机器设备符合以下条件时为关键设备,应当重点维护。•没有备用,故障后会直接造成停车/严重影响生产•虽然有备用,但因为不能马上在线自启而直接造成停车/严重影响生产•过去一年里多于一次因故障而直接造成停车/严重影响生产•较昂贵设备•故障后不能在线检修•检修周期长(影响设备备用能力)•造成严重安全环保问题•经验/专业判断关键设备的选定根据设备在生产中对财产、产能、人员安全、环境等影响程度,将关键设备划分为一类关键设备和二类关键设备。一类关键设备:会导致全厂非计划停车,中断生产,直接影响产能,是重点管理和维护保养的对象,应严格执行预防维修管理;二类关键设备:会导致全厂部分产能下降,也应执行预防维修管理。4、职责4.1生产部负责建立关键设备管理制度,审定关键设备清单及关键设备备品备件目录;4.2设备专业(含机、电、仪专业)负责制定关键设备年度维修保养计划,按期对关键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因维修条件或技术能力无法维修的关键设备,根据公司流程审批委外进行;4.3工艺专业负责关键设备的操作和运行状态监控;4.4各专业负责关键设备的日常巡检,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设备主管及部门经理。5、关键设备的管理生产部对关键设备实行全过程管理。即把关键设备的整个寿命周期,包括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报废、更新等的全过程作为管理对象。要从整个系统研究分析设备故障,制定消除故障的对策。对关键设备的备用设备同样按关键设备的管理要求进行规范管理。各专业要建立健全关键设备档案资料和各类台帐。包括:安装调试验收记录、设备技术档案、图纸等、关键设备清单、巡检记录、维修保养记录、备件清单、大修及技改台帐等。5.1关键设备清单由各专业上报部门经理,部门经理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评审,将最终确定的关键设备清单审批后将下发;5.2关键设备应做好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培训,使其达到“三懂”(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四会”(会使用、会检查、会维护、会排除故障)要求;5.3关键设备使用和维护应选用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人员。5.4关键设备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关键设备操作流程,严禁超负荷,超性能使用。5.5各专业对关键设备要做好日常巡检并记录,在运行中若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停机,并向设备主管和部门经理汇报,不允许设备带病运行。5.6关键设备维修时因在用设备的不确定性,需24小时内恢复备用;5.7关键设备故障或维护保养检修时,要保证技术资料、维护保养和维修记录齐全,并存档;5.8关键设备备品备件要保证足够库存,当采购计划紧急时按紧急采购计划流程审批。5.9关键设备的管理实行以下优先:5.9.1优先安排检修计划及配备检测工具。5.9.2优先保证备品备件供应。5.9.3优先落实检修、改造、更新费用。5.9.4优先配备技术资料,检修图纸。5.9.5优先培训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6、关键设备的改造与更新各专业在关键设备改造前必须对其备品备件的库存量进行摸底。改造与大修应结合进行,由生产部部组织相关专业共同讨论制定改造方案,报相关领导审批后实施。7、考核关键设备相应管理按《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执行。
本文标题:关键设备管理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723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