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春秋》三传.ppt
經部典籍導讀——《春秋》及三傳●《春秋》(一)《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春秋”是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各国都有,后来传下的只有一部《鲁春秋》。于是,《春秋》成了鲁国《春秋》的专名。《春秋》一书,按年纪事,上起鲁隐公元年,下止鲁哀公十四年,共计十二公,242年大事。其书用鲁国纪元,但所记的史事涉及各国,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它也是我国第一部通史。传说是孔子根据鲁国史官编纂的材料删削而成。●《春秋》十二公鲁隐公11年(前722-712)鲁桓公18年(前711-694)鲁庄公32年(前693-662)鲁闵公2年(前661-660)鲁僖公33年(前659-627)齐桓公称霸。宋襄公称霸。晋文公称霸。鲁文公18年(前626-609)秦穆公称霸。鲁宣公18年(前608-591)楚庄王称霸。鲁成公18年(前590-573)鲁襄公31年(前572-542)鲁昭公32年(前541-510)鲁定公15年(前509-495)吴王阖闾称霸。鲁哀公27年(前494-468)越王勾践称霸。按:《春秋》经记事止于鲁哀公14年获麟(前481)●春秋五霸·齐桓公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促进国家的统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为霸主。齐桓公是公元前685年即位的。他在政治、经济上作了一系列改革,使齐国强大起来。齐桓公采用管仲的意见,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即在尊重周王室的名义下,团结其他诸侯,抗击威胁中原的周边少数民族,还出兵阻挡北上的南方强国楚,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国在葵丘会盟,周王室也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齐桓公(《左传·僖公九年》)夏,会于葵丘,寻盟,且修好,礼也。王使宰孔赐齐侯胙(zuò),曰:“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赐伯舅胙。”齐侯将下拜。孔曰:“且有后命。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对曰:“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恐陨越于下,以遗天子羞。敢不下拜!”下,拜;登,受。(夏,齐桓公与其他诸侯会盟于葵丘,赓续从前的盟约,且又进一步发展友好关系,这是合乎礼义的啊。周襄王派遣宰孔为代表,赐给齐桓公祭肉,说:“天子在文王、武王的庙里举行祭典,派我代表他将祭肉赐给伯舅。”齐桓公就要下阶拜谢。宰孔说:“赐祭肉之后还有别的诏命。天子指使我对您说:‘因为伯舅已上七十高龄,又有功于王室,加赐一等,就不要下拜了。’”齐桓公回答说:“天子的威严近在咫尺,不离我的颜面之前,我小白怎敢过分贪求天子的宠命而不下拜呢?我唯恐越礼失仪而颠坠于下,致使天子为此蒙受耻辱,岂敢不下拜!”于是,齐桓公便下阶拜谢,又登堂恭受祭肉。)●春秋五霸·宋襄公齐桓公去世后,宋襄公一心想成为霸主。周襄王十三年(前639年)春,宋、齐、楚三国国君相聚在齐国的鹿地。宋襄公一开始就以盟主的身份自居,认为自己是这次会议的发起人,同时又认为自己的爵位也比楚、齐国君高,盟主非已莫属。但是楚成王令楚兵把宋襄王拘押起来,然后指挥五百乘大军浩浩荡荡杀奔宋国。最后宋襄公被楚国抓走后又放掉。急功近利,空讲仁义是他失败的地方(毛泽东称其为“蠢猪式的仁义道德”),但讲信用而以仁义待人,却使他位列春秋五霸之一。不过有名无实,不能算真正的霸主。●宋襄公(《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chong)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楚国为了援救郑国,就发兵攻打侵郑的宋国。宋襄公将要迎战。大司马子鱼极力劝谏说:“上天厌弃殷商由来已久了。尽管国君您想复兴图霸,但是,违天获罪是不可宥赦的啊。”宋襄公不听从他的意见,冬十一月己巳朔日,宋国与楚国大战于泓水。宋国军队已经排成阵列,楚军却还没全部渡河,司马子鱼说:“他们军队众多,我们人少,趁他们尚未全部渡河,请立刻下令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后来,楚军已全部渡河,但还没有布好阵列。子鱼又将情况告诉襄公,劝他下令出击,襄公还是说:“不行。”直等到楚军完全布好阵列,宋军才发动攻击,结果宋军遭到惨败。宋襄公伤了大腿,守门的近卫军全被歼灭。国人都责备襄公的过失。襄公说:“君子在作战中不对受伤者再加伤害,不擒获头发斑白的人。古代用兵的原则,不截击陷于险地的敌军。寡人虽是亡国殷商的后代,但是我要遵循古训,不截击未成阵列的敌军。”子鱼说:“国君您不懂得作战的原则。……”)●春秋五霸·晋文公接着称霸的是晋文公。公元前633年,楚成王率领楚、郑、陈等国军队围攻宋国都城商丘。宋国派人到晋国求救。晋文公采纳了部下的正确意见。争取齐国和秦国参战,壮大了自己的力量。而后,又改善了晋同曹、卫的关系,孤立了楚国。这时,楚国令尹子玉大怒,发兵进攻晋军。晋文公为了避开楚军的锋芒,以便选择战机,命令部队向后撤退九十里。晋军“退避三舍”,撤到卫国的城濮(今山东鄄城)。城濮离晋国比较近,补给供应很方便,又便于会合齐、秦、宋等盟国军队,集中兵力。公元前632年4月,晋楚两军开始决战。晋军诱敌深入,楚军陷入重围,全部被歼。此后,晋文公请来周襄王,在践土(今河南原阳)和诸侯会盟。周天子策封晋文公为“侯伯”(诸侯之长),并赏赐他黑红两色弓箭,表示允许他有权自由征伐。晋文公成了中原霸主。●晋文公(《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cui)、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即狐偃)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春秋五霸·秦穆公晋国称霸的时候,西部的秦国也强大起来。秦穆公企图向东争霸中原,但由于向东的通路为晋所阻,便向西吞并十几个小国,在函谷关以西一带称霸,史称“称霸西戎”,“兼国十二,开地千里”(《韩非子·十过篇》)。●秦穆公(《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春秋五霸·楚庄王在齐国称霸时,楚国因受齐国抑制停止北进,转而向东吞并了一些小国,国力强盛。齐国衰落后,楚国便向北扩张与晋国争霸。公元前598年,楚庄王率军在邲(今河南荥阳)与晋军大战,打败晋军。中原各国背晋向楚,楚庄王又成为中原霸主。●楚庄王(《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厎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春秋》(二)《春秋》讲求微言大义,在正名分的同时,寓褒贬于记述言谈之中,这一特点被称作“《春秋》书法”或“《春秋》笔法”。其文很简略,王安石讥之为“断烂朝报”。后人多有为其作注者,说明经文包含的内容,阐发其义蕴。其中最著名的三家即《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简称“《春秋》三传”。这“三传”后来成为儒家的经典。●《春秋》(三)三传都注重《春秋》的劝惩作用。按三传的看法,《春秋》大义即是明辨是非,提倡德义,推尊周室,排斥夷狄,实现民族大一统的理想。其中《左传》重在叙述经文所书的事实,有人谓之“记载之传”;《公羊》、《谷梁》重在解释经文的义例,以发挥《春秋》的微言大义,谓之“训诂之传”。●《左傳》(一)《春秋》三传之一,亦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春秋内传》。传为春秋末鲁人左丘明作,现一般认为其可能成书于战国时代。《左传》大体依《春秋》而作,但更为详明。除纪事比《春秋》多出十三年外,又参研众书。其直书其事,自申其义,行文与《春秋》详略互见,互为表里,补充了《春秋》的不足,同时避免了与《春秋》重复。●《左傳》(二)如“郑伯克段于鄢”,《左传》详细介绍了郑伯及其父母兄弟之间感情纠葛和权力斗争;突出了武姜的溺爱纵容、共叔段的骄横扩张,以及郑伯的深沉有谋。其叙事很明显寓有褒贬。另外,《左传》还保存了前此的一些传说古史。有些反映出某些进步的思想,如轻鬼神而注重人事,强调君主忠于人民治理好国家等。同时,它也显示出春秋时君臣自由选择的政治思想等。●《左傳》(三)《左传》的语言有浮夸艳丽,又不乏平实朴素。尤其对战争的描写绘声绘色,震人心魄,如城濮之战、秦晋崤之战等。其行文和叙事方法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较大影响。●《左傳》(四)其注本著名的有西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唐人孔颖达为之作正义,收入《十三经注疏》中。清人洪亮吉作《春秋左传诂》;刘文淇等作《春秋左传旧注疏证》,搜罗前人注释最富,惜未完成。近人杨伯峻作《春秋左传注》。推荐阅读: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81;沈玉成《左传译文》,中华书局,1981。●《公羊傳》(一)《春秋》三传之一,亦称《春秋公羊传》。相传子夏弟子齐人公羊高撰。汉代成为显学。《公羊传》主在解经,援引前人解经成说颇多。它用的是汉代通行文字,属“今文经”。●《公羊傳》(二)《公羊传》用问答体解说《春秋》所记史事,注重《春秋》经之微言大义,以“义”为主,但忽略了史事。着重从政治而非历史学的角度阐述这些记载的是非观,并把它看成孔子政治理想的体现,作为指导后世帝王行事的准则。《公羊传》为齐学,故受阴阳家驺衍影响较多,书中多言灾异吉凶。●《公羊傳》(三)注本有东汉何休《春秋公羊解诂》,唐代徐彦为之作疏,有《十三经注疏》本。清人注释有陈立《春秋公羊义疏》、孔广森《公羊通义》、刘逢禄《春秋公羊经何氏释例》等。●《穀梁傳》(一)《春秋》三传之一,亦称《春秋谷梁传》。相处作者为鲁人谷梁赤。它以汉代通行的隶书写成,属今文经。全书正文采用问答体解说《春秋》,多阐述《春秋》经的政治意义,而少记史事。其体例与《公羊传》相近,性质大体相同,但不如《公羊传》内容丰富,并且在个别问题上也有歧异。●《穀梁傳》(二)其注本有东晋范宁著《春秋谷梁传集解》,唐人杨士勋有《春秋谷梁传注疏》,收入《十三经注疏》中。清人注疏有钟文烝《谷梁补注》等。●《春秋》三传对读(一)【春秋经】……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春秋》三传对读(二)【左传】……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
本文标题:《春秋》三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745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