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92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6-10)
第六章竞争与垄断一解释下列概念:1产品差别①指同类产品由于买方的偏好而形成的具有不完全替代关系的状态。②造成产品差别的原因主要有:⑴产品的物理差异。⑵买方知识的差异。即不了解质量,只看外观。⑶买方的主观差异。即广告宣传造成的对商品品牌的偏好。⑷服务方面的差异。⑸特殊销售活动。⑺销售地理位置的差异。③在垄断竞争条件下,扩大和维护产品差别是企业间竞争的重要手段。2过度竞争①是指企业数量多,非集中的竞争性产业中常见的现象。②判断一个产业呈现过度竞争状态的标准主要是两条:⑴企业过度进入该产业。⑵该产业中过度进入的企业长期不能从该产业中退出,造成该产业生产能力的较多闲置或产品的大量积压。3有效竞争就是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具体含义可以概括为:①从短期看,如果现实的市场背离了完全竞争的某个条件,那么最好在其他条件下也有所背离,这样的竞争才是有效的。②从长期来看,存在潜在竞争和替代品竞争的产业或市场,就是有效竞争的产业或市场。③工业生产经营的多样化也具有竞争的性质。二论述竞争与资本集中的关系。答:1资本集中的含义:①是指把若干个已有的、规模相对较小的资本合并重组为规模较大的资本。②资本集中的主要途径有:并购、联合和发行股票债券等。2资本集中是竞争的结果:①同一部门中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引起了资本集中。竞争的分化作用使某些优势企业发展壮大,而弱势企业缩小破产,客观上造成了资本向优势企业的集中。②不同部门之间企业的竞争也在引起和扩大资本集中。由于现实中的进入和退出都是有障碍的,为了超越进入壁垒,弱化退出壁垒,减少沉没成本,不同部门之间企业争夺有利投资领域的竞争越来越主要采取建立企业集团,实现跨行业多角化经营的方式来实现。从而导致了这类巨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的出现,直接推动了资本集中。3资本集中是竞争的结果,又因为科技进步和信用制度的完善而不断得到强化:①竞争引起的资本集中具有了越来越充分的技术基础,表现在:⑴必要条件。机器大工业体系建立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为资本向先进技术企业的集中创造了基本条件。⑵客观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和战后的新科技革命呼唤出了一系列需要采取大规模生产方式的新兴产业部门,如汽车,钢铁,电子等,规模经济效应是这类产业的生命。②信用和股份公司是资本集中得以加速的杠杆,为资本集中提供了最有效的手段。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股份公司逐渐成为现代企业最重要的资本组织形式。在股份公司制度下,一方面企业可以利用社会信用关系,通过发行股票方式把中小资本和其他分散的社会资本集中起来,进行巨额投资活动或组建大型企业,直接加速了资本集中;另一方面,股份公司制度也为企业间的兼并和合并提供了最简便的形式,为资本集中创造了便利条件。三谈谈垄断的各种类型及成因。答:1垄断的类型:①按照垄断主体存在的不同领域可以划分为经济垄断和行政垄断(如地方保护主义)。其中经济垄断有以下4种:⑴自然垄断:定义按照西经课本叙述。⑵技术垄断:指经济主体对技术专利的排他性占有和使用。⑶市场垄断:指少数企业或组织排他性的控制要素或产品市场。⑷由产品差别引起的垄断:如品牌效应。②按照垄断行为来划分至少有以下3种:⑴价格垄断行为:如垄断高价或低价。⑵非价格垄断行为:如广告,研发,销售,售后。⑶组织垄断行为:如购并。2垄断的成因:竞争引起的生产和资本集中为垄断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与必要性:①生产集中使垄断成为可能。由于社会生产越来越集中到少数大企业手中,在一个产业部门中,少数大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的份额。这使得少数大企业有可能超越单个企业组织的局限,在一个产业或若干个相关产业部门之间进行更高层次组织协调。②生产集中也使垄断具有必要性和必然性:⑴生产集中使企业规模扩大,大企业的生产能力迅速膨胀。而在一定时期的特定市场上需求总是有限的。如果企业仍遵循自由竞争的规律各自开足马力进行生产,势必导致生产过剩和利润减少,也造成资源的损失与浪费。为了保持与扩大利润,大企业间有必要结成垄断组织瓜分市场份额以调节生产。⑵生产集中使大企业规模巨大资本雄厚,产品及企业形象在公众中有一定地位,这对中小企业进入大企业的生产经营领域构成了较高的进入壁垒,自由竞争受到限制,逐步形成了少数大企业寡头垄断的格局。⑶少数大企业之间势均力敌,为了避免过度竞争造成两败俱伤的灾难性后果,必然寻求某种妥协,达成垄断协定。四论述垄断条件下竞争的基本形式。答:1垄断条件下竞争的基本形式有两种:一是垄断资本与非垄断资本的竞争;二是垄断资本之间的竞争。2垄断资本与非垄断资本之间的竞争,是指垄断企业与部门内外的中小企业之间发生的竞争关系。其手段主要有:①依靠进入壁垒排挤中小企业。进入壁垒包括多种形式,其中主要有:⑴由垄断企业的巨大规模形成的壁垒。⑵大垄断公司在产品差别,垂直联合,生产多角化等方面形成的壁垒。⑶由于垄断组织控制投入品形成的壁垒。⑷由于庞大的销售费用形成的壁垒。⑸通过倾销手段形成的壁垒。②通过转包等形式控制中小企业。在一定条件下,控制中小企业可能比排挤中小企业对垄断企业更为有利。③通过买方垄断掠夺中小企业。当一个市场中购买企业的集中达到较高程度,而出售原材料或投入品的又是众多分散的中小企业时,就会发生买方垄断。3垄断资本之间的竞争主要在两个领域内展开,同一部门内部和不同部门之间。同一部门内部垄断资本之间竞争的主要形式有:①在价格协调的同时进行公开或隐蔽的价格竞争。②广泛的非价格竞争(主要形式)和市场外竞争。非价格竞争包括促销,质量和服务方面的竞争,市场外竞争指争夺原料,人才,专利等生产要素的竞争。③改进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以降低成本。不同部门之间垄断资本的竞争主要发生在两个方面:①纵向经济联系上,如一个垄断资本为另一个垄断资本提供原料。②部门内的剩余资金在其他投资领域的竞争。五论述反垄断的作用与局限。答:1反垄断政策:通常通过立法(反垄断法)对垄断行为进行规范和制约,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具体内容有:①预防形成垄断市场结构的政策。包括保护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政策以及对企业合并的审查制度等。②对垄断性市场结构的事后调整政策。包括对垄断企业实行肢解,分立等。③禁止或限制企业间的共谋,卡特尔和不正当的价格歧视,对欺骗,行贿和压制竞争者的行为进行裁定等。2反垄断的作用: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反垄断实践来看,反垄断政策和反垄断法的运用,对于限制垄断行为,维护有效竞争发挥了重要作用,表现在:①对生产的过度集中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这种限制主要是通过对企业合并的某种限制实现的。②对企业间的勾结行为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使公开的垄断组织已经不能合法存在。3反垄断的局限:从反垄断法的具体实施来看,并没有起到象法律条文界定的那样反垄断,保护和促进竞争的目的,也没有限制住资本集中的不断加强和垄断行为的扩张。这些法令在实施过程中,始终未能完全摆脱内容空泛,条文笼统,词义含混,可以被人随心所欲的加以解释的弊病。如美国的立法机构经常通过修改条文,司法机构通过免予起诉来使垄断组织得以逃避反垄断法的制裁,而美国政府则常常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决定是否制裁垄断者。第七章社会再生产和市场实现一解释下列概念:1单个资本指各自独立地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考的可能性很小)2社会资本(重点!)①以社会分工和市场交换为条件,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全社会各单个资本的总和。②社会资本的构成具有广泛性和系统性。广泛性是指社会资本所包含的单个资本,不仅有投资在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资本,也有投在消费资料生产部门的资本;不仅有投在物质生产领域的资本,也有投在服务业的资本。系统性是指构成社会资本这个有机整体的各产业及产业内部各部门的资本投放都必须符合一定的客观比例;而且投在各部门和产业的资本,其各自运行也必须互相配合。3两大部类社会总产品在物质形态上,根据其最终用途可以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相应地,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是由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构成的,其产品进入生产领域;第二部类是由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构成的,其产品进入生活消费领域。4三次产业①是按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历史发展序列和社会分工的发展过程来划分的,它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生产的历史阶段和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②按照三次产业的分类,第一产业主要指农业,包括直接以自然物为劳动对象的农林牧渔等行业;第二产业主要指工业,包括制造业,建筑业等在内的对初级产品进行加工的行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如商贸旅游、金融保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③三次产业分类法的有点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5卖方市场①指因产品短缺而供不应求的市场形势。②此时卖方在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③市场竞争主要表现为买者之间的竞争。④卖方市场中价格趋于上涨。6买方市场①指产品供大于求的市场形势。②此时买方在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③市场竞争主要表现为卖方之间的竞争。]④买方市场中价格通常趋于下降。⑤供给略大于需求的买方市场最理想,买方市场是市场经济中的一般市场状况。二怎样认识社会资本运动和单个资本运动的联系和区别?答:1社会资本运动和单个资本运动的定义:①单个资本运动是指单个资本的循环和周转。②社会资本运动是指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单个资本运动的总和。2社会资本运动和单个资本运动的联系:①从运动过程看,二者都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②从运动形式看,在循环过程中都需要经过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三种职能形式。③从运动目的看,都是为了实现价值增殖。3社会资本运动和单个资本运动的区别:①单个资本运动只涉及生产消费,社会资本运动不但包括生产消费,而且包括生活消费。②单个资本运动只涉及媒介生产消费的资本流通,社会资本运动不仅包括媒介生产消费的资本流通,而且包括媒介个人消费的一般商品流通。③单个资本运动只涉及预付资本的运动,社会资本运动不仅包括预付资本的运动,而且包括剩余价值的运动。三怎样认识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答:社会总产出的实现(市场实现)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这是因为:1资本从商品形式向货币形式的转化(价值补偿过程),是资本运动过程中一个“惊险的跳跃”。它不但决定了现有生产过程能否顺利完成,也决定了下一个生产过程能否正常开始。2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不仅要求资本得到价值补偿,而且要求生产过程中耗费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得到实物的替换。也就是使用价值的替换问题,这种替换不仅要在总量上得到满足,而且要在结构上也得到满足。所以,社会总产出的实现包括了价值补偿和使用价值的替换,也包括了总量补偿和结构性的补偿,它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四试解释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两大部类产出各自的平衡关系如何才能成立?答:1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①第一部类产出的实现条件:IcvmIcIIc②第二部类产出的实现条件:IIcvmIvmIIvm③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IvmIIc2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①第一个前提条件:IvmIIc②第二个前提条件://IIcmmxIvmx其中/mx为剩余价值中资本所有者的消费量。③第一部类产出的实现条件:IcvmIccIIcc设剩余价值中用于积累的部分/mmx按一定的比例分为追加的不变资本c和追加的可变资本v。④第二部类产出的实现条件://IIcvmIvvmxIIvvmx⑤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IvvmxIIcc3两大部类产出各自的平衡关系的实现过程:即用文字描述上述公式,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各自都包含三方面的交换。五分析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特点。答:1卖方市场的定义:①指因产品短缺而供不应求的市场形势。②此时卖方在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③市场竞争主要表现为买者之间的竞争。④卖方市场中价格趋于上涨。2买方市场的含义:①指产品供大于求的市场形势。②此时买方在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③市场竞争主要表现为卖方之间的竞争。]④买方市场中价格通常趋于下降。⑤供给略大于需求的买方市场最理想,买方市场是市场经济中的一般市场状况。3卖方市场的特点:在卖方市场中,
本文标题:92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6-1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754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