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_(评估篇)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评估篇)杨应崧2010年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回眸(一)成效1.促进了高职教育理论的广泛学习与研讨;2.普遍增强了质量意识;3.争取了投入,加快了院校建设步伐;4.规范了院校管理;5.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6.引导院校关注并培育自身的特色;7.加强了宏观管理。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回眸(二)水平评估存在的不足与问题1.理念亟待更新——宗旨——内涵——创新2.评估目的重心漂移——向“鉴定”(优秀)漂移——向“外延漂移”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回眸(二)水平评估存在的不足与问题3.评估主体——单一——错位(主次)4.评估指标刚性过大强调量化标准,且——未考虑地区差异——未考虑行业、专业差异——未考虑动态发展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回眸(二)水平评估存在的不足与问题5.评估方法刻板——形式过重,导致疲于应付——考察过宽,导致缺少“灵气”——缺少“整体”,导致“把脉”不准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回眸(二)水平评估存在的不足与问题6.信息缺陷——缺少原始性——影响可靠性——缺少即时性——影响准确性——缺少动态性——影响指导性——缺少比较性——影响有效性——缺少综合性——影响整体性——缺少透明性——影响自发性二、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一)工作目标•简而言之:三个字1.“引”——引导办学方向、推进教学改革。2.“变”——变“要我评”为“我要评”。3.“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二、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一)工作目标1、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精神与要求贯穿于整个方案设计,引导高职院校按照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进行改革与建设。2、引导学校把注意力集中到内涵建设上来。二、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一)工作目标3、以分析诊断、促进改革与发展为主要目标,激发学校参与评估的内在需求。4、引导学校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逐步从规范管理(PDCA)走向知识管理(CCDU)。5、强化宏观管理和社会监督的效度与力度。二、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一)工作目标6、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二、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二)评估宗旨•(三)评估主体•(四)评估指标体系•(五)评估方法•(六)评估信息采集三、启示(一)目标设置与目标管理理论的启示1.目标产生激励。2.目标管理需要设置系列目标群。3.目标的设置需要全体成员的共同参与。三、启示•(二)平衡记分卡(BSC)理论的启示1.评估宗旨:“衡量什么,得到什么。”2.评估逻辑:果——因——效。3.指标体系:KRA——KSF——KPI效——因——果三、启示•(三)“田园工作”的启示“田园工作”的要点:——强调“整体论”——时间上要求一年以上的周期——空间上限制在一个有限的区域——技巧上要求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理论概括上要求由具体经验事实上升为一般性的理论四、思路•(一)宗旨与主体•1、宗旨•通过评估,使院校有所得。•2、主体•各利益相关方四、思路(二)由宗旨(各方需求)确定主要目标区(KRA)1.高职院校主要的利益相关方:学生、教职工、举办者、用人单位、家长、政府(社区)。前三个在学校内部,后三个在学校外部。2.主要成效区(KRA):成果(S)培养过程与管理(P&M)学习与创新(L&I)资源(R)四、思路(三)由“果—因—效”逻辑建立评估指标体系1.指标体系的特点:(1)立足点不在评估对象的上面或者外面,而是在它的里面。(2)评估双方的注意力都容易集中于对内涵的发掘和机制的探索上。四、思路•(三)由“果—因—效”逻辑建立评估指标体系1.指标体系的特点:(3)指标体系的形成过程决定了评估主体的多元化。(4)因为抓住了关键、要害和内在逻辑,因此省时、省力、简捷、有效。(5)因为以“采集平台”为基础,减少了评估双方的随意性,提高了评估结论的收敛性。四、思路•(四)方法1.由“果”切入——主要根据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提供的真实、即时、足够、知识化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2.探究成因——开展以“深度访谈”为主要方法的现场考察调查。3.多元主体——专家组组成、信息采集、考察过程等体现多元参与、全息成像。4.点上剖析——典型剖析,深入过程。应用成功实践,实现面上推进。四、思路•(五)在“PDCA”基础上搭建知识管理信息平台•1.大大提高信息的即时性、原始性和公开性。从而,从根本上提高鉴定、诊断的准确性。大大减少评估前的材料准备工作量。•2.引导院校逐步将日常管理从建立“戴明循环(PDCA)”向建立“知识创新循环(CCDU)”的方向提升。•3.大大加快院校内部和院校之间信息交流的速度与深度,使得比较交流成为促进院校建设发展的重要动力源。•4.有利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各利益相关方对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实施实时、准确,因而也更加有效的监督。五、方案介绍•(一)主要评估指标1.领导作用2.师资队伍3.课程建设4.实践教学5.特色专业建设6.教学管理7.社会评价五、方案介绍(二)关键评估要素及说明:——“因(KSF)”的提示——以“16号文”精神为指向的“聚焦”(三)建议重点考察内容•——“果(KPI)”的提示•——与“主要评估指标”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五、方案介绍•(四)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特点:•自下而上生成;•反映即时状态;•部分信息知识化;•服务于知识管理(充分交流共享)。六、案例•案例1为什么不能简称“一级指标”、“二级指标”?——逻辑体系不同——主体不同(内部看还是外部看)——导向不同(“命题作文”还是“自我诊断”)——目的不同(以“诊断”、“开方”为主要目的,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对院校提供的材料的“查证”上)——方法不同(不是由点定面,而是连点成线、连线成网、由网及里、由里定性)六、案例案例2•为什么不宜增加量化指标?——导向性:评软不评硬、评动不评静——有效性:环境差异、个性差异、目标差异——科学性:Bohn’s原理六、案例•案例2•基本办学条件:院校设置评审;红、黄牌警告;评估入门条件。关键在理念。•双师素质比例:关键在理念、标准、机制。•双师结构:关键在理念、服务、机制、投入。•专业带头人:关键在理念、标准、策略、机制、文化。六、案例•案例3•怎么样剖析专业?——设置依据:需求、比较、优势、弱点——培养目标:岗位(群)、要求、标准——培养方案:解构重构、课程体系、资源配置(含团队)、过程管理、质量监控——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社会评价:报到率、就业率、社会服务、跟踪调查——问题与对策六、案例•案例4•为什么强调“说课”,不强调“听课”?——“说课”:说一门课“听课”:听一节课——“说课”:准备在平时,无法应付“听课”:准备在备课,可以应付——“说课”:推动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听课”:改进课堂教学六、案例案例4•说哪门课:学校推荐、专家确定。•谁来说课:教学团队推荐、团队一起参与。•说些什么:从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说起,结合课程实际,介绍课程改革、建设的思路、方案、做法、效果等。专家组不给“模版”。•说课方式:深度访谈——说课人介绍、参与者(专家、团队成员等)平等交流、互动、研讨。六、案例案例5•自评报告怎么写?——依据“平台”提供的数据、信息:*概况*理念*目标*成绩*问题*原因*对策六、案例•案例6•关于评估结论——不分等级——“专家组可以不给结论”——谁是决定“通过”与“暂缓通过”的最终权威——一点建议有关注释•BSC——BalancedScorecard,平衡记分卡•KRA——KeyResultArea,主要成效区•KPI——KeyPerformanceIndicators,主要表现(业绩)指标•KSF——KeySuccessFactors,主要影响(成功)因素•PDCA——PlanDoCheckAct,计划、实施、检查、改进•CCDU——CaptureCreateDeliverUse,获取、创造、传递、使用谢谢!
本文标题:高等职业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_(评估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77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