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高等教育质量年活动方案
附件:重庆广播电视大学2012年高等教育质量年活动方案根据重庆市教委《关于印发〈重庆市2012年高等教育质量年活动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重庆市2012年高等教育质量年活动方案》、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和2012年党政工作要点,为了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提高教育质量,特制定本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家和重庆市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纲要,贯彻《重庆市高等教育“十二五”专项规划》和《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完善办学条件、优化办学结构、强化管理规范、注重教学创新,走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二、活动目标着眼长远和开放大学转型发展,使“高等教育质量年”活动成为全市电大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进一步加强提升教育质量的措施,探索提高教育质量的长效机制,完善质量保障体系。三、活动内容(一)以质量提升为核心,促进内涵式发展1、巩固教学的中心地位,强化特色发展理念。从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出发,利用学校的办学网络优势和资源优势,突出远程教育特色,发-2-挥在地方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培养方面的突出作用。开展全市电大系统“分管教学校长、教务处长说教学”活动,从各个层面落实教学工作,不断巩固和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牢固树立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理念。2、优化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结构。根据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重庆新一轮产业调整升级布局为导向,优化专业设置,特别是本科专业,突出专业设置的针对性,逐步调减报读人数较少的专业,重点保障学习者需求较多的专业建设要求。开展对社会有需求,学生有需要的新设专业的调研、申报工作。3、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把实践教学成果展作为“教师说课程”的活动载体,促进和加强校内、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认真组织师生开展课程实践和综合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重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4、加大考试改革力度,积极推进基于网络的课程改革试点。改革考试评价方式,加大实验实训实作考评的考核比例和力度,部分课程以实验论文、实践报告、实作成果替代纸介考试。5、建立教学质量报告制度,完善质量监控体系。继续探索和完善开放教育质量因子考核实施办法,建立适应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需要的、学生所在单位和各行业广泛参与评价的质量监控体系,从教学组织、教学过程和考试评价等方面健全系统内部质量督查机制,强化内部质量监控。严把“出口”关,促进规范办学。建立教学质量报告制度,基层电大每年年初将上一年度质量报告以书面形式向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市电大报告,市电大形成全市电大教学质量报告向市教委报告。-3-(二)完善办学机制,增强系统合力1、推进开放大学制度建设。根据开放大学建设要求,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完善治理结构,探索建立符合开放大学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优化地方政府办学和上级电大业务管理二元交叉的管理模式。2、重心下沉,积极做好全市基层“实体电大、质量电大、和谐电大”三大建设工程的推进工作,优化以教学质量为重点的分校(工作站)及主要负责人的年终考核、奖惩工作。进一步完善基层电大的办学条件,提升基层电大的远程教育教学的能力,提升基层电大的办学实力,以增强系统工作的凝聚力、竞争力和执行力。3、完善质量因子考核制度。在现有质量因子考核实施暂行办法的基础上,加强教育教学质量因子的研究和分析,完善因子的设置和考核指标,促进教学保障的进一步完善、教学过程的进一步落实、教学评价体系的进一步优化。4、加强国际合作,建立交流机制。加强与国际、港澳台开放大学的交流和合作,建立京津沪渝远程教育联盟,多形式多途径引进国际国内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四、实施步骤活动从2012年6月开始,12月结束。活动分三个阶段实施:(一)动员阶段(6月10日-30日)1、开展学习讨论。通过多种形式学习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见》和重庆市教委《关于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发展方向。2、制定活动方案。根据活动目标及内容,结合学校特点和实际,制定-4-活动方案。(二)实施阶段(7月1日-11月30日)1、组织调查研究。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深入基层电大,摸清教育教学质量现状,认真查找和分析影响教育质量的原因,提出提高质量的思路和对策。2、开展主题活动。根据活动目标,从系统实际出发,开展“书记校长说办学”、“分管教学校长、教务处长说教学”、“教师说课程”、“学生说学习”等“五说”系列活动、实践教学成果展、重庆开放大学建设发展论坛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3、探索建立提升质量的长效机制。以活动为抓手,探索建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长效机制。(三)总结阶段(12月1日-12月30日)认真总结活动过程,对活动的开展情况、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进行梳理,并形成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报市教委。五、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确保落实。1、学校成立2012年“高等教育质量年”活动领导小组。其成员如下:组长:郭庆副组长:周志钢胡继明成员:吴海东、李玲、陈兰、南旭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检查落实,确保各项活动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办公室设在教务处,由教务处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5-2、完善领导班子成员和相关职能部门对口联系制度,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提高质量中的重大问题和难点问题。3、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基层电大党政一把手要把主要精力放到抓教育质量上来,定期专门研究教学问题,保障教学需要的正常投入。4、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定期研究和解决影响教育质量的问题。(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学校校报、校刊、网站和工作简报,加大“高等教育质量年”活动的宣传力度,为推进各项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在学校网站开设活动专栏,及时宣传和反映活动进展情况及成效。(三)强化意识,分类指导。以“五说”系列活动为载体,促进学校形成领导重视教学、管理部门服务教学、教师研究教学、学生热爱学习的良好氛围,加强校风、学风建设,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四)强化监督,务求实效。领导小组加强对活动开展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推进措施,确保活动有效开展。(五)年终考评,评先选优。活动结束时,对全市电大进行专项考评,评选先进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二〇一九年八月二十二日-6-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坚持内涵式发展。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稳定规模,保持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相对稳定,高等教育规模增量主要用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以及扩大民办教育和合作办学。优化结构,调整学科专业、类型、层次和区域布局结构,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强化特色,促进高校合理定位、各展所长,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注重创新,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高校大胆探索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按照内涵式发展要求,完善实施高校“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7-(二)促进高校办出特色。探索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制定分类管理办法,克服同质化倾向。根据办学历史、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等,确定特色鲜明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科专业设置。加快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学科,继续实施“985工程”、“211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加强师范、艺术、体育以及农林、水利、地矿、石油等行业高校建设,突出学科专业特色和行业特色。加强地方本科高校建设,以扶需、扶特为原则,发挥政策引导和资源配置作用,支持有特色高水平地方高校发展。加强高职学校建设,重点建设好高水平示范(骨干)高职学校。加强民办高校内涵建设,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高校。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推进东部高校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完善中央部属高校和重点建设高校战略布局。(三)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落实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要求。会同相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制订实施本科和高职高专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订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和专业学位基本要求。鼓励行业部门依据国家标准制订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评价标准。高校根据实际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8-(四)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修订学科专业目录及设置管理办法,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落实和扩大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自主权,按照学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除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外,本科和高职高专专业自主设置,研究生二级学科自主设置,在有条件的学位授予单位试行自行增列博士、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开展本科和高职高专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支持优势特色专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和农林、水利、地矿、石油等行业相关专业以及师范类专业建设。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年度报告制度,健全专业预警、退出机制。连续两年就业率较低的专业,除个别特殊专业外,应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逐步扩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促进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协调发展。(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卓越工程师、卓越农林人才、卓越法律人才等教育培养计划,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模式。推进医学教育综合改革,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探索适应国家医疗体制改革需要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探索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模式。提升高职学校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模式。鼓励因校制宜,探索科学基础、实践-9-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管理,探索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课程等自主学习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等向学生开放。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改革考试方法,注重学习过程考查和学生能力评价。(六)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把本科教学作为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都要体现以教学为中心。高校每年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着力解决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高校制订具体办法,把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聘用的基本条件,让最优秀教师为本科一年级学生上课。鼓励高校开展专业核心课程教授负责制试点。倡导知名教授开设新生研讨课,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和学习动力。完善国家、地方和高校教学名师评选表彰制度,重点表彰在教学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定期开展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情况的专项检查。完善国家、地方、高校三级“本科教学工程”体系,发挥建设项目在推进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上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七)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完善以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为主导的导师负责
本文标题:高等教育质量年活动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77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