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统编教材一年级第二册课文端午粽【教材分析】《端午粽》是一篇关于传统节日习俗的散文。课文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这篇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第一自然段先介绍端午节,外婆会煮好粽子等我们回去;第二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第三自然段重点写了粽子的花样多;最后点出了端午吃粽子习俗的由来。作者用词准确丰富,运用了“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美滋滋”等重叠词,使句子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特别适合儿童阅读。【教学目标】1、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两个偏旁;会写“午、节”等7个字。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教学重难点】1、正确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2、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端、粽”等6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两个偏旁;会写“午、节”等4个字。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3、正确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粽子)你们认识吗?谁能告诉老师它是什么?2、指名说,接着导入:同学们回答得很对,这是粽子。但是,同学们,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时候吃呢?全班交流。3、今天呀,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文中的小朋友和我们一样,不仅吃过粽子,他还知道粽子的来历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4、小组合作学习生字“端”“午”“粽”,认识立字旁、米字旁两个偏旁。5、再次齐读课题,注意读准三个生字的读音。【教学说明】端午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上课伊始,创设浓厚的节日氛围,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一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贴近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二、初读课文,初识字词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画上“○”,生词画上“____”,读不准确的地方,小组内合作学习。2、想一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这几个自然段写了有关粽子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呢?学生组内合作,互读互助,交流每个自然段所写的内容。【教学说明】在读文中识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掌握字音,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一)读课文,感悟内容。1、师范读课文。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全班帮忙正音。3、全班交流。(二)分段学习课文。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呢?2、指名回答,师指导,随机学习生字“节、总”。3、师总结:外婆煮好一锅粽子,不仅仅是盼望我们回家吃粽子,同时,更饱含了外婆对我们浓浓的爱。(三)学习第2自然段。1、指名读第2自然段,把不会读的词和句子用“~~~”划出来。2、全班交流词句的正音,随机学习生字“米、间”。3、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4、讨论交流:这一段写了有关端午粽的哪些方面的内容呢?5、回答交流,并板书:箬竹叶糯米枣又黏又甜6、理解词语:箬竹叶清香又黏又甜7、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注意读好长句,指导学生:遇到长句不要慌,逗号换口气,句号停一停。8、齐读第2自然段,读出读出骄傲、喜爱的情感。【教学说明】本环节运用多种方法阅读课文:自由朗读、创设问题情境朗读、合作读等。识字教学与阅读相结合,体会汉字在文中所表述的含义。四、指导写字。出示要写的字“午”“节”“叶”“米”。1、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笔顺和所占的位置。2、小组内讨论写字时该注意的问题。3、学生描红,练写生字。4、展示并全班评价书写作品,学生进行修改。【教学说明】学生对于写字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使学生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不断巩固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的理念。五、拓展感悟,布置作业。1、回忆自己家端午节包了什么粽子,谁包的,用的什么原料,味道如何?2、全班交流并评价。3、完成《语文练习部分》第二、三题。4、布置作业:你喜欢吃粽子吗?吃过什么味道的粽子?和同学说一说。【教学说明】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回顾,使学生对端午粽有更深的了解,并尝试将文中的语句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运用到生活中去。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识记生字,会写“真、分、豆”3个字。2、学习课文3、4自然段,了解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游戏:吃粽子。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2、师生齐读课文。【教学说明】汉字的学习是反复而又长期的过程,用游戏的方式复习巩固、加深学生对新字词的印象。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又延续了上节课的教学情境,便于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开展。二、学习课文,感悟内容。1、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1)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2自然段,知道了外婆包的粽子特别好吃,那么除了味道好,外婆的粽子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呢?(2)学生自由读第3自然段,小组交流,互读第3自然段中的长句子,会读的同学可以帮助其它同学。(3)指名读第3自然段,随机学习生字“分、豆、肉、带”。(4)全班交流并板书:花样多。(5)同桌练习用“除了……还有……”说话,指名交流。(6)总结:外婆包的粽子除了好吃,花样多,还叫我们带回去给邻居吃,看来,外婆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善良2、学习第四自然段。(1)启发谈话:人们端午节吃粽子为了什么呢?(2)指名读第四自然段,随机学习生字“知、据、念”。(3)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屈原的资料。【教学说明】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一年级学生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所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行逐句阅读。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童真童趣,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并理解课文。三、课文拓展,指导书写。1、总结交流。(1)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那么屈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人呢?(2)课件出示屈原资料,了解其生平,以及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2、拓展交流。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家乡端午节习俗资料,并和课文内容相对照,看看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不同?3、指导生字“真、分、豆”书写。(1)课件演示“真、分、豆”笔顺。(2)观察三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小组交流。(3)学生描红,练写生字。(4)展示并全班评价书写作品,学生进行修改。【教学说明】通过了解屈原生平,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气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四、拓展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2、完成《语文练习部分》第一、四、五大题。3、布置作业:把在本课中收集到的词语放在你的词语库里。课外了解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教学说明】《语文练习部分》中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尝试将文中所学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生活中加以运用。板书:材料: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端午粽味道:清香又黏又甜花样:多意义:纪念屈原中国传统文化
本文标题:课文10、端午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807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