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白鹅》教学设计姜小杰课标陈述:课标中对于第二学段识字和写字的要求是: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会写。结合本课的识字教学内容,认识“吭、吠、苟”等8个字,会写“颈、郑、厉”等12个字。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是动词“认识”和“会写”。课标中对于第二学段阅读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结合本课教学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摘录、积累好词佳句。了解白鹅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目标叙写:1.会读写本课生字词,读准“供(gōng)养不周、角(jué)色”;联系上下文理解“厉声叫嚣、引吭大叫、净角出场”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3.学会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学情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的阅读教学要能够引导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在教学本课时,教师要从写作方法、语言表达上引导学生。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鹅这种动物的特点他们并不了解,只有印象中的《咏鹅》,所以要让他们体会好应该多引导他们读书。再者,丰子恺的语言质朴,幽默风趣,学生应好好感受。教学重点:学会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课堂中不应只有老师对学生的言行给予关注和评价,也应加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自我评价的能力。教学难点:三年级的学生,对比的写法以前已经接触过,运用反语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写作手法是第一次接触,应作为教学的难点。评价设计: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这些看似平常而又不平常的话语,是学生们的阳光,是课堂生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评价还要渗透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当中。如学生朗读完一段课文后,教师可以问学生:“你对自己的朗读满意吗?”“哪些地方满意?”“哪些地方不满意?”……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在时间允许情况下,可让学生再读一遍,体会改进后的成功和喜悦。又如,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简单评价一下自己在小组中的表现,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学生在自我评价中能够更加清楚地审视自我,改进自我,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习惯培养:有了兴趣,没有品质,朗读习惯得不到很好的养成,朗读能力得不到很快的形成。所以,课堂上,对于学生朗读品质的培养,时时处处注意点拨。孩子们会用一句话来表达对课文的感受时,便适时告诉学生“读书时就是带着思考去读”。准备朗读时,不忘提醒学生身正、肩平这些良好的读书姿势。在同学们能做到这一点后,再往更高的品质引领,那就是“读书要专注”,如果说“身正、肩平”形于外,那么“专注”就是动于中了。专注,学生的注意力才会集中,思考才会有一定的效度,朗读才会真正变成一种乐趣,一种习惯,乃至一种优秀品质。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群动物,想看吗?(播放视频)【设计意图:现在的学生对白鹅不是很了解,基本上都没见过,有些学生觉得和鸭子差不多,所以在导入时,加上一小段白鹅的视频,加深学生对白鹅的了解,还提高了学习兴趣。】(出示图片)这是画家丰子恺先生养过的一只白鹅,他把它画了下来,同学们注意这个“鵞”字,我在上鸟在下,好像人骑在鸟身上对鸟很不尊重,人和鸟儿是平等的,这个字现在已经废除了,规范的写法是这样的,伸出手来跟我一起写。(板书:鹅)【设计意图:关于这个“鹅”字,教材中已指出:“鵞”是“鹅”的另一种写法,现已废除。让学生在学会规范写字的同时,享受汉字所特有的文化情趣,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汉字,亲近母语,亲近语文。】2.丰子恺不仅把它画下来,还专门为他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题目就是13白鹅(板书)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出示带生字的新词。“头颈、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狂吠、倘若、供(gōng)养不周”2.词语盘点中的词语。“高傲、郑重、滋味、京剧、侍(shi)候、局促不安、一日三餐、毫不相让、从容不迫、扬长而去、空空如也、不胜其烦、架子十足”3、自由大声读课文。想一想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白鹅某方面的特点,要给予肯定。)(设计意图:在生字词读通的基础上,通读课文感知白鹅高傲的形象。)三、研读文本,精读感悟1.用书上的一句话说就是:“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指名完整的读:我抱着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里。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接下来,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白鹅的高傲?(叫声步态吃相)(出示第2自然段)。第二自然段很重要,它不仅承接上一段“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还告诉我们后面几个自然段分别从叫声、步态、吃相三方面写出了鹅高傲的特点。这个句子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称为“过渡句”。3.齐读句子,加深体会课文中心句及过渡段的作用。(设计意图:以“怎么写”为着眼点,引导从课文的中心句、过渡段总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表达顺序。)4.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白鹅的叫声、步态、吃相?5.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白鹅叫声的词句,你从中体会到呢?“厉声叫嚣、引吭大叫”(利用查关键字的办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加深理解词语)6.从这些词,你能想象白鹅在干什么,好像在说什么?把你想象到的在词语旁写一写。白鹅见到生客进来,厉声叫嚣,好像在说:白鹅听到篱笆外有人走路,引吭大叫,好像在说:(设计意图:“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等词语十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白鹅叫声的特点。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词语,并通过对词语的理解,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参与解读文本,从形态、声音理解和感受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既培养了学习方法和习惯,又丰富了语言积累。)7.带着想象读出内心感受。8.认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除了高傲,白鹅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学生再次交流:从“养鹅等于养狗”看出作者认为鹅很忠诚,能看守门户;从“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等词句看出鹅对陌生人敢厉声呵斥,非常勇敢、非常尽职。(相机指导读书方法:读书,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还要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字里行间包含着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表面写白鹅高傲,叫声很凶,实际是在赞扬它的尽职、勇敢。)(设计意图:通过引读有关句子,同伴讨论、全班交流及教师的点拨,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认识明贬实褒的表达方法,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阅读。)9.带着感情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品味作者对白鹅的赞美之情。10.指名读课文,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白鹅步态的高傲?(对比)(设计意图: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中,体会作者通过鸭和鹅比较的方法突出鹅的步态特点。)11.同学们能从课文写鹅和鸭的词语中,想象出它们是怎么走路的吗?谁来演一演?下面的同学注意看,要用课文里的词语评评他们演得像不像。12.理解“净角”的意思吗?净角是一种戏剧角色,通常称为花脸,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人物。(播放“净角出场”的视频)作者用“净角出场”来说明白鹅走路时步调从容,有不可一世的傲慢。(设计意图:改变学习方式,变静止的学习为动态的表演,利用多种感官及师生合作参与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愉悦的体验,提高效率。)13.再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抒发喜爱之情。四、回归整体,拓展升华说一说。你愿意把自己当作一只高傲的白鹅,向别人介绍自己吗?我是一只_______的白鹅。我叫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我走路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意图:运用本课的词语,进行语言重组,还可以拓展思维,有创意地表达。)五、布置作业,当堂小测写一写。作者就是这样“先用准确的词语概括白鹅特点,再用生动的事例具体来说明”。你能用这种方法,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写下来吗?真是一只_______的!。(设计意图:阅读教学应该引领学生经历“感受──理解──积累──运用”的语言学习过程。课文是读与写的例子,要用好这个资源,创设由内化──外化的转换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学好语言和表达方法。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设计意图:下课前拿出几分钟的时间对本课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进行回忆、总结。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板书设计:13、白鹅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叫声严肃郑重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步态步调从容大模大样吃相三眼一板一丝不苟喜爱之情课后反思:
本文标题:白鹅--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817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