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第一章中外园林简史第一节园林艺术论著-----«园冶»一.«园冶»作者简介•计成,字无否,江苏吴江县人,生于万历十年,他曾主持建造三处著名园林,常州吴玄的东第园;仪征汪士横的寤园;扬州郑元勋的影园.二.«园冶»•篇首有“兴造论”和“园说”两篇文字,是全书的立论所在,即造园思想和原则•十篇: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专门论述造园艺术;着重建筑艺术•“兴造论”的中心内容是说兴造园林,要能“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园说”的中心内容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三.计成的造园思想•1.虽由人作,宛自天开•2.巧于因借,精在体宜•3.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计成认为“因者,随基势之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丫,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径,顿置宛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借景,是中国园林的传统手法,利用借景,扩大园林空间,丰富园林景色•分为远借、临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远借,是把园外的奇观佳景借到园内,增加景观内容,丰富空间构图,加深意境,如北京颐和园借玉泉山、西山,苏州拙政园借北寺塔•临借,属外借中的近借,是把园外临近的美景组织到园林中来•应时而借指借四季风光,春华秋实,阴晴雨雪,天光玉影,月色风声第二节外国园林简介一.日本园林(一)日本园林的发展飞鸟时代镰仓时代室町时代江户时代(二)日本庭园风格——缩影园日本庭园模仿自然风景,并缩景于一块不大的园址上,象征一幅自然山水风景画,因此说日本庭园是自然风景的缩景园(三)日本庭园形式1.筑山庭2.平庭3.茶亭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由于意大利丘陵起伏的地形和夏季闷热的气候,人们多由闷热潮湿的地方迁居到郊外或海滨的山坡上,在这种山坡上建园,视线开阔,有利于借景俯视,这样便形成了意大利独特的园林风格——台地园三.法兰西园林传统特征1.森林式栽植2.河流湖泊式理水路易十四时期精致而开朗的规则式园林:凡尔赛宫四.英国自然风景园•15世纪前,朴实,草原牧地风光的风景园•16~17世纪受文艺复兴的影响,规则式园林风格•18世纪浪漫主义思潮在欧洲兴起,尤其中国自然式山水园的介绍,到19世纪,成熟的自然风景园林五.美国园林1.提出“国家公园”(NationalPark)的概念,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国家公园•是在一个比较大的区域内,把未受到破坏、生态系统比较完整的、自然景观美丽的地区,包括自然界地质变迁遗迹,野生的动植物种类,具有特殊的科学、教育和娱乐价值,或具有非常优美的自然风景。由国家最高主管部门(内政部的国家公园管理局)统一管理,并有效地保护公园的生态、地貌或美的特色,为了精神享受、教育、文化和娱乐的目的,允许游人进入游览、探奇。2.提出“风景建造”(LandscapeArchitecture)的概念•美国近代造园家欧姆斯特德提出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方案,于1858年获得政府通过。它的兴建,是世界正规的现代城市公园典范。•1860年首先提出“风景建造”的概念3.提出“城市森林”的新概念•这个新概念产生于1965年,乔根森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第一次介绍了“城市森林”这个概念,它包括所有的城镇、乡村的道路、溪流、湖泊、牧场、荒野和其他大片的森林地带。•它的规划要求:它必须有景观构图,以生态学为基础一.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和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园林小品等途径,创作而成优美的生态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园林•以自然山水为创作主题,运用花木、水、石、建筑与园林小品等物质手段,在有限的空间里,创作出视觉美观无尽的、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二.绿地与绿化1.绿地凡是种植或生长有植物的地块都可称为绿地广义:农、林、牧生产用地,如林地、农田、果园、菜地、草原等狭义:指城市中种植树木、花草的地块2.绿化20世纪50年代初由俄文翻译而来,即栽种树木、花卉、草皮等绿色植物,以改善自然环境和人们生活、工作、学习条件的措施。广义:国土绿化—绿化祖国,植树造林,提高全国森林覆盖率狭义:城市绿化—在城市规划区内种植树木、花草,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生活、工作、学习环境,增进人们身心健康的活动。三.园林与绿地1.相同处•两者属同一范畴,所含组成要素基本相同:山水地貌、栽有植物和有一定的建筑及交通等设施,组成绿色植物为主体的自然境域,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工作、学习条件等。其功能作用也是一样的。2.区别•前者是经艺术创作而成的优美自然环境,是供人们游憩的境域,它的功能不仅是保护和改善环境,使空气清新,清洁卫生,环境宜人外,还要有美的景观,要达到鸟语花香、风景如画、景色宜人。此外,还要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使游人在其中能够休憩、娱乐、锻炼、交流,尽享大自然的诱人魅力,达到恢复疲劳、消除烦恼、促进身心健康、振奋精神的作用。•后者包含的面比较广,各种类型绿地的功能目的也不完全一样。绿地的大小相差悬殊,质量、设施内容相差大。•就所指范围来讲,“绿地”比“园林”广泛,“园林”必可供游憩,必然属绿地;但“绿地”不一定都是“园林”,也不一定都可供游憩。所以“园林”是绿地中内容丰富、设施质量与艺术标准较高,环境优美,可供游憩的部分。3.城市绿地•环境和质量较高的公共绿地——园林•工矿企事业、机关、公共建筑等附属绿地及居住区、街道、风景林地、防护林、花圃等一般绿化用地第二章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第一节近代田园城市规划理论及其发展一.“城市公园运动”(TheCityParkMovement)19世纪中叶,在美国开展一场关于建造城市公园的大讨论。1851年,在美国近代第一个造园家唐宁(A.j.Downing)的积极倡导下,纽约市开始规划第一个公园,即后来的中央公园。1858年,政府通过了由风景园林建筑师奥姆斯特(F.L.Olmsted)主持的公园设计方案,并据法律在市中心划定一块大约3.4k㎡的土地用于开辟公园。继而在全美掀起一场“城市公园运动”此后,他又陆续设计了旧金山、布法罗、底特律、芝加哥、波士顿等城市的主要公园。二.“带形城市”(LinearCity)1882年,由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伊.马塔提出。他主张城市沿一条40m宽的交通干道发展,干道上设置有轨电车线、人行道、自行车道和地方道路,城市建筑用地总宽约500m,每隔300m设一条20m宽的横向道路,联系干道两旁的用地。与主干道平行的次干道宽10m。用地两侧为100m宽、布局不规则的公园和林地。这种用绿地夹着城市建筑用地并随之不断延伸的规划方法,体现索里亚学说的一个主要思想,即:使城市居民“回到自然中去”。后在马德里实施。三.“田园城市”(GardenCity)田园城市理论是1898年由英国社会活动学家霍华德提出,其基本构思立足于城乡结合、环境优美的新型城市,“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规划用宽阔的农田地带环抱城市,把每个城市的人口限制在3.2万人左右。他认为,城乡结合首先是城市本身为农业土地所包围,农田的面积要比城市大5倍。他确定田园城市的大小直径不超过2km,他在中心公园的土地面积上用到多达60h㎡。规划每个城市居民的公共绿地面积要超过35㎡,平均每栋房屋要有20㎡绿地。四.“卫星城镇”(SatelliteTown)是田园城市理论的发展。1922年,霍华德的追随者雷蒙.恩温出版《卫星城镇的建设》一书。1927年,他在作大伦敦区域规划工作时,建议用一圈绿带把现有城市地区圈住,不让其再往外发展,而把多余的人口和就业岗位疏散到一连串的“卫星城镇”中去,卫星城与“母城”间保持一定距离,一般以农田或绿带隔离,但有便捷的交通联系。五.“有机疏散”理论(TheoryofOrganicDecentralization)•芬兰籍建筑师E.沙里宁企图缓解因城市过分集中所产生的弊端而提出了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的学说,在1942年所写的《城市:它的生长、衰退和将来》一书中作了系统的阐述。•他认为,要把城市的人口和工作岗位分散到可供合理发展的、离开城市中心的地域上去。没有理由把重工业布置在城中心,轻工业也要疏散出去,腾出的大面积工业用地应用来开辟绿地。六.“雷德伯恩体系与绿带城”•在美国社区运动影响下,由建筑师斯太因和规划师莱特按照“邻里单位”理论模式,于1929年在美国新泽西州规划的雷德伯恩新城,1933年开始建设。•绿地、住宅与人行步道有机地配置在一起,道路布置成曲线,人车分离,建筑密度低,住宅成组配置,构成口袋形。通往一组住宅的道路是尽端式的,相应配置公共建筑,把商业中心布置在住宅区中间。这种规划布局模式被称为“雷德伯恩体系”。七.“广亩城市”(BroadacreCity)•这是美国建筑师赖特在本世纪30年代提出的“城市分散主义”的规划思想。他在1932年发表的著作《正在消灭中的城市》以及随后的《广阔的田地》中阐述。•他主张,将城市分散到广阔的田地中去,每公顷土地的居住密度为2.5人左右。每个独户家庭周围有一英亩土地,生产供自己消费的粮食和蔬菜;用汽车、飞机作交通工具,居住区之间有超级公路连接,公共设施沿公路布置。八.“绿色城市”(GreenCity)•由现代建筑运动大师勒.柯部西埃在1930年布鲁塞尔展出的“光明城”规划里作出。他设计了一个有空层建筑的“绿色城市”,房屋底层透空。屋顶设花园,地下通地铁,距地面5m高的空间布置汽车运输干道和停车场网。居住建筑相对于“阳光热轴线”的位置处理得当,形成宽敞、开阔的空间。他反对城市居民同自然环境割裂开的现象。他激烈批评赖特的“水平花园城”,主张“城市应修建成垂直的花园城市”,每公顷土地居住密度高达3000人,希望在房屋之间能看到树木、天空和太阳。九.“生态城市”(Ecocity)•其基本含义是一个生态健康的城市•生态城市首先应当是“绿色城市”十.山水城市十一.园林城市第二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一.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由一定量与质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组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二.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1.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与任务•1.1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1.2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根据实际与发展前景,确定全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总原则,总目标。选择和合理布局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决定其位置、性质、范围、面积。拟订园林绿地分期建设的各项指标。2.城市园林绿地的类型及各类型绿地的特征•2.11993年,建设部颁发《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六类。•2.2特征•2.2.1公共绿地:经艺术布局建成的具有一定设施内容的园林绿地,向公众开放,供市民游览、开展各种活动,包括市级、区级综合公园,小游园,街道广场绿地,以及植物园、动物园、特种公园等。•2.2.2居住区绿地:包括居住区、小区、组团公共绿地、宅旁庭院绿地、公共庭院绿地公共建筑绿地、道路绿地等。•2.2.3单位附属绿地:机关、部队、团体、学校、医院、厂矿、企事业单位绿地等。•2.2.4防护绿地:指市区或郊区用于隔离、卫生和安全的防护林带及绿地。•2.2.5生产绿地:•2.2.6风景林地:供人们游赏为主要目的,具有一定风景特色的观赏林地。3.城市园林绿地定额指标•3.1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作用:用以反映一个城市绿化数量和质量的好坏,用以评价一个时期的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居民生活福利保健水平的高低,也可以标志一个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城市居民精神文明的程度。•3.2城市绿地指标的计算•3.2.1城市园林绿地总面积(ha,h㎡)=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3.2.2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人)—衡量城市绿化水平的主要标志人均公共绿地=市区公共绿地总面积/城市非农业人口•3.2.3城市绿地率(%)—衡量城市规划的重要指标城市绿地率=(城市园林绿化用地总面积/城市用地总面积)*100%•3.2.4城市绿化覆盖率(%)-----衡量城市绿化水平的主要指标城市绿化覆盖率=(市区各
本文标题: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824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