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77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电子教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电子教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必然性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形成。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它不仅在全世界无产阶级面前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为无产阶级政党提供了第一个“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而且为人们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立场、观点和方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时代特征及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提出一系列新课题,从而大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列宁主义阶段。二、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并成为中国革命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是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寻找救国出路而作出的必然选择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并成为中国革命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与近代以来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发展密切相关,是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寻找救国出路而作出的必然选择,是被历史证明了的正确选择。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的富强,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前赴后继,进行了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斗争。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出路,先进的中国人历尽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一)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开明派睁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着眼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二)以洪秀全、洪仁玕为代表的农民阶级革命派在太平天国后期,不仅主张办工业、开矿藏、兴银行,而且主张“请富者准予雇工”,对穷人“以令作功以受所值”,即主张发展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的生产关系。(三)维新运动的领袖康有为把向西方的学习从经济领域推进的政治领域,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启蒙思想家严复主张系统地学习西方,以开民智,并通过译介西方学术名著,在中国宣传了唯物论的经验论、进化论的思想、古典政治经济学原理和三权分立等社会政治思想。(四)资产阶级革命派领袖、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直接参照欧美的经验,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第一次在中国提出了建立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不仅学习西方理论,而且付诸实践,他们建立过团体,组织过政党,举行过变法,发动了革命。问题在于,“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一切别的东西都试过了,都失败了。”总之,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都是以失败而告结束的,它推动着人们去思考救国的新路,为人们而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思想土壤。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三、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概论》课教材中总的和最重要的一个关键词。《概论》课的主线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主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本身是一个历史过程,一个由浅到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一个由少数人认识到形成全党共识的发展过程。第一、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陈独秀、李达、恽代英、蔡和森、毛泽东等在1927年以前都曾经提出过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其中,李大钊讲得最早。第二、遵义会议后:党的中央领导开始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重要性。第三、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2007年考研题)“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理解一:关于“基本原理”和“普遍真理”这里用“基本原理”,是重在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那些最基本的东西,那些称得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东西”;防止人们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所有的内容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也都认为是“普遍真理”。理解二:关于“实际”和“实践”“‘实际’这一个概念,按照中国文字,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真实的情况,一种是指人们的行动(也即一般人所说的实践)。”(《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关于“实际”概念的注释。)“除了我们的头脑以外,一切都是客观实际的东西。”(《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是指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广泛、更一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命题的含义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内容。理解三: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预期目标A.在《论新阶段》中:毛泽东强调“根据中国的特点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B.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化)C.在《中共中央关于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1943年5月)中:毛泽东强调“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三结合)D.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1942年3月30日)中:毛泽东强调“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出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两个目标:“解决中国问题”、“创造出新的东西”)(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定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所提供的只是一般的指导原理。各国无产阶级政党不能照搬照抄或简单地套用这些原理,而必须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按照本国本民族的形式,来加以科学的运用。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进行革命,必然会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中找到解决中国革命一系列基本问题的具体答案,也不能简单地套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来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而只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否则,中国革命仍然是不可能胜利的。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从革命的角度看:“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两次国内革命战争,每次均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即北伐战争,又称“第一次大革命”。是1924年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亦称“十年内战”或“土地革命战争”。是1927至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从建设的角度看:社会主义建设58年的经验教训值得反思。1957—1960年:大跃进1957年: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1958年的“反右补课”)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1963年至1966年:四清运动(“清工分,清帐目,清仓库和清财物”;清思想,清政治,清组织和清经济”。)1966—1976:文化大革命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只有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其指导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说:“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就在于它是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的,是在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运用和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又是发展的理论,其发展的深刻内涵,就在于各国共产党人把它的基本原理与时代变化的特征相结合,与处在变化了的时代中的各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对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新的回答,得出新的科学的结论,从而不断出现用“新内容、新思维、新语言”写出的马克思主义的“新版本”。马克思主义创立以来的一个半世纪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的深入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科学。第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始终要坚持的原则。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它包括中国的社会性质和发展程度,以及由此决定的社会各阶级经济地位、政治态度及其相互关系,当前运动的特点及其规律性。1949年之前的中国,最大的国情是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认清这一特殊国情,是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表明,没有先进阶级的科学革命理论作指导,就不会有人民革命的最后胜利。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以科学的革命理论作指导,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就是应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最大的国情是中国处在新民主主义社会,认清这一国情,是解决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是由于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经济文化落后,科学技术水平低,因此,中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一基本国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中国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就是不同阶段中国的最大实际。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是为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科学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所进行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以及在这种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中国实际的主要内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人的正确认识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它只能从社会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进行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这些经验加以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就是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会产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实际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十分重要的内容,那就是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曾经创造了举世公认的东方文明,有着独具特色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传统。这是一份非常宝贵的历史遗产,代表着中
本文标题:77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电子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851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