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3年广州一模考试主观题讲评课 (1)
历史一模分析课全卷1卷2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一模告诉我们什么?基础+能力抓基础,狠训练主观题答题口诀:时空优先助定位,结合课本不可少,提取信息是王道,角度广度再深度,看分定字数,一问一分段,多点要分开,字迹不潦草。分类答案来源材料教材材料+教材设问间的递进关系答案肯定在设问间递进关系中,根据前面的设问和答案得出认识和结论答案一定在教材和材料中,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和教材结合点答案肯定在教材中,材料只不过是个引题答案肯定在材料中,这种设问不受教材束缚确定答案来源根据材料回答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综合上述材料回答答:•1、答案要点化、系统化根据分值确定答案要点,点数大于分数。多角度、分层级,根据求答题形成正确的答题思路。答:•2、语言要简洁化、专业化——教材语言+扣题语言。•3、书写要穿衣戴帽,做到段落化、序号化、条理化。38.(26分)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它在历史长河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现代金融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先导力量,主导着经济发展的变迁和格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隋唐时期,我国金融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现象?(4分)审题目新现象(隋唐金融领域)明考点必修二第3课隋唐时期商业的发展P12答案柜坊、飞钱。(4分,每点2分,错别字不给分)平均分年级:2.16难度:0.54错因基础知识掌握不准确(邸店?)中国古代金融相关的知识点•货币:秦朝统一货币(秦半两钱)•宋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金融机构:乾隆年间,晋商开始兴办“票号”知识链接188719201936票号:3.29钱庄:2.8典当:3银行:9.11钱庄:1.6典当:1.5银行:72.76信托公司:0.22储蓄会:1.45保险公司:0.63钱庄银号:5典当:2合计:9.09合计:12.21合计:82.06材料一:1887年、1920年和1936年中国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统计表(单位:亿元)表1——据燕红忠《近代中国金融发展水平研究》(2)材料一反映了近代中国金融发展的哪些特点?简述1936年中国金融发展的有利条件。(8分)数据型材料题特点:运用有关历史的统计图、统计表等为载体设置,考查学生通过定量分析揭示历史事物发展本质规律的能力。命题方式:多用指出变化,指出趋势;概括状况,指出特点等。解题技巧:1、看文字。一看问题,二看表头及出处,三看表内横纵坐标所有文字信息。多关注时间(长短),地点(范围大小),人物,表格内多次重复出现高频率词。2、看图表,关注数据的增减变化。3、分析数据所反映的背后信息,回归课本,与已掌握的历史基本知识建立正确的联系,从而作出判断。解题技巧188719201936票号:3.29钱庄:2.8典当:3银行:9.11钱庄:1.6典当:1.5银行:72.76信托公司:0.22储蓄会:1.45保险公司:0.63钱庄银号:5典当:2合计:9.09合计:12.21合计:82.06材料一:1887年、1920年和1936年中国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统计表(单位:亿元)表1——据燕红忠《近代中国金融发展水平研究》(2)材料一反映了近代中国金融发展的哪些特点?简述1936年中国金融发展的有利条件。(8分)(2)材料一反映了近代中国金融发展的哪些特点?(4分)审题目特点(近代金融发展)明考点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进行概括。答案特点:近代金融机构出现并发展;新旧金融机构并存。补充答案:(金融机构的种类多、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越来越大等都可以给分,金融机构数量增多不给分)(4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平均分年级:4.73难度:0.59错因归纳概括能力欠缺,不会用抽象的名词。(2)简述1936年中国金融发展的有利条件。(4分)审题目1936年有利条件(1936年金融发展)明考点必修二第10课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P45答案条件:“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笼统写国民政府采取措施发展经济不给分);民族工业的较快发展等。补充答案: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中国或国内政局相对稳定(没有“相对”不给分);官僚资本的膨胀等也可给分)(4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平均分年级:4.75难度:0.59错因基础知识掌握不准确,语言表述笼统模糊。时间出口进口192952.4143.99193038.4330.61193124.2420.91193216.1113.23材料二:1929—1932年美国进出口总额统计表(单位:亿美元)——据H•N•沙伊贝等《近百年美国经济史》(3)根据材料二,指出1929—1932年美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的趋势。针对这一趋势,罗斯福在金融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正确答案:趋势:进出口贸易连续下降。(2分,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趋势(变化):由……到……,越来越……等(3)针对这一趋势,罗斯福在金融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审题目措施(趋势罗斯福金融)明考点必修二第18课罗斯福新政P85答案措施: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写出“整顿银行”即给2分,只有“恢复银行信用”给1分,其它表述不给分);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写出“放弃金本位制”给2分,只写出“实行美元贬值”给1分,其他表述不给分);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专有名词写错不给分);管制证券业等。(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只写出“整顿金融”,没有其他内容或表述错误,不给分;同时有答案里的表述,只给答案里表述的分数。如果答案“趋势”“措施”顺序颠倒,但是有标注,正常给分。如果没有标注,依据第一点答案对应的问给分,第二点答案不给分。)平均分年级:3.45难度:0.57:错因审题有误,基础知识掌握不准确,语言表述笼统或不完整,专有名词不准确。4)为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国际社会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一新秩序的建立有何影响?(8分)审题目措施影响(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国际金融新秩序)明考点必修二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P105答案措施:签订《布雷顿森林协定》(写成体系也可以给2分);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或世界银行)。(一个组织1分,写英文简称也给分)(4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影响: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平均分年级:4.64难度:0.58错因审题有误,基础知识掌握不准确,专有名词不准确,影响(评价):积极—消极;直接—深远等39.(26分)在中美两国长期交往的历史中,两种对立的中国观在美国交替出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784年以前,美国与中国没有直接往来。尽管美国人对中国非常陌生,但也还大致形成了对中国的初步印象,把中国看成一个文明礼仪之邦,表现出尊敬和羡慕,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形象是积极和美好的。1784年“中国皇后号”来华后,美国人开始有机会亲眼目睹中国的“庐山真面目”,他们发现眼见的中国与耳闻的中国相去甚远,顿令第一批美国商人产生一种失望感。(1)阅读材料一,指出1784年以前美国人可能通过哪些渠道了解中国。“中国皇后号”来华后,中国社会的哪些现象可能“令第一批美国商人产生一种失望感。”?(8分)(1)阅读材料一,指出1784年以前美国人可能通过哪些渠道了解中国。(4分)审题目渠道(1784年以前)明考点1784年以前东西方交流的相关知识答案渠道:中国的商品,如瓷器、丝绸、茶叶等;来华的欧洲旅行家、传教士或商人;启蒙思想家涉及中国的作品(只答报刊、作品、书籍介绍给1分)。补充答案:殖民扩张,海外贸易、海上丝绸之路或手工艺品,,《马可波罗游记》(《东方见闻录》)的影响,儒家思想的外传,(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平均分年级:5.9难度:0.74错因缺少知识迁移能力,教材知识的整合能力;错别字(1)“中国皇后号”来华后,中国社会的哪些现象可能“令第一批美国商人产生一种失望感。”?(4分)审题目现象(1784年,失望)明考点清前期政治经济思想对比进步落后答案现象:闭关锁国政策;官僚腐败;天朝上国的观念;中国人的某些习俗和信仰等。补充答案:重农抑商政策;君主专制的强化;经济技术没有想象的发达或落后封闭小农经济;骄傲自大心态;程朱理学的思想禁锢保守迂腐等;(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平均分年级:5.9难度:0.74错因对阶段特征,时代背景掌握不清楚,没有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中国重要社会转型期1、春秋战国时期2、魏晋南北朝3、明末清初4、甲午战后至五四运动前5、过渡时期(1949——1956)6、改革开放以来(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步步高》(红)137页热点链接材料二:“我们有像中国那样忠诚的战友,它有着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中国依靠其吃苦耐劳、足智多谋的人民,将十倍地报偿我们以前给它的援助。”……长期以来一直备受美国蔑视和施舍的中国迎来了最佳时光……其影响至今仍清晰可见。(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简要分析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形成的原因。(6分)——皆据王立新《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18世纪~1950)》答案: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或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20世纪40年代中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2分,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难度:0.41难明考点:必修一P76—P77(2)简要分析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形成的原因。(4分)审题目原因(时间范围)明考点二战时期中美关系的相关史实(角度/利益)必修一P76—P77答案原因:太平洋战争爆发,共同抗击日军;中国抗战有力支持了美国;中国政府的亲美政策;抗战中中国军民表现出的优良品质等。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平均分年级:2.43难度:0.41难错因没有多角度分析,如国际、国内原因,或者从美国方面、中国方面,或者从主观与客观原因等角度,而是一味的从政治、经济、文化去分析。高考链接•(08年广东高考题27)•材料三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年)•④赞赏阶段(1937--1944)•⑤清醒阶段(1944—1949)•⑥敌对时期(1949—)•(3)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的第④和第⑥两个阶段形成的政治背景。(4分)第④阶段:中美同属世界反法西斯阵营(2分)。第⑥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美国实行冷战政策;朝鲜战争(2分)。1958年,曾在40年代担任美国《新闻周刊》驻华记者后任教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哈罗德·艾萨克斯(伊罗生)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出版。该书后来被广征博引,遂成传世之作。20年以后,在中美两国正式建交前夕,美国学者就形象变化问题提出了略为不同的分期意见。(1)尊重时期(1784-1841),(2)轻视时期(1841-1900),(3)家长式统治时期(1900-1950),(4)恐怖时期(1950-1971),(5)尊敬时期(1971-)?——原因一题多变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苏关系材料三:伴随着朝鲜战场烽烟四起,成吉思汗的好战形象重新在在美国人脑海中浮起中国被视为莫斯科的“傀儡”和忘恩负义的“侵略者”。中国在美国的形象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3)阅读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并简述其形成的历史背景。(8分)正确答案:形象:莫斯科的“傀儡”;忘恩负义的“侵略者”。(4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补充答案:形象:好战(3)阅读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并简述其形成的历史背景。审题目中国观历史背景(这一时期?)明考点两极世界的形成;新中国
本文标题:2013年广州一模考试主观题讲评课 (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853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