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肺部感染疑难病例讨论
肺部感染-胸腔积液护理查房主要内容概念及发病机制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及依据健康教育病史病史老年,男性,87岁主诉:间断胸闷气短十余年,加重伴胸痛、咳嗽、咳痰恶心、呕吐一天。护理查体:T:36.7℃、P:88次/分、R:25次/分、BP:126/84mmHg、SPO2:95%;左下肢截肢术后既往史:冠心病病史十年;神志清楚,呼吸平稳,口齿清晰,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无破溃,无瘀点瘀斑,无出血点。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肺部CT示:1.两肺间质行炎症2.双侧胸腔积液,两肺下页后基底段压迫性肺不张,3.心脏增大,4.主动脉、冠状动脉硬化。心彩超示:1.左心功能降低,2.主动脉瓣钙化并少量钙化3.肺动脉高压(轻度)心电图示:1.窦性心律2.前壁心梗3.下壁心梗4.ST-T段改变护理评估护理评估及措施:评估:导管评分6分跌倒坠床评分4分(乏力、利尿药物)压疮评分17分自理能力评分35分实验室检查血球分析示:中性粒细胞计数7.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5.6%,血凝分析示:纤维蛋白原:5.21g/L,凝血酶原时间:14.4秒D2聚体:0.85mg/L天天向上的第五组天天向上第五组汇报病史入院第一天(10.12)遵医嘱予以一级护理,病危,低盐、低脂饮食,心电监护,氧气吸入,血氧饱和度监护监测血压Bid,1.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盐酸氨溴索粉针30mgQ12H2.可乐必妥注射液0.5g3.0.9%氯化钠注射液50ml欣康注射液20mg泵入4.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益索0.2g5.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哌舒西林4.5gQ8H入院第一天护理问题1.焦虑:与环境不熟悉有关。护理措施:(1)介绍病区环境,同室病员,消除其陌生感。(2)介绍管床医生、护士,主任等(3)多与患者交流,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想法(4)尽量满足患者合理的需求2.知识缺乏: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有关护理措施:(1)介绍疾病形成的病因(2)介绍相关治疗处理措施(3)介绍相关检查的目的(4)告知患者多饮水,勤排尿以减轻不适症状入院第二天(10.13)继续抗炎扩管化探治疗,托拉塞米20mg静推联合螺内酯20mgqd口服。完善胸腔积液定位B超定位检查,右侧8cm,左侧6cm,与家属沟通,于17:40行右侧胸腔穿刺引流术。术中顺利,引出血性胸腔积液700ml。患者自述胸闷气憋,咳嗽症状较前缓解。SPO2:98%护理指导:1.告知患者及家属防脱管注意事项。2.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饮食。请大家带着问题继续学习1.该患者属于哪种胸腔积液?2.胸腔引流管患者护理的注意事项?3.胸腔穿刺抽液,每日不超过ml为宜。3.针对此患者,我们护理的哪里不到位?天天向上第五组天天向上第五组概念胸膜腔(pleuralspace)是位于肺和胸壁之间的潜在腔隙。胸液-胸膜腔内的少量液体正常:13~15ml润滑作用胸膜腔示意图胸腔积液任何原因导致胸膜腔内出现过多的液体称胸腔积液,俗称胸水。我们常说胸腔积液,实际上是胸膜腔积液。正常人胸膜腔内有3ml~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润滑作用,但胸膜腔中的积液量并非固定不变。即使是正常人,每24小时亦有500ml~1000ml的液体形成与吸收。胸膜腔内液体自毛细血管的静脉端再吸收,其余的液体由淋巴系统回收至血液,滤过与吸收处于动态平衡。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缓,临床产生胸腔积液。按照胸腔积液的特点分类,可以将胸腔积液分为漏出液、渗出液(浆液性或血性)、脓胸、血胸、乳糜胸。天天向上第五组胸水的循环机制-正常情况下产生--壁层毛细血管的滤过排出--壁层胸膜淋巴管的重吸收(泵)脏层胸膜对胸水循环的作用较小胸腔积液的病因胸膜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高--漏出液如充血性心衰,上腔静脉受阻胸膜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降低--漏出液如肝硬化低蛋白血症胸膜通透性增高--渗出液如胸膜炎症壁层胸膜淋巴回流障碍--渗出液如肿瘤引起淋巴管阻塞胸膜损伤--血液、乳糜液、脓液如外伤引起血管、食管或胸导管破裂胸腔积液以渗出性胸膜炎最为常见。肿瘤(如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等)累及胸膜,使其表面通透性增加,或淋巴引流受阻,或伴有阻塞性肺炎累及胸膜,均可引起渗出性胸腔积液。偶因胸导管受阻,形成乳糜胸。如心包受累而产生心包积液,或因上腔静脉受阻而使血管内静水压升高,或因恶性肿瘤所致营养不良性低蛋白血症,胸腔积液可为漏出液。炎性积液多为渗出性,常伴有胸痛及发热。由心力衰竭所致胸腔积液为漏出液。肝脓肿所伴右侧胸腔积液可为反应性胸膜炎,亦可为脓胸。天天向上第五组临床表现症状的轻重:取决于积液量和原发疾病呼吸困难程度与积液量成正比胸痛单侧锐痛,随呼吸、咳嗽加重,放射伴随症状:发热、干咳--结核性胸膜炎消瘦--胸部恶性肿瘤心功能不全--充血性心衰表现肝区疼痛、发热--肝脓肿★注意事项胸腔穿刺抽液:对于中、大量胸腔积液,伴有明显症状者,应给予穿刺抽液,每日抽液量不超过1000ml为宜。如为急性脓胸,除反复抽脓外可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天天向上第五组主要护理问题1、胸痛与胸腔穿刺术有关2、气体交换功能受损与炎症使呼吸膜增厚有关3、体温过高与肺部炎症有关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胸膜炎、胸腔积液引起高热、消耗状态有关5、舒适度改变与胸腔闭式引流术有关。6、焦虑与疾病时间长、病情反复有关胸痛:1、协助病人取患侧卧位,2、必要时用宽胶布固定胸壁,以减少胸廓活动幅度减轻疼痛。改善呼吸功能: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2、保持患者安静,避免剧烈吵闹,以减少氧的消耗。3、体位:半卧位,利于呼吸,平卧时垫高肩颈部。经常变换体位以减轻肺瘀血,防止肺不张。4、给氧:根据缺氧程度选择不同的给氧方式。5、饮食:宜给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耐心喂食、防止呛咳;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影响呼吸6、按医嘱准确使用抗生素,以消除肺部炎症。1).降温: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方法。物理降温有局部和全身冷疗两种方法。化学降温主要指应用退热药,通过体温调节中枢,减少产热,加速散热,而达到降温的目的。行降温措施30分钟后应测量体温并记录。2).休息:休息可减少能量的消耗,有利于机体的康复。高热者绝对卧床休息,低热者酌情减少活动,适当休息。同时提供病人合适的环境,如室温适宜、环境安静、空气流通等。发热的护理1)指导并帮助病人在进餐之前获得休息的机会,以便有充分的精力进餐。2)就餐时限制液体的入量,以免胃部过度扩张;同样在饭前和饭后1小时避免摄取液体。3)鼓励家属携带病人特别喜好的家庭制做的食品。4)避免饮咖啡(会降低食欲)和碳酸盐饮料(导致饱胀感)。5)限制过量活动,活动量以能增加营养物质的代谢和作用,以增加食欲为宜,建议患者少食营养失调的护理:病人的体位术后病人通常为半卧位,如果病人躺向插管侧,注意不要压迫胸腔引流管。引流管的长度与固定引流管的长度以能将引流管固定在床缘,且能使它垂直降到引流瓶为宜。过长时易扭曲,还会增大死腔,影响通气。过短时病人翻身或坐起时易牵拉到引流管。固定引流管时,可将引流管两端的床单拉紧形成一凹槽,再用别针固定。保持引流通畅定时挤压引流导管,防止导管受压、扭曲、堵塞;鼓励病人咳嗽、深呼吸运动和变换体位,以利液体、气体排出,促进肺扩张。健康教育避免抬举重物、剧烈咳嗽、屏气;饮食应清淡富含纤维素,保持大便通畅;劳逸结合,在气胸痊愈的一个月内,勿剧烈活动,如打球、跑步等;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波动;天天向上的第五组引流管的拔除及注意事项胸腔引流管安置一般48~72小时后,如查体及胸片证实肺已完全复张,24小时内引流量少于50ml,脓液小于10ml,无气体排出,病人无呼吸困难,可拔出胸腔引流管。拔管时病人应取半卧位或坐在床边,鼓励病人咳嗽,挤压引流管后夹闭,嘱病人深吸一口气后屏住。病人屏气时拔管,拔管旨立即用凡士林纱布覆盖伤口。拔管后,要观察病人有无呼吸困难、气胸和皮下气肿。检查流口覆盖情况,是否继续渗液,拔管后第二天应更换敷料。健康教育吸烟者戒烟;若出现突发性胸痛,随即感到胸闷、气急等气胸复发征兆时,及时就诊;一般治愈出院不需回院复查,每日做数次手臂和肩的全范围关节活动,防止肩关节粘连。天天向上第五组健康教育1).促使治疗方案的有效执行: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本病的特点及目前的病情2).休息与活动: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过度劳累。3).加强营养: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加强营养为胸腔积液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合理调配饮食,进高能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增强机体抵抗力。出院指导1.活动与休息1)出院后短时间内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宜,尽量减少出入公共场所的次数,以免因抵抗力低下而诱发感染2)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睡前进行放松训练,防止睡眠规律紊乱,每日睡眠不少于8小时2.正确用药1)请严格按医生规定的时间、给药途径、方法用药,若有特殊注意事项,出院前医师会及时向您交待。2)用药物若有异常反应请及时就诊。3.饮食与营养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加强营养的摄入,忌烟、酒。2)注意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搭配,必要时请咨询营养师或医师。3)进餐时,室内应整洁,空气清新,食具清洁,食物的调制要注意色、香、味。用餐提倡分餐制。4)保持口腔卫生,饭后要漱口,必要时治疗,口腔或牙齿疾病。4.自我保健与复查1)疾病恢复期应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心理健康。身体状况允许时,可适当散步或遵医嘱逐步加大活动量。2)康复出院后,应听从医师的指导,定期复查。若有不适,应引起重视,及时就诊。2、留置闭式胸膜腔引流的病人引流管脱出,首先要:A.立即报告医生B.用凡士林纱布、厚层纱布封闭引流口C.把脱出的引流管重新插入D.给病人吸氧E.急送手术室处理天天向上第五组思考题
本文标题:肺部感染疑难病例讨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858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