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动物营养学(6497)自学考试大纲一、本课程性质与设置的目的(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动物营养学是紧密围绕动物生产又直接为养殖业服务的一门科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特点:基本概论多、基本理论较深,前半部分主要讲述营养物质的作用及体内的代谢过程,理论性较强,后半部分主要讲述动物的营养需要量,理论性和实践应用性均较强。学习时必须循序渐进,首先要掌握前面的基本理论,再学习动物的营养需要,结合以后所学的专业课(如养猪学)就可以用于指导和从事以后的养殖生产。通过理论学习、课程实验与生产实践,逐步掌握各章节的主要内容,最后融会贯通。(二)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动物营养学是动物医学与动物科学的专业基础课程,只有在学好此课程的基础上,才能学好饲料和饲养学、养猪学,养羊学等其它专业课程。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摄入、利用营养物质全过程与生命活动相互关系的科学。其主要任务在于:第一,研究动物生存和生产所需的营养素及各物质的生理生化功能;第二,研究并确定各种营养素的适宜需要量;第三,研究营养素在体内代谢、定量转化规律及作用调节机制;第四,动物生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第五,寻求和改进动物营养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动物营养学在现代动物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营养是决定生产效率高低和生产潜力发挥的关键因素,提高动物生产效率,除合理选用品种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提高,后者则取决于动物营养研究的扩展。20世纪,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动物营养、营养需要研究的深入发展和动物营养学边缘学科等领域的不断发展,动物生产的发展突飞猛进,生产水平显著提高。(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总的要求是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理解各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转化规律;掌握不同动物在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量的特点和规律。(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动物营养学是生命科学中理论性、应用性均较强的学科,与自然科学中三十多门学科,特别是与生命有关的学科关系密切,也和哲学、自然辨正法、经济学和法律等人文学科相互联系。饲料与饲养学是动物营养学的姊妹学科。动物营养学研究营养需要的发展历史,实际上也是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和饲养技术研究发展的历史。动物生理学和生物化学与动物营养学紧密相关,生理学、生物化学的发展对动物营养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2–推动作用。这两门课程是学好动物营养学和从事动物营养研究、揭示营养作用机制的必备的基础知识。物理学知识、应用数学以及计算机技术是动物营养学的基础知识和重要的研究手段和工具。微生物学是动物营养学研究消化道营养,特别是反刍动物和单胃草食动物营养的重要理论基础。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试验技术将有助于动物营养学从根本上阐明营养物质的摄入、利用与生命活动之间的关系。动物营养学与之交叉结合,势必将在动物营养方面获得重大突破。学习本课程的基础知识是:1、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2、有机化学;3、动物生物化学;4、动物生理学;5、物理学。重点:1、各类营养物质的营养作用和典型的缺乏症状。2、维持的营养需要。3、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3、不同阶段、不同生理状态下营养需要的特点。难点:1、各类营养物质的相互关系。2、营养需要及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研究方法。3、维持的营养需要。疑点:动物与植物营养需要的区分。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一般理解:饲料中各营养物质的基本功能2、熟练理解:饲料中的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的分类;动植物体化学组成成分的比较。3、一般掌握:VanSoest饲草分析方案。4、掌握:概略养分分析方案。(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动物与植物第二节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三)考核知识点1、饲料中的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2、动物与饲料化学组成的异同点。(四)考核要点1、识记: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2、领会:动物与饲料化学组成的异同点。3、简单运用:概略养分分析方案。–3–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一般了解:(1)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2)消化后营养求物质的吸收。2.深刻理解:(1)微生物消化的优缺点。(2)各类动物的消化特点。(3)消化力与消化性。(4)影响消化力的因素。(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饲料的可消化性第二节:动物的消化力与饲料的可消化性(三)考核知识点1、微生物消化的优缺点。2、各类动物的消化特点。3、消化力与消化性。4、影响消化力的因素。(四)考核要求1.识记:表观消化率和真消化率。2.领会:(1)各类动物消化的特点。(2)微生物消化的优缺点。3.综合运用:论述影响微生物消化的因素。第三章水的营养(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一般理解:(1)水的性质和作用。(2)水的流失。(3)水的品质。2、熟练理解:水的来源。3、一般掌握:水的平衡及调节。4、熟练掌握:(1)动物的需水量。(2)影响动物需水量的因素。(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水的性质和作用第二节动物体内水的平衡及调节第三节各种动物的需水量及饮水品质(三)考核知识点1、水的来源。2、动物的需水量。–4–3、影响动物需水量的因素。(四)考核要点1、识记:代谢水。2、领会:(1)水的来源。(2)影响动物需水量的因素。3、简单运用:动物的需水量及影响动物需水量的因素。第四章蛋白质的营养(一)学目的与要求1、一般了解:(1)蛋白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分类。(2)蛋白质、氨基酸的周转代谢。(3)理想蛋白质。2、深刻理解:(1)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2)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及影响消化吸收的因素。(3)必需、非必需及限制性氨基酸。(4)饲料氨基酸的平衡。3、一般掌握:非反刍动物利用非蛋白氮的能力。4、熟练掌握:(1)蛋白质质量的评定方法。(2)非蛋白氮的利用。(3)反刍动物含氮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及影响消化吸收的因素。(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蛋白质的组成和作用第二节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第三节蛋白质、氨基酸的代谢第四节蛋白质、氨基酸的质量与作用第五节非蛋白氮的利用(三)考核知识点1、蛋白质的营养生理功能。2、非反刍动物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因素。3、反刍动物含氮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影响含氮化合物消化吸收的因素。4、必需、非必需及限制性氨基酸,蛋白质质量的评定方法。5、非蛋白氮的利用。(四)考核要求1、识记:(1)必需氨基酸。(2)限制性氨基酸。(3)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4)降解率。(5)氨基酸互补。(6)非蛋白氮。2、领会:(1)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2)反刍动物日粮中使用非蛋白氮应注意的问题。3、简单运用:根据反刍动物含氮化合物的原理,说明在反刍动物的饲料中为什么可–5–以添加非蛋白氮。4、综合运用:结合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消化蛋白质的原理,说明在生产实践中如何利用好蛋白质饲料。第五章碳水化合物的营养(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一般了解:(1)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分类和主要性质。(2)碳水化合物代谢。2、深刻理解:(1)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功能。(2)非反刍动物与反刍动物消化碳水化合物的异同点。(3)纤维素的利用。(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碳水化合物及其营养生理作用第二节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谢第三节纤维的利用(三)考核知识点1、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功能。2、反刍动物与反刍动物消化碳水化合物的异同点。3、纤维素的利用。(四)考核要求1、识记:(1)碳水化合物。(2)非淀粉多糖。2、领会:(1)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作用。(2)纤维素的营养作用。3、简单运用:日粮中的精粗比例与丙酸和乙酸摩尔比的关系。4、综合运用:结合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消化碳水化合物的原理,说明在生产实践中如何利用粗纤维。第六章脂肪的营养(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一般了解:(1)脂类的组成、结构和分类。(2)脂类的主要性质。2、深刻理解:(1)脂肪的营养生理功能。(2)非反刍动物和反刍动物消化脂肪的异同点。(3)必需脂肪酸的概念和种类。3、一般掌握:脂类的转运。4、熟练掌握:动物必需脂肪酸的来源和供给。(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脂类化学及其作用–6–第二节脂类的消化、吸收和代谢第三节必需脂肪酸考核知识点(三)考核知识点1、脂肪的营养生理功能。2、非反刍动物和反刍动物消化脂肪的异同点。3、必需脂肪酸的概念和种类。(四)考核要求1、识记:(1)脂类的额外能量效应。(2)必需脂肪酸。2、领会:(1)脂肪的营养生理作用。(2)必需脂肪酸的种类及来源。3、简单运用:脂肪在生产实践中的合理应用。第七章能值(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一般了解:(1)能量来源及能量单位。(2)能量价值的相对单位体系。2、深刻理解:(1)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2)饲料能量利用效率。(3)影响饲料能量利用率的因素。3、一般掌握:氮校正代谢能的计算。4、熟练掌握:(1)影响代谢能的因素。(2)影响热增耗的因素。(3)影响能量利用效率的因素。(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能量来源及能量单位第二节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第三节动物能量需要的表示体系第四节饲料的能量效率(三)考核知识点1、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2、饲料的能量效率。(四)考核要求1、识记:(1)消化能。(2)代谢能。(3)净能。2、领会:(1)影响消化能的因素。(2)影响代谢能的因素。(3)影响净能的因素。3、简单运用:影响饲料能量利用率的因素第八章矿物质营养–7–(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一般了解:(1)动物体内的矿物质。(2)电解质平衡与营养。(3)其它微量元素。2、深刻理解:矿物元素的相对利用率。3、一般掌握:电解质平衡与营养。4、熟练掌握:钙、磷、镁、铁、锌、锰、硒、碘、铬的主要功能和典型的缺乏症(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常量元素第三节微量元素(三)考核知识点1、矿物元素的相对利用率。2、钙、磷、镁、铁、锌、锰、硒、碘、铬的主要功能和典型的缺乏症。(四)考核要求1、识记:矿物质相对利用率。2、领会:钙、磷、镁、铁、锌、锰、硒、碘、铬的主要功能和典型的缺乏症。3、简单运用:日粮中高铜在生产实践中的合理利用。第九章维生素的营养(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一般了解:各种维生素的特性和效价2、熟练掌握:维生素A、D、E、K、B1、B12、C、胆碱、生物素的主要功能和缺乏症。(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脂溶性维生素第二节水溶性维生素(三)考核知识点:维生素A、D、E、K、B1、B12、C、胆碱、生物素的主要功能和缺乏症(四)考核要求1、领会:维生素A、D、E、K、B1、B12、C、胆碱、生物素的主要功能和缺乏症。2、简单运用:日粮能量浓度与泛酸需要量的关系。第十章饲料添加剂(一)自学目的与要求–8–1、一般了解:(1)抗生素的种类及作用机理。(2)酶制剂应用的条件及尚需解决的问题。(3)益生素的种类。(4)激素、缓冲剂、离子载体和甲烷抑制剂、离子交换化合物的作用与功能。2、熟练掌握:(1)饲料添加剂的种类。(2)抗生素的饲用效果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3)酶制剂的种类及应用效果。(4)益生素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5)生长激素的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6)酸化剂、缓冲剂的作用。(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抗生素第二节酶制剂第三节益生素第四节其它饲料添加剂(三)考核知识点1、饲料添加剂的种类。2、抗生素的饲用效果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3、酶制剂的种类及应用效果。4、益生素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四)考核要求1、识记:饲料添加剂;化学益生素。2、领会:(1)抗生素的饲用效果。(2)酶制剂的应用效果。(3)饲用添加剂的种类。3、简单应用:(1)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存在的问题。(2)益生素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第十二章各类营养物质的相互关系(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一般了解:(1)能量与矿物质、维生素的关系。(2)蛋白质、氨基酸与其他营养物质的关系。(3)矿物质与维生素的相互关系。(4)维生素之间的相互关系。2、深刻理解:(1)能量与蛋白质、氨基酸的关系。(2)能量与碳水化合物、脂肪的关系。(3)常量元素、微量元素之间的关系。(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能量和其他营养物质的关系第二节蛋白质
本文标题:《动物营养学》要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911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