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对峙向“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演变(一)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二)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三)20世纪90年代美苏“冷战”兴起,两极对峙格局逐渐形成两极对峙格局.同时,新兴力量兴起,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概述: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雅尔塔体系含义:是对1945年-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得名于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在苏联雅尔塔(今属俄罗斯克里米亚)举行的雅尔塔会议。基础:美苏两国力量势均力敌。实质: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做出两分天下的划分。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二战结束后,美苏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客观原因)2)美苏两国国家利益的冲突(根本原因)①美国确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②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的影响3)美苏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重要原因)4)英国对冷战的兴起推波助澜邱吉尔的铁幕演说1.原因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二)“冷战”兴起1)政治对抗:2)经济对抗:3)军事对抗: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成立北约(1949年)苏联为首的东欧国家成立华约(1955年)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1948年)苏联和东欧成立经互会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1947年)苏联成立情报局2.“冷战”政策的表现(1)联系:“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两者相互联系,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各具特色。(2)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地、赤裸裸地反共反苏,既包括对西欧等国经济上的援助,也包括军事上的援助;马歇尔计划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但却是采取更为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1.“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联系与区别(3)实质:“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两者之间的关系,犹如一个胡桃的两半,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表现。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3.“冷战”的影响1)消极:①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为两部分.②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③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世界和平。(爆发了局部的“热战”在亚洲:朝鲜战争、越南战争)2)客观:①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②客观上也促进了现代科技的发展。(三)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出现,两极格局最终形成.拓展:何谓冷战思维?“冷战思维”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内容:过分强调国家间意识形态或价值观念的对立;“非友即敌”和必须确定一个头号敌手的观念;把前苏联当作评判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行为的参照物。冷战思维是导致“中国威胁论”和“遏制中国论”的重要因素。(1)在两极格局中,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其内部虽然有着矛盾和分歧,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2)在两极格局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3)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具体表现为政治上对抗、军事上对峙、意识形态上对立和经济上割据。(四)两极格局的特点1.美国前总统杜鲁门(1945年)说:“美国现在处于世界领导地位---成吉思汗、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这说明A.美国要推行世界霸权政策B.美国准备与西欧合作C.美苏同盟关系破裂D.美国要以武力征服世界A2.2007年德国、美国、英国、法国政府部门的网站接连受到黑客攻击,而多个外国媒体的报道草率的认定黑客“来自中国”,甚至“中国军方”。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在北京作出回应:“……有人对中国进行无端指责,妄称中国军方对美国国防部实施网络攻击,这是毫无根据的,也是冷战思维的体现。”冷战思维的主要特征是A.进攻B.联合C.遏制D.诬陷C3.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基本是西欧)接受了美国130亿美圆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丘吉尔把美国的做法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美国慷慨举动的实质是A.开始冷战B.诱导东欧各国摆脱苏联控制C.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D.帮助西欧实现经济复兴C二.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2.日本经济崛起,谋求政治大国-20世纪80年代3.不结盟运动兴起4.中国的振兴,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1)原因:1.欧共体的形成①经济: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的生产力得到较快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合作②政治:二战后,西欧国际地位下降.西欧国家要摆脱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提升国际影响力,也迫切需要联合起来③文化:西欧文明主要都发端于古希腊罗马文明,具有共同的文化渊源2)过程:1)1951年,法、德等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一体化开始)2)1958年,又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3)1967年,三大共同体合并,简称欧共体4)1993年,成立欧盟,经济、政治双重合作3)影响:①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②经济上与美国竞争和政治上的独立自主使美国的霸权地位严重削弱。③冲击了“二战”后的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①美国的扶植;②推行民主化改革,铲除残存封建因素;③重视教育和科技;④采取制定经济计划的方式,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动经济的发展;⑤朝鲜战争的刺激等。2.日本经济的崛起1)原因:2)表现:3)影响:1956—1972年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第二位经济大国.(1)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冲击了两极格局。(3)20世纪80年代日本开始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1)背景:2)兴起:3)主张:4)意义:①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纷纷独立;②美苏争霸的国际格局,(在此国际格局中亚非拉国家处于弱势地位,甚至成为美苏争霸的战场,强烈要求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况)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举行1)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2)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用和平代替“冷战”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有力冲击了两极对峙格局,推动了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3.不结盟运动兴起4.《全球通史》中指出: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政治家清醒认识到“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这一认识主要基于A.二战使欧洲遭到严重削弱B.二战后欧洲经济凋敝、社会动乱C.二战后来自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渗透控制加强D.欧洲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一体化进程C5.对不结盟运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是20世纪60年代由亚非拉新兴独立国家建立的国际政治集团B.其目的是谋求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发展C.推动了国际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D.对美苏霸权主义起到了一定制约作用A1.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瓦解(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改革.①背景:20世纪80年代,苏联陷入严重的政治经济困境;戈尔巴乔夫上台进行经济改革受阻,转而进行政治改革.②指导思想: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1)苏联解体的原因:(1)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和政策上的错误,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三.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③内容: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④影响:导致国内政局逐渐失控,民族纷争迭起,苏联迅速走向解体,东欧发生剧变。(2)1991年苏联最高苏维埃最后一次会议宣告苏联停止存在,苏联完全解体。2)苏联解体:(1)1991年“8.19事件”成为苏联解体的催化剂;(3)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3)影响:(1)两极格局最终瓦解,冷战也宣告结束(2)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到严重挫折(1)“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和新冲突(如南斯拉夫解体;北约轰炸南联盟)(2)美国试图独霸全球,推行单边主义政策,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2)动荡原因:2.“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3)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不断发生;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缓和与动荡并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1)缓和原因:两极格局的瓦解,大国间的军事对抗和军备竞赛减弱,冲突得到缓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原因:(1)美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2)其他国家则主张推进多极化进程。“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3.“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2)特点:暂时呈现“一超多强”局面,但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作为惟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地位相对削弱。欧盟在一体化进程中取得重大进展,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越来越大;日本已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并试图向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迈进;俄罗斯积极开展东西方兼顾的全方位外交,致力于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地位;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际舞台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中国家(巴西、印度、墨西哥)联合自强,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表现:4)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对世界有什么影响?(1)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2)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3)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这表明()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A【教材知识回顾】解析:A。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表明发展中国家势力的崛起。所以A项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的表述是正确的。七十七国集团不是经济区域集团,故B项错误;C项是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D项在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
本文标题: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919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