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应急管理知识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应急管理知识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仅供参考)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施行日期,以下四项中哪一项是正确的(B)。A.2007年8月30日;B.2007年11月1日;C.2008年1月1日;D.2007年12月31日;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市人民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原则是(B)。A.处置为主、预防为辅;B.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C.预防为主、处置为辅;D.处置与预防并重;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是下列何种颜色标示(A)。A.红、橙、黄、蓝B.红、黄、橙、绿C.红、黄、绿、蓝D.黄、红、橙、蓝4.国务院和(C)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A.省级;B.地市级;C.县级;D.乡镇级;??5.突发事件预警信息最高级别为Ⅰ级,用(B)表示。A.橙色;B.红色;C.黄色;D.蓝色;6.应急响应是在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的应急与救援行动,其中包括(A)。A.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B.应急队伍的建设;C.事故损失评估;D.应急预案的演练;7.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B)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A.信息报告;B.预测预警;C.信息发布;D.评估;8.恢复工作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首先使事故(D)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A.发生区域;B.影响生产;C.引发地区;D.影响区域;9.(C)是应急机制的基础,也是整个应急体系的基础。A.分级响应;B.统一指挥;C.公众动员机制;D.以人为本;10.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包括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C)、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A.事件经过;B.救援措施;C.预警级别;D.公共信息;11.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B)。A.保留;B.撤销;C.升级;D.解散;12.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对事故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A)”,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A.绿色通道;B.快速通道;C.特殊通道;D.直线通道;13.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法依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D)。A.民事责任;B.行政责任;C.经济责任;D.刑事责任;14.(D)的应急能力,是全部应急管理的基础。A.政府;B.专业指挥机构;C.专业救援队伍;D.基层;15.使用遇险求救声音信号,应按照(D)规则。A.三声长,三声短,再三声长,间隔30秒钟后重复;B.三声短,三声长,再三声短,间隔30秒钟后重复;C.三声长,三声短,再三声长,间隔一分钟后重复;D.三声短,三声长,再三声短,间隔一分钟后重复;16.地震灾害的伤亡主要由(A)造成。A.建筑物倒塌;B.地震的余波;C.地震引起的火灾;D.地震引起的传染病;17.家庭装配的应急箱中,食品和饮用水至少够每个人用(A)天。A.1;B.2;C.3;D.4;18.发生核事故,以下做法错误的是(A)。A.尽量留在室内,关闭门窗和所有通风系统;B.如在室外,用湿手帕、毛巾等捂住口鼻,沿下风方向就近躲到人防工程内;C.衣服或皮肤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时,小心地脱去衣服,仔细洗手、洗脸、洗头发;D.身体受到污染,大量饮水,使放射性物质尽快排出体外,并尽快就医;19.2008年举行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安全奥运是实现“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有效保障。安全奥运的含义是(B)。A、奥运场馆安全;B、奥运建设及运营过程的整体安全;C、奥运食品安全。D、奥运设施安全20.被狗、猫等动物咬(抓)伤后,应立即到医疗门诊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第一次注射狂犬病疫苗的最佳时间是被咬伤后的(D)小时内。A.6;B.12;C.24;D.48;21.防止登革热关键是要消灭(B)。A.苍蝇;B.蚊子;C.老鼠;D.蟑螂;22.禽流感病毒可通过(A)进入人体传染给人,人类直接接触受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禽流感病毒都可以被感染。A.消化道和呼吸道;B.空气;C.食用煮熟的禽肉;D.食用禽类的蛋;23.在大量易燃易爆气体泄漏的场所,一般情况下,下面(A)种动作容易引起静电。A、快速奔跑;B、大声呼救;C、俯身慢走;D、静止不动24.对受伤人员进行急救的第一步应该是(A)。A、观察伤者有无意识;B、对出血部位进行包扎;C、进行心脏按摩;D、进行人工呼吸25.因事故导致严重的外部出血时,应采取下列(B)方法?A、清洗伤口后加以包裹;B、用布料直接包裹,制止出血;C、用药棉将流出的血液吸去;D、不时用软布擦拭出血处26.以下(C)出血最具危险性,如不及时处理将造成生命危险。A、毛细血管出血;B、静脉出血;C、动脉出血;D、皮下出血27.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并(C)。??A、实施监督;B、制订安全责任制;C、定期组织演练;D、进行培训;28.发现人员触电时,应采取(B),使之脱离电源。A、立即用手拉开触电人员;B、用绝缘物体拨开电源或触电者;C、用铁棍拨开电源线;D、大声呼救29.重一点的烫伤应立即用冷水冲洗不少于(B)分钟。A、20;B、30;C、40;D、5030.成人口对口人工呼吸每分钟应为(B)次。A、10~12次;B、16~18次;C、18~24次;D、24~32次31.大型活动现场发生突发事件,需要紧急疏散时在场人员要(A)。A、按顺序迅速撤离现场;B、争先恐后逃跑;C、围观看热闹;D、聚集在一处32.公园景区游船、客运索道、滑道遇有(A)时需停运。A、4级风;B、5级风;C、6级风;D、7级风33.搬运交通事故伤员,(C)是正确的?A、随意搬抬伤员;B、两人或多人抬伤员;C、首先固定伤者颈部,由4~5人同时平抬起伤者,使伤者脊椎姿势固定不动;D、直接拖动伤员34.从长远观点来看,(A)的预防措施是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A、低成本高效益;B、低风险高收益;C、高成本高效益;D、高风险高收益;35.下列(A)情况不宜采用胸外心脏按摩。A、心跳停止并有肋骨骨折的;B、触电后心跳停止的;C、心肌梗塞病人;D、休克的36.(B)是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方针。A、健全体制,明确责任;B、居安思危,预防为主;C、强化法治,依靠科技;D、协同应对,快速反应;37.非典型性肺炎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严重(A)症候群。A、急性呼吸道;B、慢性呼吸道;C、肺功能紊乱;D、急性消化道38.在烈日下或高温环境中工作容易产生中暑,中暑者先有头痛、眩晕、心悸、恶心等症状,随即出汗停止,(B),如不及时抢救可致昏迷而死亡。A、体温下降;B、体温上升;C、体温正常;D、身体忽冷忽热39.狂犬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一旦发病无法救治,病死率达(D)%。A、40B、50;C、70;D、100;40.火灾中对人员威胁最大的是(B),因此,首先应该做好防护再逃生。A、火;B、烟气;C、可燃物;D、电器41.进行心脏按摩时,应用(B)放在按压位置。A、手背面;B、手掌掌根部位;C、手掌指端部位;D、整个手掌4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于(A)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会议通过。A、2007年8月30日;B、2007年7月10日;C、2007年9月20日;D、2007年10月1日43.发现刑事、治安案件以及危及公共与人身财产安全,及时报警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报警电话是(A)。A、110;B、119;C、112;D、12044.全国统一急救电话号码是(B)。A、110;B、120;C、112;D、11445.人工呼吸法主要包括口对口人工呼吸、口对鼻人工呼吸、(A)。A、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B、鼻对鼻人工呼吸法;C、鼻对口呼吸法;D、口鼻对口人工呼吸法46.“一案三制”指的是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B)。A、法规;B、法制;C、体系;D、法律47.公共聚集场所发生突发事件被踩倒不能站立时,应采取(B)姿势。A、平爬地上;B、身体蜷缩成球状,双手抱头;C、仰面朝上;D、在地上滚动48.眼睛被化学物品灼伤后,应尽快用大量的(A)冲洗眼睛。A、清水;B、盐水;C、添加洗手液的水;D、添加除菌剂的水49.危险化学品主要是指具有爆炸性、易燃性、毒性、(B)的化学物品。A、易挥发性;B、腐蚀性;C、刺鼻性;D、不稳定性50.燃气泄漏时,不要在室内停留,以防窒息、(A)。A、中毒;B、晕倒;C、昏倒;D、呕吐51.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准携带易燃、(B)等危险品。A、洗漱用品;B、易爆;C、手电筒;D、电池52.应急演练方法主要有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和(A)。A、全面演练;B、消防演练;C、军训演练;D、快速演练53.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使用单位,应当制定具体(C),并对生产经营场所、有危险物品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周边环境开展隐患排查,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防止发生突发事件。A、生产计划;B、操作规程;C、应急预案;D、质量控制标准54.食物中毒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B)和有毒动植物中毒。A、过期性食物中毒;B、化学性食物中毒;C、变质性食物中毒;D、感染型食物中毒55.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流行极快的(B)传染病。A、普通;B、烈性;C、轻微;D、传染率低56.应急预案的层次可分为综合预案、(B)、现场预案。A、单位预案;B、专项预案;C、个体预案;D、普通预案57.(C)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A、县级人民政府;B、企业事业单位;C、新闻媒体;D、社会团体58.预计将要发生较大(Ⅲ级)以上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事件已经临近,事态有扩大的趋势,属于哪种预警等级:(B)A、红色;B、黄色;C、橙色;D、蓝色59.(C)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培训制度,对负有处置突发事件职责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A、国务院;B、县级人民政府;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D、企事业单位60.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响应程序可分为(A)、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应急结束。A、接警;B、处理;C、汇报;D、信息收集61.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工作或者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期间,其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和福利(A)。A、不变;????B、增加一倍;C、不享受;D、增加二倍62.(C)对在应急救援工作中伤亡的人员依法给予抚恤。A、国务院;B、民政部门;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D、财政部门63.(A)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A、县级人民政府;B、企业事业单位;C、上一级人民政府;D、社会团体64.突发事件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不能消除或者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的,应当(C)。A、及时向国务院报告;B、及时发布信息广而告之;C、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D、及时向本级人大报告65.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是(A)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A、预防;B、遏制;C、消除;D、控制66.预防与应急准备,是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必须立足于(A)的原则。A、预防为主;B、控制为主;C、处理为主;D、善后为主67.突发事件分为四类,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C)和社会安全事件。A、地质灾害;B、森林火灾;C、公共卫生事件;D、洪涝灾害68.(A)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定期进行检查、监控,并责令有关单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A、县级人民政府;B、省级和市级人民政府;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D、公安部门69.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组织处置工作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并由(C)针对事件的性质和特点,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
本文标题:《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应急管理知识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933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