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求职简历 > 巴金《家》赏析(课件)
青春的呐喊——巴金《家》赏析●作者巴金●《家》故事梗概●《家》的创作背景●《家》中人物分析●《家》中矛盾分析●《家》的艺术特色●《家》的思想及文学地位作者巴金●1904年11月生,四川成都人,无党派,1921年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肄业。●2003年11月,国务院授予巴金先生“人民作家”荣誉称号。●2005年10月17日19时06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清光绪三十年十月十九日(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省成都府城北门正通顺街。1927年至1928年在法国留学,开始文学创作,1929年他的《灭亡》发表并引起轰动,使他正式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灭亡》时,他第一次以巴金为笔名,他的笔名很多。“巴金”这一笔名源自他在法国留学时认识的一位巴姓的同学“巴恩波”,以及这位同学自杀身亡时巴金正在翻译的著作的作者“彼得·阿历克塞维奇·克鲁泡特金”。他把这二人的名字各取一字,成为了他的笔名。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2005年10月17日因病逝世于上海。作品的三个阶段阶段一:上世纪30年代发表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以激烈的情感喷发来倾吐对不合理社会的痛恨和对理想社会的执着追求。阶段二:对现实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开始关注小人物的生存悲剧,发表了《慈园》、《寒夜》等感情更蕴藉、思想更深刻的作品,为后来的研究界更为推崇。阶段三:“文革”后,拷问自我和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的《随想录》1989年获全国优秀散文(集)、杂文(集)荣誉奖。1982年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1983年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990年获苏联“人民友谊勋章”,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奖”。《家》故事梗概成都高公馆,一个有五房儿孙的大家族。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五房中的长房有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他们的继母及继母的女儿淑华,因为父母早亡,现在是大哥觉新当家。觉新是长子长孙,早熟而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撞长辈,他年轻时与梅表妹相爱,但却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珏。婚后他过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别是出嫁不久后梅就成了寡妇,回到成都,两人的见面带给他无穷的痛苦。不久,梅在忧郁中病逝。觉民与觉慧在外参加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遭到爷爷的训斥,并被软禁家中。觉民与表妹琴相爱,但爷爷却为他定下亲事,觉民为此离家躲避,觉新夹在弟弟与爷爷中间受气。觉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个,他对家中的丫头鸣凤有朦胧的好感。高老太爷要将鸣凤嫁给自己的朋友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妾,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觉慧决心脱离家庭。高老太爷发现最疼爱的儿子克定骗妻子的钱去组织小公馆,并在外欠下大笔债务,老四克安也大嫖戏子,在此打击下一病身亡。家中大办丧事,将要生产的珏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生产,觉新不敢反对,因照顾不周,珏难产而死。觉新在痛悔的心情中承认这个家庭应该出个叛徒,他支持觉慧离家去上海。《家》的创作背景●长期的封建家庭生活●“五四”新思想的影响●长兄李尧枚自杀长期的封建大家庭生活1904年11月25日,四川成都北门正通顺街的李公馆新增了一名男丁,这个男孩被取名为李尧棠,字芾甘。“尧”是李家这一辈的排行,“棠”和“芾甘”反取自诗经中的《召南·甘棠》后来,“芾甘”就成为这个男孩的笔名之一,当然,它远不如“巴金”的笔名更有名。李家是当地的殷富,数代都是书香人家。巴金的远祖李介庵原籍浙江嘉兴,以儒生的身份入川在官府充当幕僚。巴金的曾祖父李璠当过县官,添置了一些家产。祖父李镛做过多年县官,他精明强干,官囊颇丰。卸任之后广置田产,并修建了五进三重的李公馆,还收藏了许多古玩字画。1909年,父亲李道河去川北广元县就任知县,5岁多的巴金与母亲陈淑芬一起前往。在广元,巴金五个兄弟姐妹一起上课,在一位刘先生的教导下,认方块字,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一类村塾常用的启蒙读物。巴金与大他一岁的三哥尧林最为亲密。有一个时期,在夜晚的油灯下,兄弟俩依偎在母亲身旁,听她熟读诗词,颇有文化修养的母亲教他们吟读《白香词谱》。他们学词的课本由母亲用工整、娟秀的小楷抄录、装订,这似乎是巴金最早接触到的文艺作品。他不仅从母亲那里学到了古典诗词,还学到宽容厚道的博爱精神。辛亥革命开始后,李道河辞官回家,1914年,陈淑芬因病去世,四个多月后,巴金的二姐也死了,过了两年,巴金的两个堂兄弟患白喉症死了。随后,巴金和三哥也患了白喉症,他们的病尚未痊愈,巴金的父亲李道河病亡了。在其后的分家过程中,家族内部的倾轧丑态毕露,巴金看到了人情世态和诗礼传家背后的龌龊。1920年,巴金的祖父也因病死去,遗产的争夺由此引发,巴金在这些事情上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善恶,他深刻地认识到大家族必将崩溃的结局。后来,这些都成为了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家》的丰富素材。“五四”新思想的影响1918年秋天,巴金进入青年会英文补习学校学习,不久又因病辍学。1919年的五四运动给这个15岁的少年心田投入了一把火,他的心开始熊熊燃烧起来。《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星期评论》、《少年中国》等成了巴金兄弟们最喜爱的读物,他们经常在一起讨论,“五四”使他认识到个性,思想解放的重要性。1920年夏天,巴金与三哥尧林一起考入了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在那里读了两年半的书。在此期间,他读到了克鲁泡特金的《告少年》,波兰剧作家廖·抗夫的剧本《夜未央》等书。他深受两位作者以及美国人高德曼的影响,正是从这两者和“五四”中所获得的营养,使得数十年后的巴金在历经多次劫难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冲破重重阻碍的限制“说真话”,写出了被人称道和警醒的《随想录》。也正是有了这种“说真话”的信念,《家》中才出现了那一幕幕血淋淋的封建悲剧。…《家》于1931年在《时报》开始连载时,篇名为《激流》,在写作过程中,巴金的大哥李尧枚因投机生意失败而自杀了。在巴金的记忆中,大哥是旧制度下的牺牲者。在听到噩耗的那天晚上,他辗转难眠,决定调整《家》的结构,把大哥作为主要人物原形来写,他要把一个垂死制度牺牲者放到人们面前。由于写的都是熟悉的人物、事件和生活,《家》的创作十分顺利,许多部分和情节一气呵成。《家》写成于1931年,同年在上海《时报》上连载,最初题名为《激流》,后来以单行本发行时才改名为《家》。1938和1940年,巴金又继续顺着情节发展线索,陆续写成了《春》和《秋》,并将这三部长篇合称为《激流三部曲》。这三部小说一开始并没有总体的构思,写作时间先后的间隔很长,每部作品各有其独立的结构,可以分开来读;但写作过程中又兼顾到各部有相互关照,是整体统一的长篇系列的小说。在这三部作品中,《家》是关注度最高的。《家》矛盾分析●封建代表与青年代表之间的矛盾●封建统治者的内部矛盾●青年代表之间的矛盾封建代表与青年代表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以高老太爷为主的封建家族代表,把掌控别人的命运看成是自己不可侵犯的权力。对于觉新三兄弟,最明显的便是对他们爱情的干涉。觉新和梅芬相爱,封建代表们却因为自己牌桌上的恩怨而棒打鸳鸯;觉明和琴,他们不同意,最终逼迫觉民离家出走;觉慧与鸣凤相爱,高老太爷却意图把鸣凤送给自己的好友冯乐山为妾,最终导致鸣凤自杀。面对这样的情况,受过新思想影响的青年们都感觉到痛苦,并开始试图反抗。作者通过一幕幕血淋淋的悲剧向社会宣告封建制度的不合理。封建统治者的内部矛盾封建统治者的内部矛盾,主要是封建大家长与封建代表们及封建代表们之间的矛盾。作为封建大家长的高老太爷,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出现四世同堂的美好情形,希望自己的权威,自己的统治能使高家世代兴旺。然而儿孙们却越来越不按自己设计的路走,就连一向对自己唯唯诺诺的儿子们也在外建立小公馆,并带来一身的债务,这势必引起一系列的矛盾。高公馆是个封建大家族,几代人,几屋人同住在一个屋檐下。大家尔虞我诈,觉慧认为这已不是一个家了。青年代表之间的矛盾青年代表之间的矛盾主要是觉新与觉慧之间的矛盾。他们都是受过新思想影响的新青年,都认识到封建制度的不合理。然而,由于觉新本性的懦弱,以及所处的环境,让他一直采取着”作揖主义”,帮助封建代表们维持着家族的封建秩序。这样的做法不仅让他失去了自己的爱情,也失去了自己的妻子。觉慧是三兄弟中最激进的一个,他不能忍受觉新的做法,特别是鸣凤的死让他坚定了离开的信念。在他们之间,产生了关于是否反抗封建的矛盾。主页《家》人物分析《家》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高公馆封建统治者接受者反叛者《家》里的封建统治者⒈有着道貌岸然的外表,竭力维护封建观念、秩序的人物,如高老太爷、克明等。⒉行为荒唐、生活糜烂的人物,如克安、克定等。封建大家长高老太爷高老太爷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作为这个封建大家庭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作品突出表现了他专横、冷酷的性格特征。在高家,他的话就是权威,谁也不能反对。为了维护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他坚决反对孙子们进学堂和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他逼觉新和瑞珏结婚,制造了觉新和瑞珏、梅三个人的爱情悲剧。他对家中男女仆人视同牲畜,硬是把只有17岁的鸣凤送给60多岁的冯乐山做小老婆。鸣凤死后,他又把婉儿抬到冯家受煎熬。在高老太爷的生命中,维护大家庭的秩序、兴盛,是他意志的全部。也正因此,当他临终前,意识到这个家似乎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败时,又极力挣扎,企图用慈祥、温和、自我忏悔将已走上新路的觉慧等拉回到老路上来。当然,高老太爷的挣扎是徒劳的,高家最终没有免于崩溃的命运。作品通过塑造高老太爷这样一位腐朽反动的人物,表现出了封建制度以及旧礼教、旧思想、旧道德必然灭亡的趋势。封建《家》的承受者⒈不甘于“命运”,敢于反抗,如鸣凤。⒉逆来顺受,默默的承担起封建社会给与的痛苦,如瑞钰、钱梅芬等。鸣凤鸣凤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美的劳动妇女之一。她自从被一个面貌凶恶的中年妇女领进高公馆,就开始了她那备受欺凌的折磨的苦难生活。这个外表柔顺的少女,内心却有着反抗的精神,她敢于对封建制度的代表人物冯乐山表示最大的憎恶,并敢于第一个公然违抗礼法森严的高府最高统治者高老太爷的旨意,以投湖自尽来维护自己的爱情及对万恶制度的悲愤抗议。瑞钰和钱梅芬她们是有着相似命运的女子,被封建制度支配着,被迫接受自己的“爱情”与“生活”。虽然说瑞钰比较幸运,遇到一个不错的丈夫,但在这样腐朽的家庭中,便注定了她不幸的结局。梅悒郁,瑞珏贤慧,但她们都逆来顺受,并在这种残酷的打压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她们逆来顺受的结果便是成为封建制度的牺牲品。反叛者在《家》里,有一群怀有新思想,并且对封建礼教深恶痛绝的年轻人。他们渴望新生活,渴望脱离“家”,渴望争取到自己的幸福。虽然在这群人中,有人懦弱,有人犹豫,有人勇敢,但他们仍然都是封建家族里的反叛者,像觉新三兄弟、琴等。觉慧觉慧是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的形象。“五四”新思潮给了他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武器,这使他逐渐认清了封建家庭的黑暗、腐朽以及罪恶。正因为如此,他积极投身学生运动,热心办刊物,宣传进步思想。在家中,他有正义感,同情下层人物,勇于反对封建束缚。在婚姻问题上,他敢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毅然和丫头鸣凤相爱,同时积极支持觉民抗拒包办婚姻。对于长辈们装神弄鬼等迷信行为,他也敢于大胆反抗。最后,他义无返顾地走出了家庭。觉慧性格中除了有大胆叛逆的一面,也有单纯幼稚的一面。这主要表现在他对周围的一切(包括“家”)虽然愤恨,但还不能作出完全科学的分析,有时感到“这旧家庭里面的一切简直是一个复杂的结,他这直率的热烈的心是无法把它解开的”。他与鸣凤相爱,又经常处于矛盾中,下不了最后决心。最后,只是因鸣凤被逼投水自杀,这段爱情突然失去了,他才感到莫大的震动。他虽然恨高老太爷,认为在家中他与祖父“像两个敌人”;但在高老太爷临终时,他又曾有过“现在的确是太迟了。他们将永远怀着隔膜,怀着祖孙两代的隔膜而分别了”的想法。这想法很幼稚,其实高老大爷即使不死,他们祖孙两代人的隔膜也是无法消除的,因为他们各自代表的是不同的社会力量。作
本文标题:巴金《家》赏析(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936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