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江苏中桂教育2019.6目录社会工作概述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方法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一、社会工作概述社会工作的含义、目标与功能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社会工作的伦理价值观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社会工作的领域社会工作的含义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化的服务活动。专业社会工作:是由受过社会工作专业训练的人开展的助人活动。行政性社会工作:在政府部门或群众团体中专门从事职工福利、社会救助、思想工作等类型的助人活动普通社会工作:本职工作外承担的不计报酬的服务或公益服务性的活动。社会工作的目标——从服务对象的层面:助人自助,恢复社会功能——面对普通困难人群保护救助,维护基本生存——面临生存危机人群挖掘潜力,增强社会功能——帮助有需要的人群解救危难缓解困难促进发展1.解决社会问题(个人及群体问题、修复社会机制)2.促进社会公正社会工作的目标——从社会的层面:•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1.促进正常生活2.促进人与环境的相互适应对社会的功能:1.维持社会秩序(通过服务解决问题实现秩序)2.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相互关怀的社会)社会工作的功能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对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理解(多次、互动)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涵和体系1.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是指社会工作者在实践服务过程中应遵守的一套原则,因此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便表达了这样两个目标:•终极目标(关注人类社会的总体福利、正义制度的安排)•工具性目标(实现对服务对象需求的满足,助其成长)操作原则BECDA接纳尊重个别化保密自觉与知情同意专业伦理的内容1.伦理决定:是一种行为的伦理判断,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2.社会工作实践与伦理决定:●工作者要遵循一定的道德和伦理规定,进行充分分析,减少风险的基础上,找到解决方案。3.伦理困境与决定●伦理决定中的价值观基础:(1)尊重受助对象的尊严和独特性(2)促成受助者的自决我国社会工作伦理决定4.社会工作中的伦理处理步骤(重点理解)(1)困境(保密问题/情理法之间的冲突/客观性或价值介入/工作者个人利益和社会责任/自决权和知情同意)(2)处理步骤(重点理解)认清伦理问题,分析工作者的价值观、责任和义务识别影响伦理决定的处境正确认识整个事件过程,分析可能的利益与风险深入了解伦理决定的理由得到同时和专家的督导记录做好评估和督导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一)社会工作者的含义: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二)一般特征:1.认同并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2.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而不是行政官僚3.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4.一定组织框架内,开展职业性的助人活动(三)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的关系--活动方式不同--专业技术能力不同--处理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同--社会约束不同(四)实际社会工作者与专业社会工作者区别活动方式技术能力问题难易社会约束社会工作者职业助人者受专门教育和训练,使用专业助人手法,依据专业价值涉及政策、心理、能力等各方面专业守则、督导、社会责信志愿者业余助人活动不以专业能力为前提一般性服务:体力、物质、时间的付出作一般性行为规范要求:履行服务责任即可实际社会工作者专业社会工作者身份行政或事业“干部”专业助人者专业性无系统的社会服务专业训练专业培训与训练服务手段自上而下的开展与服务对象平等互动的服务过程性质政治性色彩无角色行政权威专业权威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基本角色间接服务角色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倡导者管理者政策影响者研究者资源筹措者关系协调者知识基础能力要求学科知识文化能力政策知识技术知识文化知识技术能力心理素质持续学习能力社会工作者的知识基础与能力要求社会工作的领域(一)儿童和青少年(二)老人(三)妇女(四)康复服务(五)社会救助(六)就业服务(七)心理康复(八)家庭服务(九)医疗社会工作(十)学校社会工作(十一)矫治服务(十二)城乡社区发展(十三)军队社会工作(十四)企业社会工作二、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理论的含义与类型精神分析取向社会工作理论认知行为理论社会支持理论生态系统理论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理论增能理论社会工作理论的含义及类型理论是由一系列逻辑上相互联系的概念和判断组成的知识体系,它从较高知识层次上来描述和解释某类现象的存在和变化,是对经验的抽象概括。•解释;•预测;•确定干预的方法和模式;•知道服务实践的发展;•发展新的理论功能(一)大卫·豪对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1.支持社会工作的理论2.社会工作理论(二)马尔科姆·佩恩的分类•实证主义(现代主义)理论•后现代理论社会工作理论的类型精神分析取向的社会工作理论(一)心灵构成--人的心灵由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构成·意识是可以觉察的想法和感受·前意识是通过思考可以觉察的部分·潜意识是假设其影响存在,但是有无法觉察的心理过程(被压抑的事件与态度)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二)人格结构--本我(本性的我)、自我(社会的我)、超我·三者平衡,人格完善·三者失衡,人格失调(三)焦虑、防卫与转移·得不到满足,出现焦虑,焦虑是痛苦的情绪体验·为消除不愉快的情绪体验采取防御机制以调试自我(四)人的性心理发展作为人的心理发展的基础·性心理发展5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器期精神分析理论的实务原则个别化原则与受助人签定治疗协议提供安全与支持的环境自由联想倾听和感受,给予支持、接纳和理解认知行为理论认知行为理论的由来:1.行为主义:行为是学习获得的,因此人的行为也可以通过学习改变。2.认知主义:人的行为产生的过程中,认知因素起着关键的作用,包括:个人的信念和期待。•人类的思想、感觉、行动相互联系•认知可以改变行为,行为也可以改变认知认知行为理论的主要观点认知扮演着中介与协调的作用认知的形成受到自动思考机制的影响abc情绪理论框架启示:认识和改变人的行为的三个要素将认知用于行为修正上(一)实务原则(1)界定问题原则·问题是习得的,因此可以经学习改变·问题不仅是行为,更可能是认知·服务对象是独特的,因此应以服务对象为本,评估和界定问题。(2)运用原则·尊重个人自决和信念·改变错误认知,建立正确认知·建立专业关系,实现助人目标(3)助人目标原则·改变错误认知、想法、期待·修正不理性的自我对话·加强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能力·加强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运用(二)认知行为学派的助人过程·确定评估重点(问题行为及其认识根源是什么)·专业关系的建立(彼此的信任和接纳)·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教育者和伙伴,一起探究思维方式)(三)策略及步骤·确定不正确的思维方式或想法·自我监控、自我对话·探索错误的思维方式与感觉、信念之间的关系·尝试正面、正常的思维方式·检验有效性(四)结案和跟进注意问题:·受助人自主意志和信念非常重要·相信受助人有能力改变·明确界定认知和行为问题·鼓励受助人合作社会支持理论(一)概念:1.社会支持网络:是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获得各种支持、服务、信息和新的社会接触。2.个人拥有的资源: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个人资源:个人能力社会资源:个人的社会支持网络及支持强度3.社会支持: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提供的工具性或表达性支持个人因素(自尊、情绪、情感等)影响社会支持程度的因素发展因素(以往的人生经验)环境因素(家庭、学校、组织、社区等)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1.人在环境中2.与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决定个人生活状态3.服务对象的问题来自于系统4.问题本身是动态、不断发展变化的5.社会工作者的任务:调整适应环境生态系统理论(一)理论背景1.重视人的生活经验、发展时期、生活空间与生态资源分布等有关个人与环境的交流的因素2.从生活变迁、环境特性、调和度三个层面的互动中考量社会工作的实施。(1)调和度——人与环境间的适应性;(2)环境特性——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3)生活变迁——关注个人的改变以及生活空间的再造等。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主要观点:1.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互惠的2.个人的行动有目的,置入其环境中3.在生存的环境中理解和判定问题4.强调要理解个人在家庭、团体、组织及社区中的社会生活功能5.个人所生活的系统分为:微观、中观、宏观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理论1.人本主义社会工作的主要观点--相信理性,具有理性的人可以自主选择行动;--治疗原则:诚实和真诚;温暖、尊重和接纳;同理。2.应用--强调个人的价值和能力——尊重--人们彼此负有责任——社会成员的责任--归属与被包容的权利——接纳、尊重--参与和被聆听的权利——平等--自由表达的权利——服务中的平等--成员之间有差别——个别华--质疑和挑战专业人员的权利——平等合作,共同成长1、存在主义社会工作的观点--核心是个人的存在,个人具有选择的自由--觉醒;--自由表现在选择和行动两个方面;--实践中强调个人的自由和责任--实行2、应用--强调个人生命的意义,个人的内在价值,包括痛苦经验--提供价值基础和思想基础个人的无力感是由环境的排挤和压迫而产生的环境中的障碍可以改变个人的能力可以通过互动不断增加服务对象是有能力、有价值的工作者和服务对象是合作性伙伴关系基本假设增能理论·工作者与受助者建立协同伙伴关系·重视服务对象的能力·维持人与环境两个工作焦点·确认服务对象是积极的主体·选择长期处于缺乏能力的人或社区为服务对象增能取向的社会工作过程包括五个方面:三、社会工作方法1、个案工作方法2、小组工作方法3、社区工作方法4、社会工作行政5、社会工作督导1、个案工作方法什么是个案工作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个案工作各阶段的工作要求个案工作技巧什么是个案工作?含义:个案工作是指运用专业的知识、方法和技巧,通过一连串的专业工作,帮助遭遇困难的个人或者家庭发掘和运用自身及其周围的资源,改善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促进其正常生活的过程。要素•服务对象•个别化的工作方式•服务目标本质:社会功能的恢复与增强理论假设:--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人在环境中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推动人的发展--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问题与感受到的压力相关压力包括:过去的压力、现在的压力、问题处理压力--对人际沟通的假设»人际交流的状况是保证有效沟通,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础。--对人价值的假设»每个人都是由价值的、有潜能的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YourTopicGoesHere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理论基础:1.经典条件作用理论2.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3.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基本假设a)认知对情绪有重要影响b)行动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情绪c)人的问题是认知、行为和情绪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的结果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1.个案概念化(从服务对象出发)2.合作治疗3.提问辩论4.结构化和心理教育5.认知重塑--理论基础:人本主义(人不断追求个人成长,因此发展出或者是理性的生活方式或是非理性的生活方式)--abc理论a代表引发事件b代表服务对象的信念系统c代表引发事件之后出现的认知、情绪和行为--非理性信念:a.绝对化b.普遍化c.抽象化理性情绪治疗模式非理性信念的检查技巧--反映感受--角色扮演--冒险治疗技巧非理性信念的辩论技巧--理性功课--放弃自我评价--自我表露--示范--替代性选择--去灾难化:--想象1、基本假设(1)高效服务的基本要求:———介入时间有限;目标清晰;服务简要;服务效果明显;过程精密。(2)任务是服务介入的核心。(3)强调服务对象的自主性—具有处理自己问题的权利和义务;具有解决自己问题的潜在能力。任务中心模式2、治疗技巧·两个要素--有系统:根据具体的服务阶段的目标任务,有步骤地,层次明确的与服务对象进行沟通。--有反应:对服务对象给与及时的回应,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基本原则:及时处理限定目标输入希望提供支持恢复自尊培养自主能力危机介入模式的特点迅速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快速做出危险性判断有效稳定服务对象情绪,积极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当前问题危机
本文标题: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948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