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欣赏能力训练之品味语言考点综述欣赏能力,尤其是文学欣赏能力是阅读能力中的高层次能力,在中考阅读中,表现为:1.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2.鉴赏作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写作特点。3.感受评价作品的形象或主题。4.能从作品中获得属于自己的情感体验。5.理解和体会词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或作用•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2003年南京中考卷《丁香赋》•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的轻盈、繁茂和艳丽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花的喜爱赞美之情。走了许久,远远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1)这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2)从这句话中能看出河的特点是()。•“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本句使用比喻、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春天比作娃娃、小姑娘、青年,有序地突出了春天新、美、力的特点,形象生动又有气势地对春天的进行了赞美。方法归纳答题方向:指出了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和在具体语境中的特定作用。常见答题形式:运用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如《春》中“‘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一句比喻引用拟人春风温暖柔和喜爱之情几种修辞方法的分析与表述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情感。排比:表现了,抒发了,增强语势,加强了感情。反复,夸张:突出了(强调了)(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使文章有起伏。反问:表达了(的情感),加强语气,使文章有起伏。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这次屠杀便在深夜进行,为了不影响马路上的交通。——《那树》试题演练二“咬”“呻吟”“屠杀”等词写出了人类残忍砍伐大树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树的同情以及对人类的谴责。•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蹒跚”、“探身”“攀着”等动词就生动地表现出父亲行动的艰难,为了给“我”买几个橘子,不辞劳苦,体现出父亲对“我”的挚爱深情。•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嫩嫩”突出小草质地柔嫩的程度;•“绿绿”突出小草的颜色和绿的程度,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像缺着点口儿”、“被风儿吹动”、“天儿越晴”“在水里照个影儿”。--------------《济南的冬天》•具有鲜明的北京口语特色,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生动朴实的特点。•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队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乌黑:•俊俏轻快、剪刀:•形容词生动形象、读来使人形象可感。写出了燕子的颜色形状、样子方法归纳答题方向: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语含义和词语表达效果。常见答题形式:(词语),写出了的特点或内容,(体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品质)•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田,母亲已插完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水泥水。——《田野上的白发》“跪”、“爬行”两个动词准确描绘母亲插秧时的姿态,“艰难”一词表现了母亲插秧时极为劳累,体力不支的状况。通过动作描写,突出了母亲的坚忍与顽强。从用词角度有以下几种答题套路用词基本的回答模式动词生动、传神地表现了某人或物的情状或特点形容词细致、准确地描摹出某人或物的特点或心理叠词形式上增强语言的韵律美,内容上丰富了语言的涵义拟声词让声音再现,让人身临其境地体会•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试题演练三•(杜鹃花)那种对生命的不舍和引人,凄美的仿佛能让人听到它簌簌开放的声音。•展开充分的想像,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描绘了杜鹃花努力开放时的情景分析词句时,有些要指出一定的写作手法。•答题套路:运用了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烘托或突出了,极具感染力(给读者的感受或表达的效果)方法归纳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衬托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突出主要人物的品质。或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象征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伏笔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令主题更加鲜明。•“赏析”就是“赏+析”!•“赏”就是品赏体现特点的重点内容(包括字、词、修辞、手法)。•“析”就是分析其特点。•村里有两口古井,一口在村头高地,一口在村中平地。……•高地的古井深十几米,从井口向下望,井口窄,井腔渐大。井壁是用一个个卵石杂乱而紧密地砌成的,卵石上长满厚厚的翠绿的苔藓,苔藓下挂着一滴滴水珠,亮晶晶地闪。清暗的水面上映着一小圈天,人趴在井沿往下看时,那一小圈天就映着人的头脸。苔藓下的水珠积聚到足够大滴,便长长的一挂“滴答”下去,水面就荡起小涟漪,那一小圈天便皱乱起来,人的头脸也一下子碎裂变形,一会儿水面平静了,头脸又完整地重现。•有一次我把手按在井沿上,俯身看井里,只觉森森的气息袭上来,身边升起凉飕飕的寒气……突然觉得手心传来一丝钝痛疼,我要挣开手,手心仿佛被井沿吸住一样,好不容易才脱开,合手搓揉多次,才回暖起来。阅读上文,赏析下面的句子•清暗的水面上映着一小圈天,人趴在井沿往下看时,那一小圈天就映着人的头脸。苔藓下的水珠积聚到足够大滴,便长长的一挂“滴答”下去,水面就荡起小涟漪,那一小圈天便皱乱起来,人的头脸也一下子碎裂变形,一会儿水面平静了,头脸又完整地重现。•“这段文字的描述对象是谁?”•古井•“映着人的头脸,描述了古井的”•清澈•“滴水起涟漪,复又平静……说明了古井的什么特点?”•水是动感的!•“用倒映天空,映照人脸,滴水起涟漪复又平静,天空人脸由模糊而清晰,写出井水的清澈和灵动”。(赏)(析)如何赏析语言规范表述:鉴赏角度╃事物特点╃表达作用可供赏析的角度:1、修辞5、表现手法2、用词6、表达方式3、句式7、语言风格4、描写方法……阅读下文,赏析句子•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踝,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A)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似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B)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急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参考答案(A)运用肖像描写,突出了人物精明干练的特点.(B)运用传神的动词和生动的比喻,表现了苏七块精湛的医术。
本文标题:记叙文语言赏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949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