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特殊人群的临床用药什么是特殊人群?1.老年人2.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3.婴幼儿及小儿第一节老年人与安全用药1.概述全球186个国家有68个已进入老年型社会;预计2020年全球60岁以上老年人达10亿;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为1.34亿,占世界的21.34%;美国65岁以上老年人,2/3的人正在服药;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及老年人用药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老年人合理用药的研究和实践成为必需。二、老年人生理改变1、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改变神经冲动传递速度减慢、脑血流量减少,脑代谢明显降低,脑耗氧率下降,脑血管阻力增加。2、心血管系统功能的改变老年人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肾与肝的血流减少(从30岁至80岁下降18%)3、呼吸系统功能的改变减弱4、消化系统功能的改变排空减慢,消化力减弱5、泌尿系统功能的改变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肾小管的分泌能力和重吸收能力亦下降6、内分泌系统功能的改变老年人对葡萄糖和胰岛素的耐受力均下降7、免疫功能下降(1)吸收胃PH值升高:遇酸不稳定药物失活减少胃肠道血流减少:药物吸收减慢、减少胃肠道粘膜萎缩:吸收减少胃张力和运动性降低:达峰时间延长,AUC不变3.老年期药动学特点(2)分布肌肉减少,脂肪增加:脂溶性药物分布增加,消除减慢,如地西泮、利多卡因等;水溶性药物血中浓度增加,如水杨酸钠、苯妥英钠、吗啡、钙拮抗剂等。血浆蛋白减少,结合力下降(下降约20%):与蛋白高度结合的药物在血浆内的游离部分增加。高血浆蛋白结合率的药物如华法林、甲氨蝶呤、氯丙嗪、苯妥英钠、普萘洛尔、奎尼丁、洋地黄毒苷等。(3)代谢肝实质减少,代谢酶活力下降,药物代谢减慢老年人使用巴比妥类、地西泮、苯妥英钠、阿替洛尔等药物时,由于经肝代谢减慢、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高,易出现毒性。有些药物必须经过肝转化才具有药理作用,如可的松,老年人选氢化可的松。(4)排泄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肾清除药物能力下降。老年人使用主要以原型经肾排泄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苯巴比妥、头孢菌素、普萘洛尔、双胍类降糖药物时清除减慢。血药浓度增加,易蓄积中毒。血肌酐,肌酐清除率4.老年期药效学特点老年人药效的改变源于药物-受体相互作用的变化(受体的数量和质量)、受体后过程的变化或器官的老年病理性改变老年人体内的药物耐受性降低,可改变药物作用的形式和强度:如对胰岛素和葡萄糖的耐受性降低;对损肝药物耐受性降低(如利福平、异烟肼);一般老年女性药物耐受性更低老年人对药物敏感性改变:对中枢神经系统用药敏感性增加,如麻醉剂、阿片类、精神类药物须慎用或降低剂量;某些可能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必须考虑老年人敏感性增加,如洋地黄制剂、华法林、ACEI类、吗啡、耳毒性药物等;但β受体阻断药等可随着老龄化而出现敏感性降低(受体数目及亲和力下降)。5.老年人药源性疾病据统计,约1/3因药物原因而住院治疗的病人和约1/2药源性死亡的病人都发生在年龄超过60岁的老人;易发生药源性疾病原因:剂量偏大,个体差异大多病及多药物治疗:1-5种药物,ADR3.4%;6种以上增加至24.7%依从性差:用药依从性仅59%老年人药源性疾病常见症状过敏反应:免疫系统和功能改变,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吩噻嗪类、三环类抗抑郁药,利尿药,血管扩张药和苯二氮类药物时肾毒性:老年人由于肾动脉硬化、肾血流减少、肾单位数量及大小减少,使得肾功能有所减退,不仅使许多经肾排泄的药物易产生蓄积中毒,而且许多药物会对肾造成损害。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多粘菌素、头孢菌素、抗癌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物等,一旦选用则应减量或延长间隔时间并密切监测肾功能的变化。心律失常:窦房结内起搏细胞数日减少,窦房结内固有节律性降低,心室中隔上部纤维化引起传导系统障碍。消化道反应:6.老年人用药的注意点:有效性和安全性:老年人药物治疗的效益/风险比不理想,即不良反应的危险性增加,必须用疗效确切且毒性最低的药物剂量:生物利用度伴随年龄而增加,口服负荷剂量需降低。一般情况下,使用治疗指数低(安全性差)的药物时,老年人开始剂量约为成人的1/3-1/2给药方案:多药合用、给药次数频繁及剂量变换会降低病人依从性,应尽量减少老年人用药的数目及用药次数,以增加依从性;药物价格:依赖固定收入的老年人的一项重大经济负担,优先使用相对廉价药品。病人依从性:用药次数、剂量和间隔时间不能随意变动,更不能随意加服其他药。老年人疾病较多,难以区分是来自于疾病还是来源于药物不良反应,因而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诊断和处理更为复杂。例如:氨基糖苷类药物引起的急性肾衰vs慢性肾衰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的血压升高vs高血压皮质激素和利尿药引起的高血糖vs糖尿病用药原则:(1)用药应有合理的指征;(2)药物剂量个体化:衰老进程和个体差异较大;(3)小剂量开始治疗(特别对于治疗指数低的药物),注意监测血药浓度;(4)警惕药物相互作用,了解病人服用的其他药物;(5)简化治疗方案,设定合理的服药时间并减少服药次数。7.老年人用药的原则8.老年人常用药物举例抗高血压药:利尿药和长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如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首选,后者可减少老年人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若伴心绞痛则更有效;但老年人心律失常、2型糖尿病和痛风发病率高,应注意利尿剂药物带来的低血钾、高血糖及高尿酸血症;抗心律失常药:具有正常血清肌酐水平的老年病人地高辛清除率降低50%,剂量须降低(0.125mg/d)并监测血清地高辛水平。抗凝血药:老年人对华法林的敏感性增加,75岁老年人使用华法林易发生脑出血,需降低负荷剂量(7.5mg/d)和维持剂量(5mg/d);抗帕金森病药:老年病人左旋多巴清除率降低,对直立性低血压和意识模糊反应敏感,建议早期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药并减少左旋多巴用量,从而避免和延缓并发症。8.老年人常用药物举例精神病药:老年病人敏感性增加,抗精神病药的起始剂量约为成人剂量的1/4;老年人对新型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耐受良好。镇静催眠药:老年人慎用长效苯二氮卓类(如氯硝安定),可出现体内蓄积和毒性增加,导致记忆力、智力损害和共济失调而发生跌倒和骨折;抗抑郁药:老年人对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的肝脏消除能力降低,起始剂量应减少为50%;8.老年人常用药物举例降血糖药:磺脲类引起低血糖反应的风险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非甾体类抗炎药:可引起老年人不可逆性肾损伤,监测血清肌酐水平;COX-2抑制剂对老年病人较安全。抗菌药:老年人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基本同年轻人,但必须考虑细菌生态学和肾功能降低的影响。8.老年人常用药物举例第二节妊娠期及哺乳期用药孕妇用药的统计情况,平均3-4种,甚至可达10种:焦虑、烦燥—镇静、安眠药环境污染、流产先兆—保胎药感染、感冒—抗生素妊娠高血压—降压、利尿药妊娠糖尿病—降糖药孕妇用药著名的“反应停”事件20世纪60年代,著名的“反应停”事件,动物无致死量,“无毒性”镇静剂,1957西德上市,在欧洲被广泛用于妊娠反应,1961年报告与海豹肢畸胎有关(妊娠4-6周100mg即致),59-62年发生10000余例。“反应停”事件与“海豹肢”畸形“反应停”事件始末1957年德国公司作为镇静催眠剂上市;“反应停”风靡欧洲各国和加拿大,联邦德国一个月卖出了一吨;美国一家小制药公司梅里尔公司获得“反应停”的经销权,于1960年向FDA提出上市销售的申请;负责审批该项申请的是刚到FDA工作的弗兰西斯·凯尔西;她发现,“反应停”对人有非常好的催眠作用,但动物催眠效果不明显;凯尔西坚持要有更多的研究数据;梅里尔公司的不满;澳大利亚产科医生威廉·麦克布里德在英国《柳叶刀》杂志上报告“反应停”能导致婴儿畸形。从1961年11月起,“反应停”在世界各国陆续被强制撤回;梅里尔公司也撤回了申请;研发“反应停”的德国公司被迫倒闭;肯尼迪总统于1962年8月2日授予她总统勋章。弗兰西斯·凯尔西一、药物动力学1.孕妇的药物动力学(1)药物的口服消化与吸收:胎盘分泌绒毛促性腺激素怀孕抑制胃酸分泌消化酶活性降低药物在胃肠停留时间延长对药物的口服吸收更慢而且更安全消化功能减弱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喜酸(2)注射药物吸收:血液量大大增加妊娠晚期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影响药物经皮下或肌内注射的吸收胎儿和增大的子宫压迫盆腔静脉和髂静脉如需快速起效者应静脉注射(3)药物分布:血容量增加,最高可增加50%孕妇血浆药物被稀释需提高药物需要量(4)药物与蛋白结合:血容量增加孕妇单位体积血清蛋白含量降低低血清蛋白血症结合型药物减少血内游离药物增多到组织和胎盘的药物增加对于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而言:妊娠期用药效率增加如:地西泮、苯巴比妥、地塞米松等游离型药物增加(5)药物代谢:妊娠影响药物代谢复杂,不同的药物可能产生不同结果,如代谢增加、降低或不变(6)药物的排出:肾血流量增加25-50%孕妇药物从肾脏的排泄加速肾小球滤过虑增加50%2.胎盘与药物转运(1)转运部位:几乎所有药物都能透过胎盘,转运到胎儿体内,也能从胎儿转运到母体,转运部位在胎盘的血管合体膜(VEM)。胎盘绒毛面积成正比药物交换的速度药物转运加速胎盘厚度成反比妊娠晚期VEM厚度为早期1/10绒毛面积约为中期12倍(2)影响因素:分子量小血浆蛋白结合率低非离子化程度高脂溶度高容易透过胎盘2.胎盘与药物转运非离子型药物可以自由穿透,而离子型药物就被限制在膜的一侧,这种现象称为离子障(iontrapping)。(1)药物吸收:3、胎儿药理特点主要通过胎盘其次吞咽羊水(5-70ml/小时)皮肤吸收(2)药物分布:正常时药物在胎儿体内分布与胎儿血液循环一致缺氧时分布于血流量大的脑和肝脏主要分布于脑(3)药物代谢和排泄:肾脏发育不完全对药物解毒能力低通过胎盘经母体排泄和解毒药物肝药物酶系统发育不完全排泄缓慢易蓄积中毒易中毒胎儿二.药物的不良影响(1)药物的性质:脂溶性高易透过胎盘离子化程度高不易透过胎盘分子量小易透过胎盘(2)药物的剂量:剂量大重复使用持续时间长造成胎儿损害,甚至死亡(3)药物的亲和性:由于遗传异质的存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的药物亲和性可能存在很大差异。如“反应停”事件,人比小鼠敏感60倍,比大鼠敏感100倍,比狗敏感200倍,比田鼠敏感700倍;(4)用药时胎龄:受精后2周内全或无胚胎早期死亡、流产不受影响、继续发育受精后3-8周内致畸高度敏感期形态异常,形成畸形9周以后功能完善期生长受限、低体重和功能行为异常三、妊娠期用药原则(1)生育年龄:任何医生对育龄妇女问病史时需询问末次月经及是否怀孕;(2)用药需有明确适应症,如非必要,尽量不用;(3)明确妊娠周数,最好能在妊娠足4个月后开始用药;(4)杜绝孕妇自服药;(5)孕妇患病,必须服药时,应选取有效且对胎儿安全的药物,根据FDA分级ABCDX级;(6)尽量避免使用新药(7)早孕期间服用过明显致畸的药物应考虑终止妊娠FDA将药品安全性分类:A:在早期妊娠妇女中未显示对胎儿有危险(并在中、晚期妊娠中亦无危险的证据),可能对胎儿的伤害极小。分类A等级的药物极少,维生素属于此类药物,如各种维生素B、C等,但是在正常范围剂量的维生素A是A类药物,而大剂量的维生素A,每日剂量2万IU,即可致畸,而成为X类药物。B:在动物生殖试验中并未显示对胎儿的危险,但无孕妇的对照组,或对动物生殖试验显示有副反应(较不育为轻),但在早孕妇女中并不能肯定其副反应(并在中、晚期妊娠亦无危险的证据)。分类B等级的药物亦不很多,日常用的抗生素如所有的青霉素族及绝大多数的头孢菌素类药物都是B类药物。C:在动物的研究中证实对胎儿有副反应(致畸或使胚胎致死或其他),但在孕妇研究中无可以利用的资料。药物仅在权衡对胎儿的利大于弊时给予。分类C等级的药物是较多的。这一类药物或者问世时间不够长或者较少在孕妇中应用,主要在早期妊娠对胎儿是否会造成损害尚无报道,故难以有比较确切的结论。D:对人类胎儿的危险有肯定的证据,但尽管有害,对孕妇需肯定其有利,方予应用(如对生命
本文标题:特殊人群的药物治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983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