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弈,学就会围棋入门(第一辑)刘瑞祥制作适合10岁以上不知围棋为何物的人学习请务必下载后放映,否则不能正确显示目录绪论死活胜负绪论围棋的历史围棋的现状棋具与胜负下棋的好处下棋的礼仪让子和猜先怎样为终局怎样学围棋回到总目录围棋的历史围棋,又名弈,也叫手谈、烂柯、坐隐、乌鹭、木野狐……围棋,一般传说是古代的尧为了教育其子丹朱而发明的。另有传说是商末的箕子(纣王叔父)发明的。围棋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是目前在全世界有影响的智力竞技游戏。回到绪论围棋的现状目前世界范围内围棋水平最高的国家为中日韩三国。国际国内有多项职业和业余赛事,如应氏杯、三星杯等等,并入选2008年世界首届智运会和2010年第16届亚运会。围棋职业选手分为一段到九段,九段水平最高,具有一定水平的业余棋手可以被授予业余段位。各国规则有细微的区别,将在胜负部分讲解。回到绪论棋具与胜负围棋棋盘有纵横各19条线,形成361个交叉点。其中有9个交叉点以加粗形式标出来,称为星位,中间的星叫作天元。最边上的线叫作一路,向内依次叫二路、三路、四路,再向内叫作中腹。下棋时黑方先行,双方轮流落子于交叉点上,除非子被吃掉拿走,否则不能移动。最后以占领地盘多的一方为胜。回到绪论下棋的好处围棋有五得:得好友得人和得教训得心悟得天寿回到绪论下棋的礼仪下棋时,要尊重对方,不得影响对方思考。诚信为本,不下假棋,不赌博。无法挽回败局时,主动认输。下完棋后要与对方共同复盘研究、收拾棋具。对方因故暂时离开,回来后主动向对方示意刚才最后一手棋子。开局时棋子的位置原则上可以任意,但是黑方第一手棋一般应放在对方左手的角部附近,以示礼貌。上图:执围棋子的姿势回到绪论让子和猜先让子:双方水平相差较大时,低手先在棋盘上规定位置摆一定数量的黑子,高手执白先行。终局计算胜负时黑方要减去让子数的一半。让先:如双方略有差异,低手执黑先行,不贴目(详见胜负)。定先:如双方水平较为接近,约定低手执黑先行,最终贴目。上图为让二十五子到让二子猜先:正式比赛时,高段或长者握若干白子,另一人若猜单数则拿起一枚黑子,若猜双数则拿两枚黑子。若猜中则执黑(或任选一色),猜不中则由对方执黑(或任选一色)。回到绪论怎样为终局双方都认为没有需要再争夺的地方了。其中一方认输,或者一方提出和棋而另外一方同意(第一种情况下,一般没有和棋)。其中一方认为无棋可下,可采取“虚着(即不走棋)”,另外一方如果也采取虚着,则终局。正式比赛时,一方超时或者违规被判负。回到绪论怎样学围棋和朋友、高手实战。看书、做练习。利用计算机软件以及网络资源。回到绪论死活什么叫作“气”吃子叫吃和虎口劫打二还一什么叫作“眼”真眼和假眼两眼活棋双活和对杀回到总目录什么叫作气与棋子直接相连的、没有其他棋子的点叫作气。图中的×点都是黑子的气。气的多少与棋子数目、位置、形状以及对方棋子有关。(以9*9棋盘为例)两口气三口气四口气六口气一口气八口气七口气回到死活吃子如上图,所有的黑子都已经没有气了,应该被提(拿)走,形成下图的样子。注意:吃子时,应该在落子的同时提走对方子,不能等一步。回到死活黑1打吃白2逃虎口叫吃和虎口本页演示了叫吃和虎口(叉位)。叫吃是使对方仅剩下一口气,为吃做准备。提子回到死活劫当双方形成如图棋形的时候,如果立刻回提对方棋子,会造成反复,以至无法结束对局。围棋规则规定,遇到这种情况,被提子一方要在另外的地方走一步,才能回提对方棋子。而另一方可以“应”,也可以连回自己的一子。错误下法!不得立刻回提。正确下法!本例黑3应,白6接回。黑2打劫!这一块白棋叫做黑的劫材。本例白5没有找到劫材,所以黑6消劫。本例白3置劫材不顾,连回白1,黑4吃白占到便宜。回到死活打二还一本例叫做打二还一,不会造成循环的问题,因此不存在打劫。类似围棋里还存在打三还一等情况。本例为打二还一。回到死活什么叫作眼如图,这些围起来的空(×)叫作眼。除非能立即吃掉对方的棋子,否则不可落下一个没有气的棋子。眼,其中不可放对方棋子眼,其中可以放一枚对方棋子眼,立即吃对方棋子时可以放子。眼,其中可以放对方两枚棋子本例为错误下法(白1自杀)回到死活真眼和假眼真眼是无法被破坏的眼,假眼是可以被破获的眼。无论真眼还是假眼,除非能吃子,否则不能在对方眼里面落下一个没有气的子(自杀)。真眼假眼轮到白棋走是假眼轮到黑棋走可以变成真眼。回到死活两眼活棋一块棋要活下来,一般至少得有两个真眼,使对方无法同时紧两个眼的气。两眼易成为两眼死棋回到死活双活和对杀这里演示了双活(“无眼双活”、“有眼双活”以及“三活”)和对杀(“长气杀短气”)。黑白双方互相缠绕的三活、四活等情况也叫做双活。对杀时还有“有眼杀无眼”和“大眼杀小眼”等情况。双活!任何先落子一方不利。×位双方均不可先落子,是特殊的双活,本例也叫三活。黑比白气长,因此黑先可杀白(本例如果白先,则成双活)。回到死活胜负第一型(无提子)中日规则区别第二型(无提子)第三型(有提子)第四型(有提子)第五型(未提死子)第六型(和棋)贴棋第六型(贴棋)第七型(贴棋)一子和两目的关系一子和两目的关系回到总目录第一型(无提子)对弈过程中没有提子中国规则:子与空都算地盘。黑棋,共4*9=36个点白棋,共5*9=45个点。白胜45-40.5=4.5个子,黑负40.5-36=4.5个子。其中40.5为棋盘地盘的一半。日本规则:只有空(目)才算地盘。黑棋,共3*9=27目,白棋,共4*9=36目。因此白胜了36-27=9目。以9*9棋盘为例回到胜负中日规则区别第一,中国规则算子和空,日本规则不算子只算空(目)。第二,中国规则是与棋盘格点总数一半(归本数)做比较,日本规则是双方直接比较。第三,从结果上看,日本规则胜的目数,是中国规则胜的子数的二倍。第一,中国规则算子和空,日本规则不算子只算空(目)。第二,中国规则是与棋盘格点总数一半(归本数)做比较,日本规则是双方直接比较。回到胜负第二型(无提子)没有提子情况中国规则:黑:4×9+2×4=44,白:5×9-2×4=37,黑胜44-40.5=3.5个子,白负40.5-37=3.5个子。日本规则:黑:3×9+2=29目,白:4×9-14=22目,因此黑胜29-22=7目。回到胜负第三型(有提子)有提子情况中国规则:同第一型情况(上图中的四个黑子应该被提走,成为下图情况)。日本规则:黑:3×9=27目,白:4×9-4+4=36目,其中4×9-4是白空,+4是黑死掉4个子。因此白胜36-27=9目。采用日本规则时,应把提的子放在盒盖上,终局时进行计算。回到胜负第四型(有提子)有提子情况中国规则:同第一型情况。日本规则:黑:3×8=24目,白:4×9-4+1=33目,其中4×9-4是白的空,+1是黑死掉1个子。因此白胜33-24=9目。回到胜负第五型(未提死子)如图:上图黑△子不活,以后如继续进行至下图,黑2白3吃掉黑子。中国规则:两图均同前面第一型。日本规则:上图,黑27目,白好象有34目,而实际继续进行到下图后,黑棋27-1=26目,白棋34+1=35目,因此白胜9目(如只进行到上图即结束,可认为黑棋27目,白棋34+1×2=36目)。回到胜负第六型(和棋)上图:中国规则:黑胜0.5子。日本规则:和棋。下图:中国规则:黑胜0.5子。日本规则:黑胜1目。上图胜负差异原因:黑比白多走了一子。1~10手没有占到目,称“单官”,日本规则可以不走。回到胜负贴棋黑棋先行具有一定优势,因此应给白棋一定补偿(不同赛事略有不同)。中国规则:黑=182-3.25=178.75(子)白=179+3.25=182.25(子)白胜182.25-180.5=1.75(子)日本规则:黑=163(目)白=160+6.5=166.5(目)白胜166.5-163=3.5(目)加粗部分为贴棋数量,目前中国规则为贴3又3/4个子。回到胜负第六型(贴棋)假设黑贴0.75子(1又1/2目)上图(中国规则):黑=41-0.75=0.25(子)白=40+0.75=40.75(子)白胜40.75-40.5=0.25(子)上图(日本规则):黑=27(目)白=27+1.5=28.5(目)白胜28.5-27=1.5(目)下图(中国规则):白胜0.25子。下图(日本规则):黑=27(目)白=26+1.5=27.5(目)白胜27.5-27=0.5(目)回到胜负第七型(贴棋)假设黑贴0.75子(1又1/2目)中国规则:黑胜0.75子。日本规则:黑胜0.5目。假设黑贴1.25子(2又1/2目)中国规则:黑胜0.25子。日本规则:白胜0.5目。回到胜负一子和两目的关系中国规则是与盘面一半比较,日本规则是黑白直接比较,如果最后一子是白子(白方收后),胜负数量上一子相当于两目。从吃子角度看,每吃掉对方一子,必然使自己增加一目,同时在最后的计算上还得加上吃掉的子数(对弈时得把提过的死子放在棋子盒盖上)。未提死子,终局时每个棋子应该算给对方两目(或者减去死子方一目再给吃子方加一目)。日本规则的贴目数必须是中国规则的贴子数的二倍,才能保证胜负结果不变。中国规则是与盘面一半比较,日本规则是黑白直接比较,如果最后一子是白子(白方收后),胜负数量上一子相当于两目。从吃子角度看,每吃掉对方一子,必然使自己增加一目,同时在最后的计算上还得加上吃掉的子数(对弈时得把提过的死子放在棋子盒盖上)。未提死子,终局时每个棋子应该算给对方两目(或者减去死子方一目再给吃子方加一目)。回到胜负一子什么时候等于两目?一子和两目的关系黑方收后。对弈时出现“虚着”或者“弃着”。其他较为复杂的情况(比如,日本规则规定任何情况的双活,包括一方有眼另一方无眼的三活等情况,双方均不算目)。注意:国际比赛时,赛场在哪个国家就采取哪个国家的规则。黑方收后。对弈时出现“虚着”或者“弃着”。回到胜负一子什么时候不等于两目?
本文标题:围棋入门(第一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000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