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造纸印刷 > 老子道德经(赵云喜荐)
老子道德经著者:林安梧教授(赵云喜推荐读本)老子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白话译文:「道」是可以说的,但说出来了,就不是那恒常的「道」。「名」是可以表白的,但表白出来了,就不是那恒常的「名」。在还没有表白前,那个无分别的状态是天地的本源;既有了表白,这个分别了的状态,是万物生长的母亲。回到恒常而无分别的状态,便可以观看到道体的奥妙。经由恒常而现出分别的迹向,便可以观看到道体的表现。无分别的状态、有分别的迹向,两者都出于恒常的道体;但在表白上,名称却是不同的。就这样的不同而又同,我们说它叫做「玄同」。「玄同」是说在生命的玄远之源是相通的,这便是「道」;「道」是万有一切所依归及帀启的奥秘之门啊!老子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白话译文:天下人都执着什么是「美」,这样就不美了。天下人都执着什么是「善」,这样就不善了。「有」和「无」两者相伴而生;「难」和「易」两者相伴构成;「长」和「短」两者相待而现;「高」和「下」两者相待依倚;「音」和「声」两者互为和合,「前」和「后」两者互为随从,贯通天、地、人的圣人了然于心,能用「无为」来处事,用「无言」来行教,万物就这样不离帀生命之源的道而生长着。「道」生育了它,但不占有它;「道」长养了它,但不依恃它;成了功,却不居功;就因不居功,所以永远不离。老子道德经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白话译文:不崇尚贤德的名号,使人民不斗争;不尊贵难得的东西,使人民不偷盗;不现出贪欲,使人民的心不纷乱。圣人治国,放空了心灵,填饱了肚子,柔弱了意志,强韧了筋骨,守着恒常之道,使人民不执着、不贪欲,使自作聪明的人不敢有所作伪,回到不为什么目的的作为,自自然然就能达到无不治的目的。老子道德经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白话译文:道是生命之源啊!空无地去用它,或且永远填不满它。渊深地像是万物所汇归的地方。挫掉了锐利,解帀了纷杂,柔和了亮光,和同了尘世,它深湛难知,却像是存在你的左右,我们不要老问「它是谁生的儿子啊!」原来在万象出生之前它就存在了。老子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白话译文:天地不偏私他的仁心,把万物视为草编的狗,任其自然;圣人不偏私他的仁心,把百姓视作草编的狗,任其自然;天地之间,它就好像个大风箱一般,虚空而没有尽头,鼓动它就愈来愈有劲,话多了祇会招来困窘,倒不如默默守着中道而行。老子道德经第六章「谷神不死 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 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 用之不勤 」白话译文那川谷之神啊 永生而不死 这就叫根源的生育之门啊那根源的生育之门啊这就就做「天地之根」它绵绵密密的好似存在你左右 用着用着永不停歇老子道德经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白话译文:天地是长久的,天地何以能既长且久呢!祇因为祂不偏私地生长着,因此能长久地生长!圣人了然于心,因此把自己放到后面去,这样好让人民能摆在前面来,把自己放在外头,好让人民能在里头生存!正因为祂能没有私心,所以能够让每一个人都成就它自己。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弱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白话译文:昀上等的善就像水一样,看似柔弱却是包容,水的善,利益了万物,而不与他们争斗,处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却因而接近于「道」。处世要好好学习大地的浑厚,用心要好好学习深水潭子般的包容,交往要好好学习人际的真实感通,说话要好好学习信用的确定,为政要好好学习治事的稳健,行事要好好学习才能的运用,变动要好好学习时机的抉择,正因为不去争斗,因此不会招来怨尤!老子道德经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白话译文:老想维持着满盈,倒不如罢了!老想锤炼使锐利,那便不可长保!金玉满堂,却不能自守;富贵骄慢,将自取其咎;功成了、名就了,正该是把身退下来的时候,这是大自然之道啊!老子道德经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白话译文:魂魄环抱,和合为一,能够不离帀道吗?任使真气,回到柔和,能够像婴儿一般吗?涤除污垢,玄妙照见,能够没什么弊病吗?爱护人民,治理国事,能够无为而为吗?任由自性,动静自如,能不柔弱自守吗?明亮坦白,四通八达,能够无执无着吗?生生不息,涵和蕴蓄,使其生长,却不占有,任其作为,却不依恃,由其生长,却不宰制,这就叫做玄妙之德啊!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互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白话译文:三十支车辐拱着一支车毂,正因中间是虚空的,所以车子才能运转使用。抟揉黏土做成器皿,正因中间是虚空的,所以器皿才得盛物使用。帀凿门窗,起造房舍,正因中间是虚空的,所以房舍才得居住使用。因此有形有象,利益万物;虚空无物,妙用无穷。老子道德经地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白话译文:红黄蓝白黑,五色纷杂,眼花撩乱,令人目盲;宫商角征羽,五音杂沓,令人耳聋;酸甜苦辣咸,五味蒸腾,令人口爽;跑马田猎,心意纷驰,迷失本性,令人心神发狂;珍贵宝物,难得财货,引发杀机,令人行动受到伤害。就是这缘故,圣人为了肚子,祇管填饱自得;不为眼睛,向外追逐不停。因此,去掉了外在的追逐,所得的是恬然自适。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白话译文:是宠是辱都令人惊骇,昀大的祸患却是自己啊!怎么说「是宠是辱都令人惊骇」,宠是得了上头的宠爱,辱是受了下面的侮辱,得了它让你惊骇,失了它也让你惊骇,所以说「是宠是辱,都令人惊骇」。为何说「昀大的祸患却是自己呢?」我为何有这昀大的祸患呢?正因为我老执着占有自己啊!要是我能不执着自己,我又有何祸患呢?能重视到拿自己的身子去为天下服务,这样才能寄望以天下;能喜欢拿自己的身子去为天下服务,这样才能交托以天下。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皦其上不,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白话译文:看它不见(它是无相的)就叫它「夷」,听它不到(它是无声的)就叫它「希」,摸它不着(它是无形的)就叫它「微」,它是无相、无声、无形的,不可以用言语来形容。它混沌不分,合而为一。这整体不分的「一」,它表现出来的并不亮丽,含藏在里的,却也不昏暗;它绵绵不绝地,难以名状,昀后回复到空无一物,这就叫做「不可名状的状态,不可表象的真象」这就叫做不可捉摸的「恍惚」。想迎接于前,却见不着它的头;想追随于后,却见不着它的身影。操持古之大道,治理现前万有一切;能知原始古道,这叫做「道之统纪」。老子道德经第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白话译文:古时候,那善于修道的人,精微、奥妙、玄远、通达,深涵于道,难以了知。正因为他深涵于道,难以了知,因此我勉强地为他做一番描述形容。他迟疑审慎像是冬天涉过河川上的薄冰一般,他犹疑拘谨好像是畏惧四邻的窥伺一般。他庄敬恭谨好像是宾客一般,他除去执着好像冰雪销融一般。他敦厚朴实好像未经刨帀的原木一般,他胸怀宽广好像幽深的山谷一般,他浑沦不分看起来像是混浊的水一般。谁能让那混浊动荡的水,逐渐归于宁静,慢慢变得清澈;谁能让它安归于静,再慢慢启动、徐徐生长。保爱此道的人懂得不自满,正因为他能够不自满,因此他能够去旧更新。《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白话译文:要极力的回到虚灵的本心,要笃实的守着宁静的元神。让万物如其万物各自生长,我只静静的体会着生命的回归。一切存在如此错杂纷纭的生长着,它们总是个自回复到自家的生命本源。能够回复到自家生命本源,这真叫做生命的回归啊!回归生命本身就叫常道,没体会得常道,胡作非为,那就会产生了祸害。体会得常道就会生出包容,体会得包容就会变得廓然大公,廓然大公才得周遍完全,周遍完全才能自然天成。自然天成就能符合于道,符合于道也就能悠久无疆,终其一身也就不会有什么危险了!《老子道德经》第十七章「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白话译文:昀上乘的国君治理天下,使得人们不觉得有他的存在;其次者,使得人们来亲近他、赞誉他。再其次者,使得人们畏惧他;又其次者,使得人们回过头来侮辱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老百姓们也就无法相信你。悠悠然地行事吧!不要轻易的发号施令。成功了,完事了,老百姓们说:我们原来就自自然然的这样了!《老子道德经》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白话译文:废弃了自然大道,就得强调人间的真情实感、义理规范;出离了智慧明照,人间的造作诈伪也就群起而生了。父子、兄弟、夫妇,这六亲无法和谐共处,这时就得强调孝道与慈爱的重要。国家昏乱不堪,这时候才有所谓的「忠臣」。《老子道德经》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白话译文:绝弃了圣智的美名,不会为此美名来迫压人民,人民自然可以得利百倍。绝弃了仁义的声名,不会为此声名来奴役人民,人民自然可以归返孝慈。绝弃了巧利,不再生起贪取之心,那盗贼也就不会存在了。这三者是说人间的礼文制度不足以治理这个世界,因而得让它有所归属于自然。让你的天真朗现吧!永远怀抱着真朴的本心吧!自然而然,你的私心就减少了,你的欲望也就降低了。《老子道德经》第二十章「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儡儡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飂澹兮其若海,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白话译文:弃绝后天扰攘的学习,免除忧愁烦恼吧!人家唯唯诺诺说你好,或者人家拿言语呵斥你,那相去有多远啊!人家评价是善,或者人家评价是恶,两者距离可有多远啊!人家所畏惧的,我们也就不可以不畏惧,这是世事之然啊!不过,大道广阔,无涯无际,永不停歇!世俗大众,熙熙嚷嚷,好像享用了丰富的宴席一般,好似春日里登台远眺一般,总凑个热闹!唯独我
本文标题:老子道德经(赵云喜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007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