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国际贸易与环境问题的探析
国际贸易与环境问题的探析摘要: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也逐渐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国际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既是相互协调的,又是相互冲突的,相互矛盾的。两者之间密不可分。国际贸易与环境问题被关注的时间较晚,是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保护环境和发展贸易是促进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两个重要方面。关键词:国际贸易;规模效应;技术效应;结构效应;生态环境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1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个国家在商品和劳务等方面进行的交换活动。它是各国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方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关系是由各国对外贸易的综合构成的。一、国外的研究进程及成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与环境问题日益被人们所关注。最早就国际贸易对环境问题展开研究的是经济学家grossman和krueger,他们评估了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环境影响,通过对区域内空气质量的分析,发现经济增长与污染物排放呈u型的关系。他们把国际贸易与环境问题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三个方面,从而建立了国际贸易环境效益理论分析的基本框架。1.规模效应是指在污染系数和产业结构不变的情况下,自由贸易扩大了经济活动的规模,从而将提高自然资源的使用水平和环境的污染程度。因此,贸易对环境的规模效应影响为负,如果存在市场失灵,如产权结构不清晰,无偿使用生态系统、不能内部化的外部性以及缺乏公共产品,这种负效应会更大;政策失灵,如对能源补贴,会进一步加剧贸易的规模效应。2.结构效应。在开放贸易条件下,由于要素会随着价格的相对变化在产业间重新配置,从而导致具有比较优势部门的生产扩张和其他部门生产规模收缩,由这种产出结构变化所引起的污染变化即为结构效应。结构效应的积极影响是生产专业化带来的高生产效率有利于提高投入产出系数,从而节省资源,保护环境。3.技术效应。技术效应是指开放贸易和对外投资改变了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应用,进而改变单位产出的环境损害。1994年copeland、taylor利用南北贸易模型对此效应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理论分析结论是国际贸易总体上对环境的影响是负面的。1997年dua、esty等人提出的“污染天堂学说(pollutionhavenhypothesis)简称(phh)”指出全球贸易自由化会导致各国降低国家的环境质量标准以维持或增加竞争力,出现“向环境能够标准底线赛跑”和“贸易漏出”现象,详细分析了环境管制对贸易流动的影响。如果各国发展水平不同从而在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也存在差异,随着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的不断扩大,污染产业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展中国家成为“污染避难所”。在经济发展早期,出于经济或其他考虑,发展中国家往往降低环境管制的标准,更多地生产资源密集型和污染密集型产品,而环境管制严格的发达国家也会通过贸易和投资的方式将这些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贸易将环境成本从进口国转移到出口国,贸易自由化加重了这一问题:发展中国家专业生产并出口资源和污染密集型产品,发达国家通过“合理”的贸易形式将污染“卖”给发展中国家,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环境的恶化。然而还有许多不同的观点,antweiler等人选用44个国家1971-1996年的数据对国际贸易的环境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技术正效应超过了规模负效应,但是总体结构具有不稳定性。一方面,结构效应使资本充裕国家的产出更具污染性;另一方面,最贫困国家平均产出的污染程度也增加了,这意味着宽松的环境政策与制度会引致污染密集型产业从中等收入水平国家转移到更富或者更穷的国家。stern(2006)推动围绕气候变化展开,deschenes和greenstone(2007),heal(2008)、stern(2008)以及copeland和taylor(2009)等学者发表在aer等顶级刊物的文章表明,国际经济学界对于贸易和环境问题正保持日益增长的研究态势。二、国内的研究进程及成果国内对国际贸易与环境问题的研究较发达国家晚一些,许多成果产生在2000年以后主要有三大成果。1.对外贸易与环境的冲突与协调。2.我国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及其相互关系。曾凡银、冯宗宪基于贸易与环境、环境标准和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分析,把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环境的不利影响归因为外部不平等的国际经济体系和内部不合理的经济体制和制度安排,主张作为发展中国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创新环境产权、环境管理制度、协调环境规则和贸易规则等措施来解决对外贸易和环境的冲突。3.wto贸易规则与环境的冲突和协调。任建兰、吴军认为wto基本贸易规则和环境保护的冲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多边贸易制度中以环境为目标的贸易措施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冲突;二是多边环境协议中的贸易条款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冲突。李泊溪主张从全球化的视角剖析国际贸易与环境的冲突和融合趋势。高静、张伟星提出建立贸易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机制,成立一个多边的世界环境组织(weo),为在环境领域进行国际合作、协调各国环境政策、促进环境成本进一步内部化、全面解决环境问题提供组织基础。4.我国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及其相互关系。李秀香、张婷以二氧化碳排放量为污染指标,分析了1981年到1990年期间我国出口增长的环境效应,结论认为:贸易自由化以及相关环境管制措施的实施,最终导致了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幅下降,即存在正的总规模效应;比较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快于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即存在正的结构效应;出口创汇有助于增强进口污染处理设备的能力,即存在正的技术效应。三、结论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问题是新兴起的话题,许多研究学家已经研究出了许多重大成果。人们在发展经济贸易的同时,也要重视生态环境,实现国际贸易与生态环境共同和谐发展。参考文献:[1]李怀政.国际贸易与环境问题溯源及其研究进展[j].国际贸易问题,2009(04).[2]张国华.国际贸易的环境效应问题综述[j].国际贸易,2010(01).[3]胡建梅.关于国际贸易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j].国际贸易,2010(07).[4]辛正果.试论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问题探讨[j].国际贸易,2010(07).[5]张国华.国际贸易的环境效应问题研究综述[j].国际贸易与环境,2010(01).[6]张盛.论国际贸易中的环境问题及中国的出路[j].国际贸易,2009(07).
本文标题:国际贸易与环境问题的探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023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