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课件)1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先秦散文卜辞→(殷商)《尚书》→(商周记言史料汇编)诸子散文(寓理于形)历史散文(记言记事)儒家《论语》《孟子》《荀子》墨家《墨子》道家《老子》《庄子》法家《韩非子》孔子《春秋》左丘明《左传》不定《国语》刘向编《战国策》先秦散文应用阶段诸子散文《论语》言简意赅;《墨子》讲究逻辑;《孟子》言辞雄辩;《庄子》想象奇特;《荀子》论证缜密;《韩非子》犀利峻峭;文风先秦散文开创了我国散文的最基本形式,即议论文和记叙文。虽然当时主要取散文的实用性,但其文学性的光芒已不可掩抑,在叙事写人、寓理于形和语言艺术方面都是后世良好的先导。总结史传文政论文赋文西汉司马迁《史记》东汉班固《汉书》西汉贾谊《治安策》《论积贮疏》《过秦论》晁错《论贵粟疏》东汉王充《论衡》西汉东汉司马相如《子虚》《上林》扬雄《甘泉》《河东》梅乘《七发》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张衡《归田赋》(小赋)等汉代散文史记特色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人物为中心再现历史画面。人物描写与结构艺术对后世影响深远。对唐宋古文运动及桐城派有巨大影响。人物描写:准确到位,采用多维透视和旁见侧出的写法,使人物形象鲜明。文章结构:极具匠心。有时单线发展,峰峦起伏;有时则用并列结构和网式结构。语言:精确生动,文气流畅疏朗,曲折自如。具有鲜明的节奏感与气势。如:《鸿门宴》《项羽之死》《廉颇蔺相如列传》《汉书》的成就不如《史记》,但在史传文学的发展上仍然有贡献。班固笔法精密,重视规矩绳墨,行文谨严有法;在塑造人物形像上,也有不少优秀的篇章。如:《苏武传》《汉书》作者作品特色西汉政论文贾谊《过秦论》《治安策》《论积贮疏》1、援史实以为据,逐层递进,行文波澜起伏。2、在思想内容和语言上体现出对《战国策》及先秦诸子的继承与发展。晁错《论贵粟疏》东汉王充《论衡》继承了西汉的传统,但气势不如西汉。是汉代最流行的文学体裁。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特色:源头:赋作为一种文体,早在战国时代后期便已经产生了。最早写作赋体作品的是战国后期的荀子。宋玉也有赋体作品。汉赋注重铺陈,词藻华美,色彩绚丽。是多源性的。除源本《诗经》《楚辞》外,还对战国诸子文体兼收并蓄。赋的发展赋在汉代主要以铺张渲染为能事,排列许多怪异生僻的词汇,宏篇巨制,繁缛富丽,叫做大赋。后来出现一些抒情咏物的小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赋接受了骈文的影响,讲究对仗工稳,叫做骈赋。从唐代开始,科举考试中写赋,不但严格要求对偶句式,而且限制用韵,规定平仄要配合,叫做律赋。宋代的散文大家欧阳修、苏轼等人写赋,有意打破这种声律字句的限制,使之如散文那样富于伸缩性,叫做文赋。汉赋的代表作家作品枚乘的《七发》(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司马相如西汉最有代表性的赋家)扬雄《甘泉》、《河东》、《羽猎》、《长杨》班固的《两都赋》张衡《二京赋》张衡《归田赋》蔡邕的《述行赋》祢衡的《鹦鹉赋》大赋(问答形式)京都赋(晋左思《三都赋》)抒情小赋魏晋南北朝散文这个时期的散文具有如下的特征:①在内容上,题材拓展了,抒情色彩越来越浓,表达社会政治见解和抒发个人感慨往往密切结合。(写山水景物的散文、抒情小赋)②在形式上,骈偶化倾向逐渐明显,更加讲求遣词造句的艺术技巧。(骈文)骈文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骈文就成为和散文相对举的一种文体。盛行于六朝,代表作家有徐陵、庾信。中唐古文运动以后衰落。在元明两代成为绝响。从总体看,南北朝时期是骈文兴盛的时代,散文并不发达,代表这一时期散文成就的是一些史传、地理等学术著作,而这些著作,其文风在不同程度上也受到骈文的影响。魏三曹曹植《与杨祖德书》魏晋之交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东晋初年王羲之《兰亭集序》东晋末年陶渊明《桃花源记》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北朝郦道元《水经注》魏晋南北朝散文代表作家作品魏晋南北朝辞赋代表•王粲《登楼赋》•曹植《洛神赋》•向秀《思旧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江淹《恨赋》《别赋》•庾信《哀江南赋》《小园赋》《枯树赋》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赋家是庚信。唐宋散文(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高峰期)既继承了先秦两汉散文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六朝文学抒情写景、语言修辞方面的艺术经验,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除散句单行的古文外,骈文也有一些优秀作品。韩愈《师说》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捕蛇者说》欧阳修《醉翁亭记》苏轼《石钟山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教材作品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众人的称赞和喜爱。唐承六朝和隋之后,骈体文盛行的局面一开始还没有多大改变,初唐王勃的《滕王阁序》和骆宾王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可算骈文中的双壁。其中警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天下“,更是传诵不衰。骈体文在形式上过分束缚,使文章的抒情、叙事、说理等多种功能受到很大的伤害,从政教需要来看,骈体文显得不切实用。初唐唐代古文运动中唐时期,伴随着政治变革,韩愈、柳宗元等人尖锐批判六朝以来的骈俪文,提倡更为实用的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称之为“古文”,与骈俪文对立。在他们的影响下,中唐文风大变,清新流畅的新文体基本上取代了几百年来骈文的统治地位。这次文体革新被称为唐代古文运动。中唐韩愈的散文,论说、记叙、抒情,各种体裁都擅长。他是语言巨匠。善于创造性地使用古代词语,又善于吸收提炼当代口语成为文学语言,词汇丰富,绝少陈词滥调,句式结构也灵活多变。其散文闳中肆外,戛戛独创。总体风貌是雄健深厚,汪洋纵恣,曲折自如。闳中肆外:闳:博大;肆:奔放,淋漓尽致。指文章内容丰富,文笔又能尽量发挥。戛戛独创:形容独创。别出心裁,富有创造性。汪洋恣肆:汪洋:水势浩大的样子。形容文章议论等气势豪放,潇洒自如。中唐古文韩愈《师说》文字精炼,文气充沛,对比手法运用巧妙,描写生动,说理鲜明,具有感染力。《祭十二郎文》感情真挚,叙事抒情相结合,长歌当哭。柳宗元的文章析理透辟、清隽卓绝,以精密见长。柳宗元思想深刻,对人民富有同情心,文思敏捷,在传记文、小品文、山水游记等方面都颇有建树。中唐传记文柳宗元《捕蛇者说》取材极具匠心。《段太尉逸事状》取自真人真事,描写生动,剪裁精当。中唐传记文柳宗元《童区寄传》取材极具匠心。谴责中唐南方地区贩卖人口、抢掠儿童的恶习。中唐山水游记《永州八记》观察精细,词语精确,描写生动。把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借山水之乐派遣内心的压抑。晚唐时期,时局动荡。古文创作缺乏有力的后继者。以李商隐为代表作家的骈体文仍然居优势地位。直到宋真宗时,形成了风靡一时的骈体——“西昆体”。晚唐欧阳修在北宋中叶再度发起古文运动。当时边患严重,社会矛盾加深,需要有古文为政治革新服务。欧阳修以他文坛盟主的地位,快速形成了以他为首的,包括曾巩、王安石、三苏在内的文学集团,于是一度中断了的韩柳古文传统得到继承与发扬。北宋古文运动宋代散文平易自然,流畅婉转,比唐文更宜于说理、叙事和抒情,更实用。唐文奇特,结构上纵横开合,波澜起伏,词语上也追求新奇;宋文从容,曲折舒缓,不露锋芒,语言明白如话。欧阳修是宋代散文文风的创立者,他提倡学习韩文,但不是机械模仿。他取韩文文从字顺的一面,舍其奇险的一面。欧阳修对骈体文的艺术并不完全否定。如《醉翁亭记》散中带骈,骈散相间,有似骈非骈的情趣。骈体赋,在唐代已有转散的趋势,杜牧的《阿房宫赋》虽注意铺陈,但全无堆砌,已可算是一种新文赋。欧阳修则进一步推行骈散结合,确立新体文赋。序文欧阳修《伶官传序》吊古伤今,感慨遥深。山水游记《醉翁亭记》散而不乱,抒情与写景融为一体。似散非散,一唱三叹。与民同乐议论文欧阳修《朋党论》引用大量历史事实,连用排比,增加了说理的气势。实际功用与艺术价值有机结合的典范。骈体赋《秋声赋》铺陈排比、骈词偶句及设为问答的形式,活泼流动且有散体格调,诗意浓厚。秋声秋景苏轼继欧阳修后领导古文运动并取得完全胜利。他的创作代表了宋代散文的最高成就。苏轼的散文豪放自然,多姿多彩。其议论文明晰透辟,气势纵横,表现高度的论说技巧。精美的游记、杂记、随笔、文赋等文章,做到了涉笔成趣,姿态横生。杂记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信笔所至围绕对文与可的追怀展开。山水游记《石钟山记》气脉流贯从容,不见雕琢之痕。赋文苏轼《赤壁赋》融写景、诵诗、回答、议论于一体,摆脱了赋体的拘束,流转自如,堪称精美的散文诗。词语新鲜,句式骈散兼用,长短错落。唐宋的散文是在先秦两汉散文和六朝散文的基础上发展和提高,各类文章丰富多彩,艺术水平也超越现代。八大家的散文成为元明清三代学习的楷模。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辙代表作:《墨池记》特点:委屈周详,完整严谨代表作:《游褒禅山记》特点:识见高超,挺拔劲峭代表作:《六国论》特点:纵横驰骤代表作:《黄州快哉亭记》特点:汪洋醇厚如元明清三代,戏曲小说兴盛起来,而散文的成就已不能和唐宋相比。元代散文园地寂寞,缺少名家名篇。明清两代,实行文化专制,妨碍文学的发展。元明清散文宋濂、刘基李梦阳、何景明为首前七子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公安派、竟陵派“桐城派”方苞、姚鼐袁枚、郑燮、沈复等人提倡抒写性灵龚自珍康有为、梁启超明清刘基:短篇寓言《卖柑者言》《郁离子》宋濂:简练典雅的散文《送东阳马生序》《秦王录》明初散文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文必“秦汉”,倡导复古,模拟的倾向很严重。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唐宋派归有光王慎中继承唐宋古文传统,反对前后“七子”归有光《项脊轩志》明代中期代表作家作品公安派袁宏道文学应真实地表现人的个性化情感与欲望,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竟陵派钟惺谭元春小品文张岱《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忆故乡山水,寓亡国之痛,感情真挚。明代晚期代表作家作品晚明的小品文是在反复古主义倾向中产生的,也是对六朝以来一些篇幅短小的笔记、杂文之类的继承和发展。它有厚重不足和走向俚语肤浅的倾向,但它摆脱“粉饰蹈袭”以及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自由抒写,注重生活实感,表现个性,笔致清新,风趣放达,也确实给文坛带来可喜的新气象,甚至影响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清代散文清初顾炎武魏禧民族矛盾尖锐,爱国主义思想在诗文中有突出表现。魏禧《大铁椎传》康乾年间桐城派方苞姚鼐刘大櫆主张上溯唐宋八大家乃至秦汉散文,内容上鼓吹封建正统,形式上企图建立一套规范。方苞《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清代中期袁枚郑燮沈复反对桐城派“义法”对散文的限制。以才运笔,抒发性灵。感情真挚,生动清新。鸦片战争前后龚自珍自由大胆地表达见解情感,标志清代散文的转折。《病梅馆记》反对摧残自然生机、追求个性解放。晚清时期康有为和梁启超:主张变法维新,冲击桐城派主张的封建正统思想。梁启超主张“文界革命”,创立的“新文体”散文比传统古文通俗,条理明畅,不避俚语俗言,并吸收外文语法,大胆抒写新见解,笔锋常带感情,又极大的感染力语说服力。代表作品: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晚清散文总结:1、中国古代散文的实用性较强;2、中国古代散文内容包罗万象,形式多种多样。3、中国古代散文伴随社会生活和历史的发展变化,不断演进。4、中国古代散文重视语言修辞。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课件)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080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