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第一讲-文革时期的地下文学..
第一讲文革时期的“地下”文学一、“地下”文学的概念和特点(一)概念•“文革”期间不同于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在秘密或半秘密的状态下进行写作,并通过非公开渠道以手抄、油印等方式传播的文学作品。(二)背景1.极左的政治气候扼杀了文学自由发展的权利,使“异端文学”无法公开出现。2.政治暴力和思想专制引发一部分人对国家、时代以及个体生命的思考。3.现实生活的苦闷无望逐渐激发了人们特别是知识青年的焦虑、不满。(三)特点1.创作主体:被边缘化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和知识青年。2.存在方式:主要以手抄本、油印本的形式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也有一部分作品以手稿的形式保存。3.内容:在不同程度上背离了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文学观念。二、“手抄本小说”(一)概况1.数量:出现100多种“手抄本小说”2.题材:•知识分子题材•反思“文革”•通俗小说(“梅花党”系列)(二)代表作品《第二次握手》(张扬)、《晚霞消失的时候》(礼平)、《波动》(北岛)、《公开的情书》(靳凡)、《九级浪》(毕汝协)、《逃亡》(佚名)1.《第二次握手》(1)概况•文革期间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手抄本。自1979年出版后累计印数达430万册,“至今居新时期以来当代长篇小说印数之首”。•原名《浪花》,后改名为《归来》。在传抄过程中名字被改为《第二次握手》。(2)主题•描写科学家的事业、人生与爱情,歌颂知识分子的高尚人格和爱国情操。(3)情节•知识分子曲折的爱情故事,有很强的戏剧性。•塑造了苏冠兰、丁洁琼、叶玉菡三个试图走科学救国道路的知识分子形象。(4)“罪名”:•利用小说反党;•吹捧臭老九;•鼓吹科学救国;•明明不准写爱情了,还非写不可。2.《晚霞消失的时候》(1)概况80年代最具争议的文学作品之一(2)特点•第一,在叙述上夹杂了大量的议论和对话,在一定程度上把小说变成了观念的宣讲。•第二,具有哲学思辨色彩,对战争、历史与“文化大革命”形成了反思。•第三,主题具有超前性,从人性的角度对战争与历史提出质疑,否定了“动辄以改革社会为己任,自命可以操纵他人”的“狂妄”,把人格的自我完善作为拯救自我和拯救社会的理想选择,表达出道德理想主义的倾向。(3)对这部小说的批判•宣扬宗教唯心主义•宣扬抽象的人性3.《波动》(1)复调叙述,每一节以不同人物作为第一人称叙述者。(2)意识流小说,大量运用内心独白和象征手法。(3)描写了“文革”时期青年的失落心理,带有悲观主义的色彩。三、“地下”诗歌(一)政治受难者的诗歌创作1.创作群体在建国后历次政治运动中遭受迫害的诗人,如“胡风反革命集团”中的曾卓、绿原、牛汉,被打成右派的穆旦、公刘等。2.总体特点:用诗歌来记录自身的苦难和伤痛,表达对个人与时代命运的沉重思考,传达出深沉的生命体验。3.代表作:《华南虎》(牛汉)、《母亲为儿子请罪》(绿原)、《神的变形》(穆旦)母亲为儿子请罪——为安慰孩子们而作对不起,他错了,他不该为了打破人为的界限在冰冻的窗玻璃上画出了一株沉吟的水仙对不起,他错了,他不该为了添一点天然的色调在万籁俱寂时分吹出了两声嫩绿色的口哨对不起,他错了,他不该为了改造这心灵的寒带在风雪交加的圣诞夜划亮了一根照见天堂的火柴对不起,他错了,他糊涂到在污泥和阴霾里幻想云彩和星星更不懂得你们正需要一个无光、无声、无色的混沌请饶恕我啊,是我有罪——把他诞生到人间就不应该我哪知道在这可悲的世界他的罪证就是他的存在(二)“知青”诗人的诗歌创作1.创作群体在“文化大革命”初期的政治激情消褪之后,开始思考、质疑个人与时代命运的部分知识青年,代表人物包括黄翔、食指、“白洋淀诗群”。2.总体特点:(1)在艰苦的生活环境和一辈子扎根农村的焦虑中,产生了深重的幻灭感和挫折感,因而形成了深沉、凝重的基调。(2)受到了浪漫主义文学特别是俄罗斯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注重主观性和抒情性,表现诗人真实的心灵感受。(3)在艺术手法上开始多方面地从中外诗歌中汲取营养,大量运用象征、暗示、隐喻、通感等手段。3.代表作品《相信未来》(食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食指)、《野兽》(黄翔)、《阳光中的向日葵》(芒克)野兽我是一只被追捕的野兽我是一只刚捕获的野兽我是被野兽践踏的野兽我是践踏野兽的野兽我的年代扑倒我斜乜着眼睛把脚踏在我的鼻梁架上撕着咬着啃着直啃到仅仅剩下我的骨头即使我只仅仅剩下一根骨头我也要哽住我的可憎年代的咽喉相信未来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四、“地下”文学的价值和意义(一)表达出特定时代的真实声音,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惊醒和呼唤民众的作用。(二)突破“十七年”文学与“文革”文学的禁区,显示出人性和艺术的觉醒。(三)在艺术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成为新时期文学的一个摇篮。五、“天安门诗歌”(一)事件经过1976年4月初,大批民众前往天安门广场追悼周恩来,并将创作或抄录的诗歌张贴在广场上。1976年底,童怀周搜集整理了这部分诗歌,出版《天安门诗抄》。(二)特点1.以旧体诗为主2.是政治事件而非文学事件思考题:1.什么是“地下”文学?2.举例论述“手抄本小说”的“异端”特点。
本文标题:第一讲-文革时期的地下文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096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