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第四章--文章的修改与完善
不要急于写作,不要讨厌修改,而要把同一篇东西改写十遍,二十遍。——列夫·托尔斯泰作家最大的本领是善于删改。谁善于和有能力删改自己的东西,他就前程远大。——陀斯妥耶夫斯基导入新课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鲁迅写作还有一个过程,就是修改过程。修改时,把作品当成不是自己的,从别人的角度上去吹毛求疵,冷静地修改。——艾芜《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第四章文章的修改与完善第一节整体的调整第二节局部的完善第三节语言的锤炼掌握文章整体修改的方法,注意文章局部容易出错的方面,学习锤炼语言,能独立修改自己的作文。学习目标文章质量如何,能否升华提高,修改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修改是写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途径。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善作不如善改”,就说明修改与写作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一篇好的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本文介绍了修改文章时应注意的问题和方法。学习本单元,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使文章质量得到提升。单元简介第一节整体的调整话题探究比较修改稿与原稿的不同,修改稿好在哪里?1.开头由具体的事例引出,吸引读者。2.增加了事例分析,增强了说服力。3.观点分析深刻透彻。知识点讲解知识导引契诃夫说:“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所谓修改,就是认真地把已经写出来的文章从立意、选材、篇章结构、语言文字等多方面进行增、删、改,使文章更完美,更周密,更充分地表情达意。文章整体调整包括以下四大层面:一、观点的发展1.从不同立场、观点、角度上展开。2.从运动发展、转化的观点出发进行展开。3.运用联想和引申的方法,由事到理,由小到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展开。二、内容的增加不同的事例往往有着不同的侧重点、蕴含着略有区别的哲理,因此在选择和运用事例的过程中常常可以促发我们作更深入的思考,促进理性思维的深化。三、顺序的调整1.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2.服从中心的需要。3.符合文体特点。四、角度的转换1.议论文开头可以是开门见山提出观点,也可以小事切入,自然引出观点,达到以小见大的目的。2.写人记事的文章切入角度最为关键。成功的记叙文章讲究开头悬念、情节波澜,在选材上更要精心设计,敢于取舍,要选取最能表达主题的材料,合理安排。例文借鉴1.题目的修改。俗话说“好题一半文”,好的文章题目既要与文章内容协调一致,又要耐人寻味,内涵丰富。例文原题目是“眼睛”,修改稿为“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这一改可谓巧妙!这篇文章塑造了一位乐观的盲女形象,题目却反其义而为之!她的眼睛的确看不见,但心理却是“明亮”的,这样的题目增强了文章的内涵,值人深思。例文一点评:2.内容的修改。修改稿丰富了内容:如第二段,原文只用“我疑惑不解了,我希望了解她”概括写出自己的感受,过于笼统;修改稿则不惜笔墨,“一连串惯性思维信号在我脑际闪现……”,作者连用8个问句,问出了自己的疑惑,也问出了读者的疑惑,吸引读者想去了解这个人。第二节局部的完善话题探究介绍描写景物可以按空间顺序,也可以采用移步换景法,即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游记一般都采用这种写法。知识导引局部性失误有几种情况需要注意:1.中心模糊或偏离3.局部思路的紊乱与重叠2.材料的失当与不足衡量材料质量的标准有:典型性、新颖性、现实感。例文借鉴例文三点评:原稿中“有好的修养相当于建立了人生的一座丰碑”,是观点句,全文都应围绕这一句来写,举例论证时,应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原稿第一段举诸葛亮的例子,关羽和张飞所占的篇幅却很长,喧宾夺主。“博望坡一战他彻底征服了张飞,在以后的各个战役中也使关羽心服口服”,这一句不能证明中心论点,因为,诸葛亮征服他们更主要的是靠自己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而非个人修养。所以这个例子缺乏典型性。修改稿举王安石的例子,强调了他“严谨治学,强调创见,忌雷同”的修养,很典型,也相对新颖。修改稿还列举了当今人们的修养普遍欠缺的一些事实,这就使文章有了强烈的现实感、针对性。第三节语言的锤炼话题探究本段文字有什么特点?1.运用排比句增强文章的气势。2.和上下文衔接自然,语意连贯,文段本身首尾呼应,结构严谨。3.比喻修辞的运用增强文字的表现力。4.“炼字”效果突出。知识导引一、语言的锤炼与修改有两个层次:1.纠正、弥补自己的失误2.打磨、润色,提炼和完善二、语言的锤炼1.整齐与变化(1)整齐:排比和对偶适当运用排比和对偶,不仅可以增强语言的气势,更集中地表达某种意思或感情,而且可以造成结构形式的整齐美,增强文章的艺术美。用以叙述,则清晰深刻;用以描写,则形象生动;用以抒情,则情深意厚;用以说理,则能让读者感受到一种鞭辟入里、理直气壮的强烈气氛。(2)变化:重复和变化重复可以起到强调和呼应的作用;变化要注意“炼字”,避免“重出”。变换句式,选用不同的句式,句子的语气、强调的重点都有不同,表达效果也就有了变化。(3)整齐中求变化①替换词语。②变换句式。③巧妙排序。2.句子的松和紧:长句和短句长句的特点:句中并列成分或者限制、修饰成分较多。从句子成分的角度看,定语、状语长,使得主语、宾语、谓语中心被描述或者限制得细致精确、长主语、长宾语可以容纳较多内容。(1)认识长短句(2)长句化短的方法:外移、重写短句的特点:句中修饰、限制、并列成分较少,短小活泼,结构简明,常带有口语色彩。3.衔接与呼应(1)句子之间的衔接与呼应重现、称代、省略(2)一篇之中的衔接与呼应使用衔接性词语、过渡句、过渡段吕叔湘先生看文章的修改一、力求谨严、流畅二、运用经济原则三、注意语音效果四、区别语体风格五、注重标点符号拓展阅读谨严,体现在文章的内容上就是最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也就是选择最恰当的字眼来表述客观事物。汉语词汇的同义词、近义词异常丰富,要准确地反映和概括客观事物,就必须辨析词与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仔细地加以比较选择,从浩瀚的词海中挑出那唯一需要的词语。“写文章有两个理想:一是谨严,一个字不能加,一个字不能减,一个字不能换;一是流畅,像吃鸭儿梨,又甜又爽口。”——吕叔湘①原句:这看上去是件小事,内容比文章更重要。改句:这看上去是件小事,内容比文辞更重要。文章包括内容和形式两部分。内容即思想、观点,形式即文辞,因此,“内容”和“文章”的关系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不能进行比较。修改句更贴切。②原句:诗歌的句法和格律最能表示一种语言的特点,用欧洲语言翻译汉语的旧体诗词,多高妙的译手也难以做到原诗那样简练,或者使原来的格律再现。改句:……多高超的译手……“高妙”是高明、巧妙的意思,一般用来指某种笔法或手艺的巧妙,用来形容人显然不甚恰当。“高超”就是好得超过一般,可以形容人,将“高妙”改为“高超”就准确了。用最少的话来表达最丰富的思想内容,对词语进行提炼、加工,尽量地去掉水分、杂质,保留精华,就要“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鲁迅)。②原句:……仍然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纯粹表音的文字,这将来有机会再谈。改句:……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纯粹表音的文字,这将来再谈。②原句:事实上也有很多语法书,它的特点不显著,归在哪一类都可以,也都不典型。改句:事实上也有很多语法书,它的特点不显著,归在哪一类都可以。①原句中的“有机会”可有可无,将它删去,不会影响原句的意思,反而简练些。②原句中的“特点不显著”也就是“不典型”从字面上看没有重复,但实际上是意思的重复,因此,改句将“也都不典型”删去了。如果语音富于乐感,富有美的节奏,读起来琅琅上口,就能像音乐、舞蹈一样,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把读者引入到作者所期望的境界,在思想上、感情上引起共鸣,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①原句:这样的词牌是没有的,可是是词的句法。改句:这样的词牌是没有的,可是的确是词的句法。②原句:普通话也是够味儿的。改句:普通话也是挺够味儿的。②原句“够味儿”读起来总觉得不够味儿,加上“挺”字,语气加重了,也顺口了。①原句中的“是词”,读起来既无节奏,又无力度,加上一“的确”,变成“的确是词”后念起来节奏铿锵,语气坚定,效果好多了。切忌文白掺杂,尽量避免使用文言词汇,多用通俗的、大众化的语言。①原句:又举了一个将弁对主帅自称男女的例子。改句:又举了一个下属对长官自称男女的例子。原句中的“将弁”“主帅”是今天的“下属”和“长官”的意思,改用白话通俗一些。②原句:因此有些小说作家属稿时先拟好“虚构”的年表、地图等等。改句:因此有些小说作家写作时先拟好“虚构”的年表、地图等等。原句的“属稿”也就是“写作”。将文章中这些不常用的文言词汇去掉换上同样意思的白话,效果好得多,而且整个文章的语体风格也一致了。标点有语法作用,也有修辞作用。标点的语法作用是说明某个地方非要用标点,且非要用某个标点不可。句子里有的地方用不用标点,用什么标点,怎么个用法,方法有种种,根据具体的表达上的需要,作出一定的选择,从而达到某一目的,这就体现了标点的修辞作用。①原句:但一直是只有部分学校,部分老师讲……改句:但一直是只有部分学校、部分老师讲……②原句:补衣服在反面垫一块布,再补就结实了。改句:补衣服在反面垫一块布再补,就结实了。原句那样标点就把一句话分成了两句话,显然不合原意,改句用顿号就对了。实际上是口语的紧缩句式,完整的句子是“补衣服在反面垫一块布,这样补出来的衣服就结实了”,原句那样标点,就破坏了这个完整的句子。一、本文的主要毛病是没有按一定的中心组织材料、安排顺序,只是东抓一点,西抓一点,结果是哪一方面都没有说明白。写作此文,要通过说明使人们不仅了解水的性状、特征、功用,而且知道水的存在、水和人类的关系以及水是什么样的东西,进而能够更好地利用水来为之服务。第一节整体的调整“写作实践”参考答案第二节局部的完善一、偏离中心的句子是:“这几年,这所中学每年考上各类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达三百多人”(说的是饶平四中的教学成绩,与“劝学”无关。)“特困生林坚,父亲去世,母亲体弱多病。他常年利用假期上山采集中草药背到集市出售。用换得的钱缴纳学费,坚持读到初中三年级”(表现的是林坚克服困难,挑战贫穷的精神,与中心偏离。)二、这一段的中心句是“一项重大科学成果的取得,往往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所有的语句都应紧紧围绕这一句来说,但文中所举的例子中碳酸杀菌消毒方法的发明,却只是里斯特一个人努力的成果,巴斯德没有参与研究,只是他的著作启发了里斯特,并且从里斯特给巴斯德写感谢信这件事来看,他们应是同一代人。所以这几句偏离中心,也不能承接上文“类似的事情在科学史上是屡见不鲜的”。三、1.第一段的主要意思是,我被父辈的辛酸往事震撼,第二段首句是这一段的中心,这一段强调的重点是爸爸“在学习上激励我奋进”,与第一段所讲的内容大相径庭,让人无法确定中心。第二段中还有一些句子游离这一段的中心,可这样修改:爸爸是我最尊敬的人,他在困境中坚持学习的事,激励我不断奋进。爸爸脑子聪明又喜欢学习,但“文革”的到来使他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他赶上了“上山下乡”。但爸爸并没有扔下书本,而是在劳动中挤出时间,一点一滴地积累知识,不管每天的工作多么辛苦,到晚上,他都不忘进入知识的海洋去遨游,去畅想。当他再回到城市中时,他所学的知识派上了用场,这些知识使爸爸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2.“如果商纣在本国拥有绝对权威,十几万商兵还会输给周部落的部队?”改成“如果商纣爱护百姓,十几万商兵还会在阵前倒戈?”四、第二段中,“绝不能因为学习毛遂而摒弃了谦虚的美德”应删去。原因:作者提出不同意“对于有些同学所持的”毛遂自荐“是对谦虚为美的精神的一种挑战和反叛的观点”,认为二者是“毫不矛盾的”,与自己的观点相悖。第三段中,“诚然,毛遂自荐的精神是值得赞颂的”应删去。原因:“诚然”这个词起引起下文转折的作用,据此下文应接着阐述毛遂自荐的精神也有该否定的一面,这与作者的观点相悖。下文,说的是不敢表现自己的人“不是因为谦虚,而是心理问题”,与第一句话构不成转折关系。原因:与各自前面的表达矛盾。
本文标题:第四章--文章的修改与完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112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