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图书馆史研究综述[摘要]近年来,图书馆史的学术评论比20世纪80年代或者新世纪开始的几年更具活力,甚至还出现了一些较为稳定的创作群体,这昭示着图书馆史书评将来可能会有更多更好的成果出现。基于此,对国内图书馆史书评的出现与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关键词]图书馆史;书评;图书馆学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04.0130[中图分类号]G259.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4-0176-061图书馆史研究综述研究综述一般称作文献综述、研究述评、综合性研究述评等,虽然有的内涵宽泛,有的内涵狭窄,但在实际中,基本上可以交互使用的。研究综述或曰文献综述,一般是以较为详细的独立研究工作,或是以新的对原始数据研究报告简介的形式出现。它分析和描述了前任在某一研究领域已经做了哪些工作,研究进展到何种程度,它要求综述者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动态、前沿性问题做出较详细的综述,并提供参考文献,是做研究的基础。正如库伯教授指出的:“研究者对以往研究中感兴趣的主题领域所做的分析,使每一项科学研究的起点。没有这一步,研究者就不可能综合、全面地了解这个世界。他们也不能在前人努力的基础上取得成就。”一般而言,研究综述不仅要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已达到的深广度,而且要分析、反思、指明现有研究的空白或薄弱之处,并为未来研究提出新的课题或指出方向。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学界的图书馆史研究在前30年基本处于荒芜状态,1980年,谢灼华的《评建国以来中国图书馆史研究》,无论从发表时间来看、还是从评述的学理深度来看,都应是国内图书馆研究综述的开山之作。谢灼华在这篇文章中分3个方面介绍了图书馆研究:关于图书馆史研究内容、藏书制度的评价和历史分期的讨论,关于图书馆史诸问题的讨论,关于图书馆史研究论著与资料汇辑的出版。同时,他还对建国后至1989年间的近500篇研究论文所论及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评述。谢灼华认为,新中国成立后图书馆史的研究,虽深受当代政治因素的影响、思潮的波及和作者主观条件的限制,但中国图书馆史研究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同时,也应看到,鉴于研究力量薄弱,资料有待整理,加之对历史研究日益增长的“危机”的消极影响,当前,中国图书馆史的研究还是相当不够的,愿今后图书馆学界同行们对中国图书馆史研究予以一定的重视,并使其对中国图书馆的借鉴作用逐步得到加强。1989年,张晓菲的《中国图书馆史研究向何处去?――兼评近几年出版的中国图书馆史专著》与谢灼华的《评建国以来中国图书馆史研究》几乎同时发表,张文具有某种书评的性质,并且其论述的全面性不如谢文,但整体而言,张文也是一篇对20世纪80年代图书馆史研究整体评述和反思的文章,并且因其反思意味的浓郁与思想内容的锐利,而别具一种学术启示意义,能够与谢灼华偏重于成就的总结相呼应,共同开拓了中国图书馆研究综述这块学术园地。张晓菲在文中也首先肯定,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学术研究开始摆脱极“左”思潮的束缚,步入了活跃时期,提出了在图书馆现代化的进程中,人们都十分重视“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图书馆”这个口号。但中国特色究竟是什么,却很少见到深入的研究。正由于这样,使在图书馆现代化问题上缺乏严密思考,急功近利,经验主义、实验主义色彩比较浓厚。在史料研究方面,张晓菲认为,中国图书馆史的研究者们在近几年开展了全方位、多视角的史料整理工作,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著作所收资料还不够全面,尤其是对近代丰富的史实记录未能充分收录进去,还远远不能满足专题研究的需要;在中国图书馆史的具体研究方面,很少能突破自身的研究视角,在当代文化建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反映了研究者的单向型思维,它有助于研究的系统化以及向深度的发展,但不利于中国图书馆史的研究在思维深度上的突破,因而常常只起一种“修补”的作用;最后,从近几年出版的中国图书馆史专著来看,中国图书馆史的研究还囿于本国的学术圈,没有走向世界。那种只是含混不清地叙述历代藏书家的思想、著作的研究,是难于在实践中发挥作用的。只有通过对不同性质的中国图书馆史研究思想的质疑和辩驳,才能从中揭示出新的东西,可惜,在近几年的中国图书馆史专著中,我们没有找到这样的成果。整个20世纪90年代,图书馆史研究综述的写作乏善可陈,不仅数量很少,而且质量平平。如宋路霞的《私家藏书史研究述略》,只是简述了20世纪30年代前后和80年代,国内学术界出现了两次整理和研究私家藏书史料的热点,以及这两次热点出现的标志成果和热点形成原因,并无较为深入的分析和反思,对图书馆史研究的参考价值与启示意义都不明显。2000年后,中国图书馆史研究综述的文章,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来讲,都大为提升:一方面,相当数量硕士生或博士生开始选择图书馆史作为学位论文论题,这些学位论文中基本上都会对图书馆史的某一方面研究现状,做一文献综述;另一方面,无论著名学者还是新锐学者,都写出了一些有影响的图书馆史研究综述。显然,2000年后,图书馆史研究综述的相对丰收,是和近些年来图书馆史研究相对繁荣的情况密切相关的。2000年后出现的图书馆史研究方面的硕博学位论文,有数十篇,涵盖自唐宋到民国图书馆史的藏书制度、藏书文化、藏书思想、私家藏书、书院藏书、近代公共藏书等诸多重要论题,这些论文中的相关文献综述,至少在一个侧面上反映了近些年来图书馆史研究综述创作的繁荣。但这类文献综述,只是整个学位论文中相对次要的、篇幅比例很小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本身并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论文出现的,它常常需要为学位论文论题的提出而进行某种有所侧重、有所选择的综述,这常常影响到这些文献综述的全面性与深入性;另外,由于一些学位论文的选题比较新颖,相关研究成果比较少,并不一定是研究综述的良好选题,因此有时也难以进行综述性研究。这些原因都导致学位论文中的文献综述(或曰研究综述),呈现出一种内容详略不一、质量参差不齐的状况,虽然可作为一种研究的参考,但整体上有学术影响的并不多。新世纪以来,最见功力、学术价值较高的还是那些独立规范的研究综述,尤其一些大家之作。如程焕文的《建国以来晚清图书馆学术史研究综述》、谢灼华的《回顾民国时期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史研究》等文章就属此类。程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和书目分析的方法对1950年以来中国大陆有关晚清图书馆学术史的论文和著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半个多世纪以来,晚清图书馆学术史研究一直不是中国图书馆学研究的重点,核心作者较少,研究成果较少,该文建议加强晚清图书馆学术史的研究,以弥补中国图书馆史研究的缺失。谢文认为,自1909年图书馆史研究开始,到1949年图书馆史研究逐步深入,成果可分:论及图书馆史的综合性著作、通史性论文、地区和断代史论著、专题研究论文和资料等,作者对民国期间这些研究成果作了全面深入的评价。作者最后指出:民国时期图书馆史研究力量是薄弱的,既无专门的研究机构,也没有多少研究人员,主要是依靠一些图书馆工作者和图书馆学教师业余进行此项工作。可喜的是,当时有一些学有专长的学者做了开创性的工作,他们具有深厚的史学功底,大多又是接受近代图书馆学教育的新型学者,所以,他们的研究不仅有一定理论高度,而且他们研究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比老一代学者的眼界显得更宽一些,他们的研究成果是民国期间古代藏书和近代图书馆研究的重要收获。此外,疏志芳的《近20年来中国近代图书馆史研究综述》、苏全有等人的系列文章《对晚清我国图书馆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对民国时期图书馆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上下)、《对近代中国四大藏书楼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也颇值得注意。疏志芳的文章,从藏书楼与近代图书馆、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发展概况、近代图书馆兴起与发展的历史条件、西方文化与中国近代图书馆、近代人物与近代图书馆、关于中国近代图书馆评价等6个方面,对近20年来中国近代图书馆史研究进行全面的回顾与仔细的梳理,并指出,近20年的时间里,中国近代图书馆是的研究,无论是研究领域的拓展上,还是发表成果的数量上,都取得了相当大的学术成就。美中不足的是,绝大部分论文具有相互参考引用的事实,这一定程度上影响并降低了研究成果的学术质量。作者认为,可通过几个方面的努力来加强中国近代图书馆史的研究:进一步做好中国近代图书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进一步拓宽中国近代图书馆史的研究领域;进行跨学科研究。苏全有等人的文章,则系统的反思了近代、晚清、民国图书馆史的研究状况,其学术视野与魄力令人感佩。当然,2000年以来的图书馆史研究相关综述并不止于此,还有杨子竞的《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史研究概述》,杨利清和惠涓澈的《近十年来中国图书馆事业史研究述评》,黄梦萦的《中国图书起源研究综述》,丁文?t的《卢荷生先生与他的图书馆事业史研究》,郑永田和庞弘?龅摹段舛?年与近代图书馆史研究》,苏全有和陈岩的《对近代中国藏书思想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也都各有特色,共同推动了新世纪以来图书馆史研究综述的繁荣,对国内的图书馆史研究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2图书馆史书评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的发展,需要高水平的评论。优秀的学术批评不仅关系到学科的发展,也关系到学风的好坏。书评是学术批评的重要方面和主要形式之一,是相关学者对学术著作所做的科学评价,其目的在于检验学术创作中的真理成分,揭示理论认识的谬误之处,推动人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这是繁荣学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的正确途径。但目前图书馆学的学术评论还不够活跃,批评和争鸣文章还相对偏少,所以有人提出应“提倡多写图书馆学书评文评”。国内图书馆史书评的出现与相关研究综述的出现类似,都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因为只有到了这个时候,图书馆史的研究著作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图书馆史的研究者们,才会产生回顾反思相关论著的得失成败、检阅过去研究成果、总结相关研究经验教训的学术热情与行为。这一时期国内出现的若干篇图书馆史书评,就是建国后出现的第一批此类研究文章。这些文章中,尤以1989年谢灼华发表的《建国40年来图书馆事业研究论著巡礼》最见功力,该文视野恢弘、考镜源流,材料全面丰富、论述简要中肯,从藏书史料的重印、现代图书馆事业研究的起步、专门论著的出版、图书馆发展资料的汇辑、辞典、传记的编纂等几个方面简要评介了建国20年来图书馆事业研究的论著,不仅是国内最早出现的图书馆史书评中的突出代表,而且其确立的图书馆史述评方面的学术高度,至今罕见有能超越之者。如对“建国后藏书史料的重印”,文章在详细列举了这些重印的书籍后,一方面,指出了其积极意义,弘扬了我国文化传统,为认识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部分材料;整理工作有所创新;另一方面,又提出:由于当时古籍出版尚缺乏统筹规划、全面安排,故相关著作有些兼顾不够。在重点评述谭卓垣等撰、徐雁等整理的《清代藏书楼发展史?续补藏书记事诗传》后,谢灼华指出,该书可以看成是叶昌炽《藏书纪事诗》后记载我国藏书家的著作的重要补充。再如“现代图书馆事业研究的起步”一节中,谢灼华对1959年我国各主要图书馆总结建国10年来的工作经验,编写10年来的发展史的盛况介绍评价,文字虽不多,但内容精详,至今仍具有较大的启发与参考意义。总之,从发表时间与文章的典范性而言,谢灼华的《建国40年来图书馆事业研究论著巡礼》,都堪称建国后国内图书馆史述评中的先导与标杆,为后来的图书馆史述评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来,纵观国内的图书馆述评创作热点,与其评论对象学术水准的高低有密切关系。尽管有些研究者尖锐地指出:“从这些书评文献可以看出,我国图书馆学科学批评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广告文字多,批评文字少;评者的学术态度不够严肃;缺乏健康的学术风气;对于学术批评的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稳定的学术批评队伍尚未形成。”但也应该看到,还是有相当数量的图书馆史述评,基本上都能做到评论的真实客观,这方面的重要表现就是,凡是学术水平与价值真正高的图书馆史著作,往往评论者众多,形成了多篇共评的局面,并且可以看到,越是高水平的图书馆史著作,其相关书评数量越多、质量越高、出现书评的跨越时间越长,而水平差一些的图
本文标题:图书馆史研究综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132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