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小学阶段儿童诗的欣赏与创作研究
龙源期刊网小学阶段儿童诗的欣赏与创作研究作者:刘勇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18期摘要: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欣赏由成人创作的儿童诗,感受其文学魅力、语言特色,学习总结创作方法,运用于自己的创作实践,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表现学生的内心情感,整体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培养学生良好文学素养。关键词:儿童诗欣赏创作一、问题的提出1.历史的传承中国是个具有深厚诗歌传统的国家,中国的文化是诗性的文化。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沐浴着诗性温馨,在诗的文化中熏陶成长。圣人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如果没有诗歌方面的修养,人们将无法说话,更无法传承和建立本民族的语言规范,也无法推动文明的进程。[1]2.教育的呼唤教育在呼唤诗歌。儿童诗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品质,童诗创作是最好的语言实践活动,是改革小学作文教学的需要。(1)增强语言的凝聚力,提高语言素养(2)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开拓思路,提升作文的力度(3)学生倾吐、表达的需要(4)促使学生写作动机的触发,整体提高作文能力二、儿童诗欣赏与创作的目的意义1.通过多形式的儿童诗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对儿童诗的喜爱和兴趣,熏陶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习总结创作方法。2.通过创作儿童诗,让孩子们尽情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的敏捷度,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龙源期刊网通过探索与实践,提升教师对儿童诗的鉴赏能力,在教学活动中积累经验,提升综合素养,促进专业成长。4.通过欣赏、创作儿童诗等活动,提升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文学素养,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打造学生诗意人生底本。[2]三、实施的途径与策略1.儿童诗欣赏与创作的训练课型欣赏课:赏诗主要为创作诗做铺垫,重点在于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和创作欲望,使学生学会自觉、主动地寻找儿童诗充实自己的大脑。要想有好的创作就需要积累一定量的儿童诗。尽管教材中选入不少的优秀文学作品,但对于我国文化遗产宝库中仍是沧海一粟,让学生大量欣赏名家名作及同龄人优秀作品,从而提高艺术鉴赏力。从欣赏中领悟到名家名篇的长处,为写作打下基础。模仿课:模仿是孩子的一种天性。对于初学写诗者,常用的授课方式是让其模仿,从模仿中探究写作规律,理解其中的写作原理,掌握写作方法,从而迁移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来。采风、创作课:采风是把学生带进大自然、社会这个大环境当中,只有和自然保持一致,才能使学生获得心灵的自由,既破译诗歌的以须弥纳万象的意蕴,又为诗歌创作储存大量的信息,及至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运用各种表现手法进行创作,把内部的思维语言固定一行行诗句。综合课:它由欣赏、模仿、创作等环节综合而成。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大都采用这种授课方式,只是不同类型的课,他们的训练项目及要求侧重点不同而已。2.儿童诗欣赏与创作训练途径(1)通过欣赏佳作,感知诗境和诗趣。诗的情趣和意蕴不是依附在某个字、某个词及某诗句之中的,而是蕴含在整首诗里,只有欣赏完整首诗之后,才会在读者的心里构筑起一个意蕴来。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起点就在于欣赏优秀的诗作。(2)运用删改增换等手段,体会意境美。我们可以让通过对名诗的更换词句、删节句段与原文比较,让学生阅读体味效果,他们就会感觉到意趣的悠远消失了,感情的火花熄灭了,这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对意境的理解将会更透彻。(3)借助朗读表演、演示等手段,还原诗境。龙源期刊网诗歌创造的情景交融的境界,是隐隐约约、曲曲折折地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除了借助朗读启发学生想象,领略诗歌的意境美;同时我们应通过各种手段把抽象的诗境还原成具体的画面,可减缓理解的坡度,有利于开启学生的想象之门,步入诗化的意境。[3](4)利用做减法等语言操作方式,使语言精练简洁,富有张力。诗是语言的艺术,诗的语言较之其它文学样式,应当更精练,更精确,更精美,诗的语言要富有张力,富有形象性,富有乐感。诗味不浓,大都与语言拖沓有关。著名诗人孔孚先生在创作实践中曾得出一种语言操作方式:做减法。(5)感受多彩生活,开源引流保障素材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现在的学生生活圈子比较小,缺乏由与大自然的接触。怎样才能让孩子写出的儿童诗透出孩子的本真,拥有其特有的“原生态”呢?于是,我们组织了亲近自然、感受生活的系列品牌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用儿童诗的形式记录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活动的开展,不但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增长了见识,还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在孩子眼中,世间的一切都能激活他们神奇的想象,都是他们才思喷涌的源泉。(6)重视课堂教学研究,探索儿童诗教学的方法。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必须向这四十分钟要质量。如何教学生读诗、赏诗、写诗,我们除了讨论研究之外,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真枪实弹”地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发现了问题,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到课堂中去实践、去验证,一次次尝试,一次次提高,老师与学生一起成长。(7)分类而习。从最初的仿写到后来的续写,再到独自创作。在这里,主要是分门别类,针对不同的主题,例如春天、童年、奥运、地震、母爱、父亲、老师、小河……借鉴赏读课上作家诗歌创作的方法,教师再根据学生自身特点进行指导,尝试创作。诗是一种观察方式、思维方式、表达方式、感受方式,由此要为孩子的创作制定了几条原则:①思维活跃起来再创作。②换个角度看世界。③把没有生命的物体看成是有生命的东西,和它们交朋友,说说悄悄话。④不受成人思维的影响,想怎么写就怎么写。⑤用你自己的语言去描述自己看到的事物。龙源期刊网⑥去发现你生命中有趣的,美好的事物。⑦大胆地创设新奇比喻和拟人的方式。⑧阅读中的“还原体会法”。童诗教育处处都洋溢着生命的活力,时时都在滋养着儿童精神世界,使他们获得全面的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有人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因为他们有丰富的想像力和纯真的童心,在他们的脑海中,永远盛开着诗的花朵。他们的思想还不成熟,所以更富于想像;他们的思想并不复杂,所以能把无形化做有形;他们的储备并不丰富,所以语言纯朴、自然,无过多修饰……这一切,都告诉我,让你的学生读诗吧,读儿童诗吧,写儿童诗吧,让他们在诗化的学习氛围中快乐成长!参考文献:[1]尹世霖主编,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小学生诗歌阅读指导大全》,[2]谭旭东的《儿童诗在困境中挣扎》、《断裂与狭隘—说说新诗界的两大错》,[3]刘毅主编,叶君健作序的《新诗篇》
本文标题:小学阶段儿童诗的欣赏与创作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142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