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齐文化历史人物代表人物主要是姜太公、晏婴、管仲、齐桓公、孙武、孙膑、邹衍等管仲路、桓公路、太公路、晏婴路姜太公姜太公是谁?姜太公,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也称吕尚。姜太公是齐国的缔造者,齐文化创始人,也是古代影响久远的韬略家、军事家、政治家。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愿者上钩姜子牙是个有雄才大略的人,他胸怀济世之志,想施展自己的抱负,可是一直怀才不遇,大半生在穷困潦倒中度过。他曾经在朝歌宰过牛,又在孟津卖过面,岁月蹉跎,转眼已到了垂生暮年,两鬓白发苍苍,他听说西伯姬昌尊贤纳士、广施仁政,年逾七旬的他便千里迢迢投奔西歧。但是来到西歧后,他不是迫不及待地前去毛遂自荐,而是来到渭水北岸的磻溪(今陕西宝鸡市陈仓区磻溪镇)住了下来。希望能得到的赏识,使自己的才华得以施展。时间一年一年过去了,他的头发由花白变成了全白。他在渭水河边钓鱼也很久了,在他投竿抛饵、两膝跪踞的石头上,已磨出了两个浅浅的小坑。人们见他一直垂钓,却毫无收获,都劝他放弃,他却说:你们不懂其中的奥妙!依旧垂钓。姜子牙的钓法奇特,短干长线,线系竹钩,不用诱饵之食,钓杆也不垂到水里,离水面有三尺高,并且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姜尚钓鱼,愿者上钩。”一个叫武吉的樵夫,看到姜子牙不挂鱼饵的直鱼钩,嘲讽道:“像你这样钓鱼,别说三年,就是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姜子牙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曲中取鱼不是大丈夫所为,我宁愿在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我的鱼钩不是为了钓鱼,而是要钓王与侯。”一天,他正在河边垂钓,从身后的大路上来了一辆马车,车后面跟着的人都垂丧着脸,其中有的人还哭哭涕涕,就连赶车的人也哭丧着脸。于是他问明原因后方知车中躺着的人是这家的大公子,出门拜师求学,突然间昏迷不醒,找了几个郎中都说是不治之症,让赶紧回家准备后事,不然就要死在外面。姜子牙用手撩起车帘看了一会儿说:诸位不必悲伤,尽管放心,此人三日内必好。没有人能够相信一个穷困潦倒闲急无聊的钓鱼的穷老头说的话是真的。几天后,姜子牙正在钓鱼,从城中出来一伙人马直奔他而来,到了他钓鱼的地方,从车里走出一个英俊青年对着姜子牙叩头就拜,嘴里不停说着救命恩人,一定要拜姜子牙为师。原来这个青年就是前几天躺在车里的那人,他的父亲是当朝重臣,辅佐西伯侯姬昌治理国家。此时他要把姜子牙请回家中给他当老师,因为他现在恰好正在寻访高师。并许以重金,还想认姜子牙为义父。都被姜子牙婉言谢绝。又有一天姜子牙正在钓鱼,从大路上过来两个人,每人牵着一匹高头大马,武将打扮,正值中午,马要饮水,人要洗脸。姜子牙看了一眼其中一个的面相,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说:老朽看你印堂发黑,有赤脉贯瞳,如果现在回去马上救治还来得及,不然的话,七日内必死。哪想到这两人冲着姜子牙哈哈大笑了一阵,说姜子牙是疯老头,说完后毫不在意的扬长而去。原来这两人是西伯姬昌属下负责守城的副将,其中一个人第五天突然暴病而亡。(用现代面相术语说,赤脉贯瞳是人的眼球突然出现大量血丝,说话时语言略有颠倒和迟钝,行走时步伐不稳,视力有双影出现。这是患脑溢血的前兆。其人暴病而亡,很可能是患脑溢血而死)“渭水河边有个钓鱼的穷老头能断人生死,百发百中。”这件事一时在城里一个传两,俩个传仨的传了出去。姜子牙的名声大躁。从百姓传到了朝廷,同时也传到了西伯姬昌的耳朵里。一个钓鱼算卦的穷老头,对国家能有什么用呢?所以周文王并没有放在心上。日子就这样一天天一年年地过着,姜子牙还是天天在渭水河边钓鱼。一天,西伯姬昌打算出去打猎,占卜的结果说:“出猎所获不是龙也是貘,不是虎也不是熊,而是能够辅佐你成就霸业的人才。”姬昌又回想起梦中先人说过的话圣人出现之日,就是周拯兴之时,于是满心欢喜地外出打猎。不经意间就来到了渭水之滨。幽静的林间传来了阵阵马的嘶鸣,喧哗的人声也由远而近。姜子牙看见一个王者打扮的人向这边走来。文王见这位垂钓老者一副超然物外的神情,便上前与他交谈起来。姜子牙不失时机地告诉姬昌自己的身世,两人谈得非常投机。让姬昌惊讶的是,一个天天以钓鱼为乐的穷老头,对天下大事以及国家的武攻文治知道得这样清楚,知识又是如此的渊博,而且观点新颖见解独到。他还发现这个钓鱼的穷老头对五行数术及用兵之法有很深的造诣。求贤若渴的姬昌从姜子牙睿智、机敏的谈吐中发现,此人正是自己所要寻访的大贤。他高兴地感叹:“我的先祖太公,早就寄希望于你啦!”于是姬昌用最隆重的礼节款待他,并把他让上自己坐的马车,可是这个穷老头还真不识抬举,看到姬昌这么尊重他他反到摆起谱来。姬昌坐的马车他不但不上,还非得让姬昌亲自背着他回城。当时,天下没有第二个人能坐上姬昌的车,让他坐在车里姬昌亲自为他赶车还不行,这已经是天下最重的礼遇了,除姜子牙外天下还没有第二个人能遇到这样的礼遇。这可难为了姬昌:不背吧,国家朝廷求贤若渴,正是用人才的时候,不能失去这们难得的人才。背吧,面子又不好看,自古以来哪有国君背臣民的?为了国家兴旺就不要考虑个人面子了,想到这,姬昌真的背起来姜子牙向城中走去。走了一小段的路程后,把姬昌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嘘嘘,趴在姬昌背上面的姜子牙似乎一点也不知体谅别人,看到把姬昌累成这样,嘴里却总是说:“再多走几步……”姬昌实在走不动了,就把姜子牙放了下来。姬昌这时累得也顾不上国君的面子了,坐在地上满脸流汗,姜子牙看着累得汗流满面的周文王,笑着对他说:“你一共背我走了二百九十四步,我要保你江山二百九十四年,一步一年呀”说完他又哈哈大笑起来。姬昌听姜子牙这么一说,立刻来了精神头,也不感觉累了,一骨碌就爬起来拽过姜子牙还要背,这时姜子牙笑着说:再背就不灵了,就二百九十四年吧,我们坐车回城。姜子牙辅佐文王(姬昌),兴邦立国,帮助姬昌之子周武王姬发,灭掉了商朝。自己也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姜子牙钓出的可谓是一条“王候大鱼”。姜尚在齐国政局稳定后,又开始改革政治制度。他顺应当地的习俗,简便周朝的繁文缛节。大力发展商业,让百姓享受鱼盐之利。于是天下人来齐国的很多,齐国成为当时的富国之一。在周成王时,管叔、蔡叔作乱,淮河流域的少数民族也趁机叛乱(参见周公东征),周王下令给姜尚说:“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岭,北到无棣,无论是侯王还是伯男,若不服从,你都有权力征服他们。”从此,齐国成为大国,疆域日益广阔,使之成为后来的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之一。战乱最终被周公姬旦给平叛。太公姜尚活了139岁而卒,但葬地不详。为逃避战乱,祖孙后代改姓了丁(因北方的姜与南方的丁同音)位于湖南常德一带。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清明节。它是我国农历的二十四个节气之一。这时候,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转暖,万物欣欣向荣,使人感到格外清新明洁,因而称为清明。由于寒食节和清明节相距很近,许多地区的人们往往合二为一,以清明节来融合两个节日的内容。第一节民间节日五、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是开始、“初”的意思;“午”与“五”既同音又通用。所谓“端午”就是“初五”。由于午时艳阳高照,阳光灿烂,故又名“端阳”;端午节这天,月、日皆为五,故又称“重五”;端午节用菖蒲避邪,故又称“蒲节”。端午节的来源众说纷纭。第一节民间节日第一节民间节日六、乞巧节七月初七是七夕节。七夕节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七月初七又叫女儿节。这一天又叫“避节”。农历的七月初七,有时恰逢天气晴朗,民间有晾晒衣物和书籍的习惯。《晋书·阮咸传》:“咸与籍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服,锦绮粲目。成以竿挂大犊鼻于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兔俗,聊复尔耳!’”第一节民间节日六、乞巧节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又叫“七月半”、“鬼节”等。每到此时,寺庙里有盂兰菊会,超度亡灵。市场上可以买到冥衣、明菜花、油饼等,用来祭祀祖宗并预报秋收。第一节民间节日第一节民间节日八、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民间俗称八月节,自古有赏月、拜月、吃月饼的习俗。到宋代,关于中秋节的记载就多起来,成为我国民俗中仅次于春节的大节。民国元年,规定:以元旦为春节,以端午为夏节,以中秋为秋节,以冬至为冬节。中秋节吃月饼。月饼又称为“团圆饼”。中秋节又叫团圆节。古时候,还设案焚香,祭祀太阴星君(月神)。第一节民间节日第一节民间节日九、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九九重阳的说法,最早见于《易经》,重阳节的月、日恰逢双九,两阳相重,古曰重阳。重阳节要登高、插茱萸、赏菊、饮菊花酒梁人吴均《续齐谐记》第一节民间节日十、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又叫“佛成道节”。据周密《武林旧事·卷三》载:“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每到这一天,群僧集会,诵经演法,用香谷及各类果实作粥供佛,以资纪念。腊八蒜第一节民间节日第一节民间节日酒文化酒文化酒文化一、酒的产生和发展据古籍《世本》记载最早酿酒的是仪狄。另有传说认为周代的杜康发现了酿酒的方法,杜康就成为酒的代名词。杜康比仪狄晚了一千多年,距今也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饮酒习俗的普及在有文字记载时就出现了。传说夏桀建造“酒池肉林”。在周代政府已设置专门管理酿酒的“酒正”。1987年在殷墟发现了酿酒作坊遗址,遗址中有密封完整的商代古酒。酿酒业从汉武帝时开始实行由政府专营制度。酒池肉林二、酒器、酒具的使用伴随着酿酒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酒器也由原来的陶器、青铜器、木器发展到金银器、瓷器等,酒器成为我国酒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现在考古发现的早期酒具多为陶器。商周时代出现了红铜、青铜酒器,常用的贮酒器有壶、樽等;盛酒器有角、缶、罍(léi)、彝等;温酒、斟酒器有盉(hé)、爵、觥、觚(ɡū)、觯(zhì)等。除了铜器之外,还有漆木、玉石等制作的酒器。酒文化罍、盉、觯、觥酒文化汉代时出现了彩釉陶器。魏晋南北朝时期,酒具进入了瓷器时代,各种瓷酒具质地细密,釉色均匀,造型美观、变化多端。隋唐时期出现了白瓷酒具。由于出现了桌、椅,酒的度数提高等原因,出现了小型酒具,如盏、盅、注子等,这一时期金银酒具也广泛使用。明清时,瓷器的使用非常普遍,制作精美,造型丰富多彩。酒文化盏盅注子酒文化三、酒的别称金浆、玉液、流霞、红友、绿醪(lao)、金波、黄流、欢伯、般若汤、曲生、青州从事、平原督邮、玉醴、琬液、琼苏等“欢伯”引用最多,沿用时间最长。这个别号最初出自汉代焦延寿《易林·坎之兑》:“酒为欢伯,除忧来乐。”金代元好问:“三人成邂逅,又复得欢伯。”酒文化酒文化“黄流”,这一别称源自《诗·大雅·早麓》:“瑟彼玉瓒,黄流在中。”“曲生”,也称“曲秀才”。“般若汤”,这个别名与佛教有关。“青州从事、平原督邮”,这两个别名与酒的好坏有关。酒文化唐宋时期酒的名称中喜欢沾“春”字。《诗经》中以“春酒”作为酒的通称。唐时有名酒“土窟春”、“石冻春”、“剑南烧春”、“玉壶春”等,多见于文人的诗文之中。宋代也有“百花春”、“千日春”、“锦江春”、“武陵春”等。酒文化古人以“春“为酒命名,一是因为古代的酒大多是冬酿春熟;一是魏晋时期出现了一种叫做春酒的酒曲。后世就用“春”代替了酒的通名。现代有很多酒名沿用这一习俗,如回酝春、芦台春、燕泉春、御河春、鹿泉春、剑南春、虎阳春、九里春、五粮春、玉泉春、万年春等等。酒文化四、酒与礼仪风俗1.酒与宗教祭祀在祭祀中,酒以成礼。祭祀用酒分为两类:一类是用鬯把神灵从天上迎下来,降神;一类是用玄酒和秫(shu)酒陈供和献祭。祭祀的对象不同,所用的祭酒也有所区别。周代以玄酒为最尊,而参与祭祀者饮用的清酒、昔酒和事酒则较为醇厚。酒文化2.饮酒礼仪饮酒礼仪演变为宴饮时的道德规范,形成中国酒文化的显著特点。《礼记·乡饮酒礼》记载了四种乡饮。酒文化乡饮酒礼分为6个阶段:商量宾客名次,告知、催邀、迎宾;宴饮开始,宾主互相敬酒致礼;然后按尊卑长幼秩序依次相酬,尽欢为止;席间乐曲演奏分为升高、笙奏、间歌、合乐四个阶段。宴罢,要为宾客送行,日后还要往来拜谢。酒文化通过这套程序,把人们的行为举止和思想感情统统纳入礼的规范之中,教化人们互
本文标题:齐国和姜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147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