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园林艺术第八章园林绿地构图的基本规律2第八章园林空间一、空间的定义二、空间的基本类型三、组织空间四、空间分隔五、深度和层次六、空间展示程序3一、空间的定义1.西方对于空间的理解2.东方对于空间的理解3.定义:园林空间是指由地面、顶面及垂直面单独或共同组成,围成具有实在的或感觉上的范围。园林设计就是把园林山水、建筑、植物、地形以及天文气象等因素看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综合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不同类型的园林艺术空间。4二、园林空间的类型(一)内向空间与外向空间(二)主体空间与从属空间(三)开朗空间与闭锁空间(四)纵深空间与转折空间(五)动态空间与静态空间(六)可控空间与不可控空间5(一)内向空间与外向空间包括内向空间、外向空间、内外结合的空间。1.内向空间(聚合型)它的主要特点是建筑的面向内,背向外,表现强烈的内聚力。最典型的是四合院的布局形式,其主要特征是:所有的建筑均背朝外而面向内,从而形成一个以内院为中心的、向心感很强的格局,而对周围空间取漠不关心的态度,不考虑外部空间环境的影响和更大范围内的完整统一性。6小型的私家园林多取内向布局的形式,它的特点是:建筑物、回廊、亭榭等均沿园的周边布置,所有建筑均背朝外而面向内,并由此而形成一个较大较集中的庭院空间。这种布局的好处是在极有限的范围内可以布置较多的建筑,且不宜造成局促、拥塞的局面。对于内向空间的小园来说,如果能以一个较大、较集中的水面作为中心而环绕着它布置建筑、回廊、亭榭,其向心和内聚的感觉则分外地强烈,为此,取内向布局的中小型庭院,一般均在园中央设水池。8910111213内向空间布局形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规模不宜过大,如果规模过大,而建筑的高度又有限,在这种情况下若使建筑沿园的周边布置,势必会使所形成的空间院落空旷单调,甚至还可能因为失去正常的尺度而得不到应有的空间感。二是这种布局形式由于建筑物均面向内而背向外,所以从外部看常常显得封闭,沉闷而无生气。1415162.外向空间(开敞型)是与内向空间在布局形式上完全相反的一种空间,即建筑均背向内而面向外,它具较强的离心力,扩散力强,透视线广阔,给人以开敞的感觉,适合于大型园林,特别是地处四周均被水面包围的岛上的建筑群,或建造在凸起的山地上的建筑群,或被当作制高点的建筑群。17181920213.内、外向结合的空间对于中、大型园林来讲,特别是特大型皇家园林之中的园中园或建筑群,一方面要考虑到人在内部活动时的景观效果,同时要兼顾到人在外部活动时的景观效果,而完全内向的形式很难顾及到从外部看的效果,面对这样的环境,综合运用内向与外向空间布局两种手法,通常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可以包括两种情况。22一种是采用相加的办法,即部分运用内向空间的布局形式,部分运用外向空间的布局形式。23另一种情况则是使内向与外向相结合,就是使布局兼有内、外向两种特点。24(二)主体空间与从属空间1.主体空间2.从属空间3.终止空间4.过渡空间251.主体空间定义:是空间组合中的主体部分。作用:在连续构图的各个空间中,必须有一个空间是主要的空间,突出代表这个或这一区域里的群体组合,起到联系和控制其他空间的作用。性质:是通透的,可以伸向或制约各空间,其他各空间围绕主体处于从属地位。创作方法:一般情况下,主题空间和园林的主景创作是相结合的。26272.从属空间定义:是为主体空间服务,处于从属地位的空间。作用:在主体空间的控制之下起陪衬作用,在空间连续构图中增加主体空间的层次和深度,在动观中变换情调而丰富多彩。性质:可通透的或半通透的,由主题空间联系在一起或通过从属空间联系其他空间。2829303.终止空间定义:它是空间组群中的顶点,只有一个出入口,进入后还需从原处出来。作用:是主体空间的附属部分,是主题空间的补充。性质:一般是不通透的。31324.过渡空间定义:是序列布局中在联系转换的关节部位构成的空间。作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导游人进行空间转换。性质:是通透的,使游人在运动中动观一些小景或若隐若现地看到下一个空间的一部分,过渡空间的通透性就是要把这上下两个空间联系起来又分别开去。过渡空间在视线上是抑制的,在情调上是曲折的,是前后两放之间的收,欲藏先露。33创作方法:过渡空间多以曲廊、山洞、溪桥、棚架、树丛、假山、幽径、景墙的月门空窗、树石小景或建筑小品构成,游人在过渡空间中缓步略停,浏览小景,回顾后景又准备揭开前景的序幕。3435(三)开朗空间与闭锁空间1.开朗空间定义:园林中,如果四面都没有高出视平线的景物屏障时,四面的视界都十分空旷,则四面的风景都是开朗风景,这种空间称为开朗空间。艺术感染:凡是在视域以内地面上的一切景物,都在视平线的高度以下,则眼前的风景十分开朗,视线可以延伸到无穷遥远的地方,双眼的中视线平行向前,交点位于远及面,因而视神经不宜疲劳。开朗风景的艺术感染是:壮阔豪放、心胸开朗、目光宏远。36影响因素:在开朗风景下,如果游人视点位置很低则与地面透视成角很小,所以远景模糊不清,看到的只是大片单调的天空,风景的艺术评价不高;但如果不断地提高游人的视点位置,则游人与地面远景的透视成角加大,远景的鉴别率也就大大提高,所以视点越高,开朗风景的艺术评价越高。37383940412.闭锁空间定义:园林中,如果四面被高出视平线的景物环抱起来,游人视线不能延伸到地平线,则成为闭锁空间,也称四合空间。艺术感染:近景感染力强,四面景物琳琅满目,观览不尽,但是游人久留则视线闭塞,容易疲劳。影响因素:景物高出视平线部分,与视线所成的仰角越小,则闭锁性越小,仰角越大,则闭锁性也随着增大;还与景物与游人的距离有关,高出视平线景物的距离越近,闭锁性越强,距离越远,闭锁性越小。42一般来说,在闭合空间中,风景视线的处理,如仰角小于6°、空间直径大于四周景物高度10倍时,仰角越小,空间直径越大,其景观越接近于开朗风景,景物有空旷疏远感;仰角在13°左右、空间直径大于景物高的3倍时,则空间闭塞,景物使人感到压抑。因此在林中开辟空旷草地或水面四周种植树群、树带时,四周树木,山石高度与空地、水面之比,可在1:3到1:10之间变化。4344454647(四)纵深空间与转折空间1.纵深空间:凡道路、河流、山谷、洞穴等两旁有建筑、墙垣、密林、山丘等景物阻挡视线,形成的狭长空间叫纵深空间。在纵深空间中,视线被导向空间轴线的远端点,视线的注意力也很自然地被引导到那里,这种风景叫集聚风景。其特点是主景突出,有强烈的深度感,两侧其他景物仅起引导陪衬和对比的作用。48495051522.转折空间:按空间转折的虚实、缓急,可将转折空间分为急转空间与缓转空间。急转空间常用在规则式园林空间中,如在主轴线与副轴线的交点处,由大空间急转为小空间,可用密林、建筑、山体、墙垣来分隔,两空间功能不同、动静要求不同、风格不同宜实隔,实隔即是急转。缓转空间常在自然式园林空间中出现,缓转空间常是虚隔的过渡空间,转折前后的空间互相干扰不大,和互通气息,布局中常利用疏林、空廊、漏窗、水面来处理。535455一般来说,由纵深空间与转折空间组合即可完成园林空间的序列变化,纵深空间可起到连接、引导的作用,是园林空间的导游线,转折空间为园林布局中的结点,在转折空间既可安排起景、高潮、结景,又可起到过渡的作用,这样空间主次分明,开、闭、聚适当,大小尺度相宜。56(五)动态空间与静态空间1.静态空间:视点固定、观赏静态画面所需的空间为静态空间。2.动态空间:各个静态空间的观赏不是孤立的,在两空间过渡转折时,便出现了步移景异的动态观赏和组织动态空间的要求。575859(六)可控空间与不可控空间1.可控空间:是按规划设计意图,利用屏障如建筑、墙垣、山石、树木、水面等组成一定的范围,在此范围内进行总体布局而成的空间,空间是内向的,游人可在空间内游览。2.不可控空间:是游人视线所能达到的空间,其距离远远超过所规划的园林绿地的范围外,空间是外向的,游人不一定能到达,但可作为对外组织借景的空间安排。606162三、组织空间园林绿地空间组织的目的:一方面,是在满足功能的前题下,运用各种造景手法和构图艺术的原理组织景观,划分景区或景点,要突出主题,又要有富于变化的园林风景。其次,根据人的视觉特性创造良好的观赏条件,使景物在一定的空间中获得最佳的观赏效果。63组织空间的艺术手法:(一)利用变化统一的方法1.藏与露2.疏与密3.虚与实64(二)迂回曲折的空间变化(三)相互渗透的空间层次(四)步移景异的空间序列65四、空间分隔(一)以地形地貌分隔空间如果绿地本身的地形地貌比较复杂,变化较大,宜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利用地形地貌划分空间,效果良好,只有在多变的地形地貌上才能产生变幻莫测的空间形态,创造富有韵律的天际线和丰富的自然景观。其中以水分隔空间为虚隔,利用山丘分隔为实隔。66676869(二)利用植物材料分隔空间在自然式园林中,利用植物材料分隔空间,尤其利用乔灌木范围的可不受任何几何图形的制约,随意性很大。规则式的园林也是用植物按照几何图形划分空间,使空间整洁明朗。707172(三)以建筑和构筑物分隔空间在古典园林中习惯用云墙或龙墙、廊、架、假山、池、溪、涧、桥、厅、堂、楼、阁、轩、榭等以及它们的组合形式分隔空间,而在空间的序列、层次和时间的延续中,具有时空的统一性、广延性和无限性。73747576(四)以道路分隔空间在园林内以道路为界限划分成若干空间,每个空间各具景观特色,道路又成为联系空间的纽带。地势较平坦的公园尤其是规则式园林,大都利用道路为界划分空间。777879五、深度和层次增加前景和背景都把园林景观作画面处理,增加风景层次和深度最常用的手法。对整个园林空间也有层次和深度的问题,目的在于引人入胜。要使园林空间层次丰富,有深度感,其方法有:(一)地形要有起有伏在高低起伏的地形上要有制高点以控制全园景物。亭、台、楼、阁、高树、丛林以及竹林等互相穿插,层层向上推远,丰富空间层次,这是总里面布局以求深度感。808182(二)分隔空间分隔空间,使园中有园,景外有景,湖中有湖,岛中有岛。园林空间一环扣一环,庭园空间一层深一层,山环水绕,峰回路转,增加总平面布局的深度感。83(三)空间互相叠加、嵌合、穿插及贯通相邻空间之间呈半隔半合、半掩半映的状态,大空间套小空间,小空间嵌合大空间,空间连续流通,形成丰富的层次和深度。84(四)对比园林中通过空间的开合收放、光线明暗深浅以及虚实等对比,使人产生层次和深度感。85(五)曲折曲折是达到幽深的手段。曲折要有理、有度、有景,使游者不断变换视线方向,起到移步换景的作用,同时增加了深度感。86(六)景物如山石树林丛林等安排成犬牙交叉能产生深度感。87(七)透视原理的利用设计道路时,可采取近粗远细,使产生错觉,短路不短,加强聚景效果;运用空气透视的原理,使远处的景物色彩淡,近处色彩浓,可以加强景深的效果;欲显示所堆叠假山的高度,缩短视距,增大仰角;欲显谷深,可缩小崖底景物尺度。88六、空间展示程序园林绿地空间类型很多,变化很大,景色各异,应把这些形形色色的空间依据使用功能,按照游人的游览心理对动静观赏的要求,组织成景点和景区,按照风景展示序列展开。亦即风景序列、导游线、风景视线的设计。
本文标题:园林空间教学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15518 .html